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209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知识点.docx

初中语文知识点

2014-2015学年度?

?

?

学校6月月考卷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3)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柳永《望海潮》)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6)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答案】

(1)昆山玉碎凤凰叫

(2)失其所与 

(3)俯察品类之盛

(4)竞豪奢

(5)一蓑烟雨任平生

(6)鸡鸣桑树颠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2.信誓臣旦,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苟子《劝学》)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6.羽扇纶斤,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

2.不思其反

3.君子生非异也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舞殿冷袖

6.樯橹灰飞烟灭

7.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要注意“反”的准确记忆;小题2注意“非”的准确记忆;小题5注意“樯、橹”字的字形;小题6注意“萍”字的准确记忆。

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小题1分)

8.,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

9.,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

10.,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11.,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12.,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13.,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答案】

8.小山重叠金明灭

9.吏禄三百石

10.黑云压城城欲摧

11.晓镜但愁云鬓改

12.钉头磷磷

13.八百里分麾下炙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禄”“摧”“鬓”“磷”“麾”“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4.,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15.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16.,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7.,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1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19.,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0.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2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答案】

14.回眸一笑百媚生

15.长使英雄泪满襟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7.俨骖騑于上路

1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9.云无心以出岫

20.玉簪螺髻

21.则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

试题分析:

解题策略:

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

二、名句默写应注意:

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

三、名句默写应注意:

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

四、名句默写应的:

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

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

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

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

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眸”、“长使”、“襟”、“摧眉折腰”、“俨骖騑”、“僮”、“岫”、“簪”、“螺髻”等字的书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共6分)

22.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2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

(李商隠《锦瑟》)

2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

(同上)

2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27.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___________。

(班固《苏武传》)

【答案】

22.东篱把酒黄昏后

23.蓝田日暖玉生烟

2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5.师不必贤于弟子

26.一蓑烟雨任平生

27.节旄尽落

【解析】

试题分析:

解题策略:

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

二、名句默写应注意:

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

三、名句默写应注意:

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

四、名句默写应的:

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

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

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

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

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东篱”、“暖”、“蓑”、“旄”等字的书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28.,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9.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0.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31.,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并序》)

32.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33.丰草绿缛而争茂,。

(欧阳修《秋声赋》)

【答案】

28.无边落木萧萧下

29.相逢何必曾相识

30.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1.落霞与孤鹜齐飞

32.杨柳岸、晓风残月

33.佳木葱茏而可悦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

萧萧、鹜、残、葱茏。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小题)(6分)

3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35.?

曷不委心任去留?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八则》)

3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8.,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39.,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

40.,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4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34.属引凄异

35.既自以心为形役

36.传不习乎

37.赢得仓皇北顾

38.陟罚臧否

39.一去紫台连朔漠

4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41.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解答时应注意“属”、“形役”、“陟”、“臧否”、“朔漠”、“觞”、“烂柯”等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小题)(6分)

42.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5.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47.,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8.,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49.,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答案】

42.暮霭沉沉楚天阔

43.一蓑烟雨任平生

44.赢得仓皇北顾

4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6.以塞忠谏之路也

47.悟已往之不谏

48.潦水尽而寒潭清

49.但以刘日薄西山

【解析】

试题分析:

解题策略:

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

二、名句默写应注意:

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

三、名句默写应注意:

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

四、名句默写应的:

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

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

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

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

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暮霭”、“蓑”、“忠谏”、“潦水”、“日薄”等字的书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浣 溪 沙(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50.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请简要说明。

(5分)

51.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50.诗人通过三句诗,描绘了一幅湖上春光图(1分):

湖中的桥上隆隆驶过绘着彩画的车

轮;春云在天上飘逸,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云影;春水无波,碧绿滑静,像琉璃一样晶莹无尘。

(2分)作者采用了比喻等艺术手法(1分)描写了清新美好的画面,喧腾热闹的氛围。

(1分)

51.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2分)。

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

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

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

遗憾之情。

(3分)

【解析】

50.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51.如学生答移情或拟人都可给2分。

明明是游人舍不得归去,却说成是游丝、啼鸟出主意挽留。

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

5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

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

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

请简述理由。

(4分)

(2)本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答案】①不能换成“见”。

(1分)因为“惊”字与首旬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

(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

(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②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以往昔置换了对比现实之悲哀(2分),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1分)

【解析】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

天涯海角悲凉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过元宵,只能令人心酸。

下片紧接上片的思路:

花弄影,月流辉。

水晶宫殿五云飞。

这就是变乱前“全盛时”的情形。

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

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连结全词的关键:

从幻梦中醒来,在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

5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概括叙述这首词的思路。

(2分)

②“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③“盈盈秋水,淡淡春山”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4分)

【答案】①2分。

词的上篇着重描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下片侧重抒发怀人思念之情。

(1点1分)

②4分。

反衬(1分),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或成双成对的燕和雁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2分),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1分)。

③4分。

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1分),分别用“秋水”和“春山”比喻思念女子的眼睛和眉毛(1分),想象远方的丈夫正思念自己,使意境更加开阔(1分),也形象的刻画家中的妻子更加年轻娇美。

(1分)。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宋代巨野人。

晚年贬知黄州,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淳化二年,贬商州团练副使。

真宗时,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之黄州,徙靳州。

54.词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4分)

55.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5分)

【答案】

54.在濛濛雨幕中,村落鱼市点缀在湖畔水边;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55.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思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词。

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56.“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5分)

57.下片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56.

57.比喻(拟人)(或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

②想象、虚实结合(或对比)。

“别时”句,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临行时的心情更加沉重。

③以景结情。

末句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皎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之中,颇具蕴藉含蓄之致。

(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白石道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

58.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

(5分)

            

          

59.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58.(5分)画船经过石塘西时,满河打头风浪,把船猛烈摆布(1分),著一“愁”字,将“画船”拟人化(2分),似乎画船也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形象表现出词人因风浪阻碍行程的愁绪(1分),更突出了词人的归家心切(1分)。

59.(6分)词上片极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景象惨淡,借景抒发归家受阻急切而沉重的心情(2分)。

下片极写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景象喜庆,将自己即将归家的欢愉心情寓于景色描写中(2分)。

全词运用对比手法,将上片的哀景愁情与下片的乐景欢情进行对比(1分),以突出词人的归家之乐(1分)。

【解析】略

6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

离亭燕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①冷光相射。

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霁色:

雨后初晴的景色。

②蓼屿:

长有蓼草的小岛。

③低亚:

低垂。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起笔开阔,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秋天清朗萧疏的明丽,风景如画别有一番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下阕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D.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案】

(1)(3分)D(“冬日的太阳”应为“凄冷的太阳”)

(2)(4分)【参考答案】

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

(2分)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阕“渔樵闲话”作了铺垫,引发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

(2分)

【解析】略

读下面这首宋词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

,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

①张孝祥:

南宋爱国词人。

此词是其辞官归隐途经岳阳楼时所作。

②沉累:

亦作“湘累”,指沉江的屈原。

累,无罪被迫而死的人。

61.上片以“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作结,有何作用?

(4分)

62.简析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4分)

【答案】

61.(4分)这二句,一方面刻画出词人从傍晚到月夜倚栏凝思的情态,另一方面为

下片

直抒胸臆做了铺垫。

62.(4分)词的下片作者凭吊屈原,感慨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解析】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

王孙:

本指贵族公子,词中指代抒情主人公的丈夫。

63.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具有什么作用?

(5分)

64.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写到了“断魂”,上面这首词也写到了“断魂”,那么,两篇作品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

试作具体分析。

(6分)

【答案】

63.(5分)作者精心选择了萋萋芳草、柳、悲啼的杜鹃、朦胧的黄昏、雨打梨花等一系列意象(2分),这些意象营造出暮春时节凄清悲凉、令人伤感的氛围,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凄苦伤感的心情。

3分)

64.(6分)不相同。

(1分)杜诗写孤身的旅人在纷纷的春雨中赶路,触景伤情,“断魂”指思念家人,愁绪满怀;而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思念在外的丈夫,但又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因而极度悲伤,“断魂”是思夫之愁。

(5分,意合即可)

【解析】略

6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

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汩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①空惆怅:

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②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①手法:

对比。

②简析:

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解析】

(1)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2)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注意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虽然有“用典”手法但并不突出。

6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8分)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

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注),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凭仗飞魂招楚些:

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3分)

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3分)

答: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语是什么?

为什么?

(2分)

答:

【答案】

(1)(3分)落花,老柳,过时的樱桃。

(每个1分,只填花、柳、殷桃,得一半分数)

(2)(3分)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

(亦可答出“回文”手法。

我思君处君思我。

)(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

(3)(2

分)“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说出“点”或“破”1分,分析1分)

【解析】略

鹧鸪天

南宋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釄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