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10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84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山工》教案10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挑山工》教案10篇.docx

《挑山工》教案10篇

《挑山工》教案10篇

《挑山工》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二、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四、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奇怪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

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

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

(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书:

一个劲儿

  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

  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7、对!

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二)从外貌入手,进一步理解“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

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6自然段。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

  2、学生汇报交流

  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超过我们?

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

  4、生:

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

  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矮个子脸黑生生眉毛很浓洁白的牙齿

  白土布褂子红背心黑黝黝的肌肉

  7、生读词语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来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9、对呀!

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

  (三)从与游人的对比中,深刻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

  (出示练习)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2、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向前走,这就是一个劲儿。

  (四)从气候变化与地形陡峭,提升“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往前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学生说:

陡直的,充满荆棘的

  3、泰山资料介绍

  4、就是在这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身穿红背心,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的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他们只是偶尔地走一两天吗?

  5、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当狂风扑打的时候,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7、补充关于挑山工的资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难,朝泰山顶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就是一个劲儿。

再读句子: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9、这就是我们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们(读描写外貌的词语),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拓展写话,总结升华“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在那陡直的山道上,此时此刻,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

  教学反思:

  本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课时的确定,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觉得自己犹如经历了一次蜕变。

怎样使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宽度,又扎实呢?

我选择的是写人的__,写人的__到底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

在查阅了资料和请教了老师之后,我豁然开朗,正如他们所说的留下人物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想想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总是先看他的外表,然后再一步步熟悉他(她)的性格及他(她)的为人,让人物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体起来也许也该经历这么一次过程吧!

,那我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是层层深入,有梯度的前行。

于是本课教学我抓住“一个劲儿”为切入点,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在与游人的对比中,揣摩挑山工的语言,引领学生思维由低到高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我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在串联每个板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语言太苍白无力,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多么重要,也许那样我上起语文课来会更有自信。

《挑山工》教案篇2

  一、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

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

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

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

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

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

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

  相遇次数相遇地点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

  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

  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

  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

  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③合作学习要求:

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

  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

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

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

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

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挑山工》教案篇3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

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思维

  1、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

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图揭重点,激活思维

  1、文中具体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画下来,请大家看一看。

(把图端端正正挂在黑板中央)

  2、找出与图相对应的小节。

  3、根据预习,自由选择情感朗读

  (评析:

此环节利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课文的中心内容,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创造时间条件,并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自由选择情感朗读,体现了学生个体差异。

  4、读完这一节你们对作者的这种作法有疑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泰山美景那么多,为什么画这样一幅画?

  

(2)为什么一直把他挂在书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

  (评析:

根据小节内容,自由思考,自由提问,教师只做整理、排序、筛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潜心会文,主动思维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果索因。

教师提供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么样的?

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

①看书说;②看图综合说;③自己感受说;④指导读书。

  教师相机点拨:

印象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特征。

  2、我见挑山工几次超过我们,为什么感到惊讶?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找出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点,并相机板书。

(见板书设计)

  3、为什么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呢?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并用投影展示那段话。

  4、拟出关键词并板书。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5、我从挑山工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相机理解:

心悦诚服、意味深长。

  (评析:

此三个问题围绕学生的疑问设计,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达,超文思维

  1、自我检测自己的问题;

  2、听了挑山工的话有何想法,对你有何启发?

  引导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曾经看过的寓言、童话。

  3、激情总结:

  其实,不仅那位作家需要这幅画。

老师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学都需要这幅画。

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需要?

  (评析:

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评析:

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

  4、作业设计

  1、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写下来。

  2、填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评:

这篇__篇幅较长,寓意较深。

按部就班的讲解务必浪费大量的时间,且使__支离破碎。

根据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胆取舍,即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学习中心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时间条件,并采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问、自索、自答、自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挑山工负重缓慢路长

  (一个劲儿朝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游人轻松轻快路短

《挑山工》教案篇4

  一、目标:

  1、教育: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

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

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

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

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

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需要它?

”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

(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

  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

保持平衡。

”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

(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

扁担换一次肩。

”(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

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

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

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

对此,我觉得很奇怪。

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

课文讲了我

  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

用()括出。

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

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

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

“耽误”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

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__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

第二个意思指什么?

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

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

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

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

(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

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

  4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没挑子

  路程长一条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玩玩闹闹

  ↓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挑山工》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学习过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

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

shù

  黝:

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

hēiyōuyōu,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

zhé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

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

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

要注意与“菌”区分。

  2.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

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

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挑山工》教案篇6

  设计理念

  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心,真正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__脉络,凸现重难点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

读通全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

找出挑山工和游人是怎样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

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

请把挑山工讲的话画出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__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全文表达顺序是什么?

  4?

__有哪些你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二、直奔重点语段,品析语言文字,感悟__事理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

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

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

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方法一:

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会句子的蕴涵的意思。

  思考题设计:

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谈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体会挑山工的话中蕴涵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

请阅读理解挑山工说的话,完成下面练习:

  

(一)读了挑山工的话,我们懂得了:

  1?

游人登山时,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为。

请找出文中写游人玩玩闹闹,总停下来的语句读一读。

  2?

挑山工登山之所以能,是因为。

  

(二)从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我们悟到了哪些道理?

你能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说说吗?

  练习

(一)重点让学生自学、朗读感悟;

  练习

(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反馈,使人人都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同时,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三、选择性练习,深化独特认识,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以下三题中选两题完成。

  练习:

  1?

请你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

如果见到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什么?

请写下来。

  3?

挑山工的几句朴素的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挑山工》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