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145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docx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家长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班姓名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5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P2-5)】

1.隋朝的统一:

(P2)

(1)隋朝建立三要素:

______年,建立____,定都______。

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的标志:

589年,______灭掉______,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隋朝统一后采取的措施: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隋朝大运河:

(P3)

(1)开凿者:

__________

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隋朝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南至______,自北向南以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段河流,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3)开通隋朝大运河的作用(影响,意义,功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P3)

(1)魏晋南北朝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举制的确立:

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创科举制的影响(意义、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隋朝的灭亡:

(P4)

(1)隋朝灭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隋朝灭亡的标志:

______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6)】

1.唐朝的建立:

(P6)

隋炀帝被杀后,______年,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

2.贞观之治:

(P6)

(1)626年,_____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

(2)他广纳贤才,重用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作“镜子”的_____、善于谋略的_____和敢于决断的_______,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3)贞观时期推行的革新措施:

政治上: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经济上:

_____________军事上:

_______________

(4)“贞观之治”的表现:

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使得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

(5)“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答:

①______________②;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3.女皇帝武则天:

(P8)

(1)地位:

______________。

改国号为______。

(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______________经济_________

(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元盛世”:

(P9)

(1)唐玄宗:

武则天的孙子,其在位期间,年号________。

(2)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

_________经济_________文化__________

(3)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

【第3课盛唐气象(P11)】

1.经济的繁荣:

(表现)(P11-13)

(1)农业: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手工业:

①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②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造型精美,色彩亮丽;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都颇具规模。

(3)商业:

①___________②唐都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的中心,也是一座的大都会(唐朝长安城的地位)。

2.民族交往与交融:

(P14)

(1)唐太宗同意将嫁给吐蕃赞普;

(2)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______________唐太宗实行_________,得到了周边各族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3.开放的社会风气:

(P15)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4.多彩的文学艺术:

(P16)

(1)诗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的美誉。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是实况,故有之称,他被誉为。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和绘画: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和_____。

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有和等。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19)】

1.遣唐使:

(P19)

(1)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含义: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

(3)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P20)

(1)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具有影响的人物是,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他矢志不渝,直到第_____次才东渡成功。

(唐玄宗时期)

(2)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3.玄奘西行:

(P21)

(1)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僧_____西行前往____取经,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称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意义)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23)】

1.安史之乱:

(P23)

(1)爆发原因: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2)经过:

年,、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继位,即唐肃宗。

(3)结果:

在各地军队的援助下,安史叛军于年被平定。

(4)影响: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P24)

(1)起义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影响:

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2)结果:

起义后来被投降唐朝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

年,朱温建立政权,唐朝灭亡。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P25)

(1)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加上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的特征:

①开国君主都是武将;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3)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13课)

【第6课北宋的政治(P28-32)】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P28)

(1)宋朝的建立与统一:

年,后周大将____在_____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_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

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一些措施:

政治:

_______________经济:

_____________军事:

_______________

2.重文轻武的政策:

(P30)

(1)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①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3)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4)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33-36)】

1.契丹族与党项族

①契丹族建立三要素: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

②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①党项族建立三要素: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史称西夏。

②措施:

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2.辽与北宋和战:

①“_________”内容:

_____________

②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①议和内容:

_______________②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P37-40)】

1、女真族的崛起:

①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1115年,他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②措施: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2、金灭辽及北宋:

①北宋与金相约夹攻辽朝,北宋打败,金势如破竹,1125年辽被金灭。

②面对金军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南宋的偏安:

①南宋的建立:

北宋灭亡后,_______登上皇位,也就是______,定都______,史称____。

②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抗金名将______统率的“_______”在______大败金军主力,后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评价:

岳飞是_______。

③宋金议和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影响:

_______________金迁都_______,改名为__________,南宋统治者满足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P41-46)】

1、农业的发展:

(1)原因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②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③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比较适宜作物生长。

(2)表现:

①越南传入的___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宋朝时,__________越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________和_________一带称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④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①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②_______已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制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

①河北定窑、河南汝窑。

②北宋兴起的______,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③南宋时,________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

①______、_____、______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③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指南针在北宋时开始运用到航海,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4、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区:

①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其中最大的是_____和_______。

②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出现了______和______。

③经营地域也不在受限,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_______。

(2)海外贸易:

①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

④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货币:

①纸币出现的原因:

商贸繁荣,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②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③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P47-50)】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政权的建立:

1206年,_______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

2、蒙古灭西夏与金

(1)蒙古灭西夏:

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

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元朝建立三要素:

_______年________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于______(北京)。

(2)统一全国的过程:

①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3)元朝统一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文天祥:

抗元英雄,南宋的爱国志士。

【第11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P51-53)】

1、元朝的疆域

(1)政权性质: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地位: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行省制度

(1)在中央:

①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②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③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称作_____,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②其他地区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③在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3)行省制度的影响:

①②③

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目的: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2)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元朝设置了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

________

(3)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元朝设置_________,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意义:

________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54-58)】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大都市有:

北宋时的_______、南宋时的______(杭州)、元朝时的_____(北京)。

(2)__________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

(3)瓦子、勾栏出现的原因: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_______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比如说现在的电影院、商业街、商场等。

)_______是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

杂剧形成于宋代,兴盛于元朝。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2、宋词

(1)宋词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派别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词风特点

豪放派

豪迈飘逸,引人入胜,激发情感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婉约派

委婉、细腻、清秀

3、元曲

(1)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

_________。

其代表作:

________

(2)元曲四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P59-64)】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展阶段:

①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②隋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③北宋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④能工巧匠又发明了木活字;⑤元代科学家______在《农书》中发明了转轮排字法;⑥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活字印刷术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又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的发展和应用:

①汉代发明“司南”;②宋代制成罗盘;③_________开始使用于航海;④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2)指南针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南针的传播:

由阿拉伯商人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4)火药的发展和应用:

①______时期发明了火药;②___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③元朝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

(5)火药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火药对世界军事史的影响:

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7)火药的传播: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3、发达的中外交通

(1)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概况:

元朝,陆路和海陆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陆路交通发达的表现:

①宋元时期,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宋元时期驿站发达。

驿站的作用:

①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②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元代的商品经济繁荣;④保障了人们的旅途畅通和行旅安全。

(3)宋元时期海陆交通发展的条件:

①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②指南针的使用;③中国的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4)海陆交通发达的表现:

①元朝____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②宋元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增多。

(5)马可·波罗访华:

意大利威尼斯人_________,在忽必烈时代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

回国后经他口述形成_________,反映了中国的富庶与先进,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这也是一种和平交往的方式)

【第14课明朝的统治(P66-69)】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

(2)朱元璋采取的策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3)明朝建立三要素:

_______年_______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_。

2、朱元璋加强皇权

(1)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在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央:

(3)设立特务机构:

目的:

__________措施: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科举考试的变化

(1)科举考试变化的原因: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举考试文体格式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举考试变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并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_____是明代丝织业中心;_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外。

(3)商业:

明朝商品经济活跃______、________市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P70-75)】

1、郑和下西洋

(1)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期:

_________统治时期。

(3)郑和下西洋概况:

主要目的

时间

次数

出发地

刘家港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地区

主要活动方式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意义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平定倭患:

①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②先后消灭了福建、广东两地区的倭寇,是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P76-83)】

1、科技名著

科技名著

时间

作者

内容

地位

明代

药物学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被誉为______________。

明代

有关国计民生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明长城和北京城

A.明长城:

(1)修筑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止点:

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_。

(3)特点:

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

(4)影响(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京城:

(1)时间:

_________统治时期,于1421年迁都北京。

(2)核心:

北京城的核心是宫城,即________。

(3)紫禁城地位: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3、小说和戏剧

(1)兴起的原因:

明朝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2)__________处于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