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825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字母表示数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一是儿歌,二是年龄,三是摆图形,使学生体会到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通过儿歌,使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通过比年龄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当同学的年龄为a时,老师的年龄可以用a+19表示;通过摆小棒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 儿歌引入:

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

同学们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吧:

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学生汇报: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1、妈妈和淘气比年龄:

学生初步体会妈妈年龄和淘气年龄的关系:

淘气1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表示。

淘气2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

如果淘气的年龄为a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

怎么表示:

2、摆图形:

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出示图形:

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摆10个呢?

摆a个呢?

生发现寻找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寻求规律的必要性。

为了简洁、清晰地表示规律,需要引入字母,用a代表摆任意的三角形。

生列式:

师强调a×3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练习:

试一试:

第一题:

回到刚开始的儿歌,老师再添两句。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为什么?

第二题:

哈雷彗星这道题是难点,学生容易错,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用字母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计算公式)你能举例说明吗?

练习第三题:

还可以表示什么?

(运算定律)你能举例说明吗?

练习第四题:

四、总结:

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吗?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用到用字母表示数。

课题

方程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分析

为了使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等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然后尝试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表示各个相等关系。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实物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1、 出示的天平图:

师: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天平的左边有一个药丸和5克砝码,右边有10课砝码,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

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

如果用x表示药丸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平衡写出一个等式吗?

每人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学生汇报: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师:

x+5表示什么意思?

1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

2、 出示月饼图:

师: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师:

你能不能写一个等式吗?

生:

每块月饼的质量×4=400克。

师:

如果用x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你能写一个等式吗?

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学生汇报:

4x=400

3、 出示水壶图的左半幅:

师: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这幅图,你能不能说出一个等式呢?

(同桌互相说)

生汇报:

2x+200=2000;

2x=2000-200

师: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与同学交流。

师:

像上面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谁能说一说方程有什么特点?

二、拓展应用: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方程,那么怎么列方程那?

1、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

天平游戏

(一)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从而达到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来解简单方程的目的。

为今后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实物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出示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请你用一个等式来表示。

5=5

接着教师在天平左右两边各加上3克的砝码。

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用一个等式表示:

5+3=5+3

2、教师在天平左边放x克砝码,右边放10克砝码,使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用等式表示两边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平衡数量关系。

x=10

教师在左边、右边各加上5克砝码。

你们发现了什么,请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x+5=10+5

如果在天平两边都加上10克呢?

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都加上15克呢?

请你用方程表示。

x+10=10+10          x+15=10+15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的两端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2、想一想,如果天平两端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根据。

3、小组活动研究。

4、反馈交流结果。

5、归纳发现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y是多少。

1、试一试

求出y+8=10中的未知数x。

(1)同座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

2、练一练。

解方程:

x+15=68      x—8=27

要求:

(1)学生独立解方程;

(2)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练习

课本91页的“试一试”。

课题

天平游戏

(二)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为0的)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材分析

在“天平游戏

(一)”的学习基础上,本节课直接提出问题:

“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让学生思考、猜想,交流各自的想法。

然后,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实物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师:

昨天我们学习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今天,我们接着探讨等式的性质。

2、知识导入。

求未知数x.

x+17=36x-4.5=6.8

二、探讨解方程的规律

1、推想。

师:

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2、验证。

  师:

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好吗?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请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天平。

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用算式表示:

x=5

左侧加两个x克砝码,右侧也加两个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

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表示为:

3x=3×5。

师:

如果左侧加六个x克砝码,右侧也加六个5克砝码,还会平衡吗?

(平衡)

师:

通过你们的实验和所列的算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的规律?

生:

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

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等式还会成立吗?

下面同学们用天平验证一下好吗?

    师:

刚才我们验证后知道,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小结

师: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规律,谁能把这两个规律概括为一句话呢?

生:

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

等式两边能同时除以0吗?

0能做除数吗?

生:

0不能做除数。

师:

那我们应该怎样说才完整呢?

生:

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为0的)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

猜数游戏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通过笑笑和淘气做猜数游戏,利用等量关系“心里想的数×2+20=80”,引出方程“2X+20=80”。

二是呈现解方程的过程,包括思考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

三是呈现解方程检验的方法,即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使学生逐步养成检验的习惯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

请你心理想一个数,乘2再加上20,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马上知道你想的是多少?

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其中的奥秘。

分组汇报:

如果老师心理想的数是x,那么:

2x+20=80

左面减去20,右面也减去20,得到2x=60,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两边都除以2,得到x=30

那么格式应该怎么写那?

解:

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60

x=30

怎么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呢?

2×30+20=80,说明做对了。

现在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 请同学们做猜数游戏,列出方程并解答。

2、 试一试:

第一题

到黑板上板演:

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第二题:

3、 练一连:

第一题:

列方程求x。

第二题:

看图列方程。

这道题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方程。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

邮票的张数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家人交流姐弟二人集邮的情况的情境图,并提供了三个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以引导学生根据有关信息解决问题。

然后,选用两个信息“姐姐邮票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和“我和姐姐一共180张邮票”,来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的等量关系。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算式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等量关系列方程:

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

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

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

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

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试一试:

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试一试:

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

练习五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算式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一、出示课题

1、 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

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 第1题填一填:

(1)      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      看图:

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      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2、 第2题

看图选方程。

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 第3题

说出“?

”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 第4题

5、 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课题

图形中的规律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通过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发展新知

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寻找所摆三角形个数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方法

1、鼓励学生从图形、数等多种角度寻找关系,并加以对应,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并将这一关系用算式表达出来,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来:

2n+1。

(1)2×26+1=53(根)

(2)2n+1=63,2n=62,n=31,能摆31个三角形

2、通过列表、观察图形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根小棒

列出算式来表示需要小棒的根数,从中发现规律。

在每个算式中,都有加1,一个正方形3×1再加1;2个正方形3×2再加1;3个正方形3×3再加1,从而推出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的根数是:

3n+1。

(1)3×12+1=37(根)

(2)3n+1=46,3n=45,n=15。

能摆15个正方形。

三、解决问题

利用上面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找出摆八边形的规律

(1)、摆一个八边形,需要7×1+1=8根小棒,摆2个需要7×2+1=15根小棒,摆3个需要22根小棒

(2)摆n个八边形需要7n+1根小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