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99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人才结构和布局有待优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匮乏,影响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不明显,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等。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要求广州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我市要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迫切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大批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迫切需要大力推进人才队伍结构优化调整,迫切需要普遍提升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将改革开放前30年广州作为劳动力聚集辐射中心转变为国内外高端人才的聚集辐射中心,全面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再创广州发展的新优势。

二、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总量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素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人才结构与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相适应,为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优化环境、激发活力,高端引领、统筹推进。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

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优化环境、激发活力.把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才干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高端引领、统筹推进。

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集聚技术、集聚项目、集聚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以高端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大力培养造就善于科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应用型人才队伍。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引进紧缺人才,统筹推进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二)战略定位。

面向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定位是:

面向全球汇聚各类优秀人才,培养造就数量规模大、结构层次高、整体素质优、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确立我市在国际和区域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建设成为辐射华南、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人才港。

——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辐射中心。

以世界一流、联通内外的空港、海港、信息港为基础,充分发挥我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的独特优势,全面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内主要经济圈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大力建设汇聚全球人才的“人才国际航线”和辐射内地的“人才内陆航线”,使我市成为国内外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流通中枢,逐步确立国际性经济、科技、文化和人才交流中心地位,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重要的高端人才集聚辐射中心。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

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

加强人才政策法规建设,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

加大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建设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

坚持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服务网络和金融政策,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业机制。

优化配置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打造集知识生产、传播、运用和营销于一体的知识创新区,使广州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全球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之一.

(三)发展目标与实施步骤。

推进人才发展,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到2012年,各项人才发展工程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为建设国际人才港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5年,重点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形成国际人才港基本框架;

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基本建成国际人才港。

——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人才资源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才总量从2008年的185。

5万人增加到404万人,增长118%,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10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3%,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

人才的产业布局、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合理。

—-人才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装备制造、现代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国际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形成国际化高端人才聚集中心。

到2020年,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8万人。

——人才环境明显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我市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形成各类人才都能充分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

全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

5%,人才贡献率达到45%。

专栏1:

广州市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单位

2008年

2012年

2015年

2020年

人才资源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才总量

万人

185。

5

231

283

404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人年/万人

80.4*

135

163

210

高技能人才占到技能劳动者比例

%

27

30

31

33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28

35

40

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8。

4

10

12

15

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

2

3

8

全社会R&

D(研究和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1。

57

2。

3.2

3.5

人才贡献率

27.54

38

45

注:

1.标*号的数据为2007年数据。

2.人才贡献率数据为区间年均值,其中2008年数据为1998-2008年的平均值,2012年数据为2008-2012年的平均值,2015年数据为2008-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数据为2008-2020年的平均值.

三、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围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华南科技创新中心,通过从海内外大力引进和自主发掘培养等途径,吸引集聚一大批素质优良、学术造诣高深、科研成果突出的各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推进实施我市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及其配套政策,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持续创新的高层次人才集聚体系。

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引进科研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来穗发展,探索建立对业绩突出的科研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的地方布点,继续采取部省市共建、市校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规划和建设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依托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

,适应我市加快自主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引进扶持领军人才(团队)带项目、带技术来穗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高端人才、高端项目、高端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高新技术领域紧缺人才培训、培养力度。

继续加大对各领域优秀人才扶持培养力度。

加强和改进市管专家队伍联系服务工作。

组织实施“羊城学者”特聘岗位计划,深入推进“121人才梯队工程"

、博士后培养工程。

支持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区域定位和行业特点,组织实施多层次、宽领域、面向广的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改进各区、县级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管理工作,不断发掘优秀人才和拔尖苗子。

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21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达到3400人左右,总体规模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根据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需要,重点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数控机床、石油化工、高端钢铁、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围绕重点领域发展,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和完善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发布制度.建立与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对接的引才绿色通道,加快引进速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依托骨干企业,建立50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选择办学实力强、特色突出及与行业、企业结合紧密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20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发挥高校和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使教育与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得到较大改观。

到2015年,有效缓解重点产业和重点社会领域人才紧缺的状况,到2020年,基本消除重点产业和重点社会领域人才紧缺的状况。

建立由政府、企业(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大力发挥各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建立紧缺人才的多层次培养体系.

(三)切实加大人才开发国际化程度。

围绕我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加快培养具有世界眼光、通晓国际规则、理解多元文化、具备熟练的外语交流和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到2020年,累计再吸引5万名在海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在国际知名企业、院校机构担任专业技术职位、管理职务的海外留学人员来穗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坚持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将留交会打造成中国最著名和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人才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留交会办公室对外招才引智职能,通过与我驻外使(领)馆、留学人员社团和海外著名猎头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聘请专、兼职引智专员,在留学人员集中的重点城市、区域建立“接触广州”人才联络站(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海外人才联系渠道,逐步形成全球性人才引进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我市海外侨胞人数众多的优势,继续加大以侨引智、引才工作力度。

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编制我市高层次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定期向海内外发布需求信息。

组织我市各主要用人单位定期和不定期赴海外举办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

扎实推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抓紧建立15-20个市级人才基地,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加强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实现个性化和“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跟踪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促进本土人才国际化和国际人才本土化。

开发国(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规范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继续加大选派优秀公共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赴国(境)外培训力度.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参加或领衔国际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

争取教育部的支持,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园区"

,鼓励港、台地区及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世界知名培训咨询机构等来穗合作办学或设立分支机构,引进2所国外知名大学来穗办学.以中新知识城建设项目为重要载体,坚持以知识和人才为核心要素,重点引进培养研发服务、创意、教育培训、康复医疗、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技术等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支持率先开展“国际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推进人才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建立与国际科研惯例接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机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化流动配置、人才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将中新知识城建成中国自主创新的先行区、汇聚全球精英的人才高地。

(四)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工作。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市场调节,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柔性引才战略。

通过项目或课题合作、实验室开放、担任技术顾问、兼职、访问交流等形式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我市进行期限灵活的工作.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国际化人才的入境和居留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邀请主要国家前政要、世界著名国际大都市前市长、国际著名咨询机构专家等,参加我市不定期举行的人才发展战略国际咨询峰会。

实施“国内访问学者"

制度和计划,在市属科研单位设立国内访问学者岗位,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穗进行期限灵活的研究交流。

实施以“候鸟南飞计划”为主的国内顶级专家学术休假工作制度,大力吸引国内其它地区高级专家来我市进行学术休假合作研究、讲学和交流.

(五)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水平为核心,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激发干部参训内生动力。

继续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国家、地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注重选拔使用那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又有能力的干部。

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扩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确保各类人才公平竞争,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力度,抓好党政正职等关键岗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到2012年,市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

认真做好选调生招录和培养管理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优化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深化干部分类管理改革,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

疏通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

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90%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干部达到15%以上,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适应我市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竞争的要求,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加强企业经理人才评价推荐工作,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国际化培训力度,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

加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化选聘工作力度,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内部横向交流和合理流动.通过实行和完善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期权股权等制度,激发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75万人。

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110万人,培养造就5名左右能够带领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50名左右能够带领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杰出企业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比例达到50%.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深化实施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扩大和深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等继续教育项目,扶持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不断提升人才创新创造能力。

组织实施青年英才推进计划,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

加大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会展、物流、金融、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

切实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区域、产业、行业、专业、层次等结构调整。

采取双向挂职、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式,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合理分布。

积极配合统筹推进国家实施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地区间互认.加快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注意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0万人;

到2020年,总量达170万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5:

35:

50.

4.高技能人才队伍。

适应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大力培养产业升级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加快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增强对珠三角及其它地区的辐射能力.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学生生活补助制度。

加大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并逐步向“双证融通”制度转变。

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完善我市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0万人;

到2020年,总量达到100万人。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围绕我市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重大部署,以提高科技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健全完善市、区(县级市)、镇三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高标准推进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基地建设.深化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

实施村官大学生培养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

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发展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方面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服务创业,深化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继续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定向免费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制度。

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

到2020年,总量达到12万人。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适应构建和谐广州、建设全省“首善之区"

的需要,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岗位设置、培育社会组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为手段,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与我市社会管理与服务需要相适应的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

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元经费投入机制,推进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社会工作培训,将社会工作纳入干部培训课程。

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培育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公益服务社会组织。

建立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到2015年,登记在册的社会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