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495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章感觉器官.docx

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

【教学内容】

掌握: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眼的调节反应;近点的概念;瞳孔对光反射;3.视网膜的感光功能;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4.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视锥细胞和颜色色觉;视觉的二元学说及其依据;色觉的三原色学说;5.视敏度的、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6.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7.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8.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9.耳蜗微音器电位定义及其特点。

熟悉: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2.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和共鸣腔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4.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了解:

1.感受器的概念及分类;感受器的编码作用;2.眼的折光成像原理;简化眼的主要光学参数;3.视网膜的结构特点;4.咽鼓管的功能;耳蜗的结构要点。

一、填空题

1.感光细胞,分_____和_____两种。

2.眼是视觉器官,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_____的电磁波。

3.眼的折光系统由透明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4.睫状肌受_____纤维支配,当视近物时睫状肌_____晶状体_____,因而折光力。

5.非正视眼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种,可分别用_____、_____和矫正。

6.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_____处,而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_____部。

7.明适应时间_____,而暗适应时间相对_____。

8.夜盲症是由于_____缺乏,而引起_____减少所致。

9.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_____。

10.具有感受色光功能的是_____系统,而只具有区别明暗功能的是_____系统。

11.晶状体弹性减弱,则眼的调节能力_____,近点变_____。

12.只在白昼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只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则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

13.听觉器官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所组成。

14.听骨链硬化可导致_____性耳聋,耳蜗病变将导致_____性耳聋。

15.球囊和椭圆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运动,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_____运动。

16.耳蜗_____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耳蜗_____部则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17.声波刺激引起耳蜗产生_____电位,再由它引起听神经兴奋。

18.感音性耳聋的_____导与_____导都减弱。

二、名词解释

 

1.感受器 (receptor)   

2.近点(nearpointvision)    

3.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lightreflex)  

4.瞳孔近反射(pupillarynearreflex)

5.视力(visualacuity)    

6.视野(visualfield)

7.适应(adaptation)  

8.换能作用(transducerfunction)

9.气传导(airconduction)

10.骨传导(boneconduction)

11.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potential)

12.眼震颤(nystagmus)   

13.听阈(hearingthreshold)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称为

A.受体

B.感受器

C.分析器

D.运动神经末梢

E.特殊器官

2.下列哪种感受器属于快适应感受器

A.肌梭

B.痛觉感受器

C.皮肤触觉感受器

D.视网膜感光细胞

E.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3.各种感受器均各有其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称为感受器的

A.阈值

B.阈刺激

C.感觉阈值

D.适宜刺激

E.适宜强度

4.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力可被调节的结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巩膜

5.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射能力最大的界面是

A.空气-角膜前表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

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

D.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

E.玻璃体-视网膜

6.睫状肌收缩使悬韧带松弛,可引起

A.角膜曲度增加

B.角膜曲度减小

C.晶状体曲度增加

D.晶状体曲度减小

E.玻璃体曲度增加

7.以下关于眼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神经反射

B.使晶状体变凸

C.使瞳孔缩小

D.使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

E.增加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8.眼经过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能够看清眼前物体的最小距离,称为

A.主点

B.节点

C.近点

D.远点

E.焦点

9.发生老视的主要原因是

A.角膜曲率变小

B.角膜透明度减小

C.房水循环受阻

D.晶状体弹性减弱

E.晶状体厚度增加

10.以下关于瞳孔对光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在视网膜

B.传入纤维在视神经中

C.中枢在中脑

D.效应器主要是睫状肌

E.有双侧互感反应

11.视网膜上只有视锥细胞而没有视杆细胞分布的部位是

A.黄斑中央凹

B.视神经乳头

C.视网膜中心

D.视网膜周边

E.视网膜颞侧

12.视杆细胞中的感光色素是

A.视蛋白

B.视黄醛

C.视紫红质

D.视紫蓝质

E.视色素

13.产生夜盲症的原因是

A.视蛋白合成障碍

B.视黄醛合成过多

C.视紫红质缺乏

D.视紫蓝质缺乏

E.维生素E供应不足

14.暗适应的产生机制主要与视网膜哪种细胞中的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水平细胞

E.无长突细胞

15.视黄醛被消耗后需要哪种维生素来补充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6.三原色学说设想在视网膜中存在对三种色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A.蓝、绿、白

B.红、绿、白

C.红、绿、黄

D.红、绿、蓝

E.蓝、绿、黄

17.耳蜗内淋巴所在的部位是

A.蜗管

B.鼓阶

C.鼓室

D.前庭阶

E.咽鼓管

18.微音器电位是

A.感受器电位

B.静息电位

C.锋电位

D.后电位

E.突触后电位

19.声波振动最终在耳蜗中由机械能转为电变化的关键步骤是螺旋器部位发生

A.盖膜振动

B.内淋巴振动

C.外淋巴振动

D.毛细胞变形

E.毛细胞听纤毛弯曲

20.前庭器官指

A.球囊

B.椭圆囊

C.半规管

D.半规管和壶腹

E.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21.能感受人体以身体长轴为轴的旋转变速运动的装置是

A.垂直半规管

B.水平半规管

C.椭圆囊

D.球囊

E.囊斑

22.位于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结构中的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角匀速运动

B.负角加速运动

C.正角加速运动

D.直线匀速运动

E.直线变速运动

23.在下列人类能分辨的味道中,哪一项不属于基本味觉

A.甜

B.酸

C.苦

D.辣

E.咸

24.下列哪种感觉不属于皮肤感觉

A.触觉

B.痛觉

C.位置觉

D.冷觉

E.温觉

25.半规管内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直线匀速运动

B.直线减速运动

C.直线加速运动

D.旋转匀速运动

E.旋转变速运动

26.当持续刺激感受器时,传入神经冲动频率会逐渐下降,此现象称为

A.传导阻滞

B.衰减性传导

C.疲劳

D.适应

E.抑制

27.根据简化眼(reducedeye)的参数,看清距眼前5m,高30cm的物体,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约为

A.1μm

B.4.5μm

C.0.5mm

D.1mm

E.10mm

28.关于对视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光的敏感度高

B.中央凹处分布最密集

C.视网膜周边部,视锥细胞少

D.与色觉形成有关

E.愈近视网膜中心部,视锥细胞愈多

29.关于对视紫红质的不正确叙述是

A.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

B.强光下大多处于分解状态

C.光愈暗,被分解的愈少

D..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E.光照时首先影响视蛋白分子改变而导致视黄醛分子构型改变

30.关于暗适应的正确叙述是

A.视觉阈值升高

B.中央视觉低于外周视觉

C.一般在lmin左右可完成

D.主要是视紫红质分解增加所致

E.视觉功能主要由视锥细胞完成

31.关于明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在7min左右完成

B.视觉功能主要由视锥细胞完成,

C.适应过程中的耀眼光感主要是由于视紫红质迅速合成

D.感光细胞对光敏感度增加

E.视力下降

32.有关视紫红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紫光敏感

B.当闭上眼睛时合成增加

C.从视锥细胞提取的感光色素

D.与明视觉有直接关系

E.夜盲症人视网膜中多

33.关于对人眼调节的叙述,最主要的是

A.角膜的曲度变化

B.角膜和晶体的曲度变化

C.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D.玻璃体的曲度变化

E.房水的折射率改变

34.需要用凹透镜矫正的非正视眼是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散光眼

D.老光眼

E.白内障

35.对视锥细胞的错误描述是

A.司昼光觉和色觉

B.参与暗适应

C.视敏度高

D.光敏度低

E.一类视锥细胞只对一种单色光起反应

36.对视杆细胞的错误描述是

A.司暗视觉

B.闭眼状态,视紫红质合成大于分解

C.光敏度高

D.视敏度低

E.光刺激时可发生去极化形式的感受器电位

37.明适应不涉及

A.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

B.视紫红质在明光下迅速分解

C.视锥细胞活动增强

D.视杆细胞活动减弱

E.视敏度逐渐升高

38.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称为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散光眼

D.正视眼

E.老视眼

39.在中央凹的中心,对光的感受分辨力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此处感光细胞兴奋性高

B.感光细胞中视色素含量高

C.其信息传递系统成单线联系

D.其信息传递系统成聚合联系

E.此处视锥细胞的视色素大量处于合成状态

40.双眼视觉不涉及的功能是

A.产生立体视觉

B.扩大视野

C.弥补视野中的盲点

D.增强对物体距离判断的准确性

E.增强辨色能力

41.维生素A严重缺乏,可影响人

A.在明处的视力

B.色觉

C.在暗处的视力

D.立体视觉

E.视野

42.在游泳池水中,看池底的物体时,会产生

A.近视

B.远视

C.正视.

D.散光

E.老视

43.正常人对声音频率的可听范围是

A.20~20000Hz

B.100~6000Hz

C.1000~3000Hz

D.1000~10000Hz

E.5000—20000Hz

44.耳蜗的主要功能是

A.集音作用

B.判断音作用

C.声音增益作用

D.感音换能作用

E.传导作用

45.关于听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20—20000Hz

B.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C.人耳最敏感的声频是1000—3000Hz

D.能够引起听觉的最小声频称为听阈

E.表示声音强度的常用单位是dB

46.外界声音通过中耳时,可使声压增加约

A.1.3倍

B.3.2倍

C.17倍

D.24.2倍

E.55倍

47.对于行波理论,不正确的叙述是

A.不同频率的振动均可引起基底膜的行波传播

B.振动频率愈低,最大行波振幅愈靠近基底膜顶部

C.振动频率愈高,最大行波振幅愈靠近基底膜底部

D.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

E.频率高的声音最大行波振幅发生在蜗孔附近的蜗顶部

48.耳蜗底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是

A.高频听力

B.低频听力

C.中频听力

D.中、低频听力

E.高、中频听力

49.听小骨对卵圆窗的作用是

A.减小振动力量,增加振动幅度

B.减小振动力量,减小振动幅度

C.增加振动力量,减小振动幅度

D.增加振动力量,增加振动幅度

E.振动力量和振动范围不变

50.人耳听觉阈值最低时的声频范围在

A.20Hz以下

B.20—1000Hz

C.1000~3000Hz

D.3000Hz--20000Hz

E.20000Hz以上

51.声音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A.骨传导

B.颅骨+耳蜗

C.外耳+鼓膜+鼓室空气一圆窗一内耳

D.外耳一鼓膜一听骨链+圆窗一内耳

E.外耳+鼓膜一听骨链一卵圆窗一内耳

52.听阈是指刚能引起听觉的

A.最小振动频率

B.最大振动频率

C.某一频率的最小振动强度

D.某一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E.任何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53.振动的音叉放在患者前正中发际,双耳比较,以右耳为响,当分别将振动音叉置于左右外耳道口测试,结果右耳音响不如左耳,应诊断为

A.左耳传导性耳聋

B.右耳传导性耳聋

C.左耳感音性耳聋

D.右耳感音性耳聋

E.左右耳皆感音性耳聋

54.下列结构中不属前庭器官的是

A.球囊

B.椭圆囊

C.前庭阶

D.半规管

E.壶腹嵴

55.刺激前庭器官所引起的机体反应,不包括

A.旋转感觉

B眼震颤

C.颈部和四肢肌紧张改变

D.心率加快,眩晕,呕吐

E.静止性震颤

 

B型题

 

A.肌梭

B.腱器官

C.游离神经末梢

D.环层小体

E.螺旋器

1.触压觉感受器是

2.痛觉感受器一般是

3.听觉感受器是

4.感受肌肉张力变化的感受器是

5.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是

A.酸

B.甜

C.苦

D.辣

E.咸

6.舌尖部最敏感的味觉是

7.舌两侧部最敏感的味觉是

8.舌根部最敏感的味觉是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老视

E.正视

9.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而导致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称为

10.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而导致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称为

11.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视近物时调节能力下降,称为

12.新生儿的眼睛多呈

A.3.3cm

B.8.3cm

C.11.8cm

D.83.3cm

E.200cm

13.8岁左右的儿童近点约为

14.20岁左右的成人近点为

15.60岁左右的成人近点为

A.红色盲

B.绿色盲

C.蓝色盲

D.红绿色盲

E.全色盲

16.第一色盲是指

17.第二色盲是指

18.第三色盲是指

19.临床上最常见的色盲是

A.中央凹

B.视神经乳突

C.中央凹周围视角约100~200的区域

D.中央凹周围视角约200~300的区域

E.视网膜周边部

20.视网膜上只有视锥细胞分布的区域是

21.既无视锥也无视杆细胞分布的区域是

22.能很好分辨红、绿、蓝三色觉的区域是

23.视杆细胞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24.视敏度最高的区域是

A.前庭阶

B.鼓阶

C.前庭膜

D.基底膜

E蜗管

25.声音感受器所在的部位是

26.卵圆窗所在的部位是

27.圆窗所在的部位是

28.内淋巴所在的部位是

A.感音性耳聋

B.传音性耳聋

C.中枢性耳聋

D.高频听力受损

E.低频听力受损

29.听骨链破坏可导致

30.鼓膜穿孔可导致

31.全耳蜗病变可导致

32.耳蜗底部病变可导致

33.耳蜗顶部病变可导致

 

X型题

 

1.于感受器生理特性的正确论述是

A.是感觉分析的主要部位

B.能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

C.有的适应过程快,有的适应过程慢

D.每种感受器都有自己的适宜刺激

E.感受器能将信息进行编码

2.关于感受器适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仍在持续,但传入冲动频率下降

B.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特征之一

C.适应不是疲劳

D.有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

E.骨骼肌牵张感受器是快适应感受器

3.简化眼是

A.设定眼球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

B.入眼光线只在球形界面折射一次

C.折射率为1.333

D.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为5mm

E.利用此模型可大致计算出不同远近物体在视网膜成像大小

4.瞳孔的口径

A.暗光下扩大

B.强光下缩小

C.视近物时缩小

D.应急时缩小

E.应急时扩大

5.近视眼

A.在视网膜前成像

B.用凹透镜矫正

C.近点比正视眼近

D.远点比正视眼远

E.眼球前后径变长

6.耳蜗微音器电位的特征是

A.局部电位

B.潜伏期短,无不应期

C.波幅随刺激的强度而改变

D.对缺氧相对不敏感

E.对麻醉相对不敏感

7.外淋巴在

A.前庭阶

B.鼓阶

C.蜗管

D.半规管

E.球囊

 

四、问答题

1.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简述眼的视近物调节。

3.简述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分布与功能特点。

4.何谓听觉的行波学说 。

5.何谓微音器电位?

有何特点?

6.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7.简述中耳的功能。

答案与题解

一、填空题

1.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2.380~760nm

3.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动眼神经,副交感,收缩,变凸,增强

5.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凹透镜,凸透镜,圆柱透镜

6.中央凹,周边

7.较短,较长

8.维生素A,视紫红质

9.中脑

10.视锥,视杆

11.减弱,远

12.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13.外耳,中耳,耳蜗

14.传音,感音

15.直线变速,旋转变速

16.底,顶

17.微音器

18.气,骨

二、名词解释

1.感受器是指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2.近点人眼作充分调节时,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3.瞳孔对光反射随入眼光线的强弱而出现瞳孔大小的改变,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4.瞳孔近反射当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为瞳孔进反射。

5.视力又称视敏度,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

一般以眼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6.视野指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7.适应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8.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9.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窗进入内耳,这是气传导的主要途径。

另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也称为气传导,但在正常听觉功能中并不重要。

10.骨传导声波直接经颅骨和耳蜗骨壁传入内耳,引起耳蜗淋巴液振动。

这种传导称为骨传导。

11.微音器电位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可以记录出一种与声波波形和刺激频率一致的电位变化。

(将这种特殊的电位变化输入麦克风放大器时,可再现原有的声音)。

12.眼震颤躯体作旋转运动时,眼球可出现一种特殊的往返运动称为眼震颤。

13.听阈指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

用以衡量听力的好坏。

三、选择题

A型题

1.B2.C3.D4.C5.A6.C7.E8.C9.D10.D11.A12.C13.C14.B15.B16.D17.A18.A19.E20.E21.B22.E23.D24.C25.E26.D27.D28.A29.E30.B31.B32.B33.C34.A35.E36.E37.A38.B39.C40.E41.C42.B43.A44.D45.D46.D47.E48.A49.C50.C51.E52.C53.B54.C55.E

B型题

1.D2.C3.E4.B5.A6.B7.A8.C9.A10.B11.D12.B13.B14.C15.D16.A17.B18.C19.D20.A21.B22.A23.E24.A25.D26.A27.B28.E29.B30.B31.A32.D33.E

X型题

1.BCDE2.ABCD3.ABCE4.ABCE5.ABCE6.ABCDE7.AB

四、问答题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①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各种感受器都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种刺激称为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如视网膜的适宜刺激是380nm-760nm的电磁波。

②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都相当于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能将其适宜刺激的能量形式转换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一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③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当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传入冲动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④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时,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中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2.眼的视近调节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晶状体调节:

视近物时,通过反射使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从而使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增加,形成清晰的物像。

②瞳孔近反射:

视近物时,反射性的使瞳孔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与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③双眼会聚:

视近物时,两眼的视轴同时向鼻侧聚合,使近处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避免复视。

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

①视锥细胞:

密集于视网膜中央凹。

其功能是司明视觉与色觉,对物体的分辨力强,光敏度差。

②视杆细胞:

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

其功能是光敏度高,无色觉,对物体的分辨力差。

4.行波学说认为,声波达卵圆窗后,基底膜的振动先从蜗底部开始,再以行波方式逐渐向蜗顶推进。

振幅达到最大后迅速衰减,高频率声波的最大振幅在蜗底,而低频声波的最大振幅在蜗顶,基底膜从蜗底到蜗顶感受声波的频率也逐渐降低,振动幅度最大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最强,经换能编码作用沿听神经传导达听觉中枢,产相应音调感觉。

5.当耳蜗接受声波刺激时,可记录到一种与声波波形相和频率一致的电位变化,称耳蜗微音器电位。

耳蜗微音器电位的特点:

①在一定刺激强度范围内,其频率、幅度与声波振动完全相同;

②潜伏期极短,无不应期;

③不易疲劳,对低O2和深麻醉相对不敏感,在听神经变性时仍能出现。

6.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

①声波经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耳蜗,此为正常气导;

②声波直接经中耳鼓室→圆窗膜→耳蜗,此为病理气导;

③声波经颅骨→骨迷路→鼓阶与前庭阶→耳蜗,此为骨导。

7.①传音②增压减幅③调节鼓室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