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0842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6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

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我国四个城市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A.南多北少B.北多南少

C.南北少中部多D.南北多中部少

2.图中显示,我国的降水多集中在

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

【答案】1.A2.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图中的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故选A。

【2题详解】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故选C。

洮河是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支流。

下图示意洮河流域地理要素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岷县与海甸峡之间河流流向大致是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4.图中落差最大的河段是

A.碌曲—下巴沟B.下巴沟—岷县

C.岷县—海甸峡D.海甸峡—临洮

5.图中洮河自然状态下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有

①河流流速快②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③气温高于0℃④河流水量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3.B4.B5.A

【解析】

【3题详解】

洮河在岷县与海甸峡之间汇入黄河,根据图示,黄河在海甸峡与临洮之间由南向北流,故洮河在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据此分析选B。

【4题详解】

图中显示,四河段中,下巴沟一岷县的年均温差最大,地势落差最大,则该河段的落差最大,选B。

【5题详解】

洮河河段处于黄河上游,河流水量不大,但洮河流域处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崎岖不平,相对高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因此,虽然冬季气温高于0℃,但洮河在自然状态下冬季不结冰。

据此分析选A。

基隆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200mm以上,年降水日期为214天。

结合图12,回答下列问题。

6.基隆冬季降水丰富主要是因为

A.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B.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C.位于西北季风迎风坡D.位于东北季风迎风坡

7.导致图中岛屿鲜果四季不断地主要因素是

A.纬度B.经度

C.地形D.洋流

8.与图中东部相比,西部

A.河流流程较短B.年降水量较大

C.晒盐条件优越D.城市数量较少

【答案】6.D7.A8.C

【解析】

【6题详解】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读基隆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可知,台湾基隆的地形是三面环山,一面开口向东北方向,正好是冬季东北季风的迎风向,从海洋上带来丰富水汽,因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故答案选D项。

【7题详解】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该岛为台湾岛,纬度较低,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一小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一年四季水果都可以生长,因此鲜果四季不断,故选A。

【8题详解】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该岛的山脉靠近东侧分布,因此东部沿海平原狭窄,河流短小急促,西部沿海平原较宽阔,河流流程较长,A错误;台湾岛东侧处于太平洋夏季风的迎风坡,而西侧处于背风坡,因此东侧降水多于西侧,B错误;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天,日照时间长,晒盐条件优越,C正确;西侧海岸平原面积大,适合城市建设,故城市分布数量较多,D错误。

故答案选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区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

C.气候干旱,多内流河D.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

10.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

图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A.甲B.乙

C.丙D.丁

1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春季凌汛时间提前B.冬季凌汛时间提前

C.春季凌汛规模变大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

【答案】9.D10.D11.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知,河流发源于北侧,西侧和东侧,说明该地北、西、东侧高,中间低,A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易产生春旱,B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属于外流区,C错误;北部纬度较高,长冬无夏,结冰较长,D正确。

【10题详解】

一般来说,凌汛发生的条件有二个条件,一是河流存在结冰现象,二是河流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读图分析可知,该河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期,读图分析河流的水系可知,四条河流中甲、乙、丙三条河流都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会产生凌汛现象;丁河段的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从低纬度流,故会产生凌汛现象。

故选D。

【11题详解】

凌汛一般是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发生,发生于由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游早于上游,解冻时上游早于下游,。

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一旦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就容易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现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春季气温回升快,上游解冻期提前,导致凌汛现象提前,但不会影响凌汛现象的规模,A正确,C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河流封冻期推迟,因此冬季凌汛时间也会推迟,但不会影响冬季凌汛的规模,C、D错误。

故选A。

微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空间,借助于社交软件为工具,以人为中心,社交为纽带的新商业。

微商售卖的产品种类很多,但是农产品微商发展的特别快,农产品微商在今年全面爆发,“吃货经济”引爆新型的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

回答下列各题。

12.借助微商平台,能够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迅速销售出去。

这样的经营模式有利于

①减少库存成本②减少交通运输成本

③减少商铺地价成本④精准营销降低了销售成本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13.在农产品微商中,新疆的农产品因其品质好,销售量很高,新疆农产品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有

①水热条件优越②光照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④水源充足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12.B13.C

【解析】

【12题详解】

综合选择题可利用排除法。

微商平台并不能减少交通运输成本,故②错,其余选项的说法均是正确的,故本题B正确。

【13题详解】

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缺少,但晴天多,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C对。

读我国马铃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以下对马铃薯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分布广,北方、南方种植均较普遍

B.马铃薯分布范围狭窄,主要分布在第二、三级地势阶梯交界处

C.对气温的要求较高,最冷月均温低于0℃的地区不能种植

D.对水源的要求较高,降水量不足200mm且缺乏灌溉水源的地区不宜种植

15.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生产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农作物可一年两熟

B.乙地农作物主要种植在坝子上,一年两到三熟

C.丙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的原因是平原面积广

D.丁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小的原因是水热条件差

16.南部沿海各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小。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工业化进程B.种植业生产结构

C.地形、气候D.水源、土壤

【答案】14.A15.B16.B

【解析】我国马铃薯分布广,北方、南方种植均较普遍。

对气温的要求不高,喜温凉,我国北方地区最冷月均温低于0℃,仍适宜种植。

云贵高原,农作物主要种植在坝子上,一年两到三熟。

南部沿海各省种植业生产结构,以蔬菜、水果、花卉种植为主。

【14题详解】

读图,我国马铃薯分布广,北方、南方种植均较普遍,A正确,B错误。

对气温的要求不高,喜温凉,我国北方地区最冷月均温低于0℃,仍适宜种植,C错误。

对水源的要求较低,降水量不足200mm,且缺乏灌溉水源的内蒙古西部地区仍适宜种植,D错误。

【15题详解】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生产,甲地位于东北平原,农作物可一年一熟,A错误。

乙地位于云贵高原,农作物主要种植在坝子上,一年两到三熟,B正确。

丙地位于江汉平原,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的原因是丘陵面积广,平原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C错误。

丁地位于江苏,马铃薯种植面积小的原因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该地水热条件好,D错误。

【16题详解】

南部沿海各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小。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种植业生产结构,以蔬菜、水果、花卉种植为主,B对。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是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不是马铃薯种植面积小原因,A错。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适宜,不是种植面积小的原因,C、D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2018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21点30分左右立秋时,我国的夏、秋季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或等于22℃为入秋)大致在

A.秦岭---淮河一线B.祁连山---横断山区一线

C.太行山---燕山一线D.南岭一线

18.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反映季节时令B.反映月相变化

C.反映气候特征D.反映动植物表象

【答案】17.B18.B

【解析】考查二十四节气和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7题详解】

8月7日为北半球夏季,此时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区气温高,仍处于炎热的夏季中,但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平均4000米以上)气温低,日均温低于20°C说明已入秋。

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位于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故选B。

【18题详解】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说明与地球、太阳及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有关,动植物的生长、动植物的昼夜节律、季节的更替、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与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有关,故ACD包括;月相的变化与月球绕地球运动有关,故“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不包括月相变化,故选B。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回答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D.两端城市分别为腾冲和黑河

20.图中数字所在地区与民俗文化组合,错误的是

A.①地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游泳、

B.②地的传统民居——窑洞

C.③地食物——“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D.④地民族节日——“泼水节”

【答案】19.D20.A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斜线接近腾冲—黑河一线,为我国人口分布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所以D正确。

【2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内蒙古草原,传统体育项目是摔跤,②地位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窑洞,③地位于川渝地区,食物“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④地位于西南的云南省,民族节日是“泼水节”。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图中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160米B.1180米

C.1148米D.1162米

22.图中地貌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23.该区域主要主要的环境问题

A.水土流失B.台风

C.土地荒漠化D.滑坡

【答案】21.D22.C23.A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甲地外侧等高线数值为1160,等高线外侧垂直于等高线的小短线为示坡线,指向低处,说明甲等海拔高度大于1160,图中等高距为20米,因此甲海拔应小于1180米,D正确。

【22题详解】

图中地貌既有平坦的高原面,又有等高线密集的沟壑,应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C正确。

【23题详解】

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A正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入沪。

读下图上海市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比分布(2010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由图示信息可判断

A.中心区外来人口分布密度最小B.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近郊区

C.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逐渐降低D.人口大规模由中心区向远郊区迁移

25.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的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①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成本大②中心区产业向远郊区大量迁移③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④近郊区为商业活动和工业中心,就业机会多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24.B25.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比分布图可知,图中显示在市中心,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差异较大,但由于中心区人口密度,因此外来人口分布密度不一定最小,A错误;由图可知,近郊区外来人口柱高,说明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B正确,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少;远郊区人口较多,也有一定外来人口迁入,因此并未呈现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逐渐降低的规律,故C错误;此时城市中心的人口规模还是最大,并未出现人口大规模由中心区向远郊区迁移的现象,D错误。

故答案选B。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近郊区外来人口柱高,说明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但近郊不是以商业活动和工业中心为主的区域,④错误;由于中心区地价昂贵,迁入成本大,外来人口迁入少,①正确;远郊地区,人口迁入数量也较少,主要是由于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中心区产业向近郊区迁移量较大,③正确,②错误。

故答案①③正确,故选C。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藏袍的基本特点是大子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细毛皮、氆氇或色布镶边。

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

太阳下山后将两个袖子穿上。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6.一天中藏民的穿衣形式多变所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温和多雨B.昼夜温差大

C.大气逆辐射强D.气候寒冷

27.青藏高原的农业区大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河谷地带海拔低,热量较为丰富B.河谷地带光照条件更为优越

C.靠近河谷地带,水资源丰富D.河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答案】26.B27.A

【解析】

【26题详解】

藏袍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的服饰,服饰穿着与当地气候特征相适应,青藏高原区海拔高,终年气温较低,不是温和湿润,A错误。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C错误。

藏民白天会脱掉藏袍一袖或双袖,说明白天气温较高,与气候寒冷描述不符,D不选。

白天气温高,夜晚降温快,藏袍作为当地人民保温服饰,反映的是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B正确。

【27题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故该区域农业生产主要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温和,热量较充足,A正确。

相比海拔较高的其他地区,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光照条件较差,B错误。

靠近河谷地带,灌溉水源充足,但不是农业分布在海拔低的河谷的最主要原因,C不选。

河谷地带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也不是河谷发展农业的主因,D错误。

故选A。

下图所示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mm左右,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但年内差异较大。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8.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9.该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所需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表径流B.大气降水

C.地下水D.高山冰雪融水

30.与东北平原地区相比,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地区意义更大的是

A.补给春季河川径流B.为生物避免严寒

C.抑制风沙活动和减少扬尘D.不利于害虫越冬进而减少农业虫害

【答案】28.A29.B30.C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沙漠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春季时积雪融化,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春季,A对。

夏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只是河道沿岸土壤水分含量较高,B错。

秋季水源补给少,土壤水分少,C错。

冬季气温低,降雪不能融化,土壤水分含量少,D错。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该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大150毫米,所以植被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B对。

降水少,蒸发旺盛、下渗强烈,无地表径流,A错。

沙漠地区的地下水位较深,很难被植被利用,C错。

高山冰川融水主要在盆地四周的山麓地带,水量较小,增发、下渗较大,不能流到沙漠腹地地区,D错。

【30题详解】

与东北平原地区相比,该地区是沙漠,植被少,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地区意义更大是避免地表裸露,抑制风沙活动和减少扬尘,C对。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无地表径流,不存在补给春季河川径流,A错。

沙漠区生物少,东北地区积雪覆盖为生物避免严寒、不利于害虫越冬进而减少农业虫害的意义更大,B、D错。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B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C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B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A河调水改善B湖水质。

(1)比较A河流域降水的地区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推测在①地放牧的季节及其原因。

(3)针对图示地区的现状,请你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差异:

(东)北部多,(西)南部少。

成因:

地处中纬西风带,(且有山口向西敞开,)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深入;(东)北部为山地迎风坡,(且山体高大,)水汽遇地形抬升明显,多地形雨。

(2)冬季。

①地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高,适合放牧;夏季保留的草场资源有利于牲畜过冬,充分利用了草场资源。

(3)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应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灌溉水源,缓解湖泊萎缩,改善湖泊水质;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预防荒漠化和盐碱化;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区域特色旅游;发展制盐工业;开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发电)。

【解析】

(1)由图中经纬度及阿尔泰山等信息可知,A河为额尔齐斯河,因此图中西侧河谷缺口成为水汽进入的通道。

该地地处中纬西风带,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深入,被北部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所以A河流域降水北部多,南部少。

(2)夏季气温高,海拔高处凉爽利于牲畜生长,因此成为夏季牧场。

冬季寒冷,山麓地带较山上气温高且背风,还可充分利用夏季保留的草场资源,因此适于冬季放牧。

由图可知①位于山麓地带,因此为冬季牧场。

(3)可持续发展即保证经济的增长,又不应对环境构成破坏,本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生态脆弱,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小,应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当地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应注意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发电),切实解决居民生活能源问题,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减少因过度放牧等造成对植被的破坏。

针对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应注意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灌溉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区域特色旅游;该地对内流湖、咸水湖,因此可发展制盐工业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

下图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2)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

(3)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

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

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4—6月,福建省三沙湾海区水温回升,适宜大黄鱼产卵、繁殖;入海径流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使三沙湾海区的盐度降低;入海径流量增大,泥沙增多,使三沙湾局部海区的透明度下降;入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加之水温回升,日照时间变长,利于鱼虾等生物繁殖,大黄鱼饵料充足。

(2)建立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繁殖和投放大量大黄鱼鱼苗;产卵期禁止捕捞野生大黄鱼;适度扩大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加强三沙湾地区水环境的保护等。

(3)赞同。

理由:

三沙湾海区滩涂面积广;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水温适宜,养殖条件好;大黄鱼肉质较好、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可减少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有利于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等。

不赞同。

理由:

海湾封闭程度高,海水交换能力弱(或自净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易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成经济损失;侵占航道,影响海运业的发展;水质恶化,不利于野生大黄鱼繁殖。

【解析】本题以福建省地理位置、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及大黄鱼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影响鱼类繁殖的因素、生物种群保护措施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评估等知识。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结合材料中大黄鱼产卵条件和三沙湾的自然条件分析可知:

4—6月,福建省三沙湾海区水温回升,适宜大黄鱼产卵、繁殖;入海径流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使三沙湾海区的盐度降低;入海径流量增大,泥沙增多,使三沙湾局部海区的透明度下降;入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加之水温回升,日照时间变长,利于鱼虾等生物繁殖,大黄鱼饵料充足。

(2)针对于大量捕捞、高龄黄鱼几乎绝迹的现状,恢复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应从合理捕捞、保护产卵期的大黄鱼以及大黄鱼的生存环境、人工繁殖等方面考虑。

因此应建立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制定休渔期,在产卵期禁止捕捞野生大黄鱼、控制捕捞量以及网眼大小、加强三沙湾地区水环境的保护、人工繁殖和投放大量大黄鱼鱼苗、适度扩大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等。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赞同或不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主要是分析该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条件和发展水产养殖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就是赞同的理由,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就是不赞同的理由。

若赞同,结合材料可知:

三沙湾海区滩涂面积广;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水温适宜,养殖条件好;大黄鱼肉质较好、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同时可减少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有利于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等。

若不赞同,结合材料可知:

海湾封闭程度高,海水交换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易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