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292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docx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本科论文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

分校(站、点):

XXX年级:

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完成日期:

XXXX

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

指导教师职称

所学专业

小学教育

  研究专长

小学教育

工作单位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它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的影响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探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社会交往的涵义、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家庭教育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本文将通过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分析,对比学校教育的相对不足之处,提出其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几点建议,意在从客观理性的角度为我国现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一两点有价值的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比较多,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如:

赵忠心的《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期出版);麦克依《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22期出版);马峰的《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习惯》(山东教育,2001年第07期出版);李生兰学的《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7期出版);骁帆的《怎样增进幼儿的交往能力》(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8年第33期出版);张梅的《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人际交往能力》(教育导刊,2005年第09期出版)等等。

总体上来看,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偏重于幼儿园比较多,而在站在家庭的角度的研究较少,这是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拟研究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分析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教育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2)家庭教育;(3)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二、阐述了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社会交往是幼儿最初始的需要;

(2)有利于形成幼儿的个性情感;(3)能帮助幼儿学习更多知识技能;(4)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三、简述了家庭教育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

(2)扩大交往范围,提供幼儿友好和自由的交往空间;(3)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意识及兴趣;(4)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和提高交往能力,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核心内容。

 

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针对于幼儿,在幼儿小的时候,他的主要的空间还是家庭,只要我们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条件、精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幼儿的交往能力。

  

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

1、文献分析法。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总结出相关的结论。

研究进度计划

2016年9月1日至9月30日进一步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包括著作、科研论文、硕博论文、会议论文等。

2016年10月1日至10月20日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分析,形成论文初稿。

2016年10月21日至11月5日对初稿进行进一步修改,形成终稿。

论文提纲

一、论题: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

二、引论:

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代心理学家把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适应具有与他人保持正常关系、进行交往的能力作为衡量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三、本论:

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

(三)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社会交往是幼儿最初始的需要

(二)有利于形成幼儿的个性情感

(三)能帮助幼儿学习更多知识技能

(四)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

(二)扩大交往范围,提供幼儿友好和自由的交往空间

(三)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意识及兴趣

四、结论:

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针对于幼儿,在幼儿小的时候,他的主要的空间还是家庭,只要我们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条件、精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2]麦克依.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2

[3]马峰.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习惯[J].山东教育,2001(07)

[4]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7

[5]骁帆.怎样增进幼儿的交往能力[M].乌鲁木齐: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8:

33

[6]张梅.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人际交往能力[J].教育导刊,2005(09)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开题报告审核意见

  审核组长(签名):

__________

审核小组成员(签名):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目录

引言:

1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1

(一)家庭教育1

(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1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4

(一)社会交往是幼儿最初始的需要4

(二)有利于形成幼儿的个性情感4

(三)能帮助幼儿学习更多知识技能4

(四)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4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5

(一)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5

(二)扩大交往范围,提供幼儿友好和自由的交往空间5

(三)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意识及兴趣6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和提高交往能力6

结论:

7

参考文献7

 

浅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家庭教育的角度

摘要:

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它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的影响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探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社会交往的涵义、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家庭教育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

引言

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代心理学家把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适应具有与他人保持正常关系、进行交往的能力作为衡量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集成部分之一,家庭教育在每个家庭中都在自发的进行着,每个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都不同,孩子们作为被教育对象呈现出的状态也千差万别。

因此,对家庭教育的界定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给出了诸多定义,例如: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从这个界定中,体现出来两点:

一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与影响的过程是自然生发的,二是家庭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非正规的、富有亲情的、持久稳定性的教育。

它区别于其他组织和其他教育的性质,但是其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在幼儿整个认知体系中的基础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家庭教育因为

(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期,它关系到幼儿的一生。

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发展要在环境中实现,对幼儿的个性品质、情绪情感、社会认知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父母与幼儿社会交往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家长是与幼儿进行交往的第一任交往对象,家长如果树立了好的交往榜样,则能为幼儿社会化提供更好的范式。

在幼儿群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幼儿身边总会围绕着许多孩子,他们总会和别人打成一片,积极愉快地活动;而有些孩子却游离于集体之外,总被别人排斥,年龄相同,甚至是家庭背景相同的幼儿之间,为什么在实际的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着如此大的个体差异呢?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呢?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别人关系受到影响的因素。

1、社会行为特征

领导能力:

有些孩子极易被小朋友们看做“领导”,他们在人群中会自动聚焦其他人的目光,善于组织人们的活动,也能够主动和周围人发生联系,人际关系“如鱼得水”,从不感到寂寞。

社会认知能力:

受欢迎的孩子大都倾向于成为优秀的社会问题的处理者。

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偏向于自信,遇到问题时可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善于求助。

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与别人建立关系有重要影响,如母亲对幼儿与别人交往干预与否,父母的人格、家庭氛围宽松与否、父母的教养方式等等都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孩子的与人交往,一般来说,家长的干预或插手越多,孩子往往越难以发展起社交技能。

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孩子们在社会上和人打交道的方式。

鉴于以上种种因素,如何才能让幼儿融入集体之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呢?

我认为幼儿园与家庭应携手配合,不能只依赖于一方,而是共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创设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

首先,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应该是源于天性的,而这份饱满的爱也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稳定的社交心理的根本,但是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小,就一味地溺爱孩子的话,实际上是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幼儿关爱他人的权利和情感体验,渐渐地会发现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缺陷,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体谅与关心他人。

其次,父母还要特别注意成人间交往的态度和行为,因为父母的一言一形往往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我们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意思。

家长们一定看过中央台黄金时段的一则广告:

每天,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总忘不了给婆婆端来一盆热水,让老人家暖暖脚,舒舒心,站在一旁的孩子深受触动,也端来一盆热水,走到妈妈跟前,甜甜地说:

’妈妈洗脚。

”相信为人父母者,看到这一情景,无不深受感动。

它也生动地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关爱,光靠口头教育是不够的,言传胜于身教。

3、基本的社交规则、技巧

交往是双方互动的过程,但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和不懂得社交规则,或采取不正确的交往方式,而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特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有时甚至会伤害别人拉拉扭扭的行为,这些都是不好的。

如早晨去幼儿园和晚间离开幼儿园园向别人问好、道别;平常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用”请、谢谢’等等,使幼儿知道只有懂礼藐的孩子,别人才愿意和你一起玩,互相之间才能成为好朋友。

针对交往过程中个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组织周围的幼儿讨论,让幼儿想出解决的办法,并悟出其中的道理,同时对幼儿与别人交往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

第一、根据幼儿喜好模仿的特点,可以在幼儿的最近交往人群中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交榜样。

与亲子交往和师生交往相比,同龄人的交往往往具有明显的平等性,孩子能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可是,有些家长往往因为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忽略、攻击等挫折,就采取保护和回避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

甚至有些家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今之后在整个教育思想和教育态度上都呈现出回避与消极的态度。

正因为同龄人的交往中没有成人权威的干涉,孩子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自己选择、建构别人群体,幼儿多半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同龄群体的影响,如果家长因为一时的冲突让孩子远离群体,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交往欲望,压抑了孩子的交往本能。

第二、要引导幼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在与别人交往中学会互助、合作,并且对幼儿与别人交往中表现出的分享和谦让给予及时的肯定,强化幼儿积极的社交行为。

要让孩子明白,与人分享不会让你失去,反而会得到更多。

也同时意识到友情的珍贵,从而珍惜建立起来的关系。

第三、对孩子与别人交往中出现的争吵和打闹行为要给予充分理解和理性的疏导。

幼儿由于年龄小,最显著的心理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争吵和打闹往往是他们特殊的交流方式。

成人应冷静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能使两个小伙伴满意,避免用成人的定式去给孩子的行为定性,更不要为幼儿的矛盾大动肝火。

那样,容易让孩子失去交往的信心。

如果家长一时做不到心平气和,不妨先远离“事发地”,给自己一个冷静的空间与时间,等心情稍微平缓时,再来处理冲突,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交往环境和机会,  

幼儿与别人,特别是同龄人的交往,对于幼儿掌握社交的本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幼儿可将家里带来的玩具.在这个区域里交换着玩.但交换时有规则:

要借玩具的幼儿.应该用礼貌的语言求借,允许后,才可以。

女幼儿为主的可以做七八个人一组的游戏,轮流当演员或观众;她们在一起商量出场顺序、怎么表演。

表演到高潮时,当观众的小朋友也恰到好处一束花,台上台下交触在一块,连胆小不愿意交往的幼儿也想上台摆弄一下。

幼儿在创设环境中无拘无束、愉快地玩着,体验到了交往的情趣。

同时,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培养幼儿关心别人的美好情感,如幼儿在班上过生日时,我们带上一块蛋糕,组织其他幼儿为过生日的幼儿然花环,送上幼儿自制的小礼物,献上一句祝福的话,唱一首”生日快乐”歌.然后品尝蛋糕,全体幼儿沉浸在和睦温馨、活泼向上的集体生活,幼儿从中体验到了被人爱和爱别人的幸福。

5、各种各样的交往空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交往的面更广,他们渴望能认识更多的朋友,但是幼儿的社交能力仅仅局限于家长、教师、别人这个近距离的系统中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的交往范围还有更大的社会大舞台。

父母要尽可能多抽时间跟幼儿交流,尽可能多的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让幼儿乐于参加各种活动,与幼儿交朋友,成为幼儿学会交流的第一导师。

鼓励幼儿与人交往为幼儿提供交朋友的机会,克服怕生的心理,让幼儿学会宽容别人,爱护别人,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同生人交谈。

如带孩子逛商店时,让孩子试着主动与营业员交往,提出自己的购物需求,带孩子到医院就医时,对于医生的提问,鼓励幼儿自己回答;在儿童游乐园鼓励幼儿主动与周围的小朋友合作游戏;定期邀请小朋友到家中作客……从日常小事开始,逐步拓展幼儿的交往空间,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社会交往是幼儿最初始的需要

幼儿期是社会交往的最初阶段,它会是幼儿将来积极正面地适应社会的指标,也是协调自己与别人关系的桥梁,更是幼儿快速融入各种环境的关键,它奠定了幼儿能否乐观地正视生活的能力。

因此,在幼儿期家长要非常重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家长要主动去发现社会交往活动,当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意愿时,要进行鼓励和引导。

当孩子产生胆怯和退缩时,家长可以首先作出示范,不要急躁也不能强迫。

(二)有利于形成幼儿的个性情感

通过在生活中和其他人交往的有利条件,从积极善良的环境中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从自身做出发点,让幼儿了解与别人相处的情绪表达是乐观积极的。

进而形成幼儿真诚友善的个性情感,它决定了幼儿将来面对社会的性格,也决定了幼儿将来面对群体时的适应性。

[4]正面积极、友善乐观等好的情感品格对幼儿的生活有影响。

(三)能帮助幼儿学习更多知识技能

幼儿自主学习难免有局限性,家长通过让幼儿与别人交往。

让幼儿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能更多的学习知识技能,能更丰富幼儿的学习知识面。

有利于幼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巩固,以及在别人影响下会对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四)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住房条件变好。

单元式的套房,单门独户,幼儿失去了与别人交往,和外间接触的好机会。

由于政策的关系,独生子女多,家长容易对孩子百般疼爱,有的甚至过分溺爱,会使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出现任性、不合群的不良性格。

让幼儿走出去和大家交往,他自己会逐渐发现身边的人有千差万别的性格,不能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如果出现了不适合与冲突,孩子们也能够通过自向善的本能进行调节,从而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家长不能控制幼儿自由交往,应当创造条件、创设环境。

让幼儿在良好友善的氛围中培养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个性有利于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幼儿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与群体交往时会表现出热情、友善,使幼儿活泼、乐观的对生活有积极态度,会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

懂得尊重并关爱他人:

家长要让幼儿懂得尊重并关爱他人,首先家长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意见,要倾听幼儿的心声,学会与幼儿沟通从而影响幼儿,让幼儿知道人都是平等的。

在这个熏陶的基础上,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的同时,要教他们充满爱心。

只有自己付出了关爱去关心他人,才会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欢迎。

这样幼儿就能体验到爱是相互的,能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运用社会交往知识。

懂得礼貌待人:

家长在教育幼儿礼貌待人方面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树立好榜样。

幼儿耳濡目染就学会了模仿。

家长在日常中要即时教育幼儿微笑主动问好,用平等话语交流。

学会用礼貌用语,如:

请坐、你好、谢谢、不客气等等,还要学会不打断别人说话。

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培养起懂礼貌的好习惯。

[5]

懂得正视自己:

现在家庭中幼儿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和祖辈会过度言听计从,甚至溺爱,有的幼儿在家里还有“小皇帝”的称号。

幼儿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与人沟通等等。

幼儿不懂正视自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就应该受到宠爱。

家长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理性施爱,抓住教育时机。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了解到自己做事产生的后果。

通过这个过程让幼儿理解、正视自己的想法及行为的好与坏。

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懂得与人分享:

家长要教育幼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时紧密相关的。

幼儿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才能建立相互帮助协作的前提,家长要注意不能强迫幼儿分享,要让幼儿乐于分享,想要让幼儿知道分享的快乐,知道分享是友好的表现。

例如:

家长可以在给幼儿食物时,不是直接给孩子,而是要和孩子遗爱分享食物。

(二)扩大交往范围,提供幼儿友好和自由的交往空间

 家长要适当的为幼儿扩大交往范围、创造热闹的交往空间。

例如:

带着孩子走亲访友,或者让孩子招待访客,或幼儿在和别人的接触中发展交往能力,也可以带孩子外出,与陌生的小伙伴交流等。

幼儿在与外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获得提高各种能力发展的机会。

这对双方幼儿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要注意在给幼儿过大交往范围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等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如:

内向的幼儿对社会交往有较弱的表现,父母不能揠苗助长。

在过高的期望值驱使下,对幼儿施加过度、过量的要求,甚至在幼儿不能达到自己预期时出现打骂、体罚孩子的现象。

要知道幼儿的年纪还小,生理、心理各方面还不够成熟。

家长可以适当干预,鼓励幼儿、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

要避免强制对幼儿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必须让幼儿能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培养乐观性格,健康的成长。

(三)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意识及兴趣

 现在生活节奏快,家长的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缺乏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交往意识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兴趣的机会。

家长要合理安排时间,为孩子创设出培养社会交往的意识及兴趣的有利条件。

游戏活动在幼儿期是最好的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方法。

家长可以适当的组织游戏,家长设定角色或让幼儿自由角色扮演,如:

以“德克士”为主题,让幼儿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家长配合,从对话、神态、肢体语言等都能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和兴趣。

游戏过程中家长也能知道幼儿的性格趋向,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引导。

或者,家长可以安排孩子请自己的好伙伴到家中做客,让孩子当小主人,在孩子与别人交流时家长不能过多参与,只能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

家长要腾出空间让孩子游戏,给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家长可以参与游戏,让孩子和伙伴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家长从旁引导。

游戏过程中要让幼儿感受到快乐,体验到乐趣,能和伙伴友好相处。

这对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及兴趣有很大帮助。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和提高交往能力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取决与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心理素质、教育观念、教育要求、教育态度、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等等。

[6]有些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工作不闻不问,不能积极的配合幼儿园工作,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及各方面都没有基本了解,错过了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佳时期。

而有些家长的眼里认为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为此,许多的家长常常不能从客观的角度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合作,通过幼儿园教师的角度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程度,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性格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案。

首先,家长要做到学会主动与幼儿园教师沟通。

用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幼儿园教师。

在愉快的气氛中,双方能更好的沟通。

其次,家长要积极的配合协助幼儿园的安排。

要主动的向幼儿园老师询问,了解孩子所处班级目前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计划、教育方法等等。

方便配合幼儿园工作。

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

 

结语

总之,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针对于幼儿,在幼儿小的时候,他的主要的空间还是家庭,只要我们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条件、精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幼儿的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2]麦克依.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2

[3]马峰.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习惯[J].山东教育,2001(07)

[4]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7

[5]骁帆.怎样增进幼儿的交往能力[M].乌鲁木齐: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8:

33

[6]张梅.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人际交往能力[J].教育导刊,2005(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