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7013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中,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命题人:

高一地理组审题人:

高一地理组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8分)

右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生活条件

B.生活特点

C.发展水平D.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2.下列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

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3.导致右图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A.气候条件B.交通条件C.土地条件D.历史条件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4~5题。

4.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

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①水系分隔②土质黏重③气候潮湿④交通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菜”的特点,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B.周期性C.季节性D.联系性

6.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

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

A.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7.下列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明确的边界B.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C.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致D.区域类型多种多样

右图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B.高原C.丘陵D.山脉

9.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

.茶叶B.棉花C.天然橡胶D.甜菜

10.与松嫩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丰富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D.人少地多

11.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

A.遥感技术B.地

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12~14题

12.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

①人口普查②环境监测③资源调查④确定考察地点的高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要准确快捷地查询各地的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A.传感器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

14.为防御台风危害要研究台风的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对台风中心及移动方向信息的准确获得利用了()

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观测资料

15.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测量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制定植树造林方案

D.及时知道

火灾地点,范

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下图是黄河流域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综合指标划分B.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17.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实地考察B.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l8~20题。

18.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内蒙古、甘、藏、青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D.新、藏、甘、青

19.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灌溉农业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

20.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1.下列环境问题在柴达木盆地发生概率最大的是(  )

A.酸雨B.赤潮C.水土流失D.土地荒漠化

2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会导致(  )

A.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次生盐渍化D.风蚀严重

23.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

据此回答24~25题

24.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A.人口增长B.国家贫困C.债台高筑D.过度开发

25.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

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

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B.保持水土C.调节大气成分D.含蓄水源

右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29.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30~31题。

30.下列地区中单

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A.青藏地区、西北

地区B.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31.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32.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①水能 ②风能 ③生物能 ④煤炭 ⑤石油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②④

3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有()

①资源优势,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④农业发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4.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35.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下列整治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重化工业,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

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D.增加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

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6~37题。

3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7.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③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表l为“四个国家能源消费构成表(2012年)”。

据此回答38~39题。

表1

总消费量

主要能源所

占比例(%)

(百万吨油当量)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核能

水电

美国

22

69.3

36.3

27.59

22.12

8.29

3.27

中国

2613.2

17.67

4.50

70.39

0.75

6.0l

日本

477.6

42.17

19.89

24.64

7.73

4.02

德国

306.4

36.39

21.3l

25.33

7.96

1.44

38.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能源消费()

A.石油消费总量最少  B.水电消费总量最少

C.以清洁能源为主   D.煤炭消费比重大

39.我国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今后可积极开发利用()

A.煤炭、石油B.核能、水能C.石油、天然气D.煤炭、水能

能源是现

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据此回答40~42题。

40.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41.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

42.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4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下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稀

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4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保护性开采,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加大稀土资源开采规模

C.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D.禁止开发稀土资源

读下面的某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45~46题。

45.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加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46.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利用新能源②营造薪炭林③用秸秆替代其他能源④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

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完成47~48题。

47.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

①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④增加输出地环境压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8.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A.改善大气环境B.缓解交通拥堵C.减轻噪声污染D.减少交通事故

右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9~50题。

49.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

C.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

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

50.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

源所致,这种

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乱牧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1~52题

51.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B.上游修建水库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5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右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完成53~54题。

53.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

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多发

B.土地荒芜严重

C

.河流落差大

D.流域面积广大

54.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

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读图完成55~57题。

55.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下汛冬枯

C.高寒气候,冬季断流

D.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56.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A.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

B.中游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下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

D.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57.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C.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几率增加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回答58~60题。

58.从图中信息分析,该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一组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大气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9.长江近十几年洪涝频繁的人为原因之一是()

A.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B.中游河道截弯取直

C.中下游湖泊沿岸围湖造田D.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

60.长江流域开发优势是()

A.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B.天然“黄金水道”

C.石油资源丰富D.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km,天然落差1324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据此完成61~62题。

6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③水位季节变化大④河流落差大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④⑤

6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②增加年径流量③改善枯水期水质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63.下列不属于阿斯旺大坝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B.河口三角洲的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C.三角洲上土壤肥力下降D.狮身人面像风化作用加快

64.欧洲西部有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运输网,航运发达,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①水能丰富②河网密集③地形平坦④货运量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图6是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5~68题。

65.图中景观所示的地区可能是()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66.下列条件与形成这一居住景观最相关的是

A.降水丰富B.地表平坦

C.土质特性D.水系发达

67.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洪涝灾害

C.地层下陷D.土壤盐渍化

68.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A.水稻B.小麦C.青稞D.甘蔗

第Ⅱ卷(共32分)

69.左图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右图是荒漠化发展与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由东向西降水______________。

(2分)

(2)说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6分)

 

(3)简述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6分)

 

70.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

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左图是东北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右图是东北地区土壤垂直剖面示意图。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6分)

 

(2)说明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4分)

 

71.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分析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流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8分)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