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导游词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872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泰山导游词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山导游词字.docx

《泰山导游词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山导游词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泰山导游词字.docx

泰山导游词字

泰山导游词2000字

【篇一:

泰山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

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

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

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

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

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

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

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

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

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

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

“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

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

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

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

“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

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

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

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

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

史的文明篇章。

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

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

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

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

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

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

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篇二:

新建泰山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我叫李明,是这次你们游泰山的导游。

很荣幸可以陪同大家领略泰山风光,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尽管提出来,我一定尽力而为。

下面我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泰山。

泰山——五岳之首,海拔

1500米。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古人盛赞泰山“万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

”所以历代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留下佳句,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绮丽风光。

我们从山脚下沿着石砌的台阶向上攀登,会看到驿路蜿蜒、古木苍翠、松柏夹道,路旁的野花万紫千红,各具特色。

古朴典雅的古代建筑一个接一个,随时映入你的眼帘。

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门、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对松亭,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此时,你会自豪地想到,我国不愧为世界文明古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着勤劳而又心灵手巧的炎黄子孙。

我们抬头向上望,啊!

山路直上直下,几乎是九十度。

前面的人,像是在我们的头顶上。

过了十八盘,就到了南天门。

看,山道正中一座城楼似的建筑耸立在山巅——这就是著名的“南天门”。

“南天门”三个赤金大字,赫然入目。

城楼墙全是用红、黄、蓝三色漆刷的,配色协调,鲜艳夺目,庄重大方。

跨进南天门,啊!

顿觉风云生足下,却疑身世出人间!

游云雾中的泰山,真是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这里希望各位能协力保护好我们的自然文化遗产。

泰山永永远远地恭候各位的再次光临,谢谢各位!

【篇三:

泰山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从红门到玉皇顶)

这里是步行上山路的起点,这里有个“0”的标志碑,从这里一直到南天门有6666级台阶,这个数字非常吉利,意思是预祝登山的朋友一切顺利。

这条路大约有10公里的路程,从这里登到南天门大多需要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里就是关帝庙,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明清的时候山西的盐商经常在这里集合,他们与关公是老乡并把他视为幸运之神,于是就把他供奉在这里,原来称山西会馆,现在改为关帝庙。

前面这座石坊就是一天门,泰山有三座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这是一座跨道式石坊,明创建,“一”是万物的起点,就是说跨过这道门,就算跨进了天界的大门。

根据泰山学者的考证:

《西游记》就是以泰山为样板儿创作的。

这旁边有明杨可大题刻的“天下奇观”和孙价题刻的“盘路起工处”。

前面这座四柱三间门式牌坊上刻“孔子登临处”,是由明嘉靖三十九年山东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创建。

为纪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处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而创建的,旁边这棵紫藤,传说是何仙姑来登泰山坐在这里宽衣解带休息,走后却把腰带落下了,就变成了这棵紫藤。

坊的东侧有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此语源于《中庸》,意思是说,千里之行或攀登万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应具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

西侧还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第一山”大字碑;碑阴有明代人书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

相传道人带着它可驱鬼怪、治百病。

西边还有清代嘉庆初年泰安知府金启撰书的《泰山种柏树记》碑,记载他于嘉庆初年率领各县官民从红门宫至升仙坊,共植柏树23000株。

在坊前台阶之上的两侧,放置着形似碌碡的圆柱体大石磙,还戴着一顶荷叶帽,传为“泰山镇”,是镇山之宝。

再往后是双柱式“天阶”坊。

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建。

意思是这条登山的阶梯,就是登天的台阶,登天当然很苦了,也就是告诉咱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这就是红门宫,之所以称之为红门,是因为在他西侧的大藏岭上有两块红色的形状像门的岩石而得名,他的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家的碧霞庙,后来便佛道合一了。

过了红门宫这个院落就是小泰山,原来在这里有块巨石形似泰山,所以就名为小泰山了,为的就是方便年老体弱不能登上山顶的人进香而建的。

红门宫后有清代和民国年间所立的“合山会记”碑等26块,记载着当年朝山进香的盛况,今称“小碑林”。

西边碑墙上镶嵌着清代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任道熔所书刻的《修泰山盘路碑记》,俗称“泰山之碑”。

碑文中说:

去泰山顶40余里,6700级。

您还可以看到在碑的上面压着很多石块,这是泰山一带的民俗,叫做“压子压福”。

每当农历三月或九月,大家还可以看到很多老太太头上带着树枝或带着花,意思是:

头上戴朵花,媳妇来到家;头上戴个枝,回家抱孙子。

从红门宫往前走约100米处,沿野径下行就是中溪内的小洞天。

深涧内巨石如屋,平面有10余平方米,厚1.5米,南侧刻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应甲题、范广书“小洞天”三个大字。

东侧有圆柱形巨石横卧,断面西向,上有“醉心”二字。

石前断崖层叠,横瀑飞流,自北向南有柳条、饮马、石峡三个碧绿的水湾。

醉心石两侧谷底到处是圆柱形黑色花岗岩巨石,横断面向内,层层包裹,酷似枯木年轮,称为“黑石埠”。

这是发育在17亿年前元古代时期的环状节理杂岩,为“涡柱构造”,俗称“汽油桶结构”。

对于它的构造成因及发育历史是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新课题,在国内首次发现。

这里清溪碧潭,茂林涧草,森森蔓蔓,清净幽深。

仰视西崖盘道,行人如在画里,终日不绝,别有洞天。

从小洞天到万仙楼的中途,在西崖上刻着“勇登仙境”四个字,下面就是龟洞。

相传在明朝,泰安有一个贪官在调离泰安

时,为了掩盖罪行,就让人们给他树碑立传。

当他将龟和碑将要运到万仙楼时,游人无不唾骂,石龟感到万分羞耻,于是将背上的石碑甩进了溪谷内,自己就钻进了石洞里。

三义柏,是根据《三国》中桃园三结义而命名的,这边有一座大型石刻浮雕,建于1999年,是为纪念泰山林场建场50周年而建的,建国前泰山的古树残木仅有200余公顷,现在扩大到了1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90年代初被评为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和全国国有林场一百佳。

前面就是万仙楼,又叫望仙楼,明代万历四十八年即公元1620年创建,后来多次重修,1959年翻修。

它是跨道门楼式建筑,下层为拱形门,门额题“万仙楼”;上层有正殿三间,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面是重檐步廊式。

楼上原来祭祀着王母娘娘,两侧配以列仙,所以又称王母殿,后来增加了碧霞元君,民国年间塑像全部毁坏。

据传这里是王母娘娘召集泰山万仙聚会的地方,泰山管理部门于1998年在楼上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塑造了128位神仙和众多的异兽亭台等,集宗教传说、泰山神话、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殿的墙根四周镶嵌着明代朝山进香碑63块。

古人都说:

“泰山的神最多,济宁的货最全。

”为什么泰山的神最多呢?

这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有关。

他俩人的儿子叫白氏郎,儿时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每次都有一位老爷爷背他过河说:

“我是天上派来的保护神,将来你就是一国之君。

”白牡丹知道此事后,每天做饭都敲着灶王爷的头喋喋不休地说:

“等我的儿子当了皇帝后,我就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

”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把此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帝为了防止白牡丹的残暴,决定在来年的七月七派雷公拔掉白氏郎的御牙和全身的龙筋。

吕洞宾一听慌了手脚,就到下界偷偷地告诉了儿子,并一再嘱咐:

“到这天你可千万不要开口说话,虽然做不了皇帝,但还有御牙呢!

”白氏郎照此办理后终于保住了御牙,他恨透了天下所有的神仙,便手拿宝葫芦狠狠地说:

“可恶的灶头王,快到我的葫芦里来吧!

”只听嗖的一声,灶王爷化成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

于是他手提葫芦走遍九州大地,见庙就进,见神就收,最后来到泰山准备收泰山老母。

这时泰山老母掐指一算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于是变成一位白发老人,一手提水壶,一手提饭篮,迎着白氏郎来到十八盘。

白氏郎又渴又饿,就跪下来要饭吃,老人说:

“这是给我儿子吃的,你要想吃除非叫我三声娘。

”白氏郎无奈,就连连叫了三声娘。

当他来到元君庙要收泰山老母时,却听到大喝一声:

“大胆我儿,你竟敢来装你娘!

”白氏郎一惊,就把宝葫芦摔到了地上,顺着十八盘一直滚到山下。

所有的神仙都跑出来了,见庙就进,见洞就钻,一直滚到万仙楼,但是还有一些神仙没有找到地方,就都居住在这里了。

在楼洞背阴镶嵌着石碣,额书“谢恩处”。

传说古时候香客登泰山归回后到此叩头,感谢碧霞元君保佑一路平安;又传古帝王登泰山时,地方官员送驾至此而止,众官员便叩谢皇恩。

在泰山周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萧大亨的故事,他当时是泰安最大的京官----兵、刑两部尚书。

据说当年萧大亨与万历皇帝登泰山时已70多岁了,家有百岁老母,萧大亨向皇帝提出要回家探望老母。

皇帝不答应,萧大亨一边叹气一边自言自语地吟颂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皇帝一听就对萧大亨说:

爱卿,我给你出一幅对联,假如你对上了,就让你回去;对不上,就跟我回京。

萧大亨一听便高兴地答应了。

皇帝慢慢地说:

“十口心思,思家思乡思父母。

”萧大亨灵机一动接上了下联: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龙恩。

”说完即刻跪拜“谢主龙恩”!

萧大亨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了探乡的目的。

万仙楼向北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46年,后来被飞机炸毁,1953年又重建。

碑是由碑座、碑体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首呈方锥体,南面贴金题额“革命烈士纪念碑”。

碑体的南面是新四军一纵三旅的政治委员何克希所题书的碑文:

叙述了整个部队转战南北的壮烈事迹;东、西、北三面刻记着一纵三旅于1946年夏季为解放泰安而牺牲的708名烈士名单。

英名与泰山共寿!

从万仙楼至纪念碑之间的东溪内,古时称为桃花涧。

原来这里桃花浓艳若绮,游人疑为武陵桃源。

又因在它的南头多樱桃、翠竹,又名“樱桃涧”。

古诗曾有“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的名句。

如今涧中樱、竹、桃虽已无存,但杨槐满谷,柏林夹岸,横瀑如帘,石刻映衬,别有情趣。

另外,涧中石坪宽广,断崖跌宕,溪水潺潺而来,潆洄湍急而去,尔后沿着陡坡石峡奔流而下,汇为深广的碧池,美其名曰“碧泉湾”。

[碑刻]从这里向上,在盘路的西侧先后有:

蔚然深秀、万古凌霄、洞天福地、肤寸生云、步玉清、望岳诗、及虫二等碑刻。

“洞天福地”按道教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泰山属于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

“步玉清”是道家修仙后进入最高境界的玉清宫,据说天上的仙界有三重天:

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宫,太上老君住在上清宫、灵宝天尊在太清宫。

“肤寸升云”来源于《春秋公羊传》。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指为一寸,四指等于肤寸,这里是形容在极小的空间内,泰山的冷气很快就化为云雾,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雨遍天下了。

这是描述泰山云雨的神奇。

“望岳诗”是杜甫的名作,由清代光绪年间的大臣、金石学家吴大澄用小篆书刻。

诗中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虫二”是历下名士刘廷桂于光绪年间题刻的字谜。

这二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即把繁体字“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描写周围的景色蔚然而深秀。

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

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为“风月无边”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

又传刘廷桂当年看到斗母宫的尼姑放荡不羁,就题二字讽剌她们风花雪月。

字谜的东溪内有巨石如罗汉,上面题写着“罗汉崖”三个大字,这就是“小罗汉崖”。

谷东有罗汉峰,被称为“大罗汉崖”。

[斗母宫]再往前跨过斗母宫石坊之后就是斗母宫。

它位于龙泉峰下,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因为有龙泉之水自西北山崖而下,环绕宫墙东注中溪,所以古称“龙泉观”。

庙宇创建无考,是泰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里面供奉着北斗众星之母,称之为“斗母宫”,又名“斗姥宫”,别称“妙香院”。

从此以后道观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宫宇辉煌,尼僧众多,陈设豪奢,香火特盛。

因此,当时的黄河总督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续集》中曾生动的描写了这里的尼姑生涯及其风流佚事。

斗母宫分为前、中、后三院。

南山门内是一进院落,院中有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泰安名士赵尔萃修建的“天然池”,内有两股泉水,每逢夏、秋之季双泉突涌,俗称“孪生泉”。

池旁有古槐,并有小槐相偎依,被人们誉为“母子槐”;池东有寄云楼五间,修建在深谷绝壁之上,上边是环廊式楼阁,旧时专供达官贵人在此饮茶赏月,抚琴对诗;楼下是地下室。

后院大殿供奉的是泰山老母和她的两个姐妹,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西山门外有著名的卧龙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

据说,原来这里只有一棵树,后来又长出了侧根,成了另一棵小树。

小树长大后,枝繁叶茂,老树却枯萎了。

在这过程中,小树突然发现母树上有一窝乌鸦,先是老乌鸦叼食喂小乌鸦,当小乌鸦羽毛丰满以后便又去捕食给老乌鸦,共计18天。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

从此之后,小槐树便把自身的养料输送给了母树,使它重获新生,所以如今卧龙槐仍是枝繁叶茂。

[经石峪]在庙东侧的盘路上有石坊,额书“经石峪”,坊后有一条岔道,是通往经石峪的小盘路。

经石峪位于龙泉峰下的山坳里,翠峰围抱,溪水环流。

每当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之时,那潺潺流水声与山鸟的争鸣声组成了一曲高雅的梵呗清音,好一处佛家禅定的胜地。

石坪东北的“水帘泉”漫石而下,颇有“枕流漱石”、“万颗明珠”之感。

有关经石峪的来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时曾路过泰山,在通天河里湿了经卷,便派孙悟空找个地方晾经,悟空一个跟斗翻到了凌汉峰,手搭凉棚一观察,就找到了这块缓坡大石坪。

因此,后人便把此山谷称为“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晾经的石坪取名“曝经石”,俗称“晒经石”。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关于石刻产生的真正年代及撰写人是谁?

这在历史上曾有分歧。

明代以前传为王羲之书;明代以后的学者,特别是清代乾嘉学派,多认为是北齐人书写的;1961年夏天,郭沫若先生来泰山观赏了经石峪大字后,留下了“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的诗句。

后来又与山东邹县等地的摩崖刻石相对照,进一步印证了石刻产生的年代为北齐,并将书写者定为当年的高僧安道壹。

经石峪刻文的内容为佛教重要经典《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

“金刚”即金中之刚之意,引申为牢固锐利,无坚不摧;“般若”意为智慧;“波罗密”是彼岸及无极之意;“经”就是途径。

佛家认为教徒们若想功成名就,必须以金刚般坚韧不拔的毅力,加上潜心投入的智慧,再经顺乎宇宙发展规律的途径,才能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

《金刚经》全文有5000余字,分上下两篇。

此处经刻是它的上篇,共计2799字。

经刻历经1400多年的山洪冲刷和风剥雨蚀,如今还存有1069个字。

经文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中劈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叫“仙峡石”。

明代人河道总督万恭于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依崖筑石亭,并就崖摩刻《高山流水亭记》,与大字辉映。

据清代《岱览》引《列子》所记:

“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两人相约某年后再在泰山相会,但到时钟子期已仙逝,伯牙长叹道:

“知音已去不复返,吾之留琴有何用?

”然后将琴摔毁。

高山流水亭就是因此而命名的。

[水帘洞]从经石峪返回盘道,向北一走就是水帘洞。

这里一涧深广,石桥横跨,称之为“注水流桥”。

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岩”,俗称“水帘泉”。

又因在岩壁上有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这就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水帘洞”原型。

拾阶而上是碧霞灵应宫,1995年重建,里面供奉着碧霞元君。

在宫的左侧有一通高大挺立的龟驮碑,碑文叙述了历代重修的情况;龟是力大能负重的赑屃。

泰山一带有一种传说:

“摸摸赑屃的头,一辈子不受穷;摸摸赑屃的腚,一辈子不生病。

”请大家摸一下,也许会给您带来好运气。

前面是一段平地,在路的西侧耸立着一群似怒剑刺空的怪石,这是泰山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的结果。

在怪石之阴镌刻着“万笏朝天”四个字。

笏版是古时大臣参见皇帝时,使用的一种特殊道具:

一来遮面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二是在上面书写着参奏或进谏的题纲。

这里是说:

泰山是神灵的象征,山前的小山头不能正视泰山,因此要用笏板遮面参拜,意为“群峰拱岱”。

[东西桥子]前面就是“东西桥子”,传说是乾隆命名的。

他曾11次到达泰山,6次登临岱顶。

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访,当走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文武大臣常戏称山东人为“山东侉子”、“齐鲁棒子”,于是便想戏弄一下“侉子”和“棒子”。

这时,正巧碰到一个老翁在桥头拿着竹篮子捡东西,他便问道:

“老人家,你这个篮子干什么用的?

”老翁说:

“盛东西啊。

”乾隆说:

“你为什么盛东西,不盛南北啊?

”老翁奇怪地说:

“我这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别看我没上过学,三纲五常、四书五经、文王八卦、天干地支我都懂点。

按照五行来讲,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为火,北为水。

我盛东,东为木,捡些木柴能做饭;我盛西,西为金,拾一篮子废铁能卖钱。

如果我盛南北就不行了,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不是被烧烂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乾隆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又说:

“那就把这座桥叫做东西桥子吧。

”老

翁说:

“我是泰山人,你凭什么说了算呢?

”乾隆接着说:

“那我也让你说了算一次。

”于是老翁便说:

“礼仪之邦为泰山,尊老爱幼孝为先。

今天让我说了算,回去反省明天攀。

”乾隆只好回去了,并一边走还一边自我安慰地说:

“侉子满山东,棒子遍齐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从东西桥子向北,盘道的东侧有石崖悬空欲坠,如棚如屋,原来被称为“马棚崖”,明代吴维岳更名后大书“歇马崖”。

据传是皇帝登泰山时在此遇雨歇马而名。

[总理奉安纪念碑]歇马崖的北侧是总理奉安纪念碑.为纪念1926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运往南京而途经泰安时所建。

“奉安”是古代帝王或圣贤安葬时的专用名词。

它的碑座为五棱形,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上面题写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碑身呈三棱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正面书写着“总理奉安纪念碑”七个大字。

碑下地面上是用南京雨花石铺筑而成的国民党党旗。

[柏洞]再向北走古柏夹道,浓荫遮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