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493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docx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

课题

第一单元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

教学目

标要求

1.了解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

2.知道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3.能编写简单明了的倡议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2、【教学难点】能编写简单明了的倡议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怎样过马路,尤其在有交通灯的路口?

2、你听说过“中国式过马路”吗?

你是怎么看待的?

二、看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视频

1.谈话:

从文明的角度,请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行为的?

2.谈话:

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

3.带领学生实地问卷,看看行人是怎样说的,有什么样的危害。

教师随时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

“中国式过马路”是由于国民素质较低,与交通相关的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薄

弱等因素造成的。

三、调查问卷:

1、出示“中国式过马路”调查问卷。

2、学生自己完成。

3、全班交流,统计问卷结果。

4、分析统计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中国式过马路”原因初探。

1、小组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共同。

提高

二、有效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措施。

1.道路设施应该更人性化。

2.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闯红灯。

3.大力宣传文明过马路,让交通法规深入人心。

4.对闯红灯的行人应该处罚。

5.师生交流。

三、文明交通倡议书

1、要求:

(1).“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2).产生的原因

(3).解决的有效措施。

2、学生自己编写倡议书。

3全班交流欣赏。

四、总结全课。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总结与反思

一、汇报与展示

1、展示上网搜集到的“中国式过马路”资料

2、举办专题座谈会

谈谈自己在十字路口的观察。

3、展示自己小组的“文明过马路”倡议书。

二、填写“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活动评价表。

1、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

三、总结全课。

四、课后反思:

作业

布置

告诉身边的人应该如何过马路

课题

第二单元现代技术·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教学目

标要求

1、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律,

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探索更多的数字编码的奥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悟数字编码的作用与价值。

上课铃响,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而学生手中的票存在重复号、无位号等错误号码,结果

出现混乱局面。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混乱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正确编码的作用。

教师引入课题:

看来没有编号或没有正确编号都给生活带来不便,一个班就乱成这样,

可想而知,如果在电影院那么大的场所,那么多的人,又会有什么后果?

所以为了方便生活、有序管理,人们把数字按不同要求、不同顺序排列起来,传递各种信息。

这就是

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数字与编码》。

二、二、汇报交流各组课前调查情况。

1、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其余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结束还要当小评委。

2、学生汇报,如门牌号、电话号码、学号、车牌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老师适时鼓励、赞赏。

在学生有汇报到关于身份证编码知识时,教师随机插入:

(1)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再出示老师的身份证,问:

能从中知道老师的确切年龄吗?

怎么知道的?

你还能从老师身份证号码获得其它什么信息?

(2)让学生给自己试编身份证号码,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师小结并指出:

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评价。

 

(1)以举牌的形式,每人选出自己认为最佳的调查小组。

(2)教师激励性评价。

三、总结全课。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与编码,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

二、实践与应用。

1、从你的日常生活中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编码的人、事、物进行编码。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编后派代表上台交流展示。

2、把感兴趣的、想问的有关数字与编码知识用写信的形式给亲朋好友或友好学校的同学交流。

各小组完成后,派代表汇报、交流,并写好信封,课后寄出。

教师交代以后收到回信,随时在班上交流。

三、教师以赠言的形式进行小结。

1、师谈话赠言:

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老师赠送你们几句话。

不过是给你们一组数码,你们要通过译码表翻译出来。

教师出示译码表: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第一句赠言:

19 19 23 24 16 17 18

      小 小 数 字 用 处 大

第二句赠言:

23 24 33 37 27 37 38

      数 字 编 码 显 神 通

2、教师总结: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你们能用各种方法获取知识,今后用这些方法探索更多的奥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总结与反思

一、汇报与展示

1、展示收集到的关于数字编码的资料。

2、展示记录的调查表及发现的编码规律。

3、向大家讲述你的下一个研究目标和计划。

二、填写“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活动评价表。

1、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

三、总结全课。

四、课后反思:

作业

布置

把你课前调查情况,结合今天课堂收获,课后交流的经验与体会,进行补充、完善,写成调查报告,汇编成册,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来分享你们的成果。

课题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食品安全

教学目

标要求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2.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

3.食物中毒。

4.学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重点、难点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谈自己亲身体验。

1、生谈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

2、生说一说自己怎样区分食品是否可以吃,预防食品中毒。

二、观看教学光盘,掌握相关知识。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

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

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5.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6.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7.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8.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9.不喝生水。

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10.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调查问卷

关于我校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调查问卷

1、组织学生自己填写。

2、全班统计结果。

3、分析调查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4、提出你的想法和建议。

二、认识食品添加剂

1、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说一说你对食品安全提出的建议。

三、课外活动:

调查家中是否存在不安全食品,自己去商店按标准购买一次食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评价与反思

一、汇报与展示

1、展示收集到的关于食品安全的资料。

2、展示你了解的食品添加剂的信息。

3、向大家讲述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填写“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研究活动评价表。

1、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

三、总结全课。

四、课后反思

作业

布置

什么是“三无食品”?

课题

第四单元社会生活·商标的奥秘

教学目

标要求

1、1、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

2、2、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个性和独立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创意设计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言:

同学们,你在商场里购买过东西吗?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是如何选择的呢?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商品经济发达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商品从生产地通过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到世界各地,陈列在各种商场、店铺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所需。

发展迅猛的商品经济就好象是人身体里不断流动的血液,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活力。

在这个领域,有无数人在辛勤的工作,创造着财富,也创造着奇迹。

现在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善思的头脑,去探究商品这个世界的奥秘吧!

二、研究准备:

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

信赖什么品牌?

……

(带着问题,到周围的商店去做个小调查后,进行讨论)

在同学们讨论的这些现象中,有没有蕴藏着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呢?

想一想

三、方法引导:

试着用“因为……所以……”来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比如,你看到路旁的早点摊顾客很多

我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研究实施:

(一)资料收集

1、收集、交流喜爱的商标

商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喜欢怎样的商标呢?

同学们可以收集一些自己喜爱的商标,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通过推商标的比较,你觉得什么样的商标最吸引人?

关于商标你有哪些认识?

1、商标知识

小小的一枚商标里面蕴含很多内容。

商标的功能是什么?

商标的使用有什么要求?

商标是怎样设计的?

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商标吧!

通过搜索,我们了解到不少商标的知识,现在让我们来整理一下:

(1)一种法律用语,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服务上采用的,为了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

(2)在商业领域而言,商标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3)商标通过确保商标注册人享有用以标明商品或服务,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获取报酬的专用权,而使商标注册人受到保护。

保护期限自商标注册公告之日起十年,但期满之后,需要另外缴付费用。

(二)实践探究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很多著名的商标,人们只要看到它的形象,就能联想到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

那么,商标里面蕴藏着那些和商品有关的信息?

1、商标外观形象的组成

(商标一般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

2、关于商标的注册

1、为什么要注册商标?

(取得商标专用权)

2、应该在哪儿办理商标的注册?

(商标局)

3、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寻找答案?

3、商标的知名度调查

全球十大著名商标:

美国的可口可乐、日本的索尼公司、德国的高级轿车梅塞德斯--奔驰、美国的柯达胶卷、美国的迪斯尼乐园、瑞士雀巢公司、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美国的麦当劳快餐、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美国的百事可乐

4、二、设计标志

通过对商标的初步研究,我们知道商标是一种特定的、具有商业内涵和价值的标志。

那么,我们能否发挥创意,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标志呢?

二、课堂小结

三、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评价与反思

一、汇报与展示

1、展示收集到的关于商标的资料。

2、展示设计的标志。

3、向大家讲述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填写“商标的奥秘”研究活动评价表。

1、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

三、总结全课。

四、课后反思:

作业

布置

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

课题

第五单元地方特色·身边的民间习俗

家乡的春节习俗

教学目

标要求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传统的节日——春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准备阶段:

成立学习活动小组:

按自愿原则组成3个小组,选好组长:

第一组:

春节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

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第三组:

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

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表。

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实施阶段

第一步,按专题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

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

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函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探究记录表一:

第一组:

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组 长

组 员

探究主题 

家乡春节的饮食习俗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体会

附问答记录

您知道:

第一组的访问记录:

1、你知道关于当地过年的贺年食品主要有哪些吗?

 2、您了解的当地的过年的饮食方面的习俗有哪些?

 3、您认为现在过年的饮食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改变的?

探究记录表二:

第二组:

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组长  

组员

探究主题

家乡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成果

探究体会

附:

第二组的访问记录表

1、您能说说家乡过年时衣着上的习俗吗?

2、春节期间在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3、您觉得现在过年在衣着、言行上跟以往有什么变化?

4、您对这些变化有什么看法?

探究记录表三:

第三组:

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

组   长        

组   长        

探究主题 

春节的庆祝活动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探究成果 

探究主题

附:

第三组的访问记录表

1、您知道家乡春节期间有什么庆祝活动上的习俗吗?

2、您是如何庆祝春节的?

3、对于现在我们这里不许燃放鞭炮您赞成吗?

为什么?

 

4、您觉得在春节的庆祝习俗上跟以往有哪些变化?

5、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第二步:

集中交流,合作探究。

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

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第三步:

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

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二、活动成果展示:

1、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A、将调查好的资料图片制作成手抄报,把收集到的贺年食品等展示出来(可供大家品尝)

B、一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其家乡春节饮食习俗。

2、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A、展示调查结果(向同学们介绍习俗)

B、演唱过年歌曲、相声表演——《拜年趣话》

3、春节的庆祝习俗调查小组

A、组长总结介绍(现场给其他同学们知识问答比赛)

B、小品表演——《红包》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评价与反思

一、汇报与展示

1、展示收集到的关于其它节日的资料。

2、展示中国其它节日的民俗习惯的标志。

3、向大家讲述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辩论会

传统习俗都要保留吗?

1、讲解辩论会的要求。

2、学生分组,开始辩论。

3、师生评价辩论会的情况。

三、填写“身边的民间习俗”研究活动评价表。

1、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

四、总结全课。

五、课后反思:

作业

布置

如何组织简单的辩论会?

下面红色字体为赠送的个人总结模板,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xx年电气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模板

根据防止人身事故和电气误操作事故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班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重点,为进一步加强落实安全工作,特制定了防止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两防)实施细则。

把预防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作为重点安全工作来抓,检查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三大规定”情况,检查(两防)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处理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止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从而实现“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生产目标收到一定的效果。

通过前段的检查和整改工作,现将我班到现时为止在此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防止人身事故方面(重点防范高处坠落事故)

在运行维护、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防触电、防高空坠落事故。

我班通过对每周的安全会议和工作负责人对现场高处作业管理的检查,使得安全防范思想、工作、监督到位;使安全工作责任、措施及整改落实,从而安全工作得到保证。

1、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

包括高空作业现场查勘,使工作人员对该任务的危险点(安全措施卡)有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安全措施,并正确派选合适胜任的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

2、在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作业人员交待工作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及该作业的危险点。

作业过程中明确监护人员,监护人实时监控高处作业人员动向,及时提醒和纠正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使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到位。

3、认真落实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

配备可靠的(按规定期限内检验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如安全带(绳)、升降板、脚扣、竹(木)梯等,并能够正确使用此类工器具。

4、在高空作业的工作全过程中,强调工作人员自始至终确保自身安全行为:

△定期对登高工具和安全工器具(安全带、安全绳、脚扣、升降板、竹木梯子等)进行试验,试验或外观检查不及格的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

△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必须栓在上方牢固的构件上,不得低挂高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安全带(绳)是否栓牢。

△上杆前先检查杆塔及拉线情况和登杆工具,确保该设施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脚扣时,安全带必须系圈在杆上;上下杆时,必须使用防堕落装置或有具体防止堕落的安全措施,以防失去保护。

安全带必须栓在的构件上,不得随意解除。

△高处作业在转移作业位置时,手扶的构件必须牢固,不得失去保护。

需要沿着水平梁、斜柱、水平管或暂无防护栏杆、没可靠的扶持物帮助保持平衡时,必须使用水平安全绳。

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绝对禁止沿单梁或管道上行走的行为。

△高处作业人员的施工工具必须使用工具袋装备,禁止使用容易造成工具掉落的简易皮套;上下传递物件时,必须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掷。

△严禁利用绳索或拉绳上下杆塔或顺杆下滑和在间隔大的构架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沿单根构件上爬或下滑。

5、认真执行“两票”制度,防止误触电、感应电伤人的高空堕落事故。

二、在防电气误操作方面

在培训方面,组织了二次工作人员在配变站现场作防误操作演练,并使用录音记录。

使全体工作人员对防误操作的认识,意识到预防人身、电网、设备安全事故的重要性。

(1)认真组织查找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施工、维护班组和人员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整改和防范措施。

(2)加强安全管理,在执行规程、规定和制度上决不含糊。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

(3)通过每周的安全活动日,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快报和相关规程、规定,结合本班实际开展讨论,吸取事故教训,使“防误”工作深入人心。

(4)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控制措施工作。

认真正确填写操作项目和程序,不漏项。

(5)操作时认真履行唱票、复诵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并由监护人监护操作,同时录音操作过程。

(6)拉、合刀闸(跌落式熔断器)时,应先将线路转为空载状态,防止带负荷拉、合线路刀闸。

(7)开关检修时,应切断柜内二次控制电源的柜内照明电源以防止误合开关和触电;操作低压开关(刀闸)前,应检查开关是否正常并做相关防护措施,操作时不要面对开关,防止电弧烧伤工作人员。

1.杂志中上色遇到的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