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0910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docx

实验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讲解

《实验心理学》主观题复习题

简答题

1.简述科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并就其中某一点适当加以阐述。

答:

(1)经验性。

(2)公开性。

(3)结构性。

(4)操作性。

(5)系统性。

以上5点共3分,每少1点扣1分,扣完为止。

就某一点阐述为1分,本题满分4分。

2.简述实验法的重要特点。

答:

(1)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不必消极等待某种心理活动的自然发生。

(1分)

(2)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偶发的额外变量,保证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及其有效性,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2分)

(3)可以主动改变各种条件,多次进行重复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核实和验证,保证实验的可信度。

(1分)

3.简述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史。

答:

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可称为是实验心理学的酝酿时期。

(1分)

第二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心理学家共同体的建立。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心理实验室,即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分)

第三阶段,分疆割据的时代。

20世纪前半叶,是继构造主义心理学之后的第一个多学派林立的时代。

其中,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

(1分)

第四阶段,实验的扩展。

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

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心理学的潮流和前沿。

(1分)

4.简述实验研究课题选择的主要来源。

答:

(1)文献的检索与分析。

(1分)

(2)个人的兴趣和经验。

(1分)

(3)实际需要和实践中的矛盾。

(1分)

(4)基金项目申报的课题指南。

(1分)

5.简述在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时可以借鉴或采用的方法。

答:

(1)注视学科发展的生长点。

(2)寻找学科研究中的空白区。

(3)注意心理学与临近学科之间的边缘区和“结合部”。

(4)运用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审视心理学问题。

(5)揭示已有心理学资料间的内在联系。

(6)接受哲学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

6.简述刺激变量、机体变量、额外变量、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答:

(1)刺激变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者需要操作的自变量,另一类是研究者要控制,防止成为混淆变量的额外变量。

(2分)

(2)机体变量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变量,另一类是额外变量。

(1分)

(3)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刺激变量或机体变量中的部分因素可能会由自变量变为额外变量,当然也可能由额外变量变为自变量。

(1分)

7.简述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并就某一因素进行解释。

答:

(1)研究的内容。

研究中所要测量的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越受到生物性的制约,个体间的差异就越小,需要的研究样本就可以较小;反之,越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个体间的差异就越大,需要的研究样本就越大。

(2)研究对象总体中个体的同质性。

总体中个体间的同质性越高,个体差异越小,根据抽样规律,抽样误差就越小,需要的样本容量就可以较小;反之,需要的样本容量就较大。

(3)研究的类型。

利用心理实验室严格控制条件,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很小,研究样本可以较小;利用自陈量表对被试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被试反应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误差会比较大,研究样本就需要较大。

以上每点1分,只要答出要点就可以。

就某一因素进行解释为1分。

8.什么叫做组间设计?

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

组间设计,也叫做被试间实验设计,其基本原理是:

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上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各自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接受因变量的测量。

(2分)

组间设计的优点在于,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实验由各不同被试组独立完成,得到的各组数据互不关联,相互独立,实验中也不存在各种处理条件间的相互干扰,同时每一被试的实验任务相对较少,易于完成。

(1分)

组间设计的缺点在于,如果被试分组出现偏差,则会出现各组间被试的差异,降低研究的内部效度,另外也往往需要较多被试。

(1分)

9.什么叫做组内设计?

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

组内设计,也叫做被试内实验设计,是把抽取来的所有被试作为一组,接受自变量的多种处理,也就是说所有被试要在实验中自变量的所有处理水平上重复进行实验。

(2分)

组内设计的优点在于,不同处理下的实验均由同一组被试完成,被试差异不会成为混淆因子,研究的内部效度较高,而且这种设计较为节省被试。

(1分)

组内设计的缺点在于,组内设计中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实验并不独立,容易出现相互干扰和顺序效应的影响,被试的实验任务往往较大。

(1分)

10.为了达到实验研究的目的,如何制订实验的指示语?

答:

(1)指示语要清楚、全面,避免使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

(1分)

(2)指示语要简明扼要,不能模棱两可、一语双关,以避免难记和不同被试的不同理解。

(1分)

(3)指示语必须标准化,即研究者在接触被试之前就要讨论、研究、确定指示语,写成书面材料或录音,以便对所有被试都使用相同的指示语。

(2分)

11.请简要评价拉丁方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答:

拉丁方设计的优点是,在许多研究情境中,这种设计比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设计更加有效,它可以使研究者分离出两个额外变量的影响,因而减小实验误差,可获得对实验处理效应的更精确的估价。

另外,通过对方格单元内误差与残差的F检验,可以检验额外变量与自变量是否有交互作用,以检验采用拉丁方设计是否合适。

(2分)

拉丁方设计的缺点是,它的关于自变量与额外变量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假设在很多情况下都难以保证,尤其当实验中含有多个自变量的时候。

因此,拉丁方实验设计在多因素实验中不常用。

另外,拉丁方实验设计要求每个额外变量的水平数与实验处理数必须相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拉丁方实验设计的使用。

(2分)

12.简述心理学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答:

(1)标题、作者和机构。

(2)摘要和关键词。

(3)引言。

(4)方法。

(5)结果与分析。

(6)讨论。

(7)结论与建议。

(8)参考文献和附录。

以上每点1分,少1点(或该点回答不完整)扣1分,扣完4分为止。

13.某实验设计中有4个自变量,A、B、C都是两个水平,D是三个水平,其中D采用组间设计方案,其它变量都采用组内设计方案,每个实验单元内打算安排5个被试,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用表格表示)。

该实验设计中共需要多少被试?

方差分析表中应考察多少个主效应、多少个交互效应?

答:

(1)列出表格(1分)

A1

A2

BA1

B2

B1

B2

C1

C2

C1

C2

C1

C2

C1

C2

D1

D2

D3

(2)共需要15名被试(1分),考察4个主效应(1分),11个交互效应(1分)。

14.解释一个2×3×4的完全随机因素实验设计(要指出该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数、每个自变量的水平数、可检验几个主效应、交互作用等)。

假如同一实验条件(即一个实验单元)需要5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要多少名被试?

如果将实验设计改为混合设计,其中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第三个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则该实验需要多少组被试?

答:

(1)该设计中,自变量有3个,分别有2、3、4个水平,可检测3个主效应和4个交互作用。

(2分)

(2)假如同一实验条件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共需120名被试。

(1分)

(3)如果该实验设计为混合设计,且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另一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则需要30名被试。

(1分)

15.有一个研究者想知道照明强度与阅读效果的关系,他选择了一个较强和较弱的光照条件。

结果发现,阅读成绩与光照强度无关,你同意该结论吗?

为什么?

答:

不同意,该实验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自变量的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够明确;

(2)被试的选择可能没有做到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被试的阅读水平可能并没有做到匹配;(3)缺乏对照组的比较;(4)两种水平的先后次数并不明确,如果没有做到随机化,可能会造成疲劳效应;(5)阅读材料的等值性问题不够明确;可能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偏差;(6)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不清晰,特别是额外变量,如灯光颜色、材料呈现方式等因素;(7)统计手段不明确;(8)其他因素。

以上各点,每答出1点得1分,最多得4分。

16.Müller-Lyer错觉量与箭头方向和夹角有关,有人选择了2种箭头方向,均选择了4种夹角水平,即300、600、900、1200,16名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实验顺序是先做箭头向内的,按300、600、900、1200的顺序进行,随后再做箭头向外的,也按以上顺序进行。

该实验设计为何种类型的实验设计?

应用什么统计方法?

该实验设计有无问题?

答:

(1)该实验设计为二因素重复实验设计。

(1分)

(2)应该用的重复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1分)

(3)该实验设计有问题,表现在:

①在实验刺激的呈现次序上没有做到随机化,可能会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②实验次数太少,可能具有偶然性。

③被试来源可能具有显著的区组差异,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要尽可能做到随机化。

④其他问题。

(每答出1点得1分,最多得2分)

17.请从误差方面比较三种古典心理物理法。

答:

从误差方面来分析,三种实验方法都会产生较大误差。

(1)极限法产生的是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和系列误差。

(1分)

(2)恒定刺激法用于那些不方便随意改变的刺激的感觉阈限较方便,但是在使用三类反应时,不确定性区间受主观因素影响明显。

使用二类反应虽然可以避免不确定性区间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但是迫使被试作出某种反应很不自然,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还有,在恒定刺激实验中,刺激随机呈现,被试具有较多猜测的成分。

(2分)

(3)平均差误法实际上测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结果不能与其它方法的结果相比较。

(1分)

18.为什么说信号检测论引进到心理实验中来,是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

答:

(1)在感受性的测量上,把主观态度与辨别力分开,获得了成功。

(1分)

(2)在解决辨别力指数的问题上,明确地建立起反映噪音变量的虚报概念,这一点对于辨别力的估量不可缺少,而且对于被试主观态度或反应偏好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1分)

(3)信号检测论不仅把信号当信息,也把噪音当信息,这相对于传统心理物理学来说是一个发展,因为噪音引起的感觉分布是信号检测的主要困难,只有充分地分析噪音信息才能更好地研究被试的辨别力的性质。

(2分)

19.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与有无法相比,评价法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与有无法相比,评价法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1)信息量大。

有无法只要求被试做有无信号的判断,被试就只能以某一标准来判断,但是在实际上不同时刻被试在判断有无时的信心水平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信心水平可以在评价法实验中得以充分表现,所以评价法实验能够更充分的显示被试信号检测中的心理活动特征。

(2分)

(2)效率高。

一个评价法的实验过程可以相当于几次有无法的实验成效,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比如被试对信号判断的确信等级分为6等时,其得到的实验结果相当于5个有无法实验得到的结果。

(2分)

20.有人想测量不同颜色的选择反应时,研制了一种仪器。

该仪器并排呈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灯,反应都是一个键,且用优势手食指反应。

该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之处?

如何解决。

答:

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1分)

在反应时实验中,被试要选择的反应与要辨别的刺激要一一对应。

如果三种颜色灯只对应一个反应键,这就会导致选择反应时变成了简单反应时的实验。

(2分)

该实验必须再增加两个反应键,且需要将三个反应键颜色对应于三种颜色的灯。

然后,要求被试看到什么颜色的灯光刺激,就按与之相对应的那个反应键。

(1分)

21.侦察试验是信号检测论的一种吗?

请加以简单解释。

答:

不是的(1分)(如果本题判断错误,本题不得分)。

侦察实验是反应时间的概念,而信号检测论是心理物理法的概念(1分)。

在简单反应时间的实验中,为了克服被试抢先的“假反应”现象,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

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发出“空白刺激”,在预备信号发出后,并不呈现刺激。

(2分)

22.简述影响反应时间的刺激因素。

答:

(1)反应时间的通道效应。

(1分)

(2)刺激强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1分)

(3)刺激呈现时间的时空特征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1分)

(4)刺激复杂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1分)

23.简述影响反应时间的机体因素。

答:

(1)被试的适应与准备状态。

(2)年龄与教育训练。

(3)动机因素。

(4)个体差异。

(5)被试心向:

速度与正确性权衡。

以上每点1分,少1点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4.影响空间视敏度的因素。

答:

(1)光照条件。

一般而言,随着刺激物亮度的增加,空间视敏度也增加,但是当视敏度达到2.0以后便趋于稳定。

(2)刺激物与背景亮度的对比关系。

(3)视网膜部位。

(4)观察者的身心状况。

(5)观察者的年龄。

以上每点1分,少1点扣1分,扣完4分为止。

论述题与计算题

1.论述实验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变量,如何控制这些变量。

答:

(1)自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有:

A必须注意操作的严密性,要充分控制无关变量。

严密注意不要发生混淆。

B要在充分预备实验或在以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要求准确预定自变量在什么样的水平,在什么样的等级,在什么样的阶段上来使自变量发生变化。

C随机抽取、随机分配被试。

(3分)

(2)因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有:

A用指导语来控制。

a要保证让被试确实懂得指导语。

b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

c在指导语中,主试要把被试应该知道的事情交代完全。

d指导语的标准化。

(2分)

B选择恰当的反应指标。

a有效性。

b客观性。

c数量化。

d还应该考虑到指标的可靠性、可辨别性,以及技术上的可能性。

(2分)

(3)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有消除法、恒定法、匹配法、抵消平衡法和随机化法。

(3分)

2.论述额外变量常用的控制方法。

答:

(1)消除法。

对于有些可能影响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因素,可采取消除法,即避免该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出现。

(2分)

(2)恒定法。

有些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或没有条件消除,可以使其保持恒定,即使其在整个实验进程中保持恒定水平,以保证其对所有被试的影响基本一致。

(2分)

(3)匹配法。

首先就是要对所有被试的有关因素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来进行匹配。

匹配中不仅要使各组的平均数几乎相等,而且要保证其标准差几乎相等。

(2分)

(4)抵消平衡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克服实验中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

在心理学实验中,空间效应往往是指刺激呈现的位置或被试操作键的位置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时间效应也叫做顺序效应,一般包括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两种。

(2分)

(5)随机化的方法。

就是抽取被试或实验编排上完全按照随机的方法,不附加任何别的条件。

(2分)

3.论述影响实验内外效度的因素。

答:

⑴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

①历史(经历);②成熟(自然发展);③选择;④测验;⑤被试的亡失;⑥统计回归;⑦使用仪器材料;⑧交互作用;⑨其他因素。

(至少答对8个要点,满分6分。

否则,每少1点扣1分,扣完为止。

⑵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

①测验的反作用结果;②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③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④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

(每点1分,共4分)

4.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6种女大学生夏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

答:

(1)实验前,将6种女大学生夏装配对,可配成n(n-1)/2对=15对,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的影响,每对女大学生夏装都要比较两次,第2轮每对女大学生夏装的呈现顺序应与第1轮的相反。

这样一共要比较n(n-1)对,即30对。

(4分)

(2)实验时,按预定顺序,每对女大学生夏装逐对呈现给被试,让被试选择其中更喜欢的一件女大学生夏装,被试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可以用正字记数法或是划线,每比较一次就得到一个选择分数。

主试记录被试的选择结果。

如果被试实在难以确定喜欢哪一个,则记上“?

”。

(3分)

(3)实验后,进行分数转换。

将被试选择的选择结果转换为分数,喜欢的计1分,不喜欢的计0分,如果难以确定的,就各计0.5分。

统计六种女大学生夏装各自的选择分数,然后按照选择分数由大到小排列,就得到了一个对六种女大学生夏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

(3分)

5.最小变化法实验中常常出现哪些种类的系统误差?

如何鉴别实验中是否出现了这些系统误差?

如何克服这些可能的系统误差?

答:

(1)实验中的误差主要包括:

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和系列误差,其中系列误差主要是由于随着实验进程的增加,被试出现的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

(3分)

(2)如果是前半部分的阈限值大于后半部分测得的阈限值,那么显示出实验中存在明显的练习效应;如果是前半部分测得的阈限值小于后半部分测得的阈限值,那么显示出实验中存在明显的疲劳效应。

(2分)

如果是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那么显示出实验中存在明显的习惯误差;如果是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小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那么显示出实验中存在明显的期望误差。

(2分)

(3)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可以通过“↓↑↑↓”(ABBA也可以)或“↑↓↓↑”的实验顺序加以克服,但是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难以进行较为有效的控制,只能通过二者相加进行平衡,因为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方向相反。

另外,实验中采用不确定的刺激起点也是为了克服被试的反应定势带来的实验误差。

(3分)

6.比较古典心理物理学的几种方法,信号检测论相对于古典心理物理学的优势是什么?

答:

(1)感觉阈限操作定义方面的比较。

最小变化法最能说明感觉阈限的定义。

(2分)

(2)被试方面的比较。

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容易造成被试疲劳和厌倦,而且被试主动性差。

相对而言,平均差误法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因而也最能调动被试的主动积极性。

(2分)

(3)误差方面的比较。

恒定刺激法的误差最小,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不会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产生期望误差或习惯误差。

最小变化法的误差次之,最小变化法由于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会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相对而言,平均差误法的误差最大。

(2分)

(4)效率方面的比较。

最小变化法的效率最低,需要测定的次数最多,误差也较大。

恒定刺激法所选用的刺激数目较少,每一个刺激得到的数据都是有效的,而且不需要随时调整刺激。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他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

平均差误法的实验测定的次数较少。

后两者的效率都高于最小变化法。

(2分)

在三种古典的心理物理法中,往往是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的。

因此,古典心理物理法中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就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最根本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好区分开。

在此背景下,随着信息论的发展,信号检测论就应运而生了。

(2分)

7.请描述一下信号检测论的实验过程。

答:

1.准备工作(确定信号与噪音)(5分)

(1)把100克的圆柱体(标准刺激)与104克、108克、112克这另三个圆柱体(也可以与其他重量的圆柱体相比较)分别比较10次,选出一个在10次比较中7次或8次觉得重于100克的圆柱体作为信号刺激。

100克的圆柱体则作为噪音。

(2)主试按以下三种不同的SN和N出现的先定概率安排实验顺序,即:

表1信号检测论的预定信号概率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P(SN)

20%

50%

80%

P(N)

80%

50%

20%

每种先定概率做100次,100次中信号和噪音出现的次数随先定概率变化,出现的顺序按随机原则排列。

2.正式实验(5分)

(1)在每100次实验开始前,先让被试熟悉一下信号和噪音的区别,并告诉被试在100次中信号出现的概率。

两次呈现刺激的时间间隔至少3秒。

(2)实验开始前,主试要向被试做示范动作:

被试用优势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使它离开测试桌面约2厘米,2秒后放下。

被试要注意胳膊肘不能离开桌面。

(3)被试坐在实验台的被试侧,优势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的套袖式测试口。

要求被试每次提举圆柱体时,提的高低、快慢要前后一致。

(4)指导语:

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就用刚才我示范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把它提起。

提举后,如果判断为信号就报告说“信号”;如果判断为噪音,就报告说“噪音”。

(5)如果判断为信号就报告说“信号”,主试在记录表上相应地记上“+”;如果判断为噪音,就报告说“噪音”,主试就记“-”,每做完50次,休息5分钟。

8.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被试的判断标准主要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判断标准与辨别力指数的关系如何?

以随机方式呈现给被试100次信号和100次噪音,结果发现,甲、乙、丙被试在呈现100次信号报告说是信号的分别是16次、50次、93次,在呈现100次噪音报告说是信号的分别是2次、16次、69次。

请比较3名被试的判断标准与辨别力指数(结果请保留3位小数)。

表PZO转换表

P

Z

O

P

Z

O

0.02

-2.053

0.048

0.50

0.000

0.399

0.07

-1.476

0.134

0.69

0.495

0.353

0.16

-0.994

0.243

0.84

0.994

0.243

0.31

-0.495

0.353

0.93

1.476

0.134

0.49

-0.025

0.399

0.98

2.053

0.048

答:

(1)被试的判断标准主要受被试的价值取向、性格特征、外在奖惩条件、噪音与信号的先定概率等因素的影响。

(2分)

(2)被试的判断标准独立于辨别力指数。

(1分)

(3)3名被试的判断标准与辨别力指数分别如下:

y/SN

y/N

判断标准(β)

辨别力指数(d’)

P

0.16

0.02

5.063

1.059

Z

-0.994

-2.053

O

0.243

0.048

P

0.50

0.16

1.642

0.994

Z

0.000

-0.994

O

0.399

0.243

P

0.93

0.69

0.380

0.981

Z

1.476

0.495

O

0.134

0.353

(计算6分,每点1分)

结论:

被试A的判断标准最高,被试C的判断标准最低。

3名被试的辨别力指数接近,相对而言,被试甲的辨别力指数更高一些。

(1分)

9.采用再认法对甲乙两人的记忆能力进行测试比较,其实验过程是:

甲乙两人在相同时间内同时学习并记忆50个单词,然后将这50个单词与另外50个未学习的单词混淆在一起,再逐个地分别呈献给甲乙两人,要求其回答呈现的这个词“是”或“不是”前面学习过的单词。

于是得到如表1所示的测试结果,那么按照测试的结果,请判断甲乙两人中谁的记忆能力比较强、谁的判断标准比较高呢(结果请保留3位小数)?

答:

计算结果如下表:

y/SN

y/N

判断标准(β)

辨别力指数(d’)

P

0.90

0.30

0.506

1.805

Z

1.281

-0.524

O

0.176

0.348

P

0.60

0.20

1.379

1.094

Z

0.253

-0.841

O

0.386

0.280

(计算8分,每点2分)

根据计算结果,被试甲对学习项目的辨别力指数大于被试乙的辨别力指数,说明被试甲在相同条件下对项目学习效果好于被试乙,因此可以认为被试甲的记忆力好于被试乙。

(2分)

被试乙的判断标准高于被试甲,相对而言,被试乙在作出“是”学过的判断时更为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