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718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docx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三篇

篇一: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

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北麓,曙光路南。

相传南宋淳佑年间江西黄龙山高僧慧开来此建寺,后改为道观,是南宋都城祀龙祈雨之所。

黄龙洞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寺观园林。

它背倚山林,巧妙地利用天然洞景将溪泉、池潭、洞壑、亭轩、寺观、林木、叠石等和-谐地糅和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古木交柯、黄龙吐翠、清净幽雅的游览胜地。

园内丛篁交翠,有方竹、龟竹、琴丝竹等十几种珍稀品种,是赏竹的一处佳地,“黄龙吐翠”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近年来,黄龙洞又增设以“缘”文化为主题的“民俗园”,新辟“月下老人祠”、“圆缘台”、“投缘池”

黄龙洞

位于栖霞岭后的山麓上,从岳庙边上一条山径上去,左右二山夹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极为清幽,过剑门关,紫云洞、白沙泉,全程行约l公里即到黄龙洞。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龙洞。

据传有和尚名慧开在此建寺修行。

一天,一声惊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传说黄龙随慧开而来,因名黄龙洞。

黄龙洞很有古意,进门但见松篁交翠,山径幽深。

主景有池,池后有山,水石交融。

其山虽由人作,但却宛若天开,山崖之上饰有一龙头,泉水由龙嘴泻入池中,地中立石,上刻“有龙则灵”,洞边岩石上刻有“水不在深”,这是一座叠理很好的水假山,池边有亭有廊,可满足游人“常倚曲栏贪看水”的心理。

鹤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池的对面有一组小庭院,植有各种竹类植物,其中以方竹最为著称,是一种名贵的观赏竹。

池右假山的半腰有一人工造就的山洞即黄龙古洞,过去洞内有一座石刻的黄龙祖师像,即为慧开和尚。

沿山径而上可至卧云洞,洞壑宽敞,常有雾气弥漫,因名卧云洞。

近几年来,黄龙洞接待人员全部古装打扮,池边亭檐上斜挂着“太白遗风”的酒旗,游人可入内小酌,凭栏观看前面亭子里的戏文。

也可在黄龙古洞前聆听国乐古曲,音响经古洞反射十分宏亮,曲毕大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黄龙洞已成为现代人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这里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台;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园林覆盖于森森的浓萌之中,显示出一派“藏龙卧虎”的神幽。

跨进山门,沿着园路缓缓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墙阻路。

透过那九个雕着龙形的花窗向空窥视,可见粉墙内翠竹萧疏,亭台隐约,愈益引起人们寻幽探胜的兴趣。

转过粉墙,步入二门,眼前豁然开朗,只见曲槛画廊环绕之中,涵藏着一泓碧玉似的清池。

池畔假山重叠,山石蔓挂,在斑驳的苔藓里露出一个头角峥嵘、威武苍劲的黄龙头,龙嘴中一股清泉如珠帘倒挂倾泻而下,铿铿锵锵,声如鸣琴。

瀑布两旁的山石上,分别镌刻着“小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八个擘窠行草,点出了景点。

黄龙头是根据一个悲壮的民间故事而塑的。

传说古代离此不远的紫云洞里,住着一老一小两条黄龙。

一天,老黄龙忽然作恶,喷火焚烧杭州城。

小黄龙大义灭亲,带领人们把西湖水灌进紫云洞,淹死了老黄龙,扑灭了大火;而小黄龙也在这场搏斗中死去。

人们流着眼泪把小黄龙安葬,泪水渗进小黄龙的心窝,又从它的嘴里溢了出来,于是小黄龙的坟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

人们为了纪念小黄龙,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这个黄龙头,并且把这个地方命名为“黄龙洞”。

 

篇二: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

各位团友,你们好,欢迎来到杭州宋城。

宋城是杭州第一个主题公园,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仿宋建筑群。

自1996年5月开业以来,宋城已先后被评为浙江十佳美景,杭州十大新景观,并加入了国际娱乐与主题公园协会。

我们首先来到宋城门外的九龙广场。

矗立在门前广场上的是九龙柱群。

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几千所的华夏文化,是龙的文化;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是龙的历史。

九龙广场的九龙柱群是宋城的一大奇观。

九龙柱高10米,直径1米,在上面雕刻着龙生九子的传说。

每根柱子上刻着一大一小的母子盘龙。

龙柱取材自山东曲阜九龙山,和山东孔府的龙柱为同一石材。

每一座城池都有镇城的宝物,九龙柱就是宋城的镇城之宝。

大家也许已经看到大门前的两只麒麟。

麒麟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喷火吃铁的神兽。

龙部、总是和水联系在一起,麒麟则代表了火,所以设计者让龙和麒麟一起守卫宋城的大门。

进入宋城,我们来到了《清明上河图》画卷的中部---城楼广场。

整个宋城的主体就是《清明上河图》再现区。

它依照《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画面,再现了当时京都的繁华景象,表现了当时市井、饮食、文化、航运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后面的行程中,我将一一为大家介绍。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历代柱,这里总共排列了22根柱子,从两汉、南北朝、两广两宋直至清代,包括大家最熟悉的华表。

众所周知,柱子是建筑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的象征。

现在大家到的是月老祠。

月老祠并不少见,但中有建在宋城,才算名副其实。

根据马书田所著《全像中国三百神》等书的记载,月下老人就是在宋朝才正式成为青年男女虔信膜拜的婚姻之神。

相传曾帮助一个名叫韦固的孤儿成婚,系红线的婚俗也是因这个传说才逐渐流传开来的。

大家请看这边的证婚墙,每一个在这里结婚的新人都可以把自已的名字刻在墙上,我们在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寄上纪念品,给他们送上宋城的祝福。

再请看这边。

这是宋代诗人李清照,她的诗词端丽柔婉,感人到深。

这是与李清照同为婉约词大家的柳永。

他是流才子,据主为此还耽误了科举功名,以至于一生坎坷,所以,在他的词中,不仅有对“红颜薄命”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有对自身命运多艰的感慨。

大家脚上的这块土地本身了具有相应的灵气。

这儿本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庙宇,因为雷火而毁于一旦,从此荒废,再也没有重建。

这棵千年古樟也同时烧死,只留下枯焦的枝干。

到了宋城开工兴建,原本打算把它挖去,结果就在月老祠开如做基础的时候,枯树发芽,很快长得郁郁葱葱,于是我们把它保留下来。

那块巨石名为“海誓山盟”,下面那一块为“永结同心”。

这也是宋城对所有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大家请看这位眉目慈祥、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就是月老。

如果是情侣,不妨请月老赐福,为你们系一条无形的红线。

这副对联贴切地道出了月老的心声: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这是和合二仙的塑像,代表着和睦安详。

与他们相对的是刘海戏金蟾,步步吊金钱。

两边的壁画分别是《白蛇传》中的许仙和白娘子、《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还有李清照吟词和嫦娥奔月的场面,均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爱情故事。

在宋城中,财神殿和月老神祠相对而建,可谓是独具匠心。

财神的出现本来就迎合了世人对金钱的追求,因此财神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受崇拜的偶像,也在情理之中。

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宋樟,它植于宋代。

野史记载,当年喜好出游的宋高宗赵构,就经常携带妃嫔来到此处,依树踞石,享受野趣。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宋城的城门楼,我们右侧的塑像就是张择端先生。

800多年前就是他,怀着对往划繁华都市的追思之情,怀着“国破山河在”的无限感慨,创作了《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为创作此画,曾经三到杭州,第一次是北宋时,杭州正是“钱塘自古繁华”的景象,而原稿在靖康之乱时不幸遗落。

后来他又随皇室南迁临安,此时的张择端眼见的景物,自然不可避免地揉进了他对故都的思念。

大家都知道,金兵入侵之后,随着皇室南迁的还有数以万计的文士,工匠、艺人,因而它在客观上促成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直到今天,杭州的语言,饮食,文化及市民心态都多少都留下了样文化的特征。

城门楼高20米,完全按照原画上的样式建造,因而不同于单纯的外形上的仿古,而是内在的得现,具有很高的价值。

比如方形城门,据专家考证,国内仅有两处,其余的古城门都是我们常见的围棋形。

进入城门,就走上千年古道。

我们脚下的石板,是特地从杭州宋皇宫遗址,复兴街一带搞咸工程的地下挖掘物中收集的,都有上千提年的历史,走在千年前就已凿成的石板铺就的古道上,您是否会有时光倒流的奇异感觉,仿佛真正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大宋王朝呢?

穿过千年古道,我们就行走在宋城的“城区”。

这里就是南宋官窑的小作坊,原址在杭州凤凰山,其所有的产品原来都是宫廷专用的,所以才有“官窑”的称谓。

而今在宋城重建,其产品自然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南宋官窑出产的瓷品有以下同几个特点:

胎薄,造型简练,端庄,釉彩晶莹凝厚,表面经过烧制有不规则的纹片。

官窑瓷以粉青色最为珍贵,质感如玉,历来被更为我国古代瓷器的珍品。

游客可以现场参与,制作小动物,小器具,留作纪念。

和瓷器一样,酒也可以算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酿酒的作坊。

技师们用精选的大米和取自宋城四眼井的优质泉水作为原料,经20多天的发酵,再用这架古老的榨酒机榨,然后放在蒸缸中蒸熟,成品酒就酿好了。

这样酿制的酒清醇可口,没有任何添加成分,适量饮用,对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这也可以说是宋城的特色产品,平日喜欢小酌几杯的朋友不妨一试,同时也欢迎参与,不知道您酿的酒是否会风味独特?

前面我闪就到了孙家正店。

宋代的酒楼,如果称为正店,就说明是高档的酒楼,通常只为达官贵人服务。

据文献记载,北宋都城开封人口多达百万,商业繁荣,是当时北方的经济中心,而正店也只有72家。

大家请看孙家正店的彩楼。

彩楼就像现在的霓虹标牌,是招徕顾客的一种手段,也只在宋代流行。

这种彩楼也同样按照《清明上河图》制作。

孙家正店现在已经推出一系列宋菜,欢迎大家品尝。

对面就是王员外家,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王员外家与孙家正店同是全图中最华美的建筑之一。

它建有两层的彩楼,雕梁画柱,与后面简陋的店铺形成鲜明的对比。

古代仕子的人生得意不外时的婚嫁习俗。

宋代的婚龄一般是男15、女13以上,婚嫁礼仪相当完备,有时甚至近于繁琐,但出因此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它分为定亲,迎娶,拜门等三大步骤,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换贴,相亲,送聘,拜堂等内容。

有的流传至今。

这里不这有许多喜庆用具和俗规的展示,表演。

如果各位有兴趣也可以参与这项活动。

这两边是工艺作坊,有竹编,根雕,木雕,全部由我们自己制作,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这里是年糕店。

年糕是中国南方过年过节的主要的食品之一。

你可以亲自动手磨米,蒸饭和打制年糕,品尝自己亲手制的年糕。

这里是装裱店,里面陈设了文房四宝,古玩,字画。

还提供装裱字画和修得古代字画的服务。

西泠印社集园林与人文之精化,具有全国性的影响。

展品年代由汉到清都是西泠印社的藏品,瓷器,木器,铜器无一不具,其中又以瓷器,字画为多。

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到里面细细欣赏。

这是草鞋铺,看它前面陈列的犁,耙,蓑衣,斗笠这样典型的农家摆高,您是否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在这充满乡野气息的小屋里,套上一双草鞋行走,相信会别有一番情趣。

这是剪纸铺,剪纸是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师们单凭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够剪出非常精致的图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新近创作了“宋城十景”,您不妨购买几件留纪念。

文化是宋城的灵魂,它在表现自然山水美、园林建筑美、民俗风情美、社会人文美、文化艺术美上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它模糊了时空概念,缩短了时空距离。

宋城是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追忆与表述,它应该成为一座寓教于乐的历史之城。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篇三: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

现在我们准备要去的游览区叫做江垭镇,这是我们张家界东线精品游览线的核心地带,主要有江垭温泉度假村、溇江漂流、龙王洞、江垭电站、溇江平湖游、梅花殿等景区景点,等待我们去分享,去感受,去体验。

江垭镇紧紧毗邻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距离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索溪峪镇30多公里,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

一路上,我们都是沿着公路在青山绿水之间穿行,所以有请我们大家放松心情,尽情地享受这里的满山青翠,这里的清新空气。

----【喻家嘴】我们现在所经过的这个集镇便是索溪峪镇镇政府所在地,它的老地名叫做喻家嘴。

在旅游开发之前,这个地方归属慈利县管辖,名叫喻家嘴乡,后来随着张家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的名头越来越响,喻家嘴乡便慢慢地演变成了索溪峪镇,归属于武陵源区管辖。

----【武陵源一中】这几幢漂亮的建筑物是武陵源一中的校舍。

武陵源一中的发展历程是张家界旅游事业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

原来这里只有几栋破旧的小平房,随着来武陵源观光游览的中外游客不断地增多,武陵源一中的校舍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校名也由原来的喻家嘴中学变成索溪峪中学,再变成武陵源民族中学,最后变成了武陵源一中。

所以,在这里,我要代表全市158万父老乡亲向大家表示感谢!

如果大家都不来张家界观光游览,张家界的经济发展就绝对没有这么迅速,大家现在也就看不到这么漂亮的学校!

----【黄龙洞】过武陵源一中后,行车仅仅几分钟,我们的汽车便要经过黄龙洞。

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左边,是正在修建之中的黄龙洞生态广场,远方有楼阁的地方就是黄龙洞的洞口。

黄龙洞于1983年由当地八位民兵发现探明并对外开放,1998年1月被北京大通公司托管经营,其经营业绩因该公司总经理叶文智先生的策划壮举——‘99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暨“穿越天门?

飞向二十一世纪”活动而“一飞冲天”。

洞内主要景观有1库、2河、3潭、4瀑、13个大厅、96条走廊等。

响水河的玻璃鱼、龙宫的石笋和石钟乳是该洞的绝世奇观,高19.2米的标志性景点定海神针曾以买下1亿元的保险而首开自然景观买保险的全国先河,名噪海内外。

----【江垭概况和历史沿革】我们今天要到的江垭镇是慈利县最大的乡镇,又叫九溪。

江垭,江垭,顾名思义,这个地方是江河相会的垭口,在以船只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代,这里是交通便捷、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重要港口和政治、经济中心。

江垭也就是九溪,古时候叫索口市,因索水在这里汇入溇江而得名。

后因土家族、苗族的父老乡亲多在此聚居,为了方便管理,当地官府便依山傍水,立栅为城,设立索口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朝廷在九溪设卫建城,名叫九溪卫,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当时,卫是一种行政建制,也是一种军事建制,并且军事方面的功能比行政方面的作用大得多,其主要职能有两种:

一是和平时期,战士们农垦种作、操练武艺;二是当战争发生以后,战士们要么防御敌军的进攻,要么出兵征讨。

与五十年代国家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差不多,只是规模比它小而已。

面对大湘西众多的少数民族居民的骁勇善战和山大岭高带来的地形复杂等特点,朝廷只得对当地的土司实行世袭制。

土司在当时是有可能形成割据危险、处理不好会起而造反、威胁到朝廷安全的地方武装势力头目。

朝廷实行世袭制的用意是承认土司在大湘西那些蛮荒之地的统治地位,并允许这样的统治地位可以世袭,借以笼络和安抚他们,达到以土治土、以蛮制蛮的目的。

如果这样的笼络和安抚政策失败,土司们联合起来起兵反抗朝廷,朝廷便利用所设立的“卫”作为第一道屏障,或进行防御,或主动出击进行征剿。

为防止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反抗封建朝廷的斗争所设立的九溪卫,在明朝200多年的时间里确实起到了明朝统治者想起到的威慑和安抚作用。

九溪卫下辖九个所,它们是左、右、前、后、中五所,外加澧州所、安福所、添平所、麻寮所四所。

其中,添平所和麻寮所这两个所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域,其下级单位均以“某某隘”称之。

在这里,“隘”是指辖地100户的一个建制单位,并不是指一定要有什么险要关塞,但是既然朝廷选择“隘”作为辖区名称,也与大湘西山高沟深、地势险要不无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明、清两个朝代的统治者对卫的重视程度超过了郡县。

----自从朝廷在江垭设立九溪卫以后,江垭就成了慈利、石门、桑植、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临澧、澧县等县的军事枢纽,这个军事、政治中心的土木建筑也就因之大肆兴起,什么卫城城墙、壕沟、护城河、卫署、游击衙门等等,修建得豪华而气派。

现在,江垭镇附近还有“校场坪”、“打靶坪”等地名,据说就是昔日卫城将士射箭、跑马、练武的地方。

除了城池和练武场以外,朝廷还修建了若干府署、庙宇、殿阁,譬如通判署、守备署、文庙、武庙、城隍庙、旗纛庙、兴国寺、文昌阁、玉皇阁、军械局等等,卫城西北和东南方向各建有一个炮台。

这众多的建筑名目,使我们不难看出,江垭镇昔日的气象是何等地不同凡响啊!

至于九溪卫的卫所长官的更迭和代谢、文治和武功、禀赋和作为、提拔和贬谪,纷繁复杂,难以理清,是一部浩繁的历史长卷。

----【野人谷】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慈利县三官寺乡株木村的辖地,神秘山寨野人谷就位于株木村,是一处刚刚开发的民俗风情和体验参与相结合的旅游区(点)。

大家请看,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有一个寨门,这就是神秘山寨野人谷的入口。

相传在好几百年前,一个人数极其稀少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了躲避战争、饥荒、病疫带来的生存压力,满怀人类求生的崇高欲望,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饮毛茹血,最后疲惫地来到了这个山高路远的湘西边陲,来到了这个现在叫做“野人谷”的地方,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们吃泥土、啃树皮,他们可以钢针穿身、炭火烧身、舌头舔火。

他们与毒蛇为伍,和猛兽为伴,拥有自己的生命图腾和风俗习惯。

这种近似野人的生活方式为野人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野人谷可以让中外游人真实地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野人谷野性的文化、野性的美。

----【龙王洞】好啦!

各位朋友,经过三官寺乡后,我们便真正地进入江垭镇的地盘了。

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便是地心之门、溶洞绝景——龙王洞。

----龙王洞是一个特大型石灰岩溶洞,年龄达三亿八千万年,因洞外深潭中有龙王生活而得名,1979年被当地老百姓发现探明,2003年8月被百龙旅游集团托管经营。

龙王洞洞内常年恒温15至20摄氏度,洞长30余公里,底部面积40余万平方米,平均高度50米、宽度80米,有58个厅台、28条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洞中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

在数十万根钟乳石中,粗的需几十人合围,细的比绣花针还细,其中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四根巨型宝柱,一字排开,堪称世界溶洞之最。

据地质专家考证,洞外龙王潭不仅与溶洞相连,而且潭水至今无人探测到底。

潭中水位起落很有规律,满不溢,枯不竭,遇月圆之夜,水位可以陡增15米,恐远接大海,受大海潮汐涨落所致。

所以,龙王洞被地质学家和各方专家誉为通往地心的大门——地心之门。

----【熊家庄】从龙王洞出来,我们上车继续前进,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岔路口:

熊家庄。

直接往前走可以到达慈利县城、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武汉市,往左边走便是前往江垭镇。

----【江垭特产】来到这里以后,放眼望去,江垭镇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

江垭镇境内峰耸谷深,溪谷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寒流难入,所以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多样性和垂直差异性十分明显。

由于江垭镇地理位置、地势、气候、岩石、土壤的特殊性,水、热、土等条件适宜,所以江垭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在江垭镇众多的地方特产中,尤以杜仲、金香柚和桔子最为出名。

----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又名思仙树、丝棉树,从杜仲树上割下来的树皮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格进行加工就成了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全国最大的两个杜仲林场之一——慈利杜仲林场就在江垭镇,每年出产大量的杜仲药材和杜仲药酒,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现在的杜仲林场和周边的森林一起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垭省级森林公园。

杜仲药用价值很高,配方较宽,除了具有持续高效降压作用以外,所制丸、散如思仙散、杜仲丸等还能安胎位、补肝肾、强筋骨。

服用杜仲或者以杜仲药材配制而成的丸、散药剂,可以治疗腰脊酸痛、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坠等病症。

经过临床诊断鉴定证明,杜仲药材尤其以治疗早期高血压和小儿麻痹后遗症最为有效。

如今,在张家界最出名的杜仲加工产品便是恒兴杜仲茶。

恒兴杜仲茶是以杜仲药材为原料,利用现代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增加了杜仲的药性,去除了杜仲的药味,具有去火降温、强化筋骨、延年益寿的特殊功能,旅游途中喝了恒兴杜仲茶,爬坡上山一点也不累,疲劳可以完全解除。

----每年的秋天,江垭镇的山山岭岭花果飘香,金香柚、桔子全部成熟了,可以品赏了,个个味道鲜美,惹人喜爱。

那个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就会在公路边搭个茅草棚,为过路的旅客出售金黄金黄的桔子和金香柚。

----【江垭人物】江垭镇不仅山川秀美、风光迷人,而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出过不少的英雄俊杰、绝色才女,其中以杜心五、陈能宽、周叙等最为出名。

杜心五的出生地就在我们汽车前进方向的左边:

岩板田村。

出生的时间是1869年11月3日。

杜心五出生之前便显得与众不同,他的母亲康夫人怀他竟然怀了十二个月。

临盆之夜,只见杜府上空红光冲天,惊动了附近村寨成千上百的老百姓,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赶过来救火,跑到杜府门外却听见婴儿呱呱坠地、长啼不止的声音。

村民们于是纷纷道贺:

奇兆生贵子,必成大器!

杜心五的父亲杜佳珍虽然担任着清军都司,却为人谨慎,无意张扬,所以为杜心五取名“慎愧”,字“心五”,意思是说“五心俱愧”。

杜心五自幼聪颖过人,喜读诗书,在启蒙老师的教诲下,学业极好,并在练功房中贴出“练成武艺,誓杀洋人”八个大字勉励自己。

武艺练成之后,杜心五只身闯入外面的大世界,后来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中,成为孙中山的贴身保镖,兼任第二农事试验办理。

在此期间,杜心五曾经远赴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少林寺主持静空长老切磋武艺,在回来的途中收留了一个名叫万籁声的后生为徒,这个徒弟在解放后成了武术名家。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到袁世凯派遣的特务的暗杀,作为孙中山贴身保镖的杜心五被派往上海全权料理宋教仁的丧事。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杜心五不满社会的黑暗,辞去国民政府的一切职务,浪迹天涯,隐身江湖,当上当时青红两帮的“双龙头”。

当时杜心五居住的地方在一栋楼房的四楼,房间一年四季都是铁锁把门,从未打开过。

杜心五每天都是从窗口飞进飞出,进出自如,来无影,去无踪。

中原有一个武林高手,名叫赵金彪,自称北国第一,拥有弟子上千人,在华北享有盛名。

但是此人却心怀叵测,一心只想除掉杜心五,好借此扬名天下。

有一天,赵金彪得知杜心五来到了北京,便假心假意地设宴相请。

席间,赵金彪在向杜心五敬酒时,趁杜心五站起来的空隙,使出千钧之力,突然朝杜心五的肋下猛击一拳。

杜心五在肋骨受伤、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不动声色,照样向赵金彪回敬一杯,顺手点了一下赵金彪的天突穴。

想不到自称北国第一的赵金彪竟然不堪承受,当即头晕目眩,吐血数口,不治身亡。

从此,杜心五潜心创研的中华自然门秘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名震北国,深受欢迎。

1928年秋,解放前的第一届全国武术考试在美丽的杭州举行,杜心五应邀受聘担任评判员。

考场上,杜心五为大家表演了自己修习多年的轻功“走圆场”。

他双脚站立在倒翻于地的一口铁锅锅沿上,围绕着圆圆的锅沿闪电似的飞速快走,只见一团黑影缭绕回旋,脚底下仅仅只有锅底一个支点支撑的大铁锅却不晃不偏,看得来自全国的武林高手瞠目结舌,惊叹其为旷世绝技。

1935年,杜心五再度返京。

日本特务探听到杜心五的住地,很想收买他,想要他出任华北五省自治区警视厅厅长,玩弄所谓的“华北自治”的鬼把戏,并送给他两万元的支票。

杜心五明白日本鬼子的意图后,当众撕毁了支票,把日本鬼子骂得狗血淋头。

日本鬼子立即将他逮捕,关进安装有高压电网的死牢中。

当天晚上,杜心五施展缩骨绝技,从电网上的空穴处飞身而出,跑得无影无踪。

1938年秋,日军入侵湖南。

杜心五回到自己的家乡慈利县江垭镇岩板田村,一方面发展青帮组织,一方面让几个徒弟给老百姓教习武功,附近村寨跟随习武的老百姓达百人。

他自己本人也每天闻鸡起舞,练剑操拳,从不间断,准备东山再起。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后,蒋介石考虑到杜心五的威望和帮派势力,特意派人将他接到重庆,委任为全国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组织民间抗日救国活动。

1942年,杜心五辞职回到家乡,在溇江下游与澧水相汇的饭籈山修建了一座小房子,取名“斗米观”,闭门谢客,修身养性,阅读医书,写诗作画,常常为人治病,不取分文。

1951年初,中南军政委员会聘请杜心五为参事,他还同时兼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政协委员。

1953年7月8日,杜心五病逝于长沙,享年84岁。

林伯渠同志送来了挽联,称赞他在旧社会不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弃官不做,隐居江湖。

大画家徐悲鸿撰文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