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957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docx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

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

 何谓“局限空间”,一般常指容积小、自然通风差的空间,也指那些不需要经常进入其间进行保养、维修或清扫的空间,即平时无人进人工作的封闭空间。

故有人也称其为“有限空间”、“密闭空间”或“设备内”等。

广义上也包括不具备一般工作场所固有的安全特点(如照明、通风、换气、通道)的任何一种空间环境。

  美国联邦法规1910?

146?

J《审批性局限空间》,给出“局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具备下述条件的空间:

  ①空间足够大,雇员身体可全部进入并可在其中进行指定的作业;

  ②进出该空间的方式受限(如塔储罐、储槽、筒仓、储藏间、地坑等都是进出方式受限的空间);

  ③该空间不是雇员常设工作地点。

  审批性局部空间是指具备下述一个或几个条件的局限空间:

  ①会有有毒大气或可能产生有害大气;

  ②会有可能淹埋进入者的物质;

  ③内部有能把进入者夹住或窒息的结构,如向内咬合的凸(齿)轮、向下倾斜的工作面或收缩口较小的锥形装置等;

  ④有任何其他已知严重危害安全和健康的因素。

  一、局限空间焊接作业危险性分析

  局限空间焊接作业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系统清洗、置换处理程度、容器内部结构,还与施工进度、难度、劳动组织协调等密切相关,其危险性有以下几方面。

  1.环境危险

  

(1)缺氧危险。

系统经退料、蒸煮、清洗、置换等处理后容器(空间)因通风不畅氧含量小于18%,有时施工用火内部耗氧量大,氧含量达不到18%。

  

(2)易燃、可燃物。

系统处理.不干净,容器(空间)内存在死角,相连物料管线未隔离物料内漏、互串,施工用易燃、可燃物料泄漏,运行设备发生跑、冒、滴、漏等。

  (3)有毒有害物。

系统处理不干净,存在残留H2S、瓦斯、CO等。

填料吸附有毒有害物系统未隔离,开工过程中系统阀门关不严,内漏惰性气体。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一般作业环境下“有毒”和“无毒”的界限和概念是非常清楚的。

但将这两个概念引用到局限空间作业环境时,就都是相对的。

如在一间2m×1.5m×2.7m(总容器8.1m3)的标准卫生间中洗浴,当用管道煤气热水器时,燃烧1m3煤气将生成同体积的CO2并消耗0.5m3的氧。

此时,如卫生间是密不通风的,空气中CO2浓度将达到8%以上,同时因空气中的氧分在降低,氧含量将低于16%。

两者均已达到可使人瞬间昏迷的浓度,若抢救不及时,死亡在所难免。

  (4)局限空间内有转动构件。

系统停工处理后,转动构件动力源(电源、气源等)未隔离,误送电或误操作,接线错误,施工不协调,启动转动构件。

  2.施工危险

  

(1)触电危险。

施工照明,设备用电,未使用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装置,电源线破损,工具、设备漏电,违章作业。

  

(2)脚手架及其使用隐患。

容器内搭设高脚手架不规范,稳定性差,跳板活动,材料不合格。

使用时超载,脚手架下塌或翻倒,坠落和物体打击伤害。

  (3)防护器材及其使用缺陷。

气体防护器材、安全带、安全帽使用不正确;气体防护器材缺陷:

氧气源不足、药剂失效、输送软管漏气、脱落、未定期校验、监测仪器不准确。

  (4)施工机具缺陷。

施工用卷疡机、起重机、手持电动工具未经安全检查,出现卷扬机刹车不灵、钢丝绳断、手持电动工具漏电等。

  (5)焊接粉尘、高温危害等。

  二、局限间空作业主要危险

  局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是缺氧、窒息和着火爆炸。

  1.缺氧的原因和事例

  缺氧的原因和事例见表5-1。

  2.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

  

(1)焊接动火前对容器内的可燃物置换不彻底,或取样化验和检测数据不准确,或取样部位不适当,结果在局限空间内或动火点周围存在着爆炸混合物。

  

(2)在焊补操作过程中,动火条件发生了变化。

  (3)动火检修的容器未与生产系统隔绝,致使易爆气体或蒸汽互相串通,进入动火区段;或是一面动火,一面生产,互不联系。

在放料排气时遇到火花。

  

  (4)在尚具有燃爆危险的车间、仓库等室内进行焊补检修。

  (5)对未经安全处理或未开孔洞的密封容器进行气割或焊接。

  三、局限空间焊接作业安全措施

  1.实行隔离

  

(1)采用盲板使焊补的容器管道与生产的部分完全隔离。

盲板除必须保证严密不漏气外,还应保证能耐管路的工作压力。

电气系统挂警告牌,进行断开处理。

  

(2)为避免盲板受压破裂,在盲板与阀门间应加设放空管或压力表,并派专人看守。

  (3)凡可拆卸并有条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焊补的物件,必须拆移至固定动火区焊补。

  2.彻底置换

  

(1)通常采用蒸汽蒸煮,接着用置换介质吹净等方法,将容器内部的可燃易燃和有毒物质置换排出。

常用置换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蒸汽或水等。

  

(2)在可燃物容器外焊补,操作者不进人容器内,其内部可燃物含量不得超过爆炸下限的1/3~1/4;若需进入容器内焊补,除可燃物不得超过上述含量外,还应保证含氧量在18%~21%,毒物含量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21—2002)的规定。

  (3)置换作业必须以气体成分化验分析合格为准。

  (4)只置换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若操作者需进入容器作业,还需用空气置换惰性气体。

条件许可,可机械通风,使容器内空气处于对流状态。

  (5)未经置换处理,或虽已置换但尚未分析化验气体成分为合格的可燃物容器,均不得随意动火焊补。

  3.清洗

  

(1)焊补前,可燃易燃易爆液容器管道内必须仔细清洗干净。

  

(2)有保温材料的容器管道,其里外都必须清洗,应将动火点周围1m的保温材料拆除,焊补完后恢复。

  4.气体分析和监测

  

(1)检修动火开始前0.5h内,必须从容器内外的不同地点取混合气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焊补。

  

(2)焊补过程中需要继续用仪表监测,发现可燃易燃气浓度上升,立即暂停火,每次置换清洗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再开始动火焊补。

  (3)动火焊补时,应打开容器的人孔、手孔、清扫孔和放空管,严禁焊补未开孔洞的密闭容器。

  5.安全管理  

  

(1)检修动火前,必须按HG23011—1999《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明确动火程序,落实安全措施,并应通知厂内消防队。

  

(2)在工作地点周围10m内应停止其他用火工作,并将易燃易爆物品移至安全场所。

  (3)必须准备好消防器材。

在黑暗处或夜间工作,应有足够的照明,并准备好带有防护罩的手提行灯(12V)等。

  四、带压不置换动火的焊接作业安全

  带压不置换动火是指含有可燃气体的设备、管道,在一定条件下未经置换直接动火补焊作业的技术。

由于它动火条件不稳定,这项技术目前被国家有关安全规程所禁止,如GB9448—1999《焊接与切割安全》中4.1.8条规定,禁止在带压的容器、管道上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

但在石油化工企业又往往为生产需要而必须采用。

为确保带压动火安全,必须采取如下安全措施。

  1.控制氧含量

  

(1)焊补前必须进行容器内气体成分的分析,以确保其中氧的含量不超过安全值,使得可燃物质含量大大超过爆炸上限,从而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

如氢的爆炸上限?

5%,此时空气25%,其中氧的含量5.2%,取1/5的安全系数,则氢气混合气中含量安全值为1%。

  

(2)在动火前和焊补过程中,要始终稳定控制系统中氧含量低于安全值。

  (3)安置氧气自动分析仪,并有专人把关。

当发现系统中氧含量增高,应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排除,氧含量超过安全值时应立即停止焊接。

  2.正压操作

  

(1)动火前和整个焊补作业过程中,容器必须保持稳定的正压,这是带压不置换动火安全工作的关键,压力一般为2×104~6.7×104Pa,保证裂缝处逸出的可燃气形成一个稳定的扩散燃烧系统。

也就是既正压又不猛烈喷火的原则。

  

(2)压力一般用U形压力计显示,压力计接在被焊接的设备取样管上随时监测。

  3.控制动火点

  

(1)无论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容器的带压不置换动火,都必须分析动火点周围滞留空间的可燃物含量,以小于爆炸下限的1/3~1/4为合格。

  

(2)取样部位应考虑可燃物的性质(如密度、挥发性)和厂房建筑的特点等正确选择。

应注意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确认安全可靠时再动火。

  4.安全操作

  

(1)焊接前要引燃从裂缝逸出的可燃气体,形成一个稳定的燃烧系统。

  

  

(2)焊机电流的大小要预先调节合适。

  (3)遇到动火条件有变化,如系统压力急剧下降到所规定的限度,或氧含量超过安全值,要立即停止动火,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之后方可继续进行焊补。

  (4)焊工及辅助作业人员要佩戴适用的防毒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