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455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题

第八

  风儿吹过

教材分析本上的图片分为三个大块:

一是照片,老师可以利用照片中迎风招展的红旗和乘风破浪的帆船来启发学生还见过哪些风吹过时自然景物的变化。

第二大块是安排了三幅画家作品,用国画、雕塑、油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风。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画家是从什么角度来刻画风的。

画家并没有直接画风,而是通过对竹叶、大树被大风吹拂的动态来刻画风的。

第三块是学生作品。

第一幅把风想象成像狮子一样的怪兽的头,强劲卷曲的线条突出了狂风的凶悍,油画棒加淡彩的技法,蓝紫的色调渲染出狂风会毁坏我们家园的凄惨景象。

第二幅是直接用具象的线条非常直白地划出了风,大风袭来,人在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中步履艰难。

在自然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

一般来说人们总认为风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通过一系列的听风、体验感觉风、画风、说风的活动,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风。

使孩子们更亲近大自然,主动观察、探索风起时自然现象的变化,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寻找来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了解风的形成和特征。

2进一步提高用线条进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风吹时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表达出自己对风的感受。

3培养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动态变化。

难点:

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前准备(学生)细水彩笔、油画棒、色卡纸。

(教师)刮风的录音、录象带、下载各种风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

(一)感知与体验:

拿起美术书,在脸颊边上扇动几下,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风,你能看见风吗?

扇子扇出的风太弱了,我们看不见它,但却能感觉到它,吹到脸上凉凉的,很舒服。

你见过风吗?

风是怎么样的?

你能证明风被你看见吗?

讨论:

风真的看不见吗?

谁见过风?

你见过的风是什么样子的?

同桌讨论从哪些自然现象能看到风的存在。

学生描述起风时的自然现象:

草、树、水面、烟……出示各种有风的图片,感受不同状态的风:

微风、阵风、强风、龙卷风、台风等。

风是没有形状的,我们抓不住它,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它,接触到它,听到它的声音,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请尝试用   简单的线条表现一下各种风的感觉。

展示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画的风。

风是怎样形成的?

你能说出带有“风”的成语吗?

(二)造型与表现。

1欣赏本中的范画和学生作品,使学生明确:

风虽然无形,但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物象被风吹而产生的形态变化来表现风。

2出示一组物象,你觉得哪些物象比较适合表现风吹起的感觉?

3进行联想,如将云、草、树、烟、浪、尘土、砂石以及人物等在风中的形态变化,有选择地把一些有关联的事物组成画面。

4哪些物象在风吹时变化非常明显,可根据构想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学生作业:

画一幅《风》的想象画。

教师根据学生的各自的思路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根据各自不同的构思、运用不同的画法绘画出形态各异的画面。

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人

备时间

第9

  虫虫大聚会

教材分析昆虫是学生们在大自然中最常见的生物。

学生对昆虫的种类、形态也都较为熟悉。

对学生来说熟悉的事物相对容易表现,而纸工创作在以前的教材中也学到过。

本强调了折、剪、添三种技法的综合利用,重点明确。

本在内容编排上第一部分是欣赏与评述,展示了很多形态各异的昆虫实例,让学生通过感受认知,培养自己鉴赏能力,空间思维概念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建议从直接认知的方式入手,让学生看看、说说,从情境教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是设计与运用,从制作完成的昆虫展示、基本折叠方法到最后作品“虫虫大聚会”,这样的安排不仅条理清楚,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把握折、剪、添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传授新的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昆虫的形状、色彩等。

2通过对各种昆虫的创意制作,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剪、添等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掌握基本的折叠法,并用添画、拼贴等方法制作昆虫。

难点:

各种昆虫形象的设计。

前准备(学生)收集昆虫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材料(油画棒水彩笔)。

(教师)昆虫图片,示范纸张。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前请把学生收集来的昆虫图片贴在教室墙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视觉感受。

(2)上请学生对图片上的小昆虫进行分类,要求学生说说昆虫的特点。

(天上飞的昆虫、地上爬的昆虫、生活在水里的昆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昆虫的特点。

2实物展示,分析理解。

以蝴蝶制作为例,分析外形。

(1)出示蝴蝶标本。

①讲解外形。

蝴蝶的外形可以概括成多种形状:

三角形、方形、园形、长方形……②讲解形的对称。

蝴蝶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左右两边一模一样,引出对称形。

列举一些对称的现象。

③分析蝴蝶花纹与颜色。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蝴蝶花纹的特点和色彩特点。

3制作方法,加强体验。

(1)创设问题。

①你认为这些蝴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

②学生自由讨论蝴蝶的制作方法。

③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材料大胆设想蝴蝶的不同的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蝴蝶。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纸,按教科书第2页上面的图解进行折叠。

②参考教科书第24页下方蝴蝶图例,把折叠好的纸张用纸条中间扎紧作为翅膀。

③把纸卷成筒状作为蝴蝶的身体,并和翅膀粘合。

④用碎纸或水彩笔进行图案装饰。

4欣赏其它纸制昆虫,拓展思路。

欣赏教科书第24、第2页的作品,谈谈还有那些折叠及装饰方法。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1)程度一般学生:

要求选择同一种昆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两作品。

(2)程度高的学生:

要求选择同一两昆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四作品。

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人

备时间题第10

  生长的植物教材分析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在于发现。

一棵平常的树,在画家的笔下会变得如此精彩,因为他们会用心去感受,用热爱生活的心去表现大自然,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

所谓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可能仍以形象记忆为主,以符号的形式来表现树,本主要是依靠观察来画树,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利用学习的构图知识,线条的表现知识进行创造性表现。

通过对树的写生,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身边美好的事物。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规律。

2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树的结构以及表现的手法,启发观察重点,激发观察的积极性。

难点:

经过观察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前准备(学生)事先了解植物的图片以及生长规律极其特点。

(教师)各种植物的图片资料,有关植物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

第一时1导入题。

教师:

植物,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可以供大家欣赏,带来精神享受,生活中离不开植物,植物能装饰点缀我们的生活,植物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植物能……看到植物两个字,首先就给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

你们知道的植物有哪些呢?

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呢?

为什么?

学生:

向日葵(热情的,向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松树等等。

2植物的文化。

(1)植物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

教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在图中有哪些植物是你认识的?

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从她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植物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植物,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种植物?

(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

荷花,每到夏天西湖边都是挨挨挤挤的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出水很高,象亭亭舞女的裙。

”——朱自清散文《菏塘夜色》教师总结:

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植物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

(2)植物是地球的最美好的礼物。

教师提问:

植物除了供我们欣赏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植物是我们地球最好的礼物,可用来挡沙、保护水源、净化空气、美化我们的生活。

植物还可以长出果实,带来经济效益。

带来荫凉,抗噪音等等(3)植物也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

植物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看我们学校里的古树,见证着学校的变迁!

村口的大榕树,1000多年的历史,几个人才能围抱,是生命树。

银杏是活化石。

3欣赏大师笔下的植物。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古墙老藤》版画、《被美洲豹袭击的马》油画。

教师提问:

①美术大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树的?

②大师笔下的树在造型、色彩、明暗、肌理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

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植物的美丽、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用画笔描述植物。

教师:

我们通过观看图片,欣赏了大师的作品,接下去同学们可以根据图片和实际经验来描画一幅植物作品。

工具不限。

  第二时前准备(学生)各种绘画工具,水笔,钢笔,记号笔等。

(教师)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题。

教师:

上堂,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植物以及同学们近距离写生了植物局部,今天这堂我们要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植物的存在!

2讨论树的结构。

看图片讨论树的大致结构,自然界中树有好多种类,但是他们的结构却是万变不离其中,由树干,树枝,枝桠组成。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树。

教师:

看这些树的特征,可以用哪些手法去表现?

4分层作业。

(1)线描的方法。

教师特别强调线的穿插,疏密。

(2)水粉的表现方法。

色彩的运用,注意用什么样的色彩来表现树木勃勃生机。

(3)工艺树。

教师:

用彩纸剪贴或彩泥的方法,用一些费旧材料来表现树。

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树”的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生长的树”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

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生命树”,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树”最棒?

为什么?

6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人

备时间题第11

  材料妙用教材分析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

材料的构成可唤起时代的联想,如: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塑料时代与合金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还在不断的出现,丰富的材料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构成具有造型的生命力。

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编排是对材料的展示,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培养自己对材料的兴趣,了解材料的质感、特性等。

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建议从直接认知的方式入手,让学生看看、说说,从情境教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是各种材料做成工艺作品,从纸类材料、废旧材料、金属材料的作品都有,展示的作品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主,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学生更加亲切,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把握对材料加工时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传授新的创作理念,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运用和造型能力。

在程的安排上,教师也可根据当地的材料特点,选择性的上一些内容,也可以第一次以拼贴为主,第二次以立体制作为主。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各种材料的收集与欣赏,充分感受材料的质感与美感。

了解现代装饰对材料的运用。

2通过收集不同材料,开展探究尝试,互相交流,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或两工艺作品,培养学生对材料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粘、折、剪、添等处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创作作品。

难点:

灵活的运用材料的质感,色彩等。

前准备(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工具。

(教师)古今中外一些艺术大师对材料运用的图片、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案1组织学生收集材料。

教师根据各地的资源,请学生收集相关的材料(如贝壳、石头、树叶、废旧材料等)2启发谈话,导入新。

(1)材料分类。

第一种分类:

自然原始材料,如:

石头、贝壳、树叶等。

人工材料,如可乐瓶、报纸、废旧零等)第二种分类:

纸类材料、布绳材料、竹木材料、泥石材料、泡塑材料、金属材料、废旧材料。

(2)出示题。

今天这节我们要用我们收集来的材料创作一幅作品。

2作品欣赏。

大师作品:

(1)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吉他与啤酒杯》。

分析:

①作品用了什么材料?

②吉他与啤酒杯分别用了什么材料?

③作品表现了什么?

(2)出示简·丁克利的作品《宇宙垃圾》。

分析:

①作品用了什么材料?

②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范作第28、第29页,看一看哪一个形状最好看的?

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欣赏教材范作并自主思考其他制作方法。

3材料想象。

分别出示麻袋、棕绳、树叶等材料,让学生来想象可以制作成什么物象?

——地面、头发、小树…4粘贴技法的指导材料:

①细小的:

豆子、木屑、沙子…②柔软的:

布、纸、棕绳…③块状的:

铁钉、石头…

  粘贴方法:

细小的、柔软的可以直接铺撒,在涂上胶水的纸上。

块状的可以直接沾着胶水或双面胶粘上去。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要求:

(1)运用已有的材料创作一工艺作品。

  

(2)把握材料的综合运用。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人

备时间

题第12

  塔教材分析塔是文化的象征,它是一种别致、美观的建筑,以千姿百态、雄伟挺拔的形象屹立在世界各地,点缀着山河,为各地名胜增添风采神韵,闪烁着建筑艺术的熠熠光辉。

本通过展示杭州著名的三座塔——雷锋塔、六和塔和保俶塔,让学生感受塔的不同造型、不同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并要求联系各地家乡的塔,进一步了解塔的文化和特点。

以此,也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教科书第31页展示了我国各地的著名宝塔,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塔建造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并懂得塔的建筑特点:

塔的层数一般是奇数,塔的横截面的边多为偶数;引导观察塔的三部分——塔基、塔身、塔尖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能敏锐而细致地观察事物能力。

在教学方案一中,侧重于塔的“综合探索”学习,强调学生自己寻找、收集有关塔文化和知识的资料,用文字、图片、摄影作品、写生稿等多种形式在堂上展示。

然后,对塔的造型表现有所突破,能创造性地用各种材料来表现想象中的塔。

在教学方案二中,针对教学资源缺乏、学校教学条较差、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等情况,只要求按照教材上已有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了解塔的相关文化和知识,并用线描来表现书本上的塔或家乡的塔,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塔的文化,感受各种不同的塔造型,用线描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塔。

难点:

能创造性地表现塔。

前准备(学生)钢笔、泥等造型表现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

(一)欣赏图片,了解宝塔。

1出示各种塔的图片。

对于塔,同学们了解些什么?

(只要学生能回答出一点,就要多鼓励、多表扬。

)2老师小结。

(1)塔的历史及相关知识。

(2)一些著名的塔。

(3)介绍家乡的塔,激发学生情感。

(二)教师示范,学习画塔。

1仔细观察塔,它有几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可以画成什么形状?

整座塔有什么特点?

数数各类塔的层数,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

2教师小结:

塔顶:

尖尖。

塔身:

上小下大、层数一般是奇数。

塔基:

宽大。

3怎样用铅笔、钢笔或圆珠笔画塔?

老师示范:

(1)先画外形:

可以用一层一层的叠加法画,也可以用分割法画。

(2)再用不同的线画出塔檐、门窗等。

(3)可以加上塔周围的景色。

4作业要求:

根据塔的特点,徒手画一座塔。

(三)学生动手,画画宝塔。

学生画塔,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表扬画得准确,用线肯定的学生。

画好的同学把作业贴到黑板上。

(四)人人参与,评评宝塔。

从线条的肯定,造型的准确,让全体学生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

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人备时间题第13

  瓶子新生代教材分析自然界中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蜗牛的螺旋型的壳,雪花的美丽图形等,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人们能从自然中获得多如泉涌的启发和灵感,许多艺术家都曾经向大自然学习,创作出了精彩生动的作品。

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形态的美感,并以此为创意的起点,从“仿生”的角度设计并制作瓶子,以此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土是一种可塑性、表现力、空间感很强的媒体,以泥塑的形式来表达瓶子的创意,学生易于表现,能从创作中获得成就感。

为了让学生体验艺术家的创作与自然界的联系,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瓶子与自然形态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仿生”元素的运用和艺术家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1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形态的美感。

2能用泥塑的方法,从“仿生”的角度对瓶子进行创意设计。

3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联想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从“仿生”的角度设计制作一只独特的瓶子。

难点:

形成观察自然、向自然学习的思维方式前准备(学生)前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泥塑工具、牙签等。

(教师)、彩泥、图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案1观察与发现。

任务一:

观察身边的自然物,发现自然物的独特形态和美感。

(1)说说你感兴趣的自然物。

(2)你认为它最有意思的特点是什么?

2欣赏与比较

(1)任务二:

比较瓶子艺术作品和自然物。

(2)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处(艺术家的艺术处理)。

你最欣赏它的那一部分创意?

3创意与设计。

任务三:

以自己对某种自然物的兴趣和研究所得到的启发,来创意制作一只独特的瓶子。

教师巡回辅导。

4思维的碰撞。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作品。

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人备时间题第14

  盘盘转转教材分析螺旋线在艺术作品中常常具有独特的美感。

在自然界中它不仅具有美感,同时还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螺旋形与生命之间,其实有着深刻的内涵,例如DNA双螺旋结构、贝壳、牵牛花的触须、螺旋状星云等。

螺旋结构是生命的基本形状,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图案之一。

在生活中也有着许许多多螺旋线的巧妙利用,例如蚊香、灯管、旋转楼梯、PV螺旋管、螺旋音响等,它们让能耗达到最小,且形态优美。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螺旋线,体验它们的独特美感。

2通过盘盘转转学习螺旋线造型,尝试线材的组合创作。

3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螺旋线和曲线,通过盘盘转转学习螺旋线和曲线造型。

难点:

尝试线材的组合创作。

前准备(学生)前观察自然界的螺旋线,寻找细长易弯折易粘贴的材料(如毛线、麻绳、铁丝等),白胶等。

(教师)、绳子、图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案1寻找与发现。

(1)寻找周边环境中的螺旋线。

(2)感受螺旋线的独特美感和节约空间的原理。

2创意和制作。

(1)关于螺旋线的联想。

(2)学生联想添画,师生共同修改。

3欣赏与评述。

(1)结合书本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欣赏。

(2)分组讨论后,学生说说各幅作品中螺旋线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4探索与制作。

(1)选择材料和表现形式。

(注意题材的选择和材料的结合)

(2)教师示范解决粘贴的难点。

(3)学生两人一组创意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与评述。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6外延伸。

螺旋线在服装上的精美装饰;螺旋线在饰品中的多彩造型……教学后记

  四

  年级上

  册美术

  学科

  备人

备时间题第1

  秦陵兵马俑博物馆教材分析本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科书上安排了第4页的版面。

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对比较陌生。

而且也不一定会喜欢兵马俑的造型。

本上有秦始皇骊山的陵墓外景图,让学生知道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都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

本上最大的照片是秦始皇陵兵马俑1号坑的局部,学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兵马俑在陵墓中排列的状态;教科书第37页上安排了个不同造型的武士俑,学生可以仔细地观察秦俑的神情、动态服饰等。

教科书的第38、第39页主要是两个兵马俑的头部特写、五种兵器和铜车马的图片。

教材上的图片是比较有限的,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获得更多的图片和兵马俑的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概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3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难点:

在讨论、分析中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

前准备(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教师)相关图片或工艺品、。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案1导入新:

(1)欣赏《神话》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守卫的是什么陵墓吗?

秦始皇陵园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

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寝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陶俑是什么呢?

陵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陶俑?

陶俑:

俑是用于陵墓中陪葬的明器,以陶、木质最为常见。

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死后,所有的奴隶都得殉葬,非常的残忍。

春秋战国时期,丧葬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随葬。

2欣赏秦始皇陵陶俑:

(图片展示)

(1)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

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

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看屏幕。

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

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总体分布图。

(2)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

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

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

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

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

播放《古今大战秦俑情》片断,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3)欣赏不同姿态的陶俑。

秦俑的艺术特色:

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这些兵马俑大体上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从已出土的1000多个陶俑陶马来看,无一雷同。

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贴、刻、画等雕塑技法,从体、量、形、神、色、质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造型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给人明快、深沉、博大、壮观、精美的印象。

仔细观察,不同的武士俑在神态、动态、衣着上有什么异同?

选择喜欢的陶俑分组讨论:

跪射俑、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立射俑。

每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

老师小结补充:

跪射俑造型的特征: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这种俑在秦俑坑中显得很独特,因为是跪姿,故其高度在120米左右。

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可谓匠心独具。

把跪射俑的形体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静态的雕塑给人以动的感觉,其姿态优美,英俊潇洒,神态庄严,目光炯炯有神,身穿战袍,外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