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8783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docx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卷子答案

【篇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ass=txt>学生姓名:

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日期:

______家长签名:

_________

请你先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

(6分)

1.我国是一个()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已经有()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

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塞诗、()诗、()诗和咏物诗。

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诗。

3.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等许多伟大的诗人。

我还知道外国的()、()等诗人。

4、“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4分)

海内存知己凌寒独自开王勃

夕阳无限好天涯若比邻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春风花草香杜甫

()()

()()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5分)

1、《诗经?

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2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雨雪霏霏赤日炎炎凉风习习杨柳依依()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5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的《出塞》c.杜牧的《江南春》

a.苏轼b.文天祥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句出自的《春夜喜雨》。

()

a.白居易b.辛弃疾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中的“晓”的意思是。

()

a.使人知道b.天刚亮的时候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因为b.坐下c.座位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

(5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ccc_”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5分)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

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推荐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

八、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

(一)。

(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

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

“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

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

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

“(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

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

“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2分)

讥讽()感慨()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

请用“—”划出来。

(2分)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二)(14分)______________

晚唐诗人郑谷,()诗写得好,()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

“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他对齐已说:

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

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

(2分)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分)

3、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

(2分)

4、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

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3分)5、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

(2分)

郑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

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笔下生花。

(35分)

我们搜集阅读了许多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然后让我们也试着用一首诗来写写生活。

(望能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1.(诗歌)《诗经》两千多年

2.(思乡)、(山水田园)

3.(李白)、(杜甫)(拜伦)、(普希金)。

4、(词牌名)(题目)。

二、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

四、1、(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2、(杨柳依依赤日炎炎凉风习习雨雪霏霏)

五、1、(a)(b)(c)(b)(a)

六、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孟郊)

3、

4

5、“。

七、《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八、在诗歌的海洋中,知道了如何欣赏诗歌,再读诗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处境界。

还学会了如何写诗,懂得了现代诗的自由格式,只需押韵,不限制格式。

而古体诗的格式有限制,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

(一)。

(11分)

1、(嘲讽)(感叹)

2但是这山上的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3。

(2分)

4、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

5要先自己进行考察,不要盲目判断,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二、阅读

(二)(14分)

1、一字之师

2、不但而且

34、一枝”紧扣诗题,更能突出梅之“早”,显出梅不同寻常。

5齐已:

虚心,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6力和理论水平。

只有经过认真的修改,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三、笔下生花。

(30分)

大海睡着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它睡熟的鼾声!

【篇二: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答案)】

=txt>2016.8

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

()()()()()

二、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4分)

三、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8分)

1.随风潜入夜,。

2.,两三点雨山前。

3.孤村落日残霞,。

4.野径云俱黑,。

5.轻风扶细柳,____________________。

6.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

7.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8.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先解释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9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

依依:

诗意: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惊鹊:

鸣蝉:

句意:

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残霞:

轻烟:

句意:

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3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诗歌《静夜思》古诗文学作品

3.雨雪霏霏赤日炎炎凉风习习杨柳依依

六、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6分)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句中的“潜”透露出风很微,“细”说明雨极小。

()

4.“清山露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句写出了夏天色彩明丽的美景。

()

5.“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是出现的意思。

()

6.“七八个星天外,l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写的《春夜喜雨》中的句子。

()

七、句子加工厂。

(10分)

1.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壁阿婆不是蹲在河边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

(改成陈述句)

5.通过读诗,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

(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30分)

1.《我们去看海》这首诗中“_______”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全诗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2.《爸爸的鼾声》这首儿童诗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__________”,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__________”。

全诗情趣盎然,充满了父子亲情。

3.《致老鼠》这首儿童诗中,把老鼠当作了__________,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

最后,小诗人希望老鼠和__________交上朋友,表现了__________。

4.《给诗加“腰”》中苏小妹加的诗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他们加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虽然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

5、在《春夜喜雨》一诗中,杜甫对“春夜雨”的本身特点作细致描写的诗句

是,;想象雨后清晨百花盛开的美景的诗句是,。

6.《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的诗。

诗歌以为中心意象,

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白桦的,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和的之情。

等。

8.毛主席的《长征》中与《飞夺泸定桥》中讲的同一事件的诗句

是。

九、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8分)

1.冬天是“千里冰封,”的银色世界。

冬天是“,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萧条。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思

念。

3.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

友的深情厚谊。

4.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5.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意外惊喜。

幸福就是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的悠闲自得。

幸福就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

十、理解感悟。

(16分)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那历史长河中的文学著作就已使我们骄傲良多。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

惟有诗歌是最亮的一颗星,是我心中那份执著的渴望,是我永远的追求。

我渴望诗中的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__________的笔下幻化成千光万彩,这是春的灵感,春的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色。

我渴望诗中的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__________的笔下婀娜()多.

姿,这是夏的生命,夏的灵魂,诗中的花红,诗中的绿叶,诗一样的夏日。

我渴望诗中的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__________的笔下深邃()悠.

远,这是秋的写照,秋的眷恋,诗中的枫林,诗中的落叶,诗一样的秋色。

我渴望诗中的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__________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精灵,冬的舞者,诗中的寒风,诗中的雪花,诗一样的塞()外雪天。

诗是这历史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我渴望与诗为友,相.

依相伴,举杯共赏,一起吟咏四季之情,历史之故。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2分)

2.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2分)

骄傲良多:

漫天飞舞:

3.在文中的空线处填写诗人的名字。

(4分)4.仿照画“——”句子造句。

(3分)5.另外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各一句。

(4分)

春:

夏:

秋:

冬:

6.用“——”画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2分)

参考答案

一、徜徉、澎湃、鼾声、缥缈、睫毛

三、1.润物细无声

2.七八个星天外

3、轻烟老树寒鸦

4、江船火独明

5.淡月失梅花

6.欲作家书意万重

7.双袖龙钟泪不干

8.清泉石上流

四、1.昔:

从前。

依依: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句意:

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直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

2.惊鹊:

惊动喜鹊。

鸣蝉:

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句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

3.残霞:

残存的晚霞。

轻烟:

缕缕炊烟。

句意:

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

五、1.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2.文学作品诗歌古诗《静夜思》

3.杨柳依依赤日炎炎凉风习习雨雪霏霏

七、1、鲜亮的花朵被歌声溅起。

2、去看海,不是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吗?

3、脸上现出痛苦。

4、隔壁阿婆蹲在河边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

5、读诗,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八、1、我们去看海热爱大海

2、山上的小火车好像火车到了站

3、朋友猫诗人美好的愿望

4、扶失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叶赛宁抒情诗高洁、挺拔家乡大自然

7.夏天的夜晚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月、鸟、蝉、蛙、星、雨、店、桥

8.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九、1、万里雪飘千山鸟绝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柳暗花明又一村悠然见南山。

千里共婵娟。

2、很满,到处都是

3、朱熹杨万里杜牧岑参

4.略(合理即可)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诗是这历史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我渴望与诗为友,相依相伴,举杯共赏,一起吟咏四季之情,历史之故。

【篇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class=txt>一、看拼音写词语。

(5)

niaochaorongshuyanyuruixuezhixie

()()()()()

二、一锤定音。

(选择正确读音)(6)

三、查字典。

(6)

1.查字典。

(4分)

(1)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用()查字法。

“亲戚”的“戚”应先查()部,再查()画读音是()。

2.按要求填空。

(2分)

“东张西望”的“张”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字典里“张”字有三种解释①量词;②看、望;③张开展开。

“东张西望”这个词里,“张”字应取第______种解释。

四、把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4分)

慢不经心()深务痛绝()喜出往外()三年五裁()

五、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写成语)(4)

1、他读起书来高低曲折,和谐优美,我们很爱听。

()

2、听了这么美妙的音乐,他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跳起舞来。

()

3、劳动中,同学们争着向前,惟恐落后,挥汗如雨。

()

4、我的成绩这么差,几次让爸爸恼怒得跳脚呼喊像打雷一样。

()

六、将下列的词语按要求归类,也可以把你平时积累的词语也进行这样的归类。

(9)

1.描写人物神态的:

2.描写人物品质的:

3.描写自然景物的:

七、句子。

(8分)

1.按要求写句子。

(2分)

(1)改变词序,不改变句意:

我在少年宫附近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他的话没有完全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把句子中有关部分用“_____”画出来。

(3分)

(1)画出表示连续动作的两个词:

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2)填上关联词语:

我们()说从明天起该好好学习,()今天就开始刻苦努力。

(3)缩写句子:

六一班的马老师津津有味地讲革命故事。

3、按要求造句。

(3)

1.请用“不假思索”造两个句子,一个表示办事痛快,一个表示办事比较轻率。

2.写一句话,用上“曾经”、“绿油油”、“一望无际”三个词语。

八、阅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这段话写了雨后哪些景物。

请用打比方或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手法,把这些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4分

雨过天晴。

天边挂起了晚霞,柳叶、小花滴着晶莹的水珠,小鱼在湖里

游来游去,小青蛙跳上岸“呱呱”地叫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雨过天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读下面的一段话。

回答问题。

(4)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十、课外阅读(20)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捉鬼

清朝乾隆年间。

曹雪芹住在香山脚下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里。

村后有座小山叫“毓璜顶”,还有一座挺漂亮的房子。

房前绿草如茵(yinyin),房后泉水淙淙,是个十分幽静的所在。

然而近一年来,却冷冷落落,灌木丛生,显出一派荒芜(wufu)萧索。

屋子虽好,却无人问津;因为都知道这里闹鬼。

每日清晨,那鬼驾着一朵云飞向山顶;日落黄昏,又带着一道亮火

落到屋前。

人们谈鬼色变,巫婆神道趁机蛊惑人心,搅得鸡犬不宁。

这件事情

传到曹雪芹的耳朵里。

他不露声色,独自一个,于佛晓,于黄昏,悄悄站在房子附近的一块

高地上()(眺望瞭望),果然看见了那道似灰似蓝的亮火。

他一连看了三四日,额上的皱纹终于舒展开来,笑道:

“我明白了!

”邻人们问他看见的鬼是什么样子,曹雪芹回答:

“三日后必见分晓。

以后几天,人们奇怪地发现曹雪芹整日()(徘徊游荡)于荆棘荒野之间,时而拨弄乱石,时而察看古墓,他的手和裤子都被鬼针刺、苍耳子划破了,但仍毫无倦意。

终于,他像发现了什么奥秘,兴冲冲地下山来了。

人们听说曹雪芹要捉鬼,真是又惊又喜,天还没黑,就躲在附近,悄悄地看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