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094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docx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解读

学科第三单元达标教学计划表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范围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12-15)

主讲人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由《地球的面纱》、《风从哪里来》、《降落伞》、《小帆船》4课组成,主要研究大气层,风的成因,降落伞,风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形成小学阶段对地球大气,天气现象的宏观认识,使学生通过在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纱等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的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生活深入研究储备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2.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3.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重点

1.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2.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猜想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

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课时安排

《地球的面纱》1课时《风从哪里来》1课时《降落伞》1课时《小帆船》1课时

达标命题人

达标结果

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对拓展题回答的不全面。

备注

单元命题附后

单元检测题

一、地球分为哪些大气层?

 

二、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三、降落伞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四、设计利用风驱动的玩具。

我的玩具名称:

-----------

我的设计方案: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姓名

学科

科学

年级班

六年级

课题

12.《地球的面纱》

课时

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通过搜集大气层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使学生学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

2.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3.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发展性

目标

1.通过对大气污染、臭气洞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对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重点

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难点

通过对大气污染、臭气洞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对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方法

观察实验法

手段

班班通

板书

12.地球的面纱

逃逸层1000KM

热层500KM

中间层80KM

平流层50KM

对流层10KM

反思

恰当使用课件,使得本来较枯燥的课堂变得很生动,学生学习兴趣也很大。

教学活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意图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猜测假设自主探究

 

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生自由回答)

黄山云海是由低云(云底高度低于2500米)和地面雾形成的。

冬、春季节,大气中低层的气温低,层积云的凝结高度低(约在800~1200米之间),冷空气活动频繁。

过程性天气活动明显,在雨雪天气后,常出现大面积的好云海,尤其是壮观的云海日出。

 

1.初步整理手头资料

 

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每组的记录员同学把探讨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上。

(小组分头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

生自由回答

对流层:

空气有强烈的对流,天气现象都发生这一层,与人类关系密切

平流层:

大气稳定,不易对流,有利于高空飞行,底层有臭氧层

中间层:

又称电离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能反射无线电短波,有利于通信

热层:

空气稀薄、平稳、温度高,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杨利伟(200千米)

逃逸层:

空气稀薄、温度很高,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的过渡层,所以,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

 

让学生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后小组进行抢答,

①没有天气变化(风、霜、雨、雪等)

②听不到声音,每个人都是聋子,世界一片寂静

③易受陨石的侵袭

④气温白天很高,晚上很低

⑤抽水机不能抽水

⑥电风扇可以转动,但没有风

⑦人和动物由于不能呼吸空气而无法生存

⑧所有生物都将灭绝

总之:

大气对人类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学生自由谈想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有关大气臭氧遭到破坏方面的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整理,设计保护地球大气的广告语或警示语,并将他们制作成警示牌,悬挂于教室、学校、社区显眼的地方,一次提醒自己和他人时刻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一、利用自然的美为铺垫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录像导课。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的录像

(播放黄山风光——云海录像片段)

从以上黄山风光——云海录像中你感受到什么?

你们是通过什么感受到大气层的存在的?

二、讨论交流整理资料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很多有关大气层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的搜集成果是十分可观的,首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整理记录所搜集的资料。

(出示一份记录表)

 

大气层分为这几种不同的层次,哪一种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什么?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科学家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也对大气层做了分层,简要介绍各层的特点:

这一段从宇宙飞船上看大气的分层的短片录像,大家看起来会会更加直接形象的。

(播放从宇宙飞船上看大气的分层的短片录像)

三、大胆想象,深入探究

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臭氧层的破坏是最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也是最受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于这焦点话题,你有什么看法?

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

 

【利用自然的美,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打好基础,同时让学生了解大气层说起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让学生明确这个环节要学到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

 

【为使学生通俗易懂,我采用视频的直观手段。

达标检测

必做题

地球分为哪些大气层?

选做题

组织一次以“保护大气臭氧层”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姓名

学科

科学

年级班

六年级

课题

13.风从哪里来

课时

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发展性

目标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重点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难点

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方法

探究法

手段

班班通

板书

13.风从哪里来

反思

六年级三班在做风的实验时,用的自己带的可乐瓶,实验效果不明显,其他两个班级用的是学校的风的形成实验材料,效果明显。

 

教学活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意图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猜测假设

自主探究

 

达标应用拓展实践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简单的可以接着解决,有深度的可以在学习中解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愉快的交流

 

学生利用书本扇、用口吹等办法制造风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造风现象:

风扇、吹风机、飞机螺旋桨、空调等,并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造风:

扇子、气球、风车

 

学生猜测感受人造风的特点

 

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知道人造风是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

 

根据你的经验和掌握的风的知识,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把你的猜想与依据写在记录表中。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大胆地提出了几种猜想,哪一种猜想最有可能呢?

学生简单交流

 

设计模拟烟囱里风的实验

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想一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

可乐瓶为什么做成这样的?

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小组同学先互相商量一下。

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绘制风的成因图

展示一些典型的风的图片:

如龙卷风、台风、风中的景色图等。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

看完这些图片你想了解有关风的哪些知识?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进13课风从哪里来(板书课题)

二、通过大胆的猜测和实验,自主合作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一)自己制造风,并研究人造风形成的原因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生活中,你都在哪些方面发现了风?

在电影电视中,你又从哪些方面看到了风?

原来,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你有办法制造一些风吗?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风?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你能利用它制造出风吗?

谁来试试?

这种人为制造的风称为人造风。

想一想,人造风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二)猜测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大自然中的风千变万化,那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

(教师为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表)

(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指导设计实验方案。

以上是我们对风的成因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三、拓展活动

在地球上风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

那在月球上有没有风呢?

课下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探究风的奥秘。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风的奥秘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演示自己制造、感受风的做法,目的是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自然界中风的成因做好铺垫。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利用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达标检测

必做题

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选做题

探究风的奥秘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姓名

学科

科学

年级班

六年级

课题

14.降落伞

课时

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经历“问题——研究——问题”的历程,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2.知道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物体缓慢降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发展性

目标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交流与分享的品质;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提升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猜想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难点

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猜想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法

探究讨论

手段

班班通

板书

14.降落伞

伞面

伞绳

重物

反思

学生对做降落伞的兴趣很大,也很愿意去探究。

在做对比实验时,能够注意到哪些变量条件和不变量条件。

教学活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意图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猜测假设

自主探究

 

达标应用拓展实践

生猜测小瓶破或不破

 

学生自由发言

 

生自由回答

 

1、了解降落伞的结构

 

生自由回答

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

它后来发展成为各种空气阻力伞。

降落伞是由伞面、伞绳、重物三部分组成的。

2、了解降落伞的作用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师总结:

(课件播放,师阅读)降落伞俗称“保险伞”,广泛用于航天航空领域,主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

(1)应急救生。

主要用于飞机失事时拯救飞行员的性命;

(2)稳定作用。

保持飞机弹射椅的姿态稳定,空中加油机的加油器稳定;

(3)减速作用。

飞机着陆时的刹车减速以及各种航弹伞的滞空减速。

降落伞能使飞机着陆滑行由2000多米缩短至800~900米;

(4)回收作用。

用于飞机器的空中回收,诸如无人驾驶飞机、试验导弹、运载火箭助推器、高速探测器以及返回式航天飞行器的回收等。

还有宇宙飞船和热气球探测器上设备的回收;

(5)空降空投。

伞兵空降,以及各种物资和武器的空投;

(6)航空运动。

如空中跳伞、山坡滑翔、悬挂翼滑翔、动力飞行以及牵引升空等运动。

1、自制降落伞比赛

课前同学们都制作了降落伞,小组选一个认为最好的降落伞,举行一个小小的降落伞比赛。

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来做评委,共同选出制作的最好的降落伞。

(各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降落伞,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释放降落伞)

 

猜测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观察,学生一般能回答出因为伞面大小、伞绳长短、伞面材料、重物的质量、风力大小等几方面的原因

 

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巡回指导

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

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伞面越小,下降速度越快。

伞绳越长,下降速度越快;伞绳越短,下降速度越慢。

透气性差的伞面材料,下降速度慢;透气性好的伞面材料,下降速度快。

重物越重,下降速度越快;重物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生自由发言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玻璃小瓶,如果我把手一松,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放手,小瓶摔破。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小瓶摔不破吗?

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在小瓶上面挂上一个降落伞,这个方法可行吗?

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把提前做好的降落伞挂到另一个同样的小瓶上,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瓶,小瓶安然落地。

为什么挂上降落伞小瓶就摔不破了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降落伞的秘密。

(师板书课题——降落伞)

二、认识降落伞

你在哪里见过降落伞?

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降落伞,你能说说你的降落伞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师板书:

伞面、伞绳、重物)

 

了解了降落伞的组成,你知道降落伞有什么作用吗?

 

三、研究降落伞

 

2、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原因

刚才我们看降落伞比赛的时候,同学们都认为降落比较慢的降落伞好,因为这样能更好地保护重物。

怎样能让我们的降落伞下降速度慢一些呢?

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3.设计实验方案

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试一下你的猜想吗?

 

四、拓展延伸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知道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很多。

如果下面再让大家设计一个降落伞,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设计的非常好。

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

在这个纸杯中有一个鸡蛋,你能不能设计一个降落伞,保护这个鸡蛋,让它从三楼掉下去摔不破呢?

 

由于学生课前预习过,所以学生的很容易想到挂上降落伞的方法。

 

同样高度释放的两个小瓶,一个破碎,一个不破碎,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一个简单的情景,却激发起了学生无限的探究欲望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实验设计的能力,因此本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既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也是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种检测和提高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继续思考的空间,既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一种检测,也是对学生制作能力的一种考验,同时让学生的探究热情延伸到了课后

达标检测

必做题

降落伞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选做题

设计实用的降落伞,把设计的方案写下来。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姓名

学科

科学

年级班

六年级

课题

15.小帆船

课时

1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2.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发展性

目标

1.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重点

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难点

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方法

探究实验法

手段

班班通

板书

15.小帆船

 

反思

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活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意图

激趣导入引起兴趣

 

假设猜想

 

实验验证

 

课后拓展

 

 

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1.交流评价制作的帆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制作的帆船。

小组成员交流经验。

互相评价制作的帆船并选择出优秀作品台前展示。

2.对帆船的航行进行猜想与假设。

学生自由汇报。

3.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

小组成员合作进行探索研究。

4.学生汇报与交流。

 

5.认识风的两面性。

学生通过录像认识到风给大自然带来的美感,来赞美风,同时也认识到风还会带来沙尘暴,带给人们的灾难。

 

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收集各地关于风的语句,出一期手抄报。

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关于郑和下西洋海上航行的音像资料,你们想看吗?

2.播入音像资料。

看了这段音像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二、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活动。

 

你的帆船会怎样利用风来航行呢?

想不想研究你们制作的小帆船在有风的时候是怎样航行的?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风和帆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教师播放在大自然中风的录像片段

教师总结:

由此可见,风在带给人们生活益处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的活动延伸到课下

1.引出课下探究的活动内容

2.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以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的航海科技光辉,表现出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

达标检测

必做题

继续观察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研究没有解决问题

选做题

收集风的语句,办一期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