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700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解析汇编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

擢御史,巡抚广东。

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

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

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金都御史,总理河道。

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

寻以忧去。

隆庆四年,河决邳州、睢宁。

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

明年,工竣,坐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

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

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

是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

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

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

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

又:

“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

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

”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

居正殁,家属尽幽系。

季驯言:

“居正母逾八,旦暮必殁,乞降特思宵释。

”御史李植动季党居正,落职为民。

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

明年,黄水暴涨,冲入夏镇坏田庐,居民多溺死。

季驯复筑塞之。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三疏乞休,不允。

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

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议不合。

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去。

归三年卒。

(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B.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C.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D.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指父母之丧。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称为“丁忧”,也称“丁艰”

B.给事中,官职名。

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纠弹官吏。

C.殁,是死的委婉说法之一。

古人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称,如天子死曰“薨”

D.乞休,指自辞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乞身”“乞骸骨”等。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季驯心系百姓,为政造福一方。

他任广东巡按时,推行均平里甲法,给当地百姓带来便利:

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也遵守此法,得到允许。

B.潘季驯成功治河,却遭弹劾罢免。

黄河邳州和睢宁决堤,他负责治理河道,堵塞决口;工程完成后,因驱使漕运船只进入新河沉没过多而被弹劾罢免。

C.潘季驯知恩图报,敢于仗义相助。

他能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

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他请求免去张居正年迈母亲的死罪。

D.潘季驯独抒己见,最终被迫去职。

泗发大水,城中积水达三尺高,威胁到祖陵的安全:

他认为祖陵的王气不宜轻泄,因见不统一,最终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

(2)御史李植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民。

【答案】1.D2.C3.C

1.

(1)潘季驯认为以前的河道长期堵塞,即使疏通恢复,它的深度和宽度一定比不上现在的河道。

(2)御史李植检举揭发潘季驯与张居正结党相庇护,(潘季驯)被削职为民。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治河命”作“奉”的宾语,不要断开;“木石桩埽”一个词语作“及”的宾语,不要断开。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天子死曰“崩”。

【3题详解】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题中C项,“幽系”的意思“囚禁”,不是“幽禁”。

【13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以:

认为;故:

以前;党:

结党;虽:

即使;如:

比得上;劾:

检举揭发。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潘季驯,字时良,是乌程县人。

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

朝廷授予九江推官。

升御史,担任广东巡抚。

推行“均平里甲法”,广东当地百姓十分便利。

嘉靖四十四年,由左少卿升右佥都御史职位,全面管理河道。

与朱衡一同开挖新河,加官职右副都御史。

隆庆四年,黄河在邳州、睢宁决堤。

起用潘季驯恢复原来的官职,再次总理河道,堵塞决堤的口子。

第二年,工程竣工,因为潘季驯指挥运输船只进入新溜的时候漂没了很多船只,被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罢官。

万历四年的夏天,再次起用为官,巡抚江西。

第二年冬天,召入朝廷授予官职做刑部右侍郎。

这时,黄河在崔镇决堤,黄河水向北流淌,清河口淤塞积淀,整个淮河水道向南迁徙,高堰湖堤损坏严重,淮、扬、高邮、宝应之间都是洪水。

大学士张居正深重地认为这件事非常忧虑。

河漕尚书吴桂芳奏议恢复原来黄河旧水道,而总河都御史傅希挚想要堵塞决堤黄河口,束水归漕,两人奏议意见不一致。

适逢吴桂芳死,万历六年夏天,任命潘季驯凭借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的身份代理河漕尚书。

潘季驯认为原来黄河水道因时间久远而湮没,即使疏浚修复,它的深度宽度一定不能象现在的河道,奏议修筑崔镇用来堵塞决堤的口子,修筑遥堤用来防溃堤决口。

又说:

“淮水清澈黄河水浑浊,淮河水弱小黄河水强大,黄河水一斗,黄沙占居其中的六成,黄河夏秋之间黄沙就占居其中的八成,没有极其湍急的河水,一定到时候河水停滞流淌。

应当借助淮河的清澈流水来冲刷黄河的浑浊流水,修筑高堰约束淮河水进入清口,来抵挡黄河水的强势。

让二水一并流淌,那么入海口自然就疏浚。

就是吴桂芳新开的草湾河,也可以不再修整治理。

”遂分条上书六件事,皇帝下诏像奏议那样(实行)。

两河工程建成,升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

潘季驯的再次起用,是因为张居正的引进推荐。

张居正死亡,家属都囚禁。

李植于是弹劾潘季驯党羽庇护张居正,潘罢官成为平民。

万历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再次推荐,于是皇帝起用潘季驯作右都御史,任为总督河道。

从吴桂芳以后,河漕都全面管理到这种情况下再设置专门官职。

潘季驯共四次接受治理黄河的使命,前后有二十七年,熟知地形的险阻与平坦。

增加建筑设置防备的措施,设置官署建造水闸,下面涉及木、石、桩、埽,总揽管理细致而详尽,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三次上疏自请辞去官职,没有允许。

万历二十年,泗州发大水,城中水三尺深,水患涉及到皇帝先祖陵墓。

潘季驯说先祖陵墓的帝王之气不应该轻易地泄露转移,可是巡抚周寀、巡按高举说周家桥在祖陵后面一百里外,可以疏浚,意见不相一致。

都给事中杨其休请求朝廷允许潘季驯辞官归去。

潘季驯归家三年死亡。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

B.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

“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

C.“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

无奈之情

15.请赏析“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的精妙之处。

【答案】14.B15.①比喻,将柳絮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柳絮的洁白、美丽;②“涨”字描写了春雨过后溪水上涨,春水丰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③描绘了南园清新淡雅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B项,“从近处着笔”错误,应为“远处”。

【15题详解】

这是议案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的精妙之处,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词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涨”字描写了春雨过后溪水上涨,春水丰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从手法的角度看,将柳絮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柳絮的洁白、美丽;从情感表达角度看,描绘了南园清新淡雅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点睛】此题综合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感慨离别之情,写自己和友人同是宦游之人,

紧接着用豁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宽慰友人。

(2)《氓》中,热恋的女子多情善感,看不到氓时“_______________”,看到氓时则“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阿房宫占地广、宫殿高大的特点。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答案】

(1).

(1)海内存知己

(2).天涯若比邻(3).

(2)泣涕涟涟(4).载笑载言(5).(3)覆压三百余里(6).隔离天日(7).(4)金戈铁马(8).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涟”的写法。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

题中A项,放浪形骸: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B项,钩心斗角:

古义,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今义,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C项,故事:

古义,旧事;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D项,树立:

古义,进益;今义,建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

停止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

弯曲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

横渡

D.锲而不舍锲: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被孔子赋子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B.文章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C.荀子认为,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但同样也需要后天努力。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在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面不呆滞。

4.下列关于《荀子·劝学》选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蓬生麻中/不扶面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B.蓬生麻中/不扶面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C.蓬生麻中/不扶面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D.蓬生麻中/不扶面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5.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1.B2.B3.C4.C

5.

(1)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輮”,结合“木直”“为轮”分析,应该译为使弯曲,通“煣”。

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赤兔”“的卢”,是古代名马的名字,不是千里马。

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表述错误,文中强调的是积累、坚持和专一。

故选C。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白沙”作为后面句子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

“择”的宾语是“乡”,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项。

句意:

蓬蒿生长在麻丛中,不用扶持就能长直,门包的沙子放在黑泥中,就和黑泥一样黑。

这并非它的本质不好,而是它所接触的东西造成的。

因此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乡土,交游一定要接近贤人,这是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受绳”,用墨线量过;“金”,刀剑;“砺”,磨刀石;“知明”,智慧明达。

(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一”,专一。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

参考译文:

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①,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

①纱红映肉:

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案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形容海棠的淡红浅祭。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

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

B.颔联写柳条有气无力,花影支离破碎,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呼应首联的“独”,以哀景衬哀情。

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上句主静,下句主动,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

D.前六句采用虚实合的手法进行描写。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E.尾联提出“只欠”二字。

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故园美丽的景色,对景生情,顿生感慨。

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6.BD7.①首联一“独”字,点明了作者此时的孤寂之情;②颔联和颈联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初春的美景来反衬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尾联则是直抒胸臆,表达对故园的浓浓思念。

总之,全诗抒发了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思乡之情(或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B项,颔联描写初春柳叶吐芽,迎风起舞,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景。

D项,虚实结合不妥,都是描写眼前之景。

故选BD。

点睛:

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首联拈出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

上一首,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四周的景色。

在这一首中,作者已由静观转入游赏,以下数句,都是游览所得,故其描写,更富有变化。

“行”前加一“独”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时孤寂、无聊之情。

中间两联,俱写眼前之景致,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

眼前景色,固然很美丽,但诗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因此尾联提出“只欠”二字。

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海棠,对景生情,顿生感慨。

结句言自己辜负了两个春天。

诗中所写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却有枉抛光阴之叹,可见眼前景色,徒增烦恼。

诗人重笔叠写,也只是为了衬托此时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

名篇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停,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7)《念奴婚·求壁怀古》中苏轼具体描绘“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