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7307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docx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DOC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第一种题型:

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

B。

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

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第二种题型:

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

索然无味

(答案:

C。

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

类比推理。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

螺帽

A.水杯:

暖瓶B.线:

纽扣C.插座:

插头D.筷:

(答案:

C。

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第四种题型:

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í)陶片。

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

B。

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质疑专家的观点。

定义判断

一、定义判断复习的误区

定义判断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给定标准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对该概念进行定义,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

题干中给出的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这种题不是很难,考的不是平时知识积累,考的是一种领悟能力,是一种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能力,要答好这种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并进行小量的训练。

这种题一般是10道,用时一定要控制在8分钟以内,即每道题48秒左右,是标准时间题。

定义判断是每年公考判断推理部分的必考题型,难度很小,如果考生在平时稍加练习,掌握做题规律,考场上认真审题,完全属于拿分题型。

但很多考生却花了大量时间用在这种题型的复习上,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要防止如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

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成正比

很多人认为知识面越宽,定义判断答对的成功率越高,事实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没有关系,如果以专业的眼光来做定义判断的话,反而不利于快速作出正确判断。

误区二:

定义判断需要专门辅导

很多机构花大量的时间用在定义判断的辅导上,这是有违考试规律的,同时也浪费了广大考生的宝贵时间,这是不可取的,建议考生朋友不要花大量时间用在定义判断的复习上,只需要很少时间就可以搞定,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二、了解题型特点

经过研究,发现最近几年来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试题有如下特点:

1.定义本身不容置疑。

依据这个定义所确定的正确选项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规范表述有不一致的地方,考生不要因此产生障碍,这就要求应试者在解题时,要理解被定义项的内涵,不要放大或缩小,否则就会对定义产生误解,犯类似“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2.题材比较集中,法律概念占据主体题材。

前两年的题目几乎全部是法律概念,但2004年以后法律概念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也将是以后考试命题选材的趋势;

3.定义、概念本身比较专业,但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所接触,一般不会很陌生;

4.题目一般比较容易。

是一种不需平时知识积累,一点即通,不点易错的题型。

5.提问形式有肯定性的判断和否定性的判断两种类型。

前者是指选出一个最符合定义的选项;后者是指选出一个最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定义判断并不是判断定义本身的正误,而是根据给出的定义(定义核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最终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备选项。

三、了解定义判断的规律基础

定义判断的四个明确:

(1)明确定义项和被定义项

(2)明确定义“要件”(3)明确主体、行为(性质)、客体(4)明确问法

两个原则:

(1)不容置疑

(2)对号入座

定义:

是通过列出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写或者规范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的意义。

被定义的事物或者物件叫做被定义项,其定义叫做定义项。

比如“一个单身汉是一个未婚男子”这个定义中“单身汉”是被定义项,“未婚男子”是定义项。

定义成分解题法: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

我们可以根据定义的成分来解题可将解题思路确定在“运用定义的内涵”和“运用定义的外延”来解题两个角度:

依据定义的内涵来解题,主要是拽住定义的本质属性,并以此本质属性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依据定义的外延来解题,主要是抓住定义本身所囊括的事物范围来确定正确的选项,从而解题。

定义解题法有两种解题方法:

(1)严格按照定义的卷面内涵作答,不作任何联想。

(2)严格按照定义的卷面外延作答,不作任何扩大或缩小。

定义判断的解题技巧:

拆分定义:

把定义按照不同的要件进行拆分。

寻找关键词:

找到关键词进行分析比较,继而完成判断。

对比排除:

综合判断给定定义所提供的有用信息,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符合定义的选项在选择时必须符合定义的全部要件,选择不符合定义的选项时只要不符合定义的任何一个要件就够了。

类型一:

确定要件,一一对应(对号入座)

【例1】强迫障碍,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

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

根据定义,以下可能属于“强迫障碍”的是(D)

A.张奶奶老是一个劲的叨念着:

我儿子就要回来了

B.老李锁上门后又打开进去检查一遍再锁门……如此循环三次才放心离开

C.虽然已经打了三次电话了,赵某还是不放心,于是再一次拨通电话

D.明明已经确定带了那本书,小黄在路上还是忍不住检查好几回

类型二:

主客体判定法

【例2】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下列不属于政府采购的是(B)

A.某市采购人行步道铺设用方砖

B.某医院电梯更新改造工程购买新型电梯

C.某市采购部分市直属单位取暖用煤

D.某部门采购职工宿舍楼建设用料

【例3】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政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政府执行力的是(C)

A.政府执行过程中的量化成分

B.政府执行过程中的效果体现

C.实现组织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

D.把行政决策所规定的具体任务化为工作实际

【例4】人事行政培训,是指通过有关的培训机构,由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验和行政科学理论知识的人员、教导政府公务人员掌握和提高行政工作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下列不属于培训的一项是(C)

A.公务员经考试被录用后,在正式工作之前接受的就业培训

B.领导干部到中央党校参加“干训班”,学习入世后的金融改革知识

C.公务员参加外语学习,以便接待外宾

D.某机关工作人员业余时间学习德语

类型三:

排除法(依据要件、双事件等排除与定义不符合的选项)

【例5】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这些事项,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做出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以这条规定为依据,社会中存在的大量有限公共资源,其利用与配置可设定行政许可。

这一领域的许可就是特许。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行政特许的是(B)。

A.采取了市场化的拍卖与竞标方式进行的出租车牌照的拍卖

B.城市户外广告设施的拍卖

C.需要得到行政当局同意的驾驶许可、营业许可

D.烟草专卖许可、麻醉药品的生产许可

类型四:

比较法

【例6】失语症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而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症侯群。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能患失语症的是:

(D)

A.“狼孩”回归社会后无法与人进行言语交流

B.幼时高烧听力受损致使发音有极大缺陷,影响交

C.因受刺激精神失常,造成言语理解和表达上的困

D.因车祸头部受创,虽能模仿他人言语但经常答非所问

四、小结

1、确定要件框架:

1、2…..

2、分析选项确认。

3、确定选项的比较标准。

4、仔细审题。

看清题意,尤忌将否定型的当成肯定型的去选答案。

5、不要怀疑定义的正确性。

应试者如果一味“钻牛角尖”,认为定义是片面的,那就不易找出正确答案了。

五、定义判断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7】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一个歹徒意图抢劫一位先生的包,不料他看错了人,这位先生是一位身着便衣的警察,两个人一交手,歹徒发现自己不是对手,于是落荒而逃

B.一中学生因成绩不好而被老师罚站,自觉颜面尽失。

于是乘夜色带了一把刀闯进老师家里要把老师杀掉,这位老师虽然身体瘦弱,但却沉着冷静,她展开心理攻势,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刀

C.一个盗窃集团瞄上了一家大公司,准备伺机行窃。

后来听说该公司由于一笔大买卖翻了船,现已濒临破产,于是打消了偷盗该公司的念头

D.一大学生得知其父母在家中受人百般欺凌,十分气愤,瞅了个机会把仇人打死了。

后来他醒悟过来了,十分后悔,马上跑到公安局自首

【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犯罪中止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首先,必须在犯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其次,犯罪分子必须自动中止犯罪;第三,必须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本题中,选项A中歹徒并非自动地中止了犯罪行为,他是因为受害者反抗而犯罪未遂;选项B中该中学生持刀闯入老师家中,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在老师的心理攻势之下,他自动中止了犯罪行为,而该行为他是完全有能力完成的,第三,他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属于犯罪中止。

选项C中由于犯罪行为还没有发生,因而也就谈不上犯罪中止。

选项D中该大学生的行为已经导致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就不成为犯罪中止。

因此,正确答案应为B。

【例8】代理:

是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的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这种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不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A.张某与王某本是邻居,后因发生民事纠纷而对簿公堂。

考虑到自己对法律常识不太了解,王某请了一位律师请他全权代表自己出庭打这场官司。

王某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

B.六年级的小学生陈明受到社会无业人员的影响和教唆,整天寻衅滋事,偷鸡摸狗,不务正业。

一次他在偷东西时被人发现,物主下手过重,打得陈明双腿骨折。

其父母很生气,立即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给予赔偿

C.某社会混混在武汉以为国内某一名牌大学分校招生为名,骗取了大量学费,然后他卷起皮包逃跑了

D.张某是一正在服刑人员,其家中除了妻子之外没有别的亲属。

祸不单行的是,其妻子由于受到同村流氓的侮辱而上吊自杀。

张某十分气愤,要向法院提出起诉。

由于其正在服刑,家中又无其他人可以代诉,于是地方法院指定了一名律师代他打这场官司

【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先分析代理的定义,代理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委托代理,一种是法定代理,还有一种称为是指定代理。

代理行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实施,其后果由被代理人来承担。

本题中A选项,王某请了一位律师,并授权他代自己打官司,这属于是委托代理;B选项,陈明是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

在该事例中陈明的权益受到损害,其父母自然就成为其法定的代理人,替他讨回公道。

D选项,由于张某正在服刑,无人可以代他诉讼,因此法院为他指定了代理人,这属于指定代理。

而C选项,无业人员与该名牌大学之间并无任何代理关系,这纯粹属于一种诈骗行为。

题目的要求是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不符合代理定义的,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例9】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第三,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据此定义,下列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是()

A.某人对社会不满,一次进入超市,趁人不备,在装食品的货柜里放了毒药,恰巧被旁边过路人看见,此人并未吭声。

B.乙公司是甲公司最大的客户,甲公司为了与乙公司续签合同,甲公司的两位正副老总商议从公司账上取走30万元,私下送给乙公司项目负责人。

C.两个初中学生,一个13岁,一个14岁,经常在路边抢劫低年级的学生。

D.某人一天夜里潜进一户人家,盗走价值几万元的首饰。

为了安全起见,他把首饰托放到哥哥家,其哥哥并不知情。

【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解答这道题目关键是要掌握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定义中已给了我们三个要件,只需对比每种情况是否都具备以上三个要件。

在事件A中,二人事先并不认识,不存在共同犯罪故意,也无共同行为;事件C中,虽然都有犯罪行为,也是共同故意,但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事件D中二人虽有兄弟关系,但犯罪一人实施,其哥哥并不知情。

只有事件B符合共同犯罪的三个构成要件,因此正确答案应为B。

类比推理

大纲中将“类比推理”规定为“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一、类比推理题型分类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

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

具体可分为如下类型:

1.原因与结果

2.工具与作用

3.物体与其运动空间

4.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

5.整体与其构成部分

6.同一类属下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

7.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称谓

8.事物的出处与事物

9.工具与作用对象

10.作者与作品

11.物品与制作材料

12.专业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

13.作品中的人物与作品

14.特殊与一般

二、常见问题

由于类比推理涉及的逻辑关系比较多,要想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两组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则据此推出的另一对相似词的可靠性越高

两组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两组对象在类与类的关系中就越接近,因此就越能排除迷惑项,类推出的结论也就越可能符合题干部分词语要考查的逻辑关系。

如果两组类比对象之间没有足够的共同属性,比较起来就可能不伦不类,即由两个已知词的逻辑关系推出的另一组具有相同逻辑关系的两个词,就很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例如南京∶金陵

A.昆明∶春城B.广州∶穗

C.太原∶晋D.北京∶蓟

本题中,从题干部分很明显可以得出两个词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的逻辑关系,但仅有此关系无法在备选项中选出答案,因为A、B、D都符合要求。

再仔细分析题干部分可以发现金陵是南京历史上有过的名称,而A中春城是昆明的别称,B中广州的简称为穗。

只有D项中蓟是北京古代的名称。

也就是说在本题中若要得到正确结论,必须同时符合两个逻辑关系。

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找出类比推理对象之间的共有属性,这样才能提高结论的正确性。

2.类比对象相同的本质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越高

在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本质属性决定着非本质属性。

如果两组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并且这种共同本质属性越多,那么得到的结论正确率就越高。

例如金刚石∶石墨

A.氧气∶氮气B.生石灰∶熟石灰

C.红磷∶白磷D.二氧化碳∶干冰

本题中,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虽然物理形态不同,但是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它们是同素异形体。

在选项部分,最具迷惑性的选项就是D项二氧化碳和干冰,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但它们不是同素异形体,后者仅指单质,不包括化合物。

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应当是C项红磷与白磷,它们也是同素异形体。

所以在做类比推理试题时,一定要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的本质属性。

3.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间的联系越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还取决于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之间的联系程度。

如果共有属性与推出的词语之间联系紧密,结论的可靠程度就大;如果进行类比的对象其属性与推出词语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就有可能是属性与词语的生硬搭配,并无必然联系,那么结论的可靠性就不大。

例如水果∶苹果

A.鱼∶鲸鱼B.粮食∶蔬菜

C.花卉∶兰花D.大豆∶高粱

本题中,题干部分是属种关,苹果是水果的一种。

在备选项中,有人将A分析后,认为鲸和鱼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生活在水中、形体相似等,因此就错误地认为鲸也是鱼类,两者具有属种关系。

实际上,鲸用肺呼吸,属于哺乳动物。

不属于鱼类,因而并不构成属种关系。

本题应选C。

4.进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所谓“机械类比”是仅仅依据对象间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进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推理方式,经常有人会犯这种错误。

例如工匠∶钟表

A.飞鸟∶飞机B.上帝∶世界

C.建筑工人∶楼房D.蜜蜂∶蜂巢

中世纪时,在基督教神学中,有的神学家就认为,钟表是有一定构造、规律的,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有其制造者。

类推出上帝创造了世界,原因是世界也有一定构造的、有规律的,所以世界也必然有一个创造者,他就是上帝。

从逻辑关系上分析,这就是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而D项错在蜜蜂建造蜂巢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其没有计划性、目的性。

本题正确选项应当是C。

三、类比推理的应试技巧

对于类比推理这一题型,容易出现两种应试倾向:

第一是麻痹大意,觉得此类考题非常容易,草草一看就匆忙作答;第二是纠缠不清,因为对此类考题感到陌生,无从下手而迟迟不下手,在一个考题上纠缠多时,反复考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对于公务员的应试者来说,这两种倾向都要避免,一定要在考试时注意应试的技巧。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

1,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

因为只有积蓄了尽可能多的储备知识,才能最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

2,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

3,不要被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

4多做相关的练习。

因为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最好方式、最佳手段。

同时,练习也不在多,关键是总结规律和方法。

5,类比推理涉及到众多的知识,实在不会就随便选一个,千万不要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

总而言之,类比推理只要考生用对方法,按照正确的解题思路做题,也还是比较容易的。

四例题分析。

1、原因与结果

【例1】努力成功

A.生根发芽B.耕耘收获

C.城市乡村D.原告被告

【解答】答案是为B。

该题题干中的两个词具有某种条件或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弄清了这一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的答案。

2、工具与作用

【例2】汽车运输

A.鱼网编织B.编织鱼网

C.捕鱼鱼网D.鱼网捕鱼

【解答】此题答案D。

3、物体与其运动空间

【例3】轮船海洋

A.飞机海洋B.海洋鲸鱼

C.海鸥天空D.河流芦苇

【解答】此题答案为C

4、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

【例4】山野野猪

A.生猪工厂B.教室学生

C.农民阡陌D.野兽旷野

【解答】此题答案为B。

5、整体与其构成部分

【例5】水果苹果

A.香梨黄梨B.树木树枝

C.家具桌子D.天山高山

【解答】该题题干中“水果苹果”两个词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答案为选项C。

选项B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选项D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6、同一类属下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

【例6】绿豆豌豆

A.家具灯具B.猴子树木

C.鲨鱼鲸鱼D.香瓜西瓜

【解答】答案为D。

对于此题,考生常常是看到哪里就选到哪里。

尤其是选项C。

其中鲸鱼其实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7、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称谓

【例7】芙蕖荷花

A.兔子月亮B.住宅府第

C.伽蓝寺庙D.映山红杜蘅

【解答】此题答案为C。

因为芙蕖是荷花的书面别称,而伽蓝是寺庙的书面别称。

8、事物的出处与事物

【例8】稻谷大米

A.核桃桃仁B.棉花棉子

C.西瓜瓜子D.枪子弹

【解答】此题答案为B。

因为稻谷是大米的惟一来源,而棉花是棉子的惟一来源。

9、工具与作用对象

【例9】剪刀布匹

A.玻璃门窗B.锯子木头

C.衣服缝纫机D.门窗玻璃

【解答】此题答案为B

10、作者与作品

【例10】罗贯中三国演义

A.宋江水浒传B.鲁迅少年闰土

C.王勃长恨歌D.吴承恩西游记

【解答】此题答案为D。

11、物品与制作材料

【例11】书籍纸张

A.毛笔宣纸B.文具文具盒

C.菜肴萝卜D.飞机大炮

【解答】此题答案为C。

12.专业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

【例12】作家读者

A.售货员顾客B.校长教师

C.官员改革D.经理营业员

【解答】此题答案为A。

13.作品中的人物与作品

【例13】猪八戒西游记

A.水浒传林冲B.蒲松龄聊斋志异

C.黄飞虎封神演义D.红楼梦林黛玉

【解答】此题答案为C。

14.特殊与一般

【例14】馒头食物

A.食品饼开B.头身体

C.手食指D.钢铁金属

【解答】此题答案为D。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常见的一些种类,考生应该通过平时的练习来分析、积累,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五常见例题

1、北京:

天安门(D)

A.美国:

旧金山B.冰山:

雪莲

C.庐山:

仙人洞D.乐山:

大佛

2、京剧:

芭蕾D

A.指南针:

火药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