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383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docx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指数不断走高,债券发行规模与存量规模稳步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继续快速增长,回购交易保持活跃,现券交易量同比小幅回落,债券衍生品业务稳步发展,产品创新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

  债券价格指数持续走高

  2014年,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走势。

年初,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结束了自2013年6月份以来的下挫,出现止跌回升态势。

上半年,在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资金面稳中偏松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回暖,呈现“牛市”走势。

下半年,央行在保持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的同时,通过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着力引导市场利率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局面下,债券价格指数持续上涨。

12月末,中债-银行间财富指数收于158.6924,比年初的143.9009上升了10.28%,中债-银行间净价指数收于116.4892,比年初的110.2910上升了5.62%(见图1)。

  图1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走势

  注:

财富指数和净价指数均为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

  数据来源:

中国债券信息网

  一级市场

  

(一)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0.39万亿元,同比增长26.15%,增幅较上年高15.25个百分点。

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规模为4.82万亿元,同比增长45.48%,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的46.37%(见表1)。

  表1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托管和交易情况

  发行量

  (亿元)同比增长

  (%)托管量

  (亿元)同比增长

  (%)交易量

(1)

  (亿元)同比增长

  (%)换手率

  (%)同比增减

  (个百分点)

  国债14207.57.388796.69.957725.603.465.0-4.1

  地方政府债4000.014.311606.435.01071.80-54.39.2-18.0

  央行票据0.0-100.04281.7-22.51281.57-88.029.9-164.3

  国开行金融债11325.4-7.462660.08.7166354.4731.8167.124.8

  政策性银行债

(2)11575.135.836914.418.8

  政府支持机构债2100.010.511674.916.25971.08-51.551.1-71.3

  金融债券(3)5459.5313.317213.227.21950.65-29.711.3-9.2

  证券公司短融4246.941.81133.940.07714.42244.8680.3404.1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2793.51673.72751.1676.50.00――0.00.0

  国际机构债0.0――31.30.00.99-99.63.2-854.8

  同业存单2220.98――

  公司信用类债券:

48169.645.586774.726.4159273.66-21.7183.5-112.7

  其中:

企业债券6952.046.318843.311.345839.50-34.5243.3-169.9

  超短期融资券10996.045.96999.548.022824.05129.0326.1115.3

  短期融资券10521.526.410365.922.831411.75-20.0303.0-162.0

  中期票据9368.439.532511.312.751671.49-35.4158.9-118.4

  集合票据(4)4.3-93.5139.0-27.2131.95-55.894.9-61.4

  定向工具10230.280.517706.287.77394.9287.041.8-0.2

  资产支持票据89.2123.0171.475.30.00――0.00.0

  项目收益票据8.0――8.0――0.00――0.0

  合计:

103877.526.2323838.216.9403565.22-3.0124.6-25.6

  注:

(1)交易量中,国开行金融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未分开统计;

(2)政策性银行债指进出口行和农发行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3)金融债券包含商业银行次级债、一般金融债、混合资本债、二级资本工具,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债;(4)集合票据包含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

  数据来源: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从发行券种看,国债占比最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增幅最大。

2014年,发行额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国开行金融债和超短期融资券,市场占比分别为13.68%、11.14%、10.90%和10.59%。

发行规模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金融债券、资产支持票据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分别同比增长1637.65%、313.29%、123.00%和80.49%。

2014年没有发行央行票据。

  从期限分布看,1年期以下短期品种和5年期以上长期品种发行占比上升,1~3年期及3~5年期中间品种发行占比下降。

2014年,1年期、5~7年期、7~10年期和10年期以上品种发行占比分别为34.64%、15.79%、10.67%和3.21%,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2.89个、0.89个、2.39个和0.30个百分点;1~3年期和3~5年期品种发行占比分别为19.07%和16.62%,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4.87个和1.53个百分点。

从国债的发行期限看,1年期以下短期国债发行占比为17.78%,1~10年期中期品种累计发行占比为72.62%,10年期以上长期国债发行占比为9.60%(见图2)。

  图2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期限结构

  注:

国债含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电子式)。

  数据来源:

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二)债券余额稳步扩大

  截至2014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余额达到3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89%。

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为8.68万亿元,同比增长26.38%,占到银行间债券市场总余额的26.80%,比上年同期增加2.01个百分点。

1997年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呈现稳步扩大特征(见图3),2014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较1997年末增加了近67倍。

  图3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余额情况

  数据来源:

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图42014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各券种余额市场占比

  数据来源:

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在债券余额的券种分布上,国债占比最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增幅最大。

2014年,债券余额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国债、国开行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和中期票据,市场占比分别为27.4%、19.4%、11.4%和10.0%(见图4)。

债券余额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非公开债务融资定向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分别同比增长676.49%、87.74%、75.26%和48.01%。

  在债券余额的期限结构上,2014年末,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10年和10年以上待偿期债券余额占比分别为16.87%、28.66%、19.50%、13.19%、11.92%和9.86%。

在国债方面,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10年和10年以上待偿期国债余额占比分别为10.09%、23.82%、13.65%、13.97%、19.99%和18.47%(见图5)。

  图52014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剩余期限结构

  注:

国债含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电子式)。

  数据来源:

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二级市场

  

(一)回购交易量突破200万亿元

  2014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交易规模继续稳步增长,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共计成交224.17万亿元,同比增长41.736%,增幅较上年同期高30.12个百分点。

其中,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212.42万亿元,同比增长39.77%;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11.75万亿元,同比增长89.93%(见图6)。

  图6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交易情况

  数据来源: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2014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与买断式回购利率走势基本一致,整体利率水平低于2013年。

其中,质押式回购日加权平均利率为2.98%,比上年下降56个基点;买断式回购日加权平均利率为3.44%,比上年下降52个基点。

  在交易标的券种方面,以国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银行债为标的券种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占比79.09%,比上年增加1.13个百分点;以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和企业债为标的券种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占比15.86%,比上年下降0.79个百分点。

在买断式回购中,以国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银行债为标的券种的交易占比45.44%,比上年增加0.28个百分点;以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和企业债为标的券种的交易占比51.30%,比上年上升2.02个百分点。

  在交易期限结构方面,7天以内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在质押式回购总成交量中占比92.72%,比上年增加个0.71个百分点。

其中,隔夜品种成交继续活跃,占比78.57%,比上年减少0.50个百分点;7天品种成交量占比14.14%,比上年增加1.20个百分点。

7天以内的买断式回购交易在买断式回购总成交中占比87.31%,比上年增加4.29个百分点。

  在净融资结构方面,大型商业银行2、政策性银行和信托公司的金融产品表现为资金净融出,合计净融出资金87.17万亿元,占资金净融出总额的57.67%;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表现为资金净融入,合计净融入资金61.19万亿元,占资金净融入总额的59.42%。

此外,非法人机构投资者3在银行间市场开展的正、逆回购交易量分别为27.79万亿元和14.73万亿元,占比12.40%和6.57%。

  

(二)现券交易同比小幅下降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累计成交金额为40.36万亿元,同比减少3.02%。

从月度成交情况看,除1、2月份成交金额分别为1.91万亿元和2.10万亿元外,其余各月成交金额均在3万亿元以上,其中12月份成交金额达到年度最高4.04万亿元,与2013年下半年月成交额不到2万亿元的水平相比显著回升(见图7)。

  图7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年度和月度变化情况

  注:

图中绿色阴影部分为2013年。

  数据来源: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在交易券种方面,2014年现券成交排名前四位的券种为政策性银行债、国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成交占比分别为41.22%、14.30%、12.80%和11.36%,与2013年相比,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的成交占比分别上升10.89个和0.89个百分点,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成交占比分别下降6.42个和5.45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票据成交占比则由2.26%进一步下降到0.32%,下降了1.94个百分点。

  在换手率方面,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换手率为124.88%,与上年相比下降25.45个百分点。

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换手率183.99%,比上年低113.38个百分点。

换手率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证券公司短融、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平均换手率分别为680.34%、326.08%、303.03%、243.27%和167.07%。

  在机构买卖方面,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买入量与卖出量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均为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家机构合计买入量占总买入量的58.14%,合计卖出量占总卖出量的61.69%。

在买卖净额方面,2014年现券交易净买入量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分别是境外银行、基金和商业银行资管,三者合计净买入量占总量的55.31%;现券交易净卖出量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分别是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三者合计净卖出量占总量的81.87%。

此外,非法人机构投资者的现券买入、卖出量分别为5.02万和4.08万亿元,占比12.44%和10.11%。

  衍生品市场

  利率互换交易量大幅增长。

2014年,人民币利率互换累计成交43019笔,名义本金额达4.03万亿元,同比增长47.91%。

从各月成交情况看,2月份成交最少,名义本金额为1957.95亿元,其他各月成交的名义本金额均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11月和12月名义本金额分别达到5005.20亿元和5465.03亿元。

在交易期限结构方面,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的名义本金额占比为78.90%,比上年上升3.35个百分点;1~5年期品种成交量占比为11.16%,比上年下降3.33个百分点;5~10年期品种成交量占比为9.94%,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在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上,与7天回购定盘利率挂钩的交易量占比为81.13%,比上年上升18.81个百分点;与Shibor和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挂钩的交易量占比分别为18.20%和0.67%,分别比上年下降15.08个和0.73个百分点。

  2014年11月3日,我国银行间市场推出标准利率衍生产品。

首批推出的四个品种为1个月标准隔夜指数互换、3个月标准Shibor1W利率互换、3个月标准7天回购利率互换和3个月标准Shibor3M远期利率协议。

截至2014年末,四个标准利率衍生产品共报价4996笔,交易212笔,交易量413.5亿元。

其中,1个月标准隔夜指数互换的报价笔数、交易笔数和交易量占比分别为51.52%、56.60%和74.37%,3个月标准7天回购利率互换的三项占比分别为36.93%、36.79%和22.97%。

  2014年,债券借贷业务共发生2518笔交易,标的债券总面额为4019.85亿元,同比增长507.01%。

  在其他衍生品市场方面,2014年债券远期和远期利率协议均无成交,无新达成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交易,无新增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

  市场运行与发展特点

  

(一)产品创新持续推进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创新成果显著。

  1.开展了碳收益票据、并购票据和项目收益票据等产品创新

  碳收益票据作为绿色债券,在定价上与碳收益率相挂钩,既推动了债务融资工具的多层次发展,也拓宽了碳交易市场的融资路径。

并购票据作为债务融资工具,其发行有助于企业快速获得资金用于支付并购价款。

项目收益票据/项目收益债作为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且以项目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为主要偿债来源的债务融资工具,充分体现了“使用者付费”理念、发行主体与地方政府债务隔离、充分面向地方投资人等特点,是探索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有益尝试。

  2.在传统利率衍生产品基础上推出了标准利率衍生产品业务

  标准利率衍生产品通过将场外衍生产品进行标准化的路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标准化程度,提高电子化交易水平和市场效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二)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1.一级市场方面

  一是推出债券预发行交易业务,预发行范围囊括国债以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品种,有利于提高债券发行定价的透明度和竞争性,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活跃二级市场交易。

  二是规范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招标发行债券的行为,调整了非金融企业使用招标系统发行债券的门槛要求,为鼓励非金融企业招标发行债券提供制度支持。

  三是由上海清算所提供技术支持的债券发行系统为债务融资工具正式对外提供服务,自2014年3月18日至年末,共有10家机构通过该系统进行了27期债券的公开招标发行,发行量合计861.4亿元。

  四三是增加商业银行柜台债券业务品种。

所增券种为国开行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全年商业银行柜台新增国开行金融债3只和进出口银行债4只,商业银行通过柜台分销国开行金融债67亿元和进出口银行债30亿元。

  四是中央结算公司为企业债规范集中招标和簿记建档发行提供系统支持服务。

  2.规范市场运行方面

  2014年初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进行了规范。

11月份发布《关于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通过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交易平台进行债券投资交易,该举措有利于完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进一步夯实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人基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3.提高市场效率和流动性方面  一是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要求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达成的人民币利率互换等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凡参与主体、合约要素符合上海清算所有关规定的,均应提交上海清算所进行集中清算。

截至2014年末,上海清算所共进行了24106笔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名义本金额(单边)22549.16亿元。

  二是规范并改进尝试做市商制度,将尝试做市业务作为做市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为选拔做市商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和更充分地发挥尝试做市商机构的积极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担保品应用。

债券担保品管理应用拓展至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中央及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国债期货管理保证金等关键金融领域,提高了市场流动性管理的效率。

  (三)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年末,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三类机构(包括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人民币清算行、境外参加银行、主权财富基金、保险机构等)107家、QFII机构13家、RQFII机构60家,已经成为银行间市场的重要投资者,债券持有比率达到1.8%。

同时,境外企业也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熊猫债券”。

截至2014年末,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已成功发行两期共计2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

  此外,以中央结算公司开发编制的中债指数为标的,的全球RQFII债券ETF产品先后在香港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上市,标志着债市国际化的新进展。

  (四)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

  2014年,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年公司信用类债券累进净融资2.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4.7%,占比较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

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净融资1.7万亿元,同比增加48.1%,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0.1%,占比较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

债券融资成为除贷款之外实体企业获得资金的第二大渠道。

  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债券市场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在重点行业领域方面,2014年在不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的前提下,引导资金投向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融资554亿元;紧密结合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支持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融资4193亿元,用于产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改造;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10196亿元;支持铁路总公司融资600亿元,用于铁路发展建设。

其二,在支持薄弱环节融资需求方面,为新兴农业主体、家庭农场等“三农”企业建立绿色通道,并支持创业投资企业、融资租赁企业等以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发债融资,从多个角度拓宽小微企业资金来源,目前累计支持小微企业直接发债融资300多亿元,核准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3548亿元、“三农”金融债券71亿元。

  注:

  1.本文公司信用类债券含企业债券、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和项目收益票据。

  2.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6家。

  3.含基金、信托公司的金融产品、基金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公司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商业银行资管、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理财产品及其他投资产品。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责任编辑:

罗邦敏孙惠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