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668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13、在财政政策方面,欧元区通常奉行顺周期政策,而美国的逆周期特征更加明显。

14、古典模型主要着眼于财政偿付能力或者负债存量,而凯恩斯的研究侧重于财政收入与支出流量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均衡的作用。

15、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Accommodativemonetarypolicy)将阻止财政扩张带来的利率上升,从而使乘数效应最大化。

(这是目前余永定老师建议的政策组合: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6、典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研究的是在资本充分流动以及要素非充分就业的假设下,小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17、新古典经济学对财政乘数的批判:

1、完全的财政政策挤出效应(不过,国际资本流动大大降低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为一国利率很难独立大幅上升);

2、供给粘性;

3、李嘉图等价原理。

18、李嘉图等价原理的假定是很强的,且李嘉图本人也并不相信其适应性:

1、理性预期;

2、公共支出是非生产性的;

3、运作完善的信贷市场;

4、无限寿命的个体或完全利他主义的个体。

19、标准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以扩大公共消费或投资为目标的积极财政政策要比减税或增加个人转移支付更为有效。

但如果考虑到供给面影响(减税增加潜在产出、进而促进短期消费),上述结论可能被推翻。

20、关于财政政策效果的几点经验:

第一,政府投资乘数不会显著大于政府消费乘数;

第二,在中期,税收乘数不一定小于支出乘数或投资乘数;

第三,不同国家之间乘数相差很大(在大于4小于10的范围内波动),但较大国家一般有较大乘数;

第四,自动稳定器越强大,特定财政政策的乘数也越大。

21、众多历史事件证明,如果人民不愿意再削减自己的收入来补偿那些政府的债权人,政府就会出现破产。

22、政府与私人借款者的一大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债务是没有抵押品的。

23、如果拥有资源但缺乏流动性(例如危机时无法出售的国有企业),或者资源只能维持较短时间,那么即使一国有偿付债务的能力,该国依然可能爆发流动性危机。

24、债务减免的协商一般发生在巴黎俱乐部(官方债权人)、伦敦俱乐部(银行债权人)或专门论坛(非银行私人债权人)等平台上。

25、评估债务可持续性的四种方法:

比较粗略的方式是观察债务对GDP的比率,将实际的基础财政余额与能够保持债务比率不变的基础财政余额水平进行对比,而后者取决于债务比率以及GDP增长率与利率的差异;

方法二建立在政府长期预算约束的基础上。

如果未来所有财政收入的现值至少等于未来的财政支出加上未偿付债务的现值,那么公共财政就是可以持续的;

方法三是回溯法,主要是在观测过去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赤字与债务的动态变化,以评估各种违背横截条件(随着时间t趋于无穷,t时期的债务现值趋向于0)的不同情景出现的可能性。

方法四主要从代际角度分析财政政策。

所谓的代际核算方法是指将当前世代人们的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现值与新出生的世代进行比较。

可持续的标准是指,保证未来世代支付的净税收现值,等于当前债务加上所有政府支出的现值总和,减去当前世代支付的净税收现值之差。

26、财政政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收益,却会压缩未来政府的决策空间,甚至会对未来的居民产生影响,因为后者可能面临债台高筑的境地。

Tabellini(1991)的债务政治学模型表明,只有财富分配在既不是过度集中也不是过度平均的前提下,通过债务实现财富在代际之间的再分配,在政治上才是可行的。

27、在经济增长低迷时,新古典经济学家与凯恩斯主义者都赞成减税。

然而,对新古典经济学家而言,减税通过刺激供给来提振经济;

而凯恩斯主义者减税主要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水平来拉动本国需求。

28、近年来涌现出一些新的模型。

在这些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凯恩斯效应(财政乘数为正)、非凯恩斯效应(财政乘数为零)与反凯恩斯效应(财政乘数为负)都能得到解释。

第一类模型是考虑了合成效应的新古典模型(增加税收将通过供给效应减少产出;

正常时期内政府将税收作为主要政策工具,但在财政困难时期会通过永久性减少公共支出来对供给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类模型是考虑了阚值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债务在合理范围内,经济主体愿意负债;

一旦债务超过阚值,李嘉图等价成立);

第三类模型是引入代际税负配置的不确定性(如果债务负担较轻,就可以轻易转嫁给后代,举债;

如果债务负担由自己承担的概率增加,李嘉图等价成立)。

29、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何应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一,全球产出缺口为负,通缩风险加剧,全球总供给曲线可视为水平的;

第二,全球长期利率处于低位,政策利率接近0,不会存在挤出效应;

第三,银行惜贷,受到信用约束的家庭与企业比重上升,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下降;

第四,全球各国均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这会提高财政政策的国内效果。

30、理想的财政准则:

一是概念明确;

二是公共账户透明化;

三是简洁性;

四是灵活性(在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方面);

五是政策与目标保持一致性;

六是具备制裁违规行为的能力;

七是与其他政策目标和公共政策准则具有一致性;

八是得到其他政策的有效配合。

31、公共财政的黄金法则(goldenrule):

政府的当期支出必须通过政府的当期收入来覆盖。

修正后的黄金法则:

公共债务的增长不能超过公共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

英国的公共财政黄金法则:

只有政府的会计账户上存在对应的净公共投资,才允许出现等额的结构性公共赤字。

32、黄金法则的问题:

第一,从长期来看,限制了政府平滑消费的能力;

第二,可能导致公共投资过度或者扭曲公共支出的选择。

33、财政政策出现不可持续性,是由于不同社会集团对公共债务负担的分配存在分歧,没人愿意承担,但财政调整又势在必行,在财政消耗战下,各个社会集团都倾向于一拖再拖,从而将债务负担转嫁给其他群体,结构就是财政调整措施迟迟不能实施。

34、当预算决策权过于分散时,对公共财政的多样性需求将导致政府赤字高企。

相反,经验研究表明,当且仅当一个权力机构制定预算、政府有权驳回议会提交的增加赤字预算修订案、财政部负责预算实施时,赤字规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35、对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批评:

一是调控重点在于财政赤字而非政府债务,结果导致过于专注短期问题,而对长期问题重视不足;

二是不对称性与顺周期偏误,也即要求成员国在不景气时减少赤字,但对经济景气时的财政行为没有规定;

三是缺乏经济理论的支持;

四是一刀切,对各国规定一致,缺乏弹性;

五是执行力不足,制裁缺乏公信力。

36、对欧元区而言,比较合理的政策选择是:

一是通过共同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整个区域面临的对称性冲击;

二是通过国别财政政策来应对本国或部分国家面临的非对称性冲击。

37、Feldstein(2002)总结了相机抉择性财政政策在美国受到抵制的原因:

一是凯恩斯主义假定的存在较高的财政乘数受到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的挑战;

二是在某些情况下,财政政策会产生反凯恩斯效应;

三是由于存在政策时滞,以及市场对财政状况变化的反应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善意的财政政策可能适得其反。

38、Corsetti等(2021)指出,在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刺激时,需要配合制定稳健的中期财政框架以及实施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改革。

这是因为,当家庭不存在财政预算永久恶化的预期时,他们会随着公共支出的暂时性增加而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

财政政策的读书笔记篇二

财政政策工具的内容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

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

一是排挤效应。

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二是货币效应。

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

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应。

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

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

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

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

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

①财政措施:

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

调节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供给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社会总需求过剩的情况下,

政府则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相对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还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影响和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实现政府的财政目标。

②财政信用措施。

财政信用措施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

主要有公债、财政贷款(周转金)。

公债是财政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的手段。

财政贷款(周转金)是财政按照信用原则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

形式上看,财政贷款属于信用范畴,内容上看,财政贷款不同于一般的银行贷款。

③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的稳定器,指在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

其特征是对总需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它可以自行发挥作用,减轻需求水平的波动,进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主要包括累进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④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稳定器是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采取的财政措施。

其特征是不能自动地发挥作用,而是靠人们对客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相机决定所要采取的相应财政措施。

相机抉择的稳定器主要包括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

调整税率;

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规定;

调整转移支付条件;

调整加速折旧政策规定等。

财政政策工具特性

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

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

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1.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的,具有如下特点:

(1)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

一国政府的税收增减都是通过调整税法来实现的,而税法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才能通过、付诸实施的。

(2)对于政府来说减税容易增税难,增税易遭到纳税人的反对。

(3)税收直接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是无偿的永久性的影响。

当政府以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时,实质是将资金从个人或企业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所扩大的支出效率不高或无效益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是双重的。

(4)政府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实现的,而这又依赖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政府来说是不确定因素。

2.公共工程支出政策。

政府人为地扩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担民间不愿意或在萧条年份不愿意投资的工程,可以扩大总需求,有助于经济复苏。

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具有如下特点:

(1)积累性强。

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的结果往往是形成若干公共投资项目,可供居民长时期消费,具有积累性质,容易受到注重财政生产性的国家的青睐。

(2)效率低下的可能性大。

由于投资于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决策往往比较仓促,公共工程本身是否必要就成了问题。

(3)时滞长。

一个工程的建设期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往往是用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上的开支还没有花出去之前,经济的形势就有可能变化了,使财政政策由逆调节变成顺调节,加大了经济波动的不稳定。

(4)公共工程政策是中央政府动用地方性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均衡,形成地区间新的不平衡。

公共工程是一种地方性公共品,本应由地方政府投资。

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刺激需求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建设某些公共工程,实质是用全国的资金为某些地方供给公共品,负担了本该由该地方政府支出的建设项目,结果是各地方争项目、争投资,增大了投资的风险,并会出现新的苦乐不均现象。

因此,公共工程政策工具一定要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协调配合。

3.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劳务和消费品并用于当期,如增加政府雇员,提高雇员工资,扩大办公设备的购买,等等。

这一政策手段具有如下特点:

(1)与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相比,其时滞短。

(2)与转移支出政策相比,其公平性差。

如增加政府雇员工资与增加失业人员的救济金相比,前者会扩大就业者与无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如果同时同比例提高二者的收入,对需求的影响就取决于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就单个消费者来说,其边际消费倾向与他的个人偏好相关;

就消费者群体来说,我们则要从其年龄、职业、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

与一国的其他同等素质的劳动者比较,如果政府雇员的实际收入(业余收入、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均应包括在内)并不低,则这种支出对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

(3)这一政策的效率取决于政府工作的效率。

如政府是否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机构,雇用那么多的人员,政府雇员的工资是否已经足够的高,办公设施是否已经足够的好,等等。

正如艾莎所言,发展中国家政府机构本身有膨胀的倾向,这是由于私人大公司并不像工业化国家那样重要,低工资的政府雇员身份本已让人羡慕不已,普遍地不分功绩贡献地提高工资对机构膨胀倾向有刺激作用。

(4)政府雇员工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有重要的影响。

一是因为“熟练技术人员(医生、工程师等)较之高级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有可能移民,因为前者享有广泛得多的海外市场。

”二是任何部门劳动者工资的提高都会不同程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特别是政府雇员工资的提高对社会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也相当于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线,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理性的企业宁可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对扩大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5)消耗性支出特别是政府雇员提高工资的资金来源应该是税收,避免用政府举债收入,这是由政府活动本身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性决定的。

4.转移支付政策转移支付政策是通过政府为企业、个人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和生产的政策。

如对居民的补助,对企业的投资补助、限价补助、进出口补助等,都会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或保证企业利润的提高。

这一政策具有如下特点:

(1)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功能较强。

转移支出本身具有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政府增加对低收入者的支出,可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

(2)转移支付政策对需求的扩张作用更大。

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补贴支出,对社会总需要的刺激作用更大。

(3)积累性差。

转移支付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的可能性要比上述两项支出政策要小,其用于消费的部分将更大。

(4)对需求的影响与受益者的层次关系重大。

如从年龄结构看,通常年轻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中年人其次,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

财政支出政策还以倍数扩张的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影响,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组合的支出政策。

同时也需要与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发挥出较好的政策效果。

5.公债政策。

公债发行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事项,但发行公债要对金融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重大的冲击。

在公债的如何发行、何时发行、发行条件等问题上,需要注意如下因素:

首先是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特别是社会闲置资金对公债的需求;

其次是金融状况,如信贷规模、利率、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等;

再次是政府的应债能力,特别是在社会对国债需求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更要避免出现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局面。

公债本身是一种直接信用,可以避免间接信用过度所导致的金融风险。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它也会变成一种间接的融资渠道,如商业银行选择公债为资金的主要“贷放”对象时,间接融资所固有的问题便有可能在此产生。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预缴进口保证金;

⑥其它政策工具。

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释义】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根据本法

第三条的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要控制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货币供应,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为了调节金融,稳定货币,中央银行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调节市场的信贷数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