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307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docx

高三语文专题检测8

专题检测(八)

传记类文章阅读

(一)

(时间:

45分钟 满分:

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甄冲

刘义庆

甄冲,字叔让,中山人,为云社令。

未至惠怀县,忽有一人来通,云:

“社郎。

”须臾便至,年少,容貌美净。

既坐寒温,云:

“大人见使,贪慕高援,欲以妹与君婚,故来宣此意。

”甄愕然曰:

“仆长大,且已有家,何缘此理?

”社郎复云:

“仆妹年少,且令色少双,必欲得佳对,何以见拒?

”甄曰:

“仆老翁,见有妇,岂容违越?

”相与反覆数过,甄殊无动意。

社郎有恚色,云:

“大人当自来,恐不得违尔。

既去,便见两岸上有人,着帻,捉马鞭,罗列相随,行从甚多。

社公①寻至,卤簿②导从如方伯③,乘马辇,青幢赤络,覆车数乘。

女郎乘四望车,锦步障数十张,婢子八人,来车前,衣服文彩,所未尝见。

便于甄傍岸上张幔屋,舒荐席。

社公下,隐膝几,坐白旃坐褥,玉唾壶。

以玳瑁为手巾笼,捉白尘尾。

女郎却在东岸,黄门白拂夹车立,婢子在前。

社公引佐吏令前坐,当六十人,命作乐,器悉如琉璃。

社公谓甄曰:

“仆有陋女,情所钟爱,以君体德令茂,贪结亲援。

因遣小儿,已具宣此旨。

”甄曰:

“仆既老悴,已有家室,儿子且大。

虽贪贵聘,不敢闻命。

”社公复云:

“仆女年始二十,姿色淑令,四德④克备,今在岸上,勿复为烦,但当成礼耳。

”甄拒之转苦,谓是邪魅,便拔刀横膝上,以死拒之,不复与语。

社公大怒,便令呼三斑两虎来,张口正赤,号呼裂地,径跳上,如此者数十次。

相守至天明,无如之何,便去。

留一牵车,将从数十人,欲以迎甄。

甄便移惠怀上县中住,所迎车及人至门。

中有一人,着单衣帻,向之揖,于此便住。

甄停十余日方敢去。

故见二人,着帻,捉马鞭,随至家。

至家少日而染病,遂亡。

(选自《幽明录》,有删改)

【注】 ①社公:

土地神。

②卤簿:

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

③方伯:

泛指地方长官。

④四德:

古代妇女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四德。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来宣此意      故:

特意

B.已具宣此旨宣:

发誓

C.社公寻至寻:

不久

D.四德克备克:

俱,全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宣:

宣告。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甄冲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一组是(3分)(  )

①仆长大,且已有家 ②相与反覆数过,甄殊无动意 ③虽贪贵聘,不敢闻命 ④甄拒之转苦 ⑤便拔刀横膝上 ⑥相守至天明

A.①④   B.③⑥   

C.②⑤   D.②③

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②写不为美色所动;③写富贵不能淫;④⑤写不为美色富贵所动;⑥写威武不能屈。

答案:

B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一开始,甄冲尚不知社家的底细,后来虽然目睹了社家的荣华富贵,但因为自己年岁已大,加上家有妻室,儿子将大,再娶少妇有违礼法,所以依然不敢从命。

B.社公先是派儿子来游说,然后亲自上阵,以美色和富贵对甄冲进行利诱,后来又以权势和武力相威胁,但甄冲无所畏惧,直至被夺去生命也毫不动摇。

C.文章第二段极力铺张渲染社公出行的排场和嚣张的气焰,主要是想以此表现土地神这一封建恶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罪恶本性。

D.这篇志怪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甄冲”这样一个不贪女色、不慕富贵、不畏强权、宁死不屈的人物形象。

人物对话简洁传神,极具个性化。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本文着力表现的人物是甄冲,且“主要是想以此表现土地神这一封建恶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罪恶本性”于文无据。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社公下,隐膝几,坐白旃坐褥,玉唾壶。

以玳瑁为手巾笼,捉白尘尾。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仆有陋女,情所钟爱,以君体德令茂,贪结亲援。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社公下了车,屈膝坐在一张矮桌前,坐着白毛编织的坐垫,旁边放着玉质痰盂。

用玳瑁甲壳做成的手巾笼,手持白色的拂尘。

(得分点:

省略句、“隐”、“捉”,大意)

(2)我有个丑陋的女儿,我心里特别喜欢她。

因为你品貌俱佳,想要和你结亲高攀。

(得分点:

“仆”、“以”、“贪”,大意)

【参考译文】 

甄冲,字叔让,中山县人,到云社去任县令。

还没走到惠怀县,忽然有个人来通报,说:

“社郎求见。

”不一会社郎就到了,社郎年轻英俊,坐下之后,寒暄一番,说:

“家父见过您,对您十分敬慕,想高攀您,打算把我妹妹许配给您成婚,特让我来表达一下他的这个心意。

”甄冲惊讶地说:

“我这么大岁数,而且有妻室,哪有再娶的道理?

”社郎又说:

“我妹妹正值芳龄,而且美貌无双,一定要选一个最好的配偶,你为什么要拒绝我呢?

”甄冲说:

“我是个老翁,现在有夫人,怎么能做违反礼制的事呢?

”两个人反复争辩了几次,甄冲一点也没有动心。

社郎脸上现出怒色,说:

“我父亲会亲自来,恐怕你就不能违命了吧。

(社郎)刚离去,就见两岸有些戴头巾的人拿着马鞭,排列着队伍,随从很多。

不一会儿,社公到了,仪仗侍卫好似王侯,坐着马车,青色车帷和红色伞盖还遮盖着好几辆车。

女郎乘着四望车(四面有窗口可以观望),车前后有几十幅锦绣的步障,有八个婢女站在车前,衣服华贵,未曾见到过。

接着就在甄冲附近的河岸上搭起帐篷,铺开草席。

社公下了车,屈膝坐在一张矮桌前,坐着白毛编织的坐垫,旁边放着玉质痰盂。

用玳瑁甲壳做成的手巾笼,手持白色的拂尘。

女郎退立在东岸,黄门侍卫拿着白拂尘站立在车的两旁,婢女们站在车前。

社公引领着辅佐的官员,叫他们在前面坐下,官员正好有六十人。

然后要他们演奏音乐,乐器全都像是琉璃制成的。

社公对甄冲说:

“我有个丑陋的女儿,我心里特别喜欢她。

因为你品貌俱佳,想要和你结亲高攀。

就派小儿向你详细地说明了我的心意。

”甄冲说:

“我已经衰老憔悴了,而且已有家室,儿子也将长大成人了。

我即使贪图这门亲事,也不敢从命。

”社公又说:

“我女儿才二十岁,姿容颇佳,四德俱备。

现在就在岸上,(希望你)不要再推辞,赶快行大礼成婚吧。

”甄冲的拒绝变得越来越坚决了,心想他们一定是妖魔,就拔出刀来横放在膝上,用拼死的方式来抗拒他们,不再跟社公说话。

社公大怒,下令召来了两只三色斑纹的老虎,虎张开血盆大口狂吼,咆哮声震天动地,径直向着甄冲扑上来,像这样上下蹿跳扑腾了几十次。

双方相持到天亮,社公不能把甄冲怎么样,就走了。

临走,留下一辆车,带领几十个随从,想要等候甄冲。

甄冲便转移到惠怀县里住下来。

那些迎候他的车和人也随之而来。

其中有一个人穿着单衣,戴着头巾,向他打躬作揖,跟着他在这里住下来。

甄冲在这里停留了十几日才敢离开。

又见两个戴着头巾提着马鞭的人尾随来到他家。

甄冲回家几天后,就染上怪病死去了。

二、(2013·陕西省宝鸡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

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不事生产。

出制置使孟珙幕府,久之,权知巴东县。

献俘制置司,登念奋自书生,不拜,吏曰:

“不拜则不敢上。

”难之,竟弃功去。

淳祜四年,举进士,调兴山主簿。

明年,制置使李曾伯经理襄阳,登在行,以积功升,寻以母忧去。

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因忆弟潜盛言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

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渊慨然曰:

“事亟矣,奈何?

”登曰:

“亟呼诸将共议。

”众至,欢跃曰:

“景宋在此。

”渊曰:

“汝辈欲西门出,景宋欲从方城,如何?

”众曰:

“惟命!

”登曰:

“用兵患不一,登书生,不过冯轼观战,请五大帅中择一人为节制。

”渊曰:

“请监丞①出,正谓此也。

”即书银牌曰:

“监丞代某亲行,将士用命不用命,赏罚毕具申。

”登至沙市,椎牛酾酒,得七千人,誓曰:

“登与诸将义同骨肉,今日之事,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诸将有一不用命,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

”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

赵葵为制置使,见登握手曰:

“景宋一身胆,惜相见晚也。

”俾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

马光祖为制置使,辟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

登威声日振。

有余思忠及徐制几谗于光祖曰:

“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

”光祖疑焉,出登屯郢州,后以干办②钟蜚英调护,情好如初。

开庆元年,登提兵援蜀,约日合战。

夜分,登经理军事,忽绝倒,五藏出血。

幕客唐舜申至,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

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

“景宋声也。

”是夕,舜申暴卒。

(节选自《宋史·王登传》)

【注】 ①监丞:

王登曾任监丞。

②干办:

官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    亟:

紧急

B.用兵患不一一:

统一

C.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私:

偏私

D.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竟:

竟然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竟:

终于。

答案:

D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登奉公勤勉、做事尽力的一组是(3分)(  )

①登念奋自书生,不拜 ②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③登书生,不过冯轼观战 ④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 ⑤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 ⑥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表现王登性格刚直。

③表现王登的谦虚。

⑤是余思忠及徐制几的谗言。

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登性格刚直不屈。

在代理巴东县知县时,他到制置司去献俘虏,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便不肯下拜,小吏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名而离去。

B.王登能垂范效命。

在沙市,他宰牛斟酒得七千人,又说自己同各位将领义同骨肉,如果自己不效命,各位将领可杀了他来献给主帅,以激励士气。

C.王登曾遭人陷害。

马光祖为制置使时,随着王登威名扩大,余思忠和徐制几进谗挑拨,结果王登被贬出京城屯守郢州,后因人调解,他们才情好如初。

D.王登能尽忠职守,鞠躬尽瘁。

开庆元年,王登在半夜料理军中事务时,忽然昏倒,五脏出血,唐舜申赶到,他还看着几案上的文书,不久就去世了。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中信息要点的能力。

“被贬出京城”没有依据。

答案:

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

“景宋声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穿戴好衣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2)有一天,唐舜申坐船经过汉阳(听到)有蜀地话叫了唐舜申多声(或“听到有蜀地话多次呼唤唐舜申”),旁边人说:

“是王景宋的声音。

【参考译文】

王登字景宋,是德安人。

小时候读书,喜爱古代兵法,慷慨激昂有远大抱负,不经营产业。

出任制置使孟珙的幕府,过了很久,代理巴东县知县。

到制置司献俘虏,王登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不肯下拜,小吏说:

“不拜则不敢报进。

”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离去。

淳祜四年,王登考中进士,调任兴山县主簿。

第二年,制置使李曾伯治理襄阳,王登正行某官,因积累功绩提升,不久因遭母丧去职。

等到吴渊为制置使,边情很紧急,他就想起弟弟吴潜很推许王登的才略,就准备书信聘礼叫他来。

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穿戴好衣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吴渊慨叹道:

“事情急了,怎么办?

”王登说:

“马上叫各位将领来共同商议。

”大家到了,欢跳着说:

“王景宋在这里。

”吴渊说:

“你们想从西门出去,王景宋想跟城共存,怎么样?

”大家说:

“遵命!

”王登说:

“打仗就怕不统一,王登是书生,只不过凭靠着车前横木观阵,请从五位大帅中选一人指挥调度。

”吴渊说:

“请监丞出马,正是说的这个。

”立即写下银牌道:

“监丞代替我亲自前往,官兵效命不效命,赏罚完毕具体报告。

”王登到了沙市,宰牛斟酒,得七千人,他发誓说:

“王登同各位将领从道义上讲如同骨肉兄弟,今天的事情,王登不效命,各位将领杀了王登来献给主帅;各位将领有一个不效命的,王登有制置使令牌在,我不敢徇私。

”众人两腿战栗地听命,终于在沮河立了奇功。

赵葵为制置使,见到王登握手说:

“王景宋一身是胆,可惜相见太晚。

”使之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

马光祖为制置使,征召王登充任参谋官,又升迁为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

王登威名一天天扩大。

有余思忠和徐制几对马光祖进谗言道:

“京湖地区只知道有王景宋,不知道有马制置,用不了多久就要调换位置了。

”马光祖因此起疑,派王登出去屯守郢州,后因干办钟蜚英调解保护,他们恢复了友情跟当初一样。

开庆元年,王登带兵援助四川,约定日子联合作战,夜半,王登料理军中事务,忽然昏倒,五脏出血。

幕僚唐舜申赶到,王登还瞪着眼睛看着几案上的文书,不久就去世了。

有一天,唐舜申坐船经过汉阳(听到)有蜀地话叫了唐舜申多声(或“听到有蜀地话多次呼唤唐舜申”),旁边人说:

“是王景宋的声音。

”当天晚上,唐舜申突然死去。

三、(2013·湖北省孝感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

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

已学歌,歌罢又哭。

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

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

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

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

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

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

居楚者三年。

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

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

母告以:

“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

妇谓我曰:

‘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

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

’”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

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

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

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③曰:

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

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

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

曾仰天叹曰:

“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

”予凄然许曾立传。

越五年,乃克为之。

呜呼!

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 ①世庙:

明代崇祯皇帝庙号。

②戏下:

麾下。

③轸石王子:

作者自称。

④土锉:

土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殆:

大概

B.世之沦落不偶不偶:

命运不好

C.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荒:

放纵

D.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采用代入法,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

为:

弹奏

答案:

D

10.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3分)(  )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

已学歌,歌罢又哭 ②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排除法是做组合题的利器。

排除①⑥。

①其时并未学琵琶;⑥为满足妻子遗愿,体现爱妻情深。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注意满足题干的所有要求,再推敲各选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语句契合。

答案:

A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

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

他曾在王公贵族家中献技。

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

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源。

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

“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

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

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写人叙事。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

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

文中妻子临死之前并未“埋怨他”;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是老猿“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答案:

B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五年,乃克为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实虚词和特殊句式、做到文从句顺,力求做到“信达雅”。

(1)题注意状语后置、被动句句式“闻于王”,第

(2)题注意实词匡、稍的翻译,第(3)题注意虚词“乃”、实词“克”。

答案:

(1)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

(2)汤应曾端坐于船中弹奏《洞庭秋思》,舟中之人才逐渐安定下来。

(3)五年之后,我才写好(传)。

【参考译文】

汤应曾是邳州人,擅长弹奏琵琶,所以人们称他为“汤琵琶”。

他自幼爱好音乐,听到歌声就哭。

后来学习唱歌,唱完又哭。

崇祯年间,当时李东垣擅长弹奏琵琶,江对峰继承了他的技艺,名声传播京师。

江对峰过世以后,唯有陈州蒋隐士继承了他的技艺的妙处。

当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队,都学习蒋隐士的技巧,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藩王对此感到十分遗憾。

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

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让他穿上宫中锦衣,在宫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声音高亢凄清,十分动人。

周藩王深为赞赏,每年供给米万斛,以供养他的母亲。

汤应曾因此在大梁一带非常著名。

后来,征西王将军招募他到幕府之中,跟随经历嘉峪、张掖、酒泉各地,每逢打猎和阅兵,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

有个叫颜骨打的部下,善于作战布阵,他临战的时候,下令汤应曾弹奏壮士的音乐,然后他才上马杀敌。

有一天下雪,(汤应曾)到榆关时,在马上听到觱篥的声音,忽然想念母亲而失声痛哭,于是辞别将军回家去了。

襄王听说汤应曾的名声,派人聘请他。

他在楚地住了三年。

有一次在洞庭湖上泛舟,当时风声大作,波浪涛天,舟中之人惊惶失措,汤应曾端坐于船中弹奏《洞庭秋思》,舟中之人才逐渐安定下来。

船靠岸时只见一只老猿,眉毛胡须都很白了,从水草丛中跳进船窗中,哀声号叫直至半夜。

天亮时,(老猿)忽然抱琵琶跳进水中,不知到哪儿去了。

汤应曾从此失了心爱之物,就惆怅不再弹琵琶了。

后来,汤应曾回家探看母亲,母亲还健在,但是妻子已经过世。

母亲告诉他说:

“媳妇过世的那天晚上,有猿在窗外啼叫,打开窗户又见不到。

媳妇对我说:

‘我等待郎君不见来到,只听到猿叫,是什么原因呢?

我将要不在人世了,只是很久没有听过郎君的琵琶声,假如郎君回来,请他为我在石楠树下弹奏一曲’。

”汤应曾听了母亲的话,心情沉痛哀伤到不能承受。

晚上他摆了酒水,在妻子坟墓旁边弹奏琵琶来祭奠她。

从此以后,他变得癫狂放纵,天天沉迷于酒色。

正值战乱,他背着母亲在军队里卖食品(给士兵)。

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

有桃源人见到而同情他,载着他和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

后来不知道他的下落。

轸石王子说:

戊子年秋天,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

第二年,又造访汤应曾,他用土锅做饭,拿勺子和筷子侍奉母亲。

人们都看不起他,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

汤应曾仰天长叹:

“世上很少知音了,等我母亲去世后,我将到黄河一带去!

”我凄凉地答应给他写传。

五年之后,我才写好(传),唉!

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知音太少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