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0595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docx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编者按从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成立,至1982年9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领导机关改为总参装甲兵部,曾有三位将军历任司令员、五位将军历任政治委员。

他们为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人民装甲兵建立50周年之际,本刊特刊发八位将军的生平简历,以示纪念。

?

  

  第一任司令员许光达大将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县人,生于1908年。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7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见习排长,8月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战斗。

1928年初,到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

1929年,赴洪湖革命根据地,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历任军参谋长、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

而后,他曾率部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

1932年,他作战负伤后到苏联治疗、学习,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37年,学成回国。

?

  抗日战争时期,许光达曾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和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

1942年,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

  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光达曾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11月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

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6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沙家店、延清、宜川等战役,为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贡献。

在扶眉战役中,他率部迂回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他参与指挥兰州战役,攻破南山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一道全歼守敌,解放兰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受命组建装甲兵。

1950年6月,许光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他组建了装甲兵领导机关、部队、院校、训练基地和科研机构等。

1951年,组织坦克部队参加抗美援朝。

在装甲兵建设中,他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要求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注意研究外国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加强部队建设。

他强调立足国内的工业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装备和维修配件的供应,推动了国内坦克工业的发展。

他重视干部培养,注意知识分子的教育与使用,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许光达为装甲兵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许光达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他曾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中央委员。

?

  许光达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1977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他生前的主要著作收入1985年出版的《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

?

  

  第二任司令员陈宏少将

  

  陈宏原名陈嘉惠,安徽省金寨县人,生于1915年。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30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青年科科长。

他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特务团政治委员、第1旅3团政治委员和鲁中军区第11团团长等职。

?

  解放战争时期,陈宏任鲁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新四军第9师参谋长、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3师师长、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6军参谋长。

他参加了岱崮山战斗,以及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和松沪等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宏任渤海军区政治委员,28军军长,1957年从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任26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196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1971年11月后,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76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

  陈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第三任司令员黄新廷中将

  

  黄新廷,湖北省沔阳县(今属洪湖)人,生于1913年。

1928年,任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洪湖赤卫队侦察员。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他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

1935年起,任红2军团第4师12团参谋长、团长。

在长征途中曾率部队首先抢渡金沙江。

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参加了滑石片、齐会、陈庄等战斗和百团大战。

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副旅长。

1945年,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旅长、晋绥野战军358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1军1师师长,第3军军长。

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宜川、扶眉战役。

在兰州战役中,他率部夺占黄河大桥,断敌退路,对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新廷任第1军军长。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军长,参加了夏季反击战役。

1954年,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1957年毕业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197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1977年,任中央军委委员。

?

  黄新廷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第一任政治委员向仲华中将

  

  向仲华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湖南省溆浦县人,生于1911年。

1927年,向仲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8军军部秘书,第4师政治部秘书长,第11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向仲华任《新中华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参与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解放战争时期,向仲华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3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6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68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

他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仲华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

1950年10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和组织装甲兵部队进行抗美援朝作战。

1957年2月,任政治委员。

196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

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77年,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

?

  向仲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他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

  1981年5月21日向仲华于广州病逝。

?

  

  第二任政治委员黄志勇中将

  

  黄志勇,江西省崇义县人,生于1914年。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他曾任共青团崇义县执行委员、区委宣传科科长,红7军第56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军政治部地方工作团宣传队分队长,红3军团第16团俱乐部主任、第6师俱乐部主任,红8军团第63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39团政治委员。

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黄志勇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第4大队主任,军委总参谋部作战科代科长,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织部副部长。

?

  解放战争时期,黄志勇任热河独立第14旅副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第16旅政治委员兼中共热中地委书记,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参谋长,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12兵团政治部主任。

他参加了辽沈、平津、宜沙等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志勇任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荆江分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南军区工程部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委员。

1965年,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

1969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

  黄志勇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

  

  第三任政治委员姚国民少将

  

  姚国民,江西省吉水县人,生于1913年。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任红4军第10师战士,红军总部警卫连排长、防空连副政治指导员。

1936年11月,入红军大学步兵学校学习,后任教导师第9连党支部书记。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姚国民任晋察冀军区第2分区1营政治教导员、第5大队政治处主任,第7分区17团政治委员。

1943年,他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参加了冀中地区抗日武装斗争。

?

  解放战争时期,姚国民任黑龙江龙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县委书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0师政治部副主任、19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4军130师政治委员。

他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国民任44军130师政治委员。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干部部部长。

参加了金城战役。

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

1970年5月后,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1971年5月,任装甲兵政治委员。

1975年后,他改任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

  姚国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是中共九大、十大代表。

?

  

  第四任政治委员莫文骅中将

  

  莫文骅原名莫万,广西南宁市人,生于1910年。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入广西军官学校(黄浦分校)学习。

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莫文骅曾任红7军军部参谋、第20师辎重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军直属政治处主任,湘赣军区上犹、崇义游击队指挥部临时总指挥,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分区指挥员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直属政治处主任,红5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13师政治部主任,红8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央军委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干部团政治处主任,西北红军大学代理政治部主任。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莫文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

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八路军南下第2支队副政治委员。

?

  日本投降后,他赴东北,先后任沈阳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

1948年后,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1军政治委员,13兵团政治委员。

在辽沈战役中,他率部进行了塔山阻击战,后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莫文骅任广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南宁市市长,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院长,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1975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

?

  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七大、八大、十一大、十二大代表,十三大、十四大特邀代表。

?

  莫文骅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解放北平前后》、《百色风暴》、《二十年打个来回》和《莫文骅回忆录》。

?

  

  政治委员钟汉华中将

  

  钟汉华,江西省万安县人,生于1909年。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参加万安起义。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少共区委书记,江西赣县独立团党委书记,红3军团补充师宣传科科长,补充团政治委员,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红军到陕北后,任军委卫生部政治处主任。

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1团政治委员,第129师先遣纵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7旅政治委员、第4旅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4分区政治委员。

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

  解放战争时期,钟汉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3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他参加了邯郸、陇海路、淮海、西南等战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汉华任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四川军区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7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1977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

1978年12月后,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

?

  钟汉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他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1987年1月2日,钟汉华于成都病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