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7326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docx

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VI)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

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2..某溶液甲,经过若干操作,析出10g晶体后变成溶液乙(甲、乙两溶液为同种溶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不一定小于甲

C.乙一定是饱和溶液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一定小于甲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泥水C.蔗糖水D.花生油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计算、溶解、称量、量取B.溶解、量取、计算、称量

C.计算、称量、量取、溶解D.称量、量取、溶解、计算

5.欲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7.1%的KNO3溶液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需KNO3的

质量为

A.7.1kgB.14.2kgC.71kgD.92.9kg

6.分析表中的数据,以下看法不可取的是

A.生理盐水是依据人体血液的特点配制的

B.表中三种溶液的含盐质量分数均为0.9%纯属巧合

C.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D.人体血液与原始海水之间可能有某些尚未认识的关系

7..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物质

0

30

60

90

13.3

45.8

110

202

35.5

36.0

37.1

38.1

0.18

0.16

0.12

0.0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8.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9.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B、果酱C、矿泉水D、

10.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11.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再恢复到25℃,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2.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KNO3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13.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

14.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④⑤

15.图1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16.某溶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

17.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

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

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

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8.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C.t1℃至t2℃之间b曲线以下区域为a、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对于a与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9.某温度下,向50g饱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2.8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的质量为3.7gB.沉淀的质量为2.8g

C.饱和石灰水质量大于49.1gD.饱和石灰水质量小于49.1g

2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涉及的操作有:

①称量②溶解③计算,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21.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

在该温度下,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5%B.28.6%C.33.3%D.50%

22.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23..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A.16gB.20gC.40gD.56g

24.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

25.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26.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

30℃时70g、50℃时84g,、60℃时90g。

右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B.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C.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Y

D.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7.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B.加入溶剂   C.倒去一半溶液D.蒸发溶剂

28.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0C---300C)如下表所示:

00C

100C

200C

300C

NaCI(g)

35.7

35.8

36.0

36.3

Na2CO3·10H2O(g)

7.0

12.5

21.5

38.8

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几种说法:

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②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0C降至O0C,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③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在2O0C--300C之间④欲从含有少量NaCI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上述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9.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A.4g氯化钠和16g水B.16g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水C.10g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水D.14g10%的氯化钠溶液和1g氯化钠

30.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

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

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31.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B中含有少量A时,用溶解、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的A

32.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40.0﹪B、30.0﹪C、28.6﹪D、23.1﹪

33.小强在家庭小实验中把下列物质分别放人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酒精B.纯碱C.食盐D.植物油

3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5.现将4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B、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40℃时小

C、2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36.t℃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

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其质量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为

A.c=2b-aB.c=2a+bC.c=a+bD.c=a+2b

37..把6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解度减,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由浓变稀D.溶剂的质量不变

38.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醋酸B.蔗糖C.食盐D.香油

39.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人一定量的硝酸钾B.升温到6090

C.加人一定量的水D,恒温蒸发部分水

二、填空简答题

1.在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样的事实:

①食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上述事实①②③分别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与、  、

 三个因素有关。

2.

.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

若将溶液降温到20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3.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图1图2

(1)在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如图1所示,要使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2中a、b分别表示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________℃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物质(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4.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5.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o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填“增大”、“减小”、“不变”)

(2)t2oC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

(3)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oC降温到t1oC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

①在t1℃时,A的溶解度比B__________(填“大”

或“小”)

②在t2℃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成

40%的A溶液

③在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0

温到t℃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大”或“小”)

8.右图是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

该曲线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填A、

B、C符号)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0°C时物质的溶解度都为0g

C.图中所列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0°C时,100g水中溶解g硝酸钠才能形成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9.下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10.我市濒江临海,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⑴海水晒盐可获得粗盐,在实验室中粗盐经过溶解、、可制得精盐。

⑵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右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设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②将卤水加热到t2℃以上,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析出的晶体是。

⑶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_,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反应类型为。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⑷目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证明蒸馏得到的水为淡水的方法是

海底矿产资源“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若水合甲烷晶体中CH4的质量分数为10%,则水合甲烷晶体的化学式为。

11.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曲线上Q点表示①。

(2)在l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②B(选填“>”、“=”或“<”)。

(3)30℃时,将10gA物质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A物质③g或降温到④℃,则都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12.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

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

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农业上,为了选种子,需要配制15%的盐溶液。

现有30kg食盐固体,可配制食盐溶液_______kg。

配制食盐溶液的一般骤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溶解。

1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⑴P点的含义是。

⑵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⑶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⑷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写选项序号)。

A.c>a=bB.a=b>cC.a>b>cD.b>a>c

15.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1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回答:

(1)S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在________________℃时SA=SB>SC;

(2)随着温度的升高,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要将B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填冷却或蒸发)

(4)t3℃时,9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物质_________________g。

17.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0~100℃)的变化见下表:

0℃

20℃

40℃

60℃

80℃

100℃

NaCl(g)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之间;

②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或“=”);

③某同学欲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分离出硝酸钾,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18.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19.为了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

①计算;②用托盘天平称量

_________g氯化钠;③用__________(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______mL水;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20.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或。

20.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

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

图2为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甲(状态2)>甲(状态1)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      D、乙(状态3)>丙(状态3)

三.计算题

1.在t℃时,有94g饱和硝酸钾溶液,当蒸发掉25g水,再冷却到t℃时,剩余溶液的质量为41.5g,求:

(1)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

(2)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向盛有12.60g碳酸氢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5g硫酸溶液恰好反应。

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200.0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回答下列问题:

(1)当碳酸氢钠与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

所需的时间约为。

(2)当碳酸氢钠与硫酸溶液完全反应时,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反应后,所得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右图所示。

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g.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mL,水的体积是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