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690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7 大小:29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7页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7页
亲,该文档总共2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2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docx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

第一部分绪论

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任务和学习方法

中国地大物博,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面积960万km2,地形、地貌复杂,有山脉、河流、高原、平原、盆地,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多样而复杂,特别是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使中国很多植物免受第四季冰川的侵袭(如银杉、水杉、秃杉),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从而为园林绿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树木──

观赏树木──

花卉──

园林树木──适于各种风景名胜区、疗养胜地、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园林树木学──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园林树木学包括绪论、总论和各论3部分。

园林树木在园林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园林均离不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园林中的主体,其它一切设施和建筑都是为其服务的。

园林树木学对我们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树种配置)、绿化施工、园林管理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园林工作均必须学好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如何才能学好园林树木学呢?

学好园林树木学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次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欲学好园林树木学,首先必须学好与此有关的基础学科,如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植物生态学等。

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要多实践(观察、记载、归纳),善于吸收和总结中外园林史中成功的经验。

园林树木学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种和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广泛,树种的拉丁学名又难于记忆等,因此初学者都感到有些困难。

有效的方法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活的树木和标本,观察时作重点笔记,抓住树种的主要特征,对相似种类进行比较,充分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定树种,在理解中记忆,同时学会利用树木的冬态特征来鉴定树种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树种的拉丁学名最好能了解其词意,然后再去记忆。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才能学好园林树木学。

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掌握科之特征。

熟记一些有突出特征的科的特征,如木兰科、樟科、豆目、芸香科、壳斗科、禾本科等。

2、学会并善于观察。

学习一个科时最好能找到自己认识的属于该科的几种植物,详细研究它们的特征,并通过这种方法了解本科的一些重要特征。

如学习木兰科时,可以仔细观察白玉兰花的结构,借以掌握木兰科的特征。

3、不断进行归纳比较。

有很多植物具有相似的特征,可以按照一定的特征将其归纳,如叶对生与互生、单叶与复叶、果实类型、毛被情况等,使杂乱无章的植物变得有规律可寻。

4、了解一些形态术语和基本概念。

如叶枕、雌蕊柄等。

5、以实践为主。

平时多实践,多采集,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要采集,要多请教,多查参考书,用简易的标本夹或图书制作小标本。

二、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改善环境和生产3大功能。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口的增长,都市化水平的加快,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河流淤积、沙漠扩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绿化建设已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各个国家对园林建设都非常重视,如日本3月1日为植物节,日本宪法规定新建工厂必须有20%的绿地,机场、赛马场必须有30%的绿地,日本木材全部进口;莫斯科有绿地35%;华盛顿人均绿地40m2;像新加坡、柏林、伦敦、巴黎等园林绿化工作都做得很好。

我国亦规定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人均绿地3―5m2。

园林树木色彩、姿态变化多端,能构成美丽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它可以纯洁心灵、陶冶情操,可使人们留边往返,使文人墨客讴歌作画。

园林绿地中的绿色,给人以宁静、文雅、和平、轻松和愉快的感觉(极目绿地可防近视),有益于健康。

园林树木可以发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等作用。

如2hm2浅藻池可处理2万人的城镇废水,1亩水葫芦4天可吸收银1.5俩,柳杉林每月可吸收SO260kg/hm2,5m高的松林可减少臭氧1/3,松林每年可阻滞飘尘34t/hm2,林区的细菌浓度只有闹市区的1/10,夏天树阴下温度比地面低16℃,草地气温比裸地低3℃,林地湿度比林外高15%―25%,1hm2阔叶林每天能吸收CO21000kg、产生氧气730kg(每人每天大约需O2800g,呼出CO21kg)。

园林树木还可以提供木材、栲胶、淀粉、果品、纤维、林产品等。

三、园林树木资源概况

中国有“园林之母”、“花卉王国”、“无中国花卉便不成为花园”之称,是很多花木的发祥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如桃、李、杏、梅、桂花、牡丹等;很多名花被引入世界各地,如金花茶、杜鹃、梅花、珙桐等,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引种中国杜鹃花306种,美国哈佛大学的阿诺德树木园建有中国之路,道路两旁遍栽中国花木。

概况起来,中国园林树木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植物种类繁多

全世界现有物种300―5000万种,已描述过或定名的有140―170万种,有高等植物53万种,已定名的26万种。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依次是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刚果、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木本植物8000余种,花卉约2238种;有苔藓植物106科480属2200余种,蕨类植物52科204属2600种,祼子植物10科34属250种,被子植物291科3169属24357种,植物种类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被子植物),或哥伦比亚(高等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2、形态丰富多彩

世界最高的树──蓝桉,高155m;世界爷,142m;北美红杉,112m。

中国最矮的松树──矮松(偃松)。

世界上最粗的树木──生于意大利的百马树(栗树),周长62m,胸径19.8m,第二名猴面包树胸径12m以上,世界爷胸径为12m。

最大的树──世界爷,称“谢尔曼”将军,高83m,树皮厚61cm,根部直径12m,重2145t。

世界最小(矮)的树──北极柳树(草树),高2cm。

最大的叶子──王莲,叶子象一只盆,直径有2—3m,承受30kg的重物或坐一个孩子都不会下沉。

最长的藤本植物──白藤,长300m,最长500m,直径4―5cm。

最小的有花植物──浮萍,花要在扩大镜下才能看到。

最大的有花植物──苏门答腊的大花草,花直径有1m多。

最多的有花植物──紫藤,产加利福利亚,枝桠长152m,开150万朵花,重230t,占地面积0.5hm2。

树冠最大的树──榕树,独木成林,广东有一株榕树,占地1hm2。

生长最快的树──马刺甲合欢,13个月长高10.75m;团花树,一年长3m多,当年成材。

生长最慢的树──西特客冷杉,98年长高30cm,树干直径不到2.5cm。

叶子寿命最短的是短命菊,3-4周。

叶子寿命最长的是百岁兰。

寿命最长的树木──龙血树,柳杉寿命7179岁,松树4900岁。

最古老的树──银杏,出现于1.6亿年前的中生代。

世界油王──油棕,含油量81.9%。

花中之王──牡丹,唐代已记载。

世界之宝(树木中的大熊猫)──银杉。

珍奇古树(活化石)──水杉。

中国鸽子树──珙桐。

最名贵观赏植物──金花茶。

最硬的树──铁刀木,硬度656―698kg/cm2。

木材最重的树──黑铁木(Olealaurifolia),比重1.49。

木材最轻的树──毛田皂角(Aeschynomenehispida,古巴),比重0.044。

南方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树种──杉木、马尾松。

经济价值最大的树种──毛竹,竹产量居世界首位。

最粗的竹子──巨竹(马拉加西亚),基径1m。

世界最高的竹子──印度箣竹,高37.03m;高大牡竹(斯里兰卡),高30―35m。

3、特有属种丰富

中国特有植物1.5万―1.8万种,排名世界第7位。

苔藓植物有8个特有属48个特有种,蕨类植物有5个特有属600个特有种,裸子植物1个特有科8个特有属133个特有种,被子植物有4个特有科190个特有属1万多个特有种。

4、地区分布不均

很多著名的观赏花木是以中国为分布中心的,如杜鹃、山茶等。

中国有3个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即横断山脉地区、华中地区、岭南地区。

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部地区。

5、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季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各地保留了很多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余成分。

如晚古生代的松杉类,中国占现存7科中的6科,孑遗种有银杏、银杉、水杉、苏铁、冷杉、金钱松、柳杉、台湾杉、水松、白豆杉。

被子植物孑遗种有鹅掌楸、连香树、领春木、昆栏树、银缕梅、水青树、青钱柳、伯乐树、金钱槭、杜仲、马尾树、珙桐等。

6、资源急待保护

我国是世界上珍稀濒危树种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切实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植物资源,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开展科学研究、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有200种植物已经绝灭,5000种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已列入国家保护及珍稀植物144科541种。

我国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植物有桫椤、银杉、水杉、秃杉、珙桐、金花茶、望天树、人参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的植物有159种;Ⅲ级保护的植物有222种。

1980年我国确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

1984年7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了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9年出版宋朝枢等主编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1994年确定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393种,其中Ⅰ级保护64种,分3类;Ⅱ级保护329种,分8类。

国务院于1999年8月4日批准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将保护植物分为国家Ⅰ级和国家Ⅱ级2种类型。

除国家级保护树种以外,还有省级保护树种、省级珍稀濒危特有树种等。

四、园林树木文化遗产

中国亦为园林古国之一,早在周代即开始兴建园林,周纣王“好酒淫乐,益广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唐代盛行盆景。

有很多园林树木方面的著作和专著,如(晋)戴凯之的《竹谱》、(宋)蔡襄的《荔枝谱》(最早的果树栽培学专著)、(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宋)韩彦直的《桔录》、(宋)刘攽的《芍药谱》、(宋)刘蒙的《菊谱》(最早的菊花专著)、(宋)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最早观赏植物专著)、(明)计成的《园冶》(第一本园林艺术专著)、(明)袁宏的《瓶史》(第一本插花专著)、范成大的《梅谱》、沈立的《海棠谱》、陈景沂的《全芳备祖》、王象晋的《群芳谱》、张逸少等《广群芳谱》、陈淏子的《花镜》、赵时庚的《金漳兰谱》等。

第二部分总论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植物分类学方法

分类──分门别类。

物以类聚。

植物分类──就是比较各种植物性状的异同,加以分门别类,并建立反映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从而研究物种起源、分布、进化等。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记外语单词、打扫卫生等日常生活均离不开分类,不仅植物需要分类,而且动物、微生物、岩石、矿物、土壤等亦要进行分类。

1、分类简史

(1)、人为分类时期(16世纪以前)

分类的历史可以追塑到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384—322B.C.)精通数学、天文、地理,对植物学也很有研究。

他的学生Theophrastus(372—287B.C.)堪称植物学之父,他曾对480种植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著有《植物历史》10卷。

我国人民对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本草学方面。

古代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口尝百草,进行简单的分类,把植物分为有毒和无毒、可食和不可食,古代分类学思想已经开始萌芽。

如《淮南子》记载:

“神龙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就记载了植物200余种。

西晋稽含写的《南方草木状》为我国最早的分类学典籍和地方植物志,记载植物80余种,分为木、竹、果、草四类。

本草学方面,东汉时的《神龙本草经》记载植物性药物254种,分上、中、下三品,采用三品分类。

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植物1195种,分木、果、草、谷、菜5部30类,集本草学之大成,为划时代巨著,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流行。

清代吴其浚编写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植物1714种。

这个时期以识别植物与命名为主,方法和体系上不够成熟,属于人为的分类,仅就人们方便、经济用途、药用价值来进行分类,不能表示亲缘关系,认为物种不变,处于“本草学”阶段和农学中的附属内容。

(2)、自然分类时期(16—19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以林奈、德堪多为代表。

林奈描述了1万多种植物,根据雄蕊数目、排列方式及花器官着生位置将高等植物分为24纲。

他重视花部特征在分类上的应用,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称为植物分类学之父和奠基人,生活在李时珍之后100多年,瑞典人,生于瑞典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个穷牧师。

林奈爱好采集植物,考察过很多地方,学过医,出版了《自然系统》、《植物属志》、《植物种志》,首先倡导使用双名命名法,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生物界的秩序,可与牛顿相提并论,牛顿使杂乱无章的天体有了次序。

而我国的李时珍虽在本草学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名声远不如林奈,花了27年时间编写的《本草纲目》生前未能出版,这是因为我国受封建思想的长期禁固,人材得不到重视的结果。

因此我国的分类学长期停留在本草学阶段,真正的分类学出现在欧洲而不是中国。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大量采集标本,鉴定名称,编写各地植物志,植物分类开始成为有系统的知识,在分类中强调花部特征,但总的观点是神创论、物种不变论,方法上是形而上学的。

(3)、系统发育分类时期(进化论确立以后)

进化论思想由来已久。

早在达尔文以前,动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的思想。

达尔文(CharlesDarwin,1809—1882)生于英国小镇上的一个医学世家,他16岁学医,后来他父亲要求他进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神学,他对这些均不感兴趣,他最喜欢的是打猎、收集昆虫、贝壳、采集植物标本(采甲虫的故事)。

基督学院的植物学教授亨斯洛是他最好的朋友和同事,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大。

正是亨斯洛教授推荐他乘坐贝格尔号以一个博物学家的身份作环球航行考察,这为他后来建立进化论学说奠定了基础。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

在达尔文之前,神创论统治世界,《圣经•旧约·创世纪》里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人都是上帝在6天内创造出来的、一成不变的,造猫是为了抓老鼠,造栽培植物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的,上帝在第六天造出了亚当与夏娃,第七天休息。

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19世纪三大发现。

达尔文创立进化论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科学技术较发达,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独到的治学方法(喜欢大自然、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勤奋好学、实事求是)。

达尔文在晚年十分后悔,他与表妹埃玛结婚后,生了6男4女,4个夭折,6个不同程度地得了精神病,真是追悔莫及。

后来他的表弟高尔顿在达尔文的启发下创立了《优生学》。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边沁与虎克、恩格纳与勃兰特、哈钦松等。

近代,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出现,特别是生物系统学的兴起,分类学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特点是:

分类的研究手段和依据越来越全面,反映的生物本质俞来俞深刻。

2、分类等级

为了建立分类系统,必须确立分类的等级单位。

常用的等级单位有:

界、门、纲、目、科、属、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型、品种等,其中又可分为种上等级和种下等级,种是最基本和常用的等级,门、纲、目又可分为亚门、亚纲、亚目,科可分为亚科、族(tribe)等,属可分为亚属、组(section)和派(series)等。

亚种

变种

变型

品种。

类上归类。

如马尾松在分类等级中的位置为:

植物界RegnumPlantae

种子植物门DivisioSpermatophyta

裸子植物亚门SubdivisioGymnospermae

松柏纲ClassisConiferae

松柏目OrdoConiferales

松科FamiliaPinaceae

松属GenusPinus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

物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以及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繁殖单位,种内能自然杂交,产生能育的后代,不同种产生生殖隔离。

物种是进化单位,是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

物种又变又不变,既间断又连续。

亚种(subspecies)──除了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区别外,在地理分布上同原种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如细梗溲疏(产日本)与阿里山溲疏(产台湾)。

变种(varietas)──与原种只在一种微小的性质上有差异,无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如山桐子和毛山桐子。

变型(forma)──形态特征变异较小的类型。

如毛之有无、花之颜色、单瓣与重瓣等。

如槐树与龙爪槐。

栽培类型(cultivatedvarietas)──因园林工人等长期栽培和培育而形成的类型,和原种区别甚微。

如刚竹和槽里黄刚竹。

3、分类系统

在植物分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了无数分类系统。

其中主要的分类系统有:

H.G.A.EngleretK.A.E.Prantl(1884、1892、1909、1964)

Cronquist(1968)

Takhtajan(1950、1954、1954)

Hutchison(1926、1934、1973)

R.Dahlgren(1975)

郑万钧(1975、1978)。

我国常用的分类系统有:

郑万钧系统、恩格纳系统和哈钦松系统。

恩格纳系统和哈钦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

EngleretPrantl系统Hutchison系统

(1)单性无花被类(杨柳科等)是被子植物中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因此木兰科和毛茛科为最原始的类型,排在系统之前。

最原始的类群,置于木兰科和毛茛科之前。

单被花类和无被花类是废退的结果。

(2)单子叶植物比较原始,排于双子叶植物之前。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毛茛目,排于双子叶植物之后。

(3)目与科的范围较大。

目与科的范围较小。

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分支,木本起源于木兰目,草本起源于毛茛目。

4、检索表

检索表就是鉴定植物的工具,常用的有二种:

定距式和平行式。

定距式检索表──每一特征写在左边一定距离处,与之相对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如此下去直至所要检索的属或种为止。

平行式检索表──每一对照的特征紧紧相连,在一行未尾或为学名或为数字,此数字重新写在较低行,出现另一相对性状,如此展转至终止。

例:

木兰科分属检索表:

1.  聚合蓇葖。

2.花单生枝顶;此蕊群无柄。

3.心皮具4个以上胚珠……木莲属Manglietia

3.心皮具2胚珠……木兰属Magnolia

2.花单生叶腋;此蕊群具柄。

4.蓇葖离生……白兰属Michelia

4.蓇葖俞合……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

1. 聚合翅果……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5、植物命名

植物名称有两种:

俗名与学名。

每个国家、地区和民族对植物都有自已的称呼,此即俗名。

俗名比较形象、通俗易懂,容易记忆,如七叶一枝花、手打一把伞、九死还魂草、八角金盘、大叶冬青、紫珠等,但不准确、不便于交流,易引起混乱,同名异物(如白头翁就有几种)、同物异名(如马铃薯)等现象屡见不鲜。

学名乃一双名,Theophrastus最早使用,由林奈首先倡导使用,用两个拉丁词来给植物命名。

学名(种名)=属名+种加词+定名人姓氏缩写。

属名一般由名词担任,可表示性质(Liquidamber表示流有琥珀状汁液的)、产地(Taiwania台湾)、人名(Tsoongia钟观光)等。

种加词由形容词担任,可表示特征(biloba叶二裂)、特性(formosana漂亮的)、用途(officinalis药用的)、产地(huangshanensis黄山的)、纪念人(maackii马氏)等。

定名人姓氏缩写要求缩写至第一个音节,如Linnaeus缩写成Linn.或L.,对于中国人则由全名HeYunHe缩写为Y.H.He;如为两个人共同命名则表示为Sieb.etZucc.,如后者根据前者而命名则表示为WangexYang。

在定名人中经常会看到(L.)Loes.,意思是学名等级发生了变化或位置发生了转移,有时在学名后又用中括号括一个学名,则此括号中的学名为异名。

种上等级的命名由模式种属名去掉词尾加科或目的词尾组成,如Rosa(蔷薇属)变为Rosaceae(蔷薇科)、Rosales(蔷薇目)。

种下等级的命名则由种的学名加上种下等级的名称,如樟子松(变种)PinussylvestrisLinn.var.mongolicaLitv.,其中ssp.为亚种缩写、var.为变种缩写、f.为变型缩写、cv为栽培类型缩写。

植物命名时要根据模式来进行,模式──用来命名的凭据标本,又分主模式、副模式、同模式、等模式等。

另外在研究植物名称时还要遵从优先律──同一种植物或分类群,如果有两个以上名称时,只能承认合格发表的第一个名称的原则。

1867年德堪多等人首先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命名法规规定新分类群描述必须用拉丁学名。

拉丁语是欧洲亚平宁半岛(意大利)中部拉丁部族的语言,后作为罗马国语。

现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采用拉丁语字母来拼写本国文字,不仅拉丁语系(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而且非拉丁语系(英语、德语、俄语等)都大量吸收了拉丁语词汇。

拉丁语现已成为“死”的语言,世界上除梵蒂冈外,没有哪个国家作为国语。

拉丁语作为科学符号各国通用,在生物和医学中广为应用。

二、园林植物分类方法

1、按性状分:

乔木、灌木、丛木、藤木、匐地。

2、按对环境因子适应能力分:

喜温树种、中性树种、耐寒树种;耐旱树种、中生树种、耐湿树种;阳性树种、中性树种、阴性树种;酸性树种、碱性树种、海岸树种、耐瘠薄树种。

3、依观赏特性分:

观树形类、观枝干类、观根类、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

4、依园林中的用途分:

独赏类、遮荫类、行道树类、防护类、林丛类、花木类、藤木类、绿篱类、地被类、桩景类、装饰类(插花)。

5、据生产功能分:

果树、淀粉、油料、纤维、芳香油、药用、疏菜、树脂树胶、饲料、木材、鞣质、色素、染料、益虫寄主等。

6、依栽培管理特点分:

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宜修剪、不宜修剪、易移植、不易移植等。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

发育──建立在生长之上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如开花、结果。

年周期──1年内经历的生活周期。

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出土到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据此植物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

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性。

一、树木的生命周期

1、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

离心生长。

背地性(枝干)与向地性(根)

离心秃裸。

枝条“自然整枝”、根系“自疏”。

向心更新(向心枯亡)──离心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后,日渐衰弱,枝干分杈弯曲(“结顶”),枝干上的潜伏芽开始活动,萌生出新枝条,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