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6642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9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

2014.1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4•淄博)2014年6月2日在省城大明湖举行了端午节龙舟大赛.在划龙舟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B.

浆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划龙舟的浆一定是一个省力杠杆

 

D.

停止划桨后,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龙舟运动的原因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力作用的相互性;力与运动的关系;杠杆的分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简单机械.

分析:

(1)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

解: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和运动员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龙舟是静止的.选项错误;

B、桨往后划,给了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作用力,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选项正确;

C、在划桨时,手移动很小的距离,船桨就能移动很大的距离,因此船桨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选项错误;

D、停止划桨后,龙舟受到阻力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此题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训练.

2.(2014•苏州)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

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

解: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本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3.(2014•永州)关于物态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

初夏,清晨空中的雾是汽化现象

 

C.

暮秋,草木上的霜是凝固现象

D.

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熔化现象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早春,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体,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4.(2014•齐齐哈尔)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在分析几个实例时,要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

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故错误;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故错误;

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学习光现象时要留心讲到了哪些现象,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在上课时老师都会涉及到,“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而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要把二者混淆.

 5.(2014•济南)在汽车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解释:

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

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

③乘客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

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

以上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

④①②③

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①③

考点:

惯性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释惯性现象时,注意运动状态的变化先后顺序.

解答:

解:

结合惯性知识,正确的解释顺序为:

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

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

③乘客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

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

故正确的顺序为:

④②③①.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2014•黔东南州)如图所示,人抓住牵牛绳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

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C.

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功)时,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

解:

因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绳拉牛的同时,牛也要拉绳,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牛和绳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辨别,两者的区别是看作用点是否在同一物体上,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7.(2014•绵阳)气凝胶是当今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一般常见的气凝胶为硅气凝胶,其密度仅为空气密度的3倍,看上去就像凝固的烟.将一块质量为3kg的硅气凝胶轻轻放在水平地面上,g=10N/kg,则它对地面的压力为(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考点: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已知硅气凝胶的质量,可以得到其重力;物体还有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根据硅气凝胶,其密度仅为空气密度的3倍,可知其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为

;然后利用F=G﹣F浮可求得它对地面的压力.

解答:

解:

硅气凝胶的重力为G=mg=3kg×10N/kg=30N,

物体还有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因为密度仅为空气密度的3倍,所以空气对它的浮力F浮=

=

×30N=10N,

硅气凝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G﹣F浮=30N﹣10N=20N.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读懂题意,明确物体还有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2014•常州)如图所示,小明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重1N,用3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4N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2m.此过程中,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是(  )

 

A.

0.2J83.3%

B.

0.2J80%

C.

0.4J80%

D.

0.4J66.7%

考点:

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题目没有指名不计摩擦和绳重,因此是需要计摩擦和绳重的,此时额外功不能直接计算,需要用总功减去额外功得到,W总=Fs,W有=Gh,W额=W总﹣W有;

(2)知道物体重和提升的高度,利用W=Gh求有用功,再根据η=

求出机械效率.

解答:

解:

(1)W总=Fs=3N×0.2m×2=1.2J,

W有=Gh=4N×0.2m=0.8J,

W额=W总﹣W有=1.2J﹣0.8J=0.4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66.7%.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机械效率、额外功、有用功和总功的计算,属于中等难度试题,关键是知道该题要计入绳重和摩擦.

9.(2014•鄂州)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

 

A.

F1=F2,p1=p2

B.

F1=F2,p1>p2

C.

F1<F2,p1=p2

D.

F1>F2,p1>p2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和浮力.

分析:

(1)根据物体的悬浮条件和浮沉条件判断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

(2)鸡蛋在甲杯盐水中悬浮,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鸡蛋重加上盐水重;鸡蛋在乙杯盐水中漂浮,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鸡蛋重加上盐水重;而容器相同、容器底面积相同,再根据压强公式得出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解答:

解:

(1)鸡蛋悬浮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等于鸡蛋重力;鸡蛋漂浮在乙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力;所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即:

F1=F2;

(2)鸡蛋在甲杯盐水中悬浮,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甲=G鸡蛋+G盐水,

鸡蛋在乙杯盐水中漂浮,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乙=G鸡蛋+G盐水,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甲=F乙,

因为容器相同、容器底面积相同,

由压强公式p=

知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

p1=p2.

故选A.

点评:

本题易错点在第二问,要注意两盐水的密度不同,利用好“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是本题的关键.

10.(2014•佛山)关于“12V4W”的小灯泡L1和“9V3W”的小灯泡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l和L2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一样大

 

B.

Ll和L2串联在一起使用时,两灯消耗的功率一样多

 

C.

Ll和L2并联在一起使用时,两灯消耗的功率一样多

 

D.

L2串联一个9Ω的电阻接在12V电路中,也能正常发光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根据P=

求出两灯泡的电阻,然后比较两灯泡的电阻关系;

(2)两灯泡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P=I2R比较两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关系;

(3)两灯泡并联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P=

比较两灯泡消耗的电功率的关系;

(4)L2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P=UI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

解答:

解:

(1)由P=

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

=

=36Ω,R2=

=

=27Ω,

则两灯泡的电阻不相等,故A不正确;

(2)Ll和L2串联在一起使用时,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P=I2R可知,两灯泡的电阻不相等时,消耗的功率不相等,故B不正确;

(3)Ll和L2并联在一起使用时,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P=

可知,两灯泡的电阻不相等时,消耗的功率不相等,故C不正确;

(4)L2串联一个9Ω的电阻时,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I=

=

=

A,

由I=

可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UR=IR=

A×9Ω=3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U=U2+UR=9V+3V=12V,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2014•丹东)为核潜艇提供能量的装置是核反应堆,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 核裂变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这种能源属于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考点:

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的分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2)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

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能量来工作的,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

核裂变;不可再生.

点评:

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

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12.(2014•云南)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 磁场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体,我们手里的小磁针水平静止时北极指向地理 北 极(选填“南”或“北”)附近.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地磁场.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和磁.

分析:

(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

解答:

解: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体,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地理北极附近.

故答案为:

磁场;北.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奥斯特实验和地磁场的认识,还要知道:

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是指南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的原因.

13.(2014•江西)家庭电路中常用带有开关的移动插座,插座上的开关与插座是 串 联,插座与插座之间是 并 联.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也是220V,各家用电器之间是并联时,各家用电器都正常工作,并且互不影响.家庭电路中,用电器和控制用电器的开关串联.

解答:

解:

在家庭电路中,电灯与插座间以及插座与插座之间是互不影响,因此它们是并联连接,插座上的开关与插座是串联连接.

故答案为:

串;并.

点评:

掌握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用电器和开关之间的连接.

14.(2014•黔西南州)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 凸透 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

考点: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装有饮料的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解答:

解: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易引燃位于焦点处的树叶等.所以不允许随便丢弃矿泉水瓶.

故答案为:

凸透;会聚.

点评:

透明物质都可以制成凸透镜或凹透镜,不同的形状对光线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15.(2014•雅安)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水平推力以0.5m/s的速度匀速推动重500N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10m,该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 0J ,水平推力的功率是 50 W.

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做功的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据此判断重力是否做功;

(2)知道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利用P=

=

=Fv求水平推力的功率.

解答:

解:

(1)由于物体水平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

(2)水平推力的功率:

P=

=

=Fv=100N×0.5m/s=50W.

故答案为:

0J;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易错点在第一问,判断重力不做功是关键.

16.(2014•怀化)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A为重心,他的体重为550N.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是 1.5 m,大小为 330 N.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1)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根据图示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2)已知重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计算.

解答:

解:

(1)根据图示可知,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和支持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分别为动力臂和阻力臂,即动力臂L1=0.9m+0.6m=1.5m,L2=0.9m;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

FL1=GL2

F×1.5m=550N×0.9m

F=330N

故答案为:

1.5;33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从图中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三.作图实验题(共36分)

17.(2014•湖北)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磁感线的方向和静止小磁针的N、S极.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作图题;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由安培定则得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出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再据磁感线的特点做出磁感线即可.

解答:

解:

据安培定则可知,该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故小磁针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

同时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指向S极,故做出磁感线的方向即可;如下图: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方向的判断、安培定则的使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9.(2014•广安)如图所示的实验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

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重新沸腾,说明 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

(2)乙图: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移开,乒乓球并不会下落,说明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

(3)丙图:

通电的线圈放在磁场中会转起来,利用此原理可制造 电动 机.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液体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2)对于流体来说,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解答:

解:

(1)甲图:

烧瓶里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了,是因为浇上冷水,烧瓶内水蒸气遇冷的外壁液化成水,烧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重新沸腾起来.说明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当气流从乒乓球周围经过时,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乒乓球并不会下落.

(3)丙图: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制作电动机.

故答案为:

(1)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电动.

点评:

此题考查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以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都是教材中涉及的小实验,在平时要多动手,将物理规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知识的验证和应用能力.

 20.(2014•安顺)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上 (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右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 倒 立、 放大 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虚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因此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由此确定蜡烛的调节.

(2)利用A点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成像的性质和位置,然后据此调节光屏的位置.

(3)利用B点物距与焦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