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414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docx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

2、小麦栽培(8学时)

重点与难点:

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经验,分类与区划;小麦栽培的三大规律(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规律和籽粒灌浆规律);小麦高产的播种技术、整地技术及主要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前两节

第一节概述

一.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

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

营养丰富:

重要的工业原料:

综合利用价值高

二.玉米的分类

1籽粒特征分类:

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甜质型,粉质型

2.生物学特性分类:

生育期分类:

早熟,中熟,晚熟

株型分类:

紧凑型,平展型,半紧凑型

三、玉米在国民经济重点地位

(一)玉米是高产作物

(二)玉米是主要的粮食在作物之一

(三)玉米的综合利用价值高

1.淀粉工业原料2.制糖工业原料3.榨油工业原料4.酿造工业原料

(四)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四、生长与发育对温、光的要求和反应

1.玉米的一生—从播种至新的种子成熟,经过种于萌动发芽、出苗、拔节、孕穗、抽雄开花、抽丝、受精、灌浆直到新的种子成熟,完成了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苗期:

种子发芽至拔节,25-40天

穗期:

拔节至抽雄,30天

花期:

抽雄至受精,10天

粒期:

受精至成熟,30-40天

2.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厘米的时期。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2~3厘米。

(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基部茎节总长度达2~3厘米,叶龄指数30左右。

(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指46左右。

(5)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期,雄穗四分体期,叶指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厘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

(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厘米。

(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厘米左右。

(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11)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

(12)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色泽。

五、玉米的根系

(一)根的种类:

胚根、节根

(二)根的功能:

吸收养分和水分,支持植株和合作的作用

茎的形态和与形成

1)茎的形态:

玉米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玉米节间书一般有15-24个.茎粗自下而上逐渐变细,节间长度逐浙增长,至果位附近为最长,后又递减。

(2)茎的结构与生长:

茎由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表皮外有明显的角质层,维管束在茎中星散排列。

玉米茎杆伸长,靠节间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增长。

茎的功能—支持、运输、贮存养分的场所。

(二)茎的功能

1.运输水分和养分

2.支撑叶片,使其合理分布于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和尸首二氧化碳。

3.储存养料,后期转移到果穗和籽粒。

4.茎秆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可以使倒伏的茎秆后期弯曲向上生长,减少损失。

5.茎是发生和支持果穗的器官。

(三)茎的生长与其它器官的关系

1.着生果穗部位的茎节与过素生长相一致。

2.基部茎节的粗度与根系生长呈正相关。

3.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茎秆生长与叶片的关系。

(四)茎秆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主要与温度、水分、土壤养分等有密切关系。

六、叶的形态与功能

叶的形态特征:

—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不规则的互生排列。

分叶鞘、叶枕、叶环、叶舌四部分。

叶的生理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是植珠各器官生长所需要的物质的来源。

节位叶对产量的贡献有差别,一般中部叶片贡献大于上部叶片,上部叶片又大于下部叶片,以穗位极其上下叶穗三叶对产量贡献作用最大.

花和花序

(一)雄花序属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端,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

开花特点:

抽雄2~5d开始开花。

开花顺序是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向上向下同时进行。

(二)雌花序为肉穗花序,着生在穗柄顶部

五.种子

1.种子的结构:

种皮,胚乳和胚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2..种子的形成过程

籽粒形成期—受粉后1~11天,籽粒含水量95%以上。

乳熟期—受粉后12~33天,籽粒含水量下降到75%~40%

蜡熟期—经历10—15天,籽粒含水量由40%下降到20%。

完熟期—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

营养器官之间的生长相关性

1.叶片与根层的相关性

(1)1、3、5叶全展与1、2、3层节根出现同伸关系;

(2)6、7、8叶全展与4、5、6层节根出现同伸关系;(3)玉米第8-10叶全展后,节根已基本形成。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

一、玉米矿质营养和合理施肥

玉米所需的矿质元素:

玉米一生中对矿质元素吸收量最多的为氮素。

生育期长、植株高大、适合密植的品种需肥量大。

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是在拔节至抽雄期。

玉米施肥:

基肥:

玉米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

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

基肥应重视磷钾肥。

种肥:

施用种肥可满足苗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壮苗作用。

种肥采取条施或穴施,氮磷钾肥混合施用。

追肥:

包括苗肥、穗肥、粒肥和杆肥。

二、玉米水分生理与水分管理

需水量:

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一生中土壤棵间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总量。

玉米一生需水遵循“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偏多”的规律。

播种到拔节耗水量占总的18%,拔节到吐丝占总的38%,吐丝到灌浆耗水量占总的32%左右,灌浆到成熟耗水量占总的10%到30%。

玉米灌溉指标:

1、土壤水分2、叶面膨压3、植株形态4、叶面水势

玉米灌溉技术:

1、灌水时期:

(1)底墒水

(2)大喇叭口期灌水(3)抽雄开花期灌水(4)粒期灌水

2、灌水方法:

有畦灌、沟灌和喷灌三种方法。

三、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

玉米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均受种植密度的影响。

1、密度与穗数的关系:

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因素之一。

2、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

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越大,每穗粒数越少。

3、密度与千粒重的关系:

玉米的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越大,千粒重越小。

合理密植的原则与种植方式:

合理密植的原则:

(1根据品种定密度

(2)根据肥水条件定密度(3)根据日照、温度等生态条件定密度

种植方式:

(1)等行距种植

(2)宽窄行种植

四、整地技术

高产玉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2、疏松通气3、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较高4、酸碱度适宜

玉米整地技术:

1、春玉米整地:

包括秋季整地和春季整地,秋季整地要求在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施入有机肥进行早秋耕、晚秋耕。

春季整地要求尽量减少耕地次数,必须春耕的地块,应结合施基肥早春耕,并做到翻、压、耙等环节相结合。

2、夏玉米整地技术:

(1)在冬小麦收获之前灌好麦黄水,收获之后灭茬、施肥、浅耕之后播种。

(2)局部整地(3)采取旋耕机旋耕或圆耙浅耕灭茬后播种(4)硬茬直播

五、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种子准备:

1、因地制宜选用优质杂交种:

(1)根据玉米种植类型选用品种

(2)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3)喜肥水和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4)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搭配种植。

2、精选种子:

使用优质种子,达到高产优质目标。

3、种子处理:

晒种、浸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

播种技术:

1、确定播期:

玉米的适宜播期主要根据玉米的种植制度、温度、墒情和品种来决定。

2、播种方法:

主要有条播和点播两种,点播按计划的行距、株距开穴,施肥、点种、覆土,较费工,套种玉米多采用此法。

条播用机械播种,工效较高,适宜大面积种植。

3、播种量:

因种子大小、发芽率高低、种植密度。

播种方法和栽培目的而不同。

4、播种深度:

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墒情较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

5、基肥与种肥施用:

基肥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以集中的条施和穴施效果较好。

种肥宜穴施和条施,施用化肥应与种子隔离,避免烧苗。

六、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苗期主攻目标是,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壮苗标准是根系发达,茎基扁宽,叶片宽厚,叶色深绿,新叶重叠,幼苗敦实。

具体措施如下:

1.间苗、定苗2.蹲苗促壮3.中耕除草4.病虫害防治

穗期管理: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穗期主攻目标是通过水肥措施等壮秆、促穗,使穗多、穗大。

具体措施如下:

1.追肥、灌水2.中耕培土3.去蘖4.病虫害防治5.化控调节

花粒期管理:

从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主攻目标是提高总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栽培中心环节是养根保叶,防止衰老,增加群体光合量,促进有机物质向籽粒运输。

具体措施如下:

1.追施攻粒肥2.浇灌浆水3.隔行去雄4.适时收获

作物栽培学—油菜

1、油菜生产的重要性

(1)油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

衣、食、住、行、康、乐。

(2)油菜为国家工农业生产所必需:

工业生产所必需,农业生产所必需,油菜花节可促进经贸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

2、安徽省油菜生产情况

我省属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油菜产区,又是全国油菜生产大省。

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总产150万吨,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十五”期间我省平均面积1508.04万亩,平均单产113.74kg/亩,总产170.28万吨。

在我省所有农产品中,油菜籽最具有产量比较优势,其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在全国排名第9和第2,综合优势指数排名第3位。

主要分布在江淮丘陵、沿江、江南地区的巢湖市、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安庆市和宣城市等6个地市,面积100万亩以上,年产量均在12-20万吨。

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油菜面积大幅度下滑,到2008年随着油价的上涨才回升。

3、我省油菜生产发展历程

我省油菜生产经历了较长的曲折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油菜发展迅速,改革开放30年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85年——快速发展阶段。

1978年,全省油菜面积346万亩,总产17.6万吨,平均亩产50.9kg。

1981年扩大到740万亩,总产65万吨,平均亩产87.5kg。

1982年总产首次突破100万吨,亩产首次突破100kg。

1985年面积首次突破1000万亩,达到1167万亩,总产108万吨。

第二阶段:

1986-2005年——稳定发展阶段。

从1986-2005年一直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平均年面积1320万亩。

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油菜发展达历史最高。

全省油菜总产最高2004年190.4万吨,面积最高2003年(1521.7万亩),平均年面积1477.9万亩,总产174.9万吨。

第三阶段:

2006-至今——恢复发展阶段。

自2006年开始,我省油菜面积严重下滑,到2007年全省油菜面积仅929.7万亩,降到了1985年以来的最低。

比“十五”期间我省油菜平均面积下降37.1%、总产下降25.7%。

2008年面积开始恢复,达到1005.6万亩,单产139.5公斤/亩,总产140.3万吨,优质化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高,优质率达92%,商品率达75.1%。

第2节油菜类型与发育特性

一、油菜的类型及品种分类:

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2、三大类型油菜主要性状比较

三、油菜生产上的品种分类

常规油菜:

按常规方法育成的高产油菜。

优质油菜:

按常规方法育成的具有优质特性(油和饼粕得到改良)的油菜。

主要指油中低芥酸,饼中低硫甙葡萄糖苷含量的油菜。

杂交油菜:

利用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油菜品种或品系,采取一定的生产杂种的技术措施,如三系、两系育种、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等得到第一代杂交种。

杂交优质油菜:

杂交+优质。

二、油菜的器官建成

(一)根

主根系——侧根(支根、细跟)

(二)主茎和分枝①短缩茎段(缩茎);②伸长茎段(长茎);③薹茎段(薹茎或花茎)。

根颈长短和粗细是反映油菜苗期生长发育状况好坏和安全越冬重要指标之一。

油菜的分枝(三种株型)①下生分枝型②匀生分枝型(散生分枝型)③上生分枝型。

(3)叶(分为子叶、真叶)真叶(分为基生叶、薹茎叶)

薹茎叶:

薹茎段上的叶有无叶柄,是否包茎,这是抽薹后区分三个不同类型油菜的重要标志。

三组叶片各有不同的功能

长柄叶:

主要功能在苗期,他的直接作用是影响根和根茎的生长。

短柄叶:

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其活力开始于越冬期,至盛花期结束,主要功能期在蕾苔期。

短柄叶对主茎,分枝,角果,种子影响很大。

它是一组上下兼顾的功能叶。

无柄叶:

叶面积较小,功能期主要在初花后。

无柄叶的光合产物质运输到茎、分枝和角果,对种子粒重有一定影响。

白菜类型和甘蓝类型为无柄叶,叶身两侧向下延伸成耳状,全包茎(白菜类型)或半包茎(甘蓝类型);芥菜类型油菜各部位的叶片都为有柄叶,但形状各有不同,薹茎段上的叶片有柄而不包茎。

(四)花和花序

花由花柄、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蜜腺等部分组成。

花柄、花萼:

4个花瓣:

4个雄蕊:

6枚,4长2短(故称四强雄蕊)雌蕊:

1枚

蜜腺:

4个(圆形,绿色)。

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分枝花序组成。

油菜缺硼症状

油菜对硼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初花至收获期的吸收量占总量的87%左右。

因而油菜缺硼苗期虽然可以观察到一些表现症状,但症状的明显出现是在开花后期到结果期,特别是出现大量的“花而不实”现象,或花瓣干枯皱缩,不能开花,减产严重。

一般土壤中有效硼低于0.3mg/kg时即出现缺硼症状。

油菜缺硼越早,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越严重,因而硼应早施,一般作基肥施用。

花芽分化进程:

1.花芽原始体形成2.花萼形成3.雌雄蕊形成4.花药和胚珠形成

油菜花序和花芽的分化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栽培条件品种类型

开花、授粉与受精:

1.开花:

主花序—第一次分枝—第二次分枝—第三次分枝一次分枝由上到下同一花序由下到上

2.授粉:

昆虫风力

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10%-30%

白菜型油菜为异花授粉作物,80%—90%

3.受精

(五)角果和种子

角果组成:

果喙、果身、果柄

角果类型:

细长角果、粗长角果、粗细角果、细短角果

角果着生的特征平生型、斜生型、直生型、垂生型。

3、油菜的生长发育

生长:

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增加,是一个不可逆量变过程,如根、茎、叶生长。

发育:

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如花、果实和种子的分化和形成。

生育期:

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出苗—成熟天数。

一个品种的生育期是相对稳定的。

由遗传性和所处环境条件决定的。

早熟品种单株生产力低,晚熟品种单株生产力高。

生育时期:

在作物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形态特征的显著变化。

可将整个生育期划分若干个生育时期,或称生育阶段。

油菜一生分为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

生长发育过程:

1.发芽出苗期:

种子发芽最适温度25℃,低于3-4℃,高于36-37℃,都不利于发芽。

种子需吸水达自身干重60%左右。

吸水阶段:

种子发芽前首先要吸收水分,一般吸水达种子干重的60%,体积膨胀一倍左右。

发芽阶段:

种子吸足水分后,胚根突破种皮,露出白色的根尖。

幼根活动阶段:

幼根不断伸长,根尖以上长出很多白色根毛。

子叶展平阶段:

胚轴向上伸长,将两片子叶顶出土面,子叶颜色由黄转绿,并逐渐展平,成为幼苗主要的光合器官。

苗期:

子叶出土平展到现蕾,白菜型60—90天,甘蓝型80—100天左右。

是油菜生长过程中最长的时期。

2蕾苔期:

现蕾至抽苔开花(30—50天),是油菜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抽苔期:

主茎高达10cm时。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但以营养生长为主,是打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

油菜始苔后,根据在生长过程中的高度(苔的顶端部分)与上部短柄叶的相对位置高低,可分为三个阶段。

缩头状抽苔初,苔的高度明显低于上部的短柄叶。

平头状苔继续伸长与上面几张短柄叶子齐,处于相平时苔的高度称为“平头高度”。

冒尖苔再进一步伸长而突出于植株顶部短柄叶之上。

3.开花期始花至终花20—30天生殖生长逐渐占绝对优势,决定角果数和每果粒数。

低温易落花落果,产生分段结果现象。

始花期:

全田25%以上植株主茎花序开始开花。

盛花期:

全田75%以上的花序开花。

终花期:

全田75%花序完全谢花。

4.角果发育成熟期:

终花至成熟(约30天)光合器官逐渐为角果取代,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时期。

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天数

 

器官建成主茎节数有效花芽有效胚珠结合子数粒重油分

决定期决定期决定期决定期决定期

苗前期—是主茎节数决定期苗后期—是有效花芽数决定期蕾苔期—是有效胚珠数决定期

角果形成期—是粒重油分决定期

3、油菜的发育特性

油菜的阶段发育特性(温光反应特性)

油菜起源于北温带,属低温长日照作物。

但各种类型和品种的油菜,经过不同地区长期栽培和选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与地区生态条件相适应的不同发育特性,其中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比较敏感,必须满足所要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才能顺利完成油菜的生长周期。

1.油菜的感温型:

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个较低的温度条件才能进入到现蕾和开花结实阶段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油菜感温性的三种类型

类型所需温度所需天数

冬性型0—530—40

半冬性型5—1520—30

春性型15—2015—20

即满足以上条件才能花芽分化

2.油菜的感光性:

油菜一生中必须满足一定长度光照的要求才能进入现蕾和开花结实阶段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强感光型开花前需平均日照长度14—16小时(欧洲冬油菜、北美春油菜)

弱感光型开花前需平均日照长度11小时左右(中国冬油菜)

油菜阶段发育特性的实践中应用

在引种上的应用:

纬度、海拔相近的地区引种容易成功。

北方宜种植冬性品种;两熟制地区宜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应适当早播;春性品种应“早”字当头,一促到底,以确保早熟、高产。

在栽培上的应用:

半冬性和冬性应严格掌握播种期。

在育种上的应用:

在杂交育种中要考虑种性的差异,在异地夏播时要选择恰当的生态类型。

4、油菜产量形成过程

 

每亩角果数的形成:

每亩角果数=每亩株数×每株角果数

每亩株数:

现有品种和栽培下,每亩1-2万株为宜。

每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10%)、一次分枝角果数(70%)和二次分枝角果数(20%)

一次分枝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每枝角果数

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茎总节数×成枝率

主茎总节数=出苗至花芽分化的天数/平均每分化1个节所需天数

每果粒数的形成

每果粒数=每果胚珠数×每果受精胚珠%×胚珠中结合子发育成种子的%

粒重的形成

1.油菜角果皮的光合产物供给40%干物质,

2.茎枝等光合产物供给子粒约20%干物质,

3.株体内贮藏物质供给子粒约40%干物质。

第三节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双低油菜高产超高产栽培

1、选用半冬性油菜高产杂种:

根据各油菜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种植茬口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优质油菜品种:

中偏晚熟杂种,全生育期220-230天左右。

杂种优势显著,比现推广品种增产10%以上。

种子含油量42-45%,芥酸1%以下,硫苷30微摩尔/克以下。

高抗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抗寒、抗旱、抗倒。

2、隔离防杂,连片种植。

优质油菜必须做到集中连片种植,防止高芥酸品种插花种植,造成串粉杂交和生物学混杂,降低品质;同时在油菜开花前要及时清除其它十字花科蔬菜的花苔。

为确保商品油菜籽的质量标准,最好一个村、一个乡或一个县一个或几个双低油菜品种,实行统一供种,区域化布局。

3、适时早播,培育壮苗。

播栽期迟早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播种期推迟,积温减少,营养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

早播不早栽,秧苗素质下降,移栽迟,气温低,返青慢,不可能早发。

根据本地的耕作制度,要求油菜在5月份成熟,越早越好,但推广甘蓝型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较长。

早播早栽是高产稳产关键。

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移栽,苗龄35-40天。

培育壮苗是关键。

壮苗标准:

壮苗:

是指在移栽时有足够适宜的苗龄,长足一定数量的绿叶数,还要求一定的长势长相。

它与一定的栽培技术和当时产量水平相一致的,不同产量水平对壮苗要求不同。

壮苗标准:

①无高脚苗,弯脚苗,茎节密集不伸长。

②6片叶左右,叶片厚实,叶色正常,叶柄粗短,主根粗壮,支细根多。

③无病虫危害。

异常苗:

曲颈苗、旺长苗、高脚苗、瘦小苗。

曲颈苗:

整地粗放,播种量过大,落籽过深,易形成曲颈苗,这种苗后期抗倒能力差。

旺长苗:

氮肥过多,密度较大,易形成旺长苗,这种苗移栽后成活率低,活棵缓慢。

高脚苗:

秧田密度过大,苗龄过长,且肥水充足时,缩茎段就会伸长,形成高脚苗,高脚苗叶柄长,叶片和伸长的缩茎含水量高,叶片薄,素质较差,容易冻害。

瘦小苗:

氮肥不足,土壤贫瘠,易形成瘦小苗,这种秧苗矮小,叶色黄绿,生长缓慢。

培育壮苗技术:

1留足苗床6—7cm2.始期早播9月15—20号左右3.稀播匀播间苗定苗千粒重3g0.5—0.6kg千粒重4g0.7—0.8kg苗距7—10cm定苗

前促后控管理

増施基肥,早施苗肥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多效唑促壮追施起身肥防治病虫害

4、开好三沟,精细整地。

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开沟做畦,施好基肥。

旱地一般畦宽2-3m,稻田一般畦宽1.5-2m,沟宽20-25cm,沟深20-30cm。

做到“三沟”配套。

5、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力争移栽后在冬前有40-50天有效生长期,以利冬发。

中晚熟品种苗龄35-40天开始移栽。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茬口早晚确定最佳移栽密度,一般每亩8000-10000株。

栽后浇足活棵水,缩短缓苗期。

6、配方施肥,必施硼肥。

优质油菜需肥量较大,特别对磷、钾、硼素需求量大,为发挥品种增产潜力,肥力水平高的土壤要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实行配方施肥,有机与无机肥结合施用。

亩产200公斤以上条件下:

需亩施N11-13公斤,P2O54-6公斤,K2O7-9公斤,硼砂1公斤。

亩产100-200公斤条件下:

需亩施N8-10公斤,P2O53-5公斤,K2O5-7公斤,硼砂0.75公斤。

亩产100公斤以下:

需亩施N5-7公斤,P2O53-4公斤,K2O0-4公斤,硼砂0.5公斤。

肥料运筹:

氮肥总量50%作基肥、20-30%作越冬苗肥、20-30%作薹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薹肥;磷肥和硼肥均作基肥。

7、防寒防冻:

优质油菜年前生长势弱,抗寒能力较差。

要采取东西向种植,减少寒风侵袭;加强冬前培育,促壮苗早发;于冬季前10-15天施有机肥作腊肥,保暖防冻;结合中耕培土壅根,保护根颈。

有春冻和冬冻两种。

叶片受冻气温-3—-5℃变色,皱缩

根拔气温-5—-7℃土壤冻融使根外露

蕾苔受冻气温<0℃蕾苔变黄红色后枯死

叶片受冻最为普遍,分为三种情况:

叶片僵化。

在早晨叶片全部僵化,颜色油绿,脆而易折。

主要是叶片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的。

叶片发白、干枯。

(1)气温降至-3~-5℃,叶片细胞内结冰,当回暖后,即在受冻部位逐渐出现黄白色的斑块。

(2)气温突然降至-7~-8℃,而后由突然上升,叶片组织破坏更严重。

受冻叶片细胞失水,叶面出现水渍状斑块,然后变黄、发白、干枯,外围大叶常冻死,但心叶完好。

(3)-10℃时,如果时间较长,会导致心叶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