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3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290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第3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七下第3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第3章.docx

《七下第3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第3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下第3章.docx

七下第3章

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助学稿

主备人陈伟灿审核人杜江陈荣江

班级学号姓名

§3.1太阳辐射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以辐射形式不断地释放能量;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2、知道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辐射几乎是平行的。

3、知道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更容易吸收更多的太阳热辐射。

二、课前预习: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___着的气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做辐射能。

2、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是____和_____。

3、地球获得太阳辐射几乎是______的。

4、阳光对于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都是_____的。

但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要_____。

三、课内导学:

(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体球,他以_____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____。

太阳就是辐射源。

2、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光辐射和热辐射。

【问题】①那其他的恒星是不是辐射源?

 

②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他的光和热?

 

3、为什么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

4、地球表面垂直于阳光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几乎是_____的。

【阅读】点光源

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量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的。

【阅读】太阳能飞机

(二)、太阳的热辐射

【活动】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

【阅读】辐射计

【思考与讨论】

1、图3.1.7是一位旅行家拍摄的一幅照片,他报告说在阳光照射下沙漠中砂子被晒得很烫,许多黑色的石头简直烫得不能用手碰。

是什么道理?

2、图3.1.8是贮存天然气的球形柜,这些贮球柜为什么都漆成白色的?

 

结论:

 

四、当堂训练:

1.对于地球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对地球提供的辐射能就越多

B.恒星的亮度越大,对地球提供的辐射能就越多

C.恒星的体积越大,对地球提供的辐射能就越多

D.对于地球来说,太阳是最主要的辐射能源

2.关于太阳的辐射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从太阳获得的主要是太阳光辐射

B.地球从太阳获得的主要是太阳热辐射

C.地球上获得的光辐射和热辐射是太阳辐射的两种形式

D.以上说法都是片面的

3.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是以它的球心向四周空间发射的,所以(  )

A.离点光源越远,光照面积越大,在光照面积上得到的光辐射就越多

B.离点光源越远,光照面积越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辐射就越多

C.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上,光辐射量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少

D.恒星是点光源,所以地球上得到的恒星上的光辐射是不平行的

4.贮存天然气的球形柜一般被漆成什么颜色?

()

A.红色B.白色C.黑色D.绿色

5.将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相同金属片放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其中:

甲金属片与太阳光线垂直、乙金属片与太阳光线平行),用手摸两金属片,感觉烫手的是()

A.甲B.乙C.一样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6.将上题中甲、乙两金属片均与太阳光垂直方向放置,其中甲金属片表面涂上白色,乙金属片表面涂上黑色,则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两金属片温度升高较多的是( )

A.甲B.乙C.一样D.无法确定

7.夏天人们喜欢穿白色或浅色的衣服,这是为什么?

 

五.学后反思:

(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体球,他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做辐射能。

太阳就是辐射源。

2.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光辐射和热辐射。

3.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

4.地球表面垂直于阳光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几乎是相同的。

(二)、太阳的热辐射

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黑色物体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六.课后作业:

1.夏日,为了安全起见,运输油的油罐车的油罐应涂成什么颜色(  )

A.红色  B.紫色  C.黑色  D.白色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着的气体球

B.太阳以辐射形式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

C.太阳是银河系唯一的辐射源

D.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地球上获得太阳的辐射能主要包括()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太阳对地球的热辐射

C.太阳对地球的光辐射和热辐射D.以上说法都是片面的

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集气瓶,瓶内都是空气,导管中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甲瓶涂黑,乙瓶不涂黑,都放茬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

A.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

B.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

C.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

D.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

5.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漠中的物体最烫手的是()

A.植物B.浅色的沙子C.动物D.黑色石头

6.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时,轮船困在南极冰层中,用爆破等方法均告无效,而用黑炭、煤炭铺在冰面上,才使船安全脱险,其合理解释是()

A.黑炭、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使冰融化

B.黑炭、煤炭的颜色是黑色的,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使冰融化

C.黑炭、煤炭跟冰反应,使冰融化

D.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7.夏天,大家都喜欢穿浅色衣服,其原因是()

A.浅色衣服利于热量散失B.浅色衣服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C.浅色衣服漂亮D.纯属个人爱好,无科学道理

8.小李同学在某杂志中看到:

非洲某些地方由于天气酷热,当地人很少穿白色衣服,据说穿白色衣服容易造成皮肤被阳光灼伤。

小李又从本市电视台一服饰与时尚节目中了解到,夏季穿浅色化纤类衣服时,紫外线对身体皮肤的伤害较大,穿黑色棉质衣服可有效阻挡紫外线的伤害。

对此,小李同学进行了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假如这些报道属实,试写出两条合理的猜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助学稿

主备人陈伟灿审核人杜江陈荣江

班级学号姓名

§3.2阳光的传播(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二、课前预习:

1、写出生活中看起来很亮的物体;判断这些物体是否自己在发光?

 

2、什么是光源?

 

3、下列四各词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A.金光闪闪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

4、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5、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用 B.光从玻璃进入水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 D.光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

三、课内导学:

看图3.2.2,提问:

这些物体中哪些是自行发光的?

(一)、光源

1、的物体叫做光源。

2、火炬、蜡烛、电灯等都是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的叫。

3、日光灯、节能灯等也是光源——由于发光时温度不高叫。

萤火虫、乌贼等——由于体内的发光细胞的酶与氧发生作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4、对地球来说,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人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

月亮也是如此。

5、判断:

下列哪些是光源:

1)闪绿光的狼眼2)耀眼钻石3)彩色的露珠4)恒星5)行星6)彗星7)流星8)卫星

(二)、阳光的直线传播

【思考与讨论】

1、观察图片晨曦的阳光图3.2.3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图3.2.4,观察树影和光斑,为什么有这两种不同现象?

 

2、将光反向延长到阳光发射的中心,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对于地面上的树影,你有什么发现?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是否注意到地面上还有若干圆形的光斑?

他们是树叶间缝隙的影吗?

他们是圆形的吗?

 

3、活动:

地面上的圆形光斑

结论:

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产生的的现象,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太阳是球状体,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就是圆形的。

4、沈括与梦溪笔谈(小孔成像)

总结:

影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等事实表明,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是任何光源发出光的普遍规律)

四、当堂训练:

1.下列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无关的是()

A.地球上有昼夜现象B.不用镜子,小蕾无法看到自己的耳朵

C.雨后天空出现了彩虹D.2007年8月28日晚,小蕾看到月全食

2.小川同学在课外用点燃的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

3.下列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A.月亮B.放映电影时的银幕C.流星D.反光的平面镜

4.下列关于光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B.光只能在透明的固体、液体或者气体中传播

C.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D.明亮的月亮其实不是光源

5.下列事项中最直接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是()

A.用两只眼睛确定物体的位置B.住房装修设计时测量房屋的长宽高

C.射击时瞄准D.确定水中鱼的位置

6.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表述最全面的是()

A.激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激光在不同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C.任何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D.任何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7.下面不属于光源的是()

A.日光灯B.太阳C.月亮D.燃烧的蜡烛

8.晴朗的天气,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洒下片片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A.间隙是不规则的,所以光斑也是不规则的

B.是太阳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所以一定是圆的

C.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

D.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发生了色散现象,所以一定是圆的

9.能够物体叫光源。

对地球来说,最强的天然光源是。

在太阳、眼睛、萤火虫、钻石中属于光源的是。

10.光在介质中沿传播,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11.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

1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来解释。

五.学后反思:

(一)、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太阳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二)、阳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从影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等事实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任何光源发出的光普遍遵循的规律。

六.课后作业: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A.月食B.小孔成像

C.水中出现人的倒影D.人在光照射下用影子

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D.条形的

3.人沿着街道走向路灯,再从路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A.变长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4.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

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动的方向一致。

然后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5.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会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远离墙时,在墙上的手影将()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变化情况

6.下列各个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是()

①镜花水月②坐井观天③海市蜃楼④立竿见影

A.①⑦B.②③C.①④D.②④

7.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

“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则()

A.前者是由于小孔成像,后者是影B.都是由于小孔成像

C.前者是影子,后者是由于小孔成像D.都是影子

8.宇宙中有很多星体能自行发光且很强,但对地球而言最强的天然光源是(  )

A.织女星 B.火星  C.太阳  D.月球

9.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和物上下左右都不颠倒B.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

C.像和物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D.像和物上下左右均颠倒

10.人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

月球本身不发光,人们看到明亮的月球是因为它。

11.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传播的,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现象等。

12.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在水中沿着直线传播的(填“是”、“不是”或“不一定”)。

13.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

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时方向,是利用了,“千手观音”的剧照,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着。

这是因为光。

14.小明在树底下看到地面上除了轮廓分明的树叶影子外,还有若干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

试回答:

(1).树叶影子的形成表明了光____________传播的事实;

(2).圆形光斑是光通过树叶缝隙形成的______________的像。

15.在阳光或灯光下,用手做出各种姿态,你会看到,在墙上会映出狗、鸭、鸟等动物的图案。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原理?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助学稿

主备人余新伟审核人陈伟灿陈荣江

班级学号姓名

§3.2阳光的传播(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光线的含义、介质不均匀对光直线传播的影响

2、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小,了解光在其它介质的传播速度

3、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

二.课前预习

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填“大”、“小”或“相等”)。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m/s,一通讯卫星距离地球约3.6×104km,一束光从卫星射向地球约需________s。

3、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焦耳D、瓦特

4、日地平均距离为1.5×1011m,阳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约需多少时间?

5、从地面向月球发出激光脉冲,经2.56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试计算月地之间的距离?

 

三.课内导学

(一)、光线

1、用一条带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假想的线叫光线。

表示: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引入的。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教室内光线充足,实际上是说该教室在单位时间内,从门窗射入的光辐射比较多。

2、阅读视窗:

无影灯

3、阅读P84小资料: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阅读科学家小注:

沈括《梦溪笔谈》

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关系:

(二)、光的传播速度

1、科学家对光的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伽利略——罗默——惠更斯——迈克尔逊

2、光速的公认值为c=2.99792458×108m/s

一般计算取c=m/s

研究指出:

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光速,为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的。

阅读小资料:

长度单位——米的新规定

(三)、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

四.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是我们假想的线,其实是不存在的

B、把一束光缩小、就成了光线

C、一个光源只能发出一条光线

D、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C、把筷子的一部分斜放入水中,它会向上折,说明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D、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光可以透过一切障碍物

B、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光没有沿直线传播

C、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一盏灯发出的光产生的影子能被其他灯发出的光照明

D、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无影灯比普通灯亮得多

4.关于光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B.光线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规定的

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

5.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6.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图中情景与客观实际相符的是()

7、光可以在真空或其他透明介质中传播,但是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达m/s。

已知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5×108Km.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s。

8、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

某科学家从地球向月球发射无线电波,经过2.5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月地之间的距离大约为Km。

9、为什么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的光亮后听见雷声?

如果看到闪光后隔4s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闪电的地方离观察者约有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40m。

 

五.学后反思

1、光线:

用一条带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假想的线叫光线。

2、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的公认值为c=2.99792458×108m/s。

一般计算取c=m/s。

3、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

六.课后作业:

1、运动会上进行跑步比赛,为使计时准确,计时员应在()

A、听到发令枪响时即开始计时B、看到运动员起跑时即开始计时

C、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即开始计时D、看到发令枪的烟散开始即开始计时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光源只能发出一条光线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途径的直线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玻璃B、水C、真空D、空气

4、下列所举的事例,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解释的是()

A、影子B、小孔成像C、日食D、彩虹

5.假如人类将在下一世纪移居月球的设想可以实现的话,月球上的居民则可看到()

A.月食现象  B.日食现象  

C.日食和月食现象  D.看不到日食和月食现象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时间单位

7、1秒内光在真空中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米。

8、买早点时透过炉子上方看前面的物体在晃动,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可以解释。

9、直接测定光速的著名实验是由____________完成的。

10、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一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响以后开始计时,测得某运动员的成绩为13s,你认为该计时员的计时方法正确吗?

____________(填“正确”或者“不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你认为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为______s。

11.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

12、一位在北京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米远处。

另一位在上海的观众,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

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千米,哪位观众先听到演奏声?

(电视靠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13、闪电和打雷是由于云朵的摩擦和放电引起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实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出的。

(1)、为什么我们总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如果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我们在看到闪电后经过时间t才听到雷声,则闪电处离观察者多远?

(3)、如果光速c远大于声速v,则这个距离近似等于多少?

 

14.小强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测得学校国旗旗杆在阳光下的影长约为5米,同时测出自己的影长为40cm。

(要求先画图再计算。

(1)试计算旗杆的高度(已知小强身高为1.6米)。

(2)试仿照第一册地图上的比例尺方法,画出太阳高度角为60度时,旗杆在阳光下影子的示意图,并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计算旗杆在阳光下的影长。

 

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助学稿

主备人华艺审核人杜江陈荣江

班级学号姓名

§3.3阳光的组成(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阳光的色散现象

2.会说出可见光谱中各色光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知道太阳光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二.课前预习

1.阳光经过棱镜后,在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出现一条彩色带,其中各色光按

的顺序依次排列,这就是。

2.英国物理学家用三棱镜做了光的色散的一系列试验,从而揭开了自然界色彩之迷。

3.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

4.阳光主要是由、、所组成。

三.课内导学

1.色散现象:

阳光经过三棱镜(prism)后,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一条彩色光带,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该现象称为。

(1)英国物理学家用三棱镜做了光的色散的一系列试验,从而揭开了自然界色彩之迷。

(2)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色光经过棱镜发生偏折的程度不同,使白光中的各色光分离,从而形成色散现象。

(如图3.1所示,紫光偏折程度最大,依次至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3)单色光:

不能再发生色散的色光叫单色光。

(4)复色光:

由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组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5)色散现象表明:

阳光(白光)由各种色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阳光、蜡烛火焰、白炽灯发出的光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