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392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超声诊断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笔记.docx

《超声诊断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诊断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声诊断笔记.docx

超声诊断笔记

超声诊断笔记

1.超声诊断:

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器官诊断疾病的方法,简称超声波诊断

2.超声诊断仪分为主机和探头(换能机)两大部分

第一节超声成像的基本知识

一、超声的定义及物理特性

(一)超声的定义

1.声是一种机械振动,传播能量。

2.声分为可闻声(20~20000Hz),超声(大于20000Hz),次声(小于20Hz)。

(二)与超声有关的物理量

1.超声诊断最常用的物理量是波长,频率,声速。

(高频——体表,越长波长;低频——深部,越短)

声速C=频率f·波长λ

(三)超声的物理特性

1.指向性(束射性)

2.反射、折射和散射:

声阻抗Z指阻挡声在介质中传播的力。

Z=C(声速)·ρ(介质的密度)

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相接触形成一个界面,与密度有关

超声遇到大界面时产生反射和折射

①放射型:

所有液体组织(液性包块胸腹水)

②少反射型:

均匀的实质脏器

③多反射型:

结构杂乱的实质器官或肿块(正常乳腺、异常肿瘤)

④全反射型:

骨,肺,肠

超声遇到小界面时,发生绕射和散射。

3.吸收、衰减

4.多普勒效应:

声源遇到与其做相对运动的界面时,造成反射频率不同于发射频率的现象,称之。

发射频率与反射频率之差,称多普勒频移。

检测人体中的运动体

二、超声诊断仪分类

(一)A型

为超声示波诊断法,现已基本淘汰,偶用于测颅中线和眼轴。

(二)B型

为超声显像诊断法。

可清晰实时显示软组织的微细结构,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超声诊断法。

(三)M型

M型为超声光电扫描诊断法。

(四)D型

D型为超声频移诊断法,应用多普勒原理进行超声诊断。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2.频谱多普勒:

又可分为脉冲多普勒PW和连续多普勒CW。

PW定位准确,CW可测的最大血流速度不受限。

三、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

3.等回声:

正常人肝脏

4.低回声:

子宫

5.无回声:

液性暗区

显示调制方式回波形式信号

A型超声示波幅度调制波强高弱低

B型超声显像辉度调制光点高暗

M型超声光电扫描辉度+慢扫描动态曲线高亮低

D型超声频移幅度调制频谱频移曲线高低

超声诊断名解

1.光点:

细小而圆的点状回声

2.光斑:

指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小片状,边界清楚,直径约<0.5cm,指炎性组织、钙化灶、小结石等。

3.光团:

指回声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团状,直径>0.5cm,有一定边界,结石、肿瘤等。

4.光条:

细而长的回声。

5.光环:

由光条围成的环状回声(胎头、节育环)

6.声影:

在超声波传播途径内,因反射体对超声的反射、折射、吸收等致超声的能量的衰减,使声不能到达其后方,而形成的直线阴影,结石、钙化。

7.声晕:

指肿瘤光团周围出现一圈细的低回声暗带,原发性肝癌

8.蜂窝样回声:

指葡萄胎时,多个低半导强度的粗细不等的光点,光团,其间夹有很多散在的小暗区,形成蜂窝状的改变。

9.平行管征(双筒枪征):

正常总胆管内经是门静脉的1/3,其扩张时内径大于或等于门静脉而出现的两条平行的管道,见于阻塞性黄疸。

10.假肾征:

来自胃肠道的肿块形成类似肾脏的声像。

11.靶环征(靶心征):

光团周围一圈稍宽的低回声光带,常见于癌结节(继发)周围

12.驼峰征:

指由于肿块长在脏器的浅表处,向外突出时表现出丘状突起,形如驼峰。

13.角征:

多指肿瘤组织位于脏器边缘而使其失去正常角度,正常肝左叶下缘角小于45°,当左叶下缘角有肿块生长时,使左叶下缘角角度增大,大于45°。

14.彗星尾征:

强光斑后方出现的狭长的带状回声(小结石,避孕环)

第二节超声心动图

用于检查心脏及与其相连的大血管的超声技术叫超声心动图UCG。

包括M型,B型和D型,即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D型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能实时显示心内各结构(瓣膜、各房室壁等)的形态及活动,形象显示有无反流及分流,并通过软件测量心功能,在临床上成为心脏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适应证】

1.瓣膜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瓣膜病,先天性瓣膜畸形等,首选。

2.占位性病变:

左心房黏液瘤,间皮瘤,心包积液,首选。

3.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等,首选。

4.心肌病:

肥厚型(重点,常见)、限制型心肌病可基本确诊,扩张型心肌病要结合临床方可确诊。

5.其他:

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要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正常声像图】

心脏血液循环:

肺部气体交换后,四条PV→LA→LV→AO→各级中小A到全身毛细血管→小中V→IVC,SVC→RA→TV→RV→PA→肺内气体交换。

检查常用体位:

左侧卧位或仰卧位

常用声窗:

最常用的是胸骨旁和心尖,其次是剑突下及胸骨上窝,必要时取胸骨右缘。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

常用切面有: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二尖瓣口短轴切面、乳头肌切面等系列短轴切面,心尖四腔、二腔切面。

1.左心室长轴切面:

上方从前向后依次显示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和左心房。

下方从前向后依次显示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左心室后壁。

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相延续,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后叶、主动脉右冠瓣和无冠瓣。

瓣膜光洁柔和,随心动周期规律性开放、关闭。

室壁、房壁和主动脉壁随心动周期规律性收缩、舒张。

2.心底短轴切面:

可见中间的主动脉及其瓣叶横断面,其周围一圈,从后向前顺时针依次为左心房、房间隔、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

主动脉三个瓣膜开放呈倒三角形,关闭呈Y形。

青少年儿童可清晰看到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

3.二尖瓣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

可显示左心室壁环状横断面向心性规律的收缩、舒张。

可见右心室的一部分。

二尖瓣口前后叶舒张期开放呈鱼口状,关闭呈一字形。

4.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

左右心室与二尖瓣短轴切面所见相仿,可看到前外侧乳头肌和后内侧乳头肌。

5.心尖四腔切面:

可见房间隔、室间隔、二尖瓣、三尖瓣将心腔分为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四个腔。

患者图像条件好的可见与左心房相连的四条肺静脉。

探头稍向上倾斜见到主动脉根部,为心尖五腔观。

6.剑下四腔切面:

可见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四个腔。

房间隔与声束方向近于垂直,诊断房间隔缺损的假阳性率最低,是确诊有无房间隔缺损的最佳切面。

7.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探头置于胸骨上窝,可见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还可见右肺动脉横断面。

(二)M型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收缩功能测定,心功能分级,有没有心衰。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在二维图像上将血流添加彩色编码,各切面上由于血流的方向不同而出现“红迎蓝离”的血流信号。

2.频谱多普勒: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频移血流速度。

【异常声像图】

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造成的瓣膜病理状态,临床主要表现:

相应瓣膜区的心脏杂音与心功能障碍。

(一)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后,舒张期左心房血液不能畅通进入左心室,淤积在左心房,使左心房容积增大,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压差增大。

失代偿时肺循环阻力增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过重而增大。

1.二维超声心动图:

①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以瓣尖为主,有时可见赘生物形成的强光团。

②二尖瓣活动僵硬,运动幅度减小。

前叶舒张期呈圆拱样(气球样)向左心室流出道突出。

③二尖瓣口面积缩小。

正常约4cm2,舒张期跨二尖瓣口平均压差5mmHg。

轻度狭窄时,瓣口面积1.5~2.0cm2;重度狭窄时,瓣口面积<1.0cm2。

④腱索增粗缩短,乳头肌肥大⑤左心房明显增大,肺动脉高压时则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

2.M型超声心动图:

①二尖瓣曲线增粗,回声增强②二尖瓣前叶曲线双峰消失,呈城墙样(平台样)改变,EF斜率减低③二尖瓣前、后叶呈同向运动,后叶曲线套入前叶④左心房增大。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①CDFI:

二尖瓣口见五彩镶嵌的湍流信号②频谱多普勒:

二尖瓣频谱呈单峰宽带充填形,峰值血流速度大于1.5m/s,可达6~8m/s,A峰>0.9m/S。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区闻及向量粗糙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可触及震颤。

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左心室一部分血液经关闭不全的瓣口反流回左心房,使左心房压增高,容积增大。

1.二维超声心动图:

①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以瓣尖为主。

有时可见赘生物强光团。

②二尖瓣活动僵硬,运动幅度减少。

收缩期二尖瓣前后叶关闭错位或有空隙③左心房大,左心室大,严重时出现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大。

2.M型超声心动图:

①二尖瓣曲线增粗,回声增强,后叶运动幅度明显减低②收缩期前后叶关闭呈双线③左心房大,左心室大。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DFI:

左心房内见从二尖瓣口发出的收缩期反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

收缩期出现反流频谱,峰值速度一般大于4m/s

二、左心房黏液瘤

黏液瘤是心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左心房粘液瘤为最多见,占90%,有蒂,瘤体为半透明胶冻状,表面为大小不等的结节。

临床表现酷似二尖瓣狭窄。

但心脏杂音多变。

二维超声心动图:

多个切面均可见左心房内有一回声增强的光团,多附于房间隔或二尖瓣前叶的左心房面。

随舒张期二尖瓣开放,黏液瘤可到达二尖瓣口,部分甚至全部堵塞二尖瓣口,造成机械性二尖瓣口狭窄。

收缩期随二尖瓣关闭,黏液瘤返回左心房,左心房因之增大。

合并出血坏死时强光团内可见无回声区。

二尖瓣未见异常回声。

三、先天性心脏病

3.法洛四联症:

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狭窄,均可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上有特征性表现而确诊。

四、心肌病

分类:

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

1.扩张型心肌病:

又称充血性心肌病。

特征:

①全心扩张呈球形,以左心为主②各瓣膜形态正常,开放幅度变小,二尖瓣口与左心室形成“小瓣口大心腔”的特征性表现。

M型超声心动图上二尖瓣曲线呈低矮菱形的钻石样改变,E峰与室间隔距离EPSS增大,常大于15mm。

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

频谱多普勒超声:

各瓣膜口血流峰值速度减低,可见反流信号。

2.肥厚心肌病:

有些病人可无症状而发生猝死,一般有心悸、气急、胸闷、疲劳感、头晕和眩晕等症状。

特征:

①心肌不对称性增厚,室间隔增厚更明显,厚度大于15mm。

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之比大于1.3。

②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左心室流出道变窄,该处血流峰值速度明显增高。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狭窄)

3.限制型心肌病:

少见,心脏移植,心内膜、心肌广泛纤维化,导致心室舒缩功能障碍。

表现:

①心内膜弥漫性均匀增厚,回声增强②室壁运动幅度明显减弱。

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③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左心房、右心房多增大。

第三节肝、胆、胰腺的超声诊断

一、肝脏疾病

【适应证】

1.占位性病变:

①实质性:

肝癌,肝血管瘤②液性:

肝囊肿、肝脓肿、肝包囊虫病

2.弥漫性病变:

肝硬化、脂肪肝、血吸虫病肝、肝淤血

3.肝外伤

【肝体征】

1.肝门呈现出H型沟:

横沟即为第一肝门,有PV.HA.BD;右前纵沟-胆囊窝,内有胆囊;右后纵沟-腔静脉窝,内有IVC,其后上端为HV进入IVC部位,即为第二肝门;左前纵沟-肝圆韧带,是胎儿附脐静脉的遗迹;左后纵沟-肝静脉韧带,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

2.从胆囊中线到下腔静脉左缘连线,将肝分布左右半肝,横沟前方为方叶,后方为尾状叶。

3.入肝:

门静脉(门管鞘、格林森氏系统)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出肝,肝静脉系统,左中右三静脉

【异常声像图】

(一)原发肝细胞肝癌

1.分型:

①巨块型:

癌瘤直径大于5cm②结节型:

癌瘤直径大于2cm,小于5cm③弥漫型:

癌瘤直径小于2cm,弥漫分布全肝(小结节,易漏诊)④混合型:

以上三种中任意两种甚至三种同时存在。

常为30~50岁,男2.1:

1女。

2.超声诊断要点:

1)直接征象:

①肝内见一个或多个光团②光团边缘形态不规则,两团内光点不均匀,回声强弱不一③周围可见声韵或靶环征,当肿块中心部液化坏死,光团内可出现液化形成的无回声暗区⑤光团周边及内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

2)间接征象:

①肝肿大,边缘形态失常,可见驼峰征、角征②压迫征象:

血管绕行,管道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门静脉、肝静脉受压变形,第一肝门处肝癌可压迫胆管造成肝内胆管扩张,产生阻塞性黄疸③转移征象:

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腹水;第一肝门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二)肝囊肿、多囊肝

患者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回壁回声增强(补充能量的衰减无),肝内有一个或数个类圆形无回声暗区,壁纤细、光洁,暗区内清亮。

多囊肝则见肝内布满无数大小不等无回声暗区,正常肝组织被挤压变薄或显示不清,常合并多脏器多囊改变。

肝移植。

肝体积增大,形态失常,不规则。

(三)肝脓肿

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肝囊肿和肝脓肿的鉴别

肝囊肿肝脓肿

边缘形态规则规则或不规则

囊壁菲薄、光滑厚、模糊、粗糙

内部回声清亮的无回声不清亮,有微小光点,液化不全时可见实质回声

后壁效应明显无→有

临床症状无有

动态观察无变化一周内有明显变化

(四)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各种慢性肝病反复发作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假小叶形成等病理改变。

分类:

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瘀血性。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损害。

诊断要点:

①早期可正常,晚期肝体积缩小②肝包膜回声增强,呈锯齿样、结节样、波浪样改变。

肝内光点增粗增强,分布紊乱。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由于门静脉小分支被虫卵充填实变,而呈网络样改变②脾肿大,脾实质回声增强,脾厚度>4.0cm,脾静脉内径≥0.8cm④胆囊壁增厚毛糙,有腹水时可呈双边⑤可见腹水的无回声暗区⑥门静脉内径增宽>1.3cm,门静脉高压导致门静脉血流信号减弱,壁厚,回声增强,肝静脉变波或走向不清⑦癌变时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肝癌声像图特征,以弥漫性为多见,肝静脉可重新开放。

(五)其它

肝血管瘤:

血管先天畸形,女性多于男性,需随访。

有强回声或低回声,内无血流信号。

肝淤血:

心源性肝病,肝增大,静脉内径增大,下腔静脉>1.5cm,肝静脉>1cm

二、胆道疾病

【适应证】

胆囊炎、胆道结石、胆系肿瘤(低回声包块,光团后无回声阴影)、先天性胆道疾病、胆道寄生虫(不伴声影)、黄疸性质

空腹检查的部位:

胰、胃、胆(先B超,再其它检查)

【正常声像图】

肝内胆管正常可见左右肝管,肝外胆管可见十二指肠上段(最易显示,其它:

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壁内段)

胆囊大小为长4~9cm,前后径2~3cm,壁厚小于2mm。

囊内清亮。

肝门处胆总管内径0.6cm左右,应小于0.8cm。

左右肝管内径0.2cm

要求:

①空腹8小时以上,使胆汁充盈②24小时禁脂肪食物③X线胃肠造影,3天后方可检查

【异常声像图】

(一)胆囊炎

1.急性胆囊炎:

单纯性胆囊炎声像图无特异性改变,形成化脓性胆囊炎后声像图特征较明显。

胆囊肿大,大于8cm×4cm。

壁增厚,大于3mm,呈双边征。

胆囊无回声暗区中出现细的低回声光点,分布稀疏或密集,后无声影,可伴有胆囊结石。

急性胆管炎:

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胆管内径可稍宽,胆总管内径在0.8~1.2cm之间,内可见低回声细小观点。

2.慢性胆囊炎:

是急性胆囊炎症反复发作迁延>3个月所致。

胆囊壁因纤维增生而增厚>0.4cm、毛糙,胆囊大小正常或萎缩,囊内多伴有结石。

胆囊收缩功能差,可见光斑、光团,可伴有声影。

(二)胆道结石

1.胆囊结石:

典型的胆囊结石:

①胆囊内见一个或数个强光团、光斑②光团、光斑后方伴声影或彗星尾③强光团或光斑可随体位改变而依重力方向移动。

泥沙型(壁间):

①胆囊可见小颗粒状或泥沙样光斑②后方可无明显声影或不典型宽带声影③可见光点群移动

壁内型:

胆囊壁上见强光斑,后伴彗星尾征

填充型:

①胆囊形态不清②胆囊内充满大小不等结石,声像图上看不见胆囊回声,胆囊区见一条强回声弧形光带或增强光团,后方伴直线形宽大声影

(三)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阻塞性黄疸的原因:

胆道内的结石、肿瘤或蛔虫

胆道外的原因:

第一肝门处、胰头癌、十二指肠壶腹部占位压迫引起

鉴别:

看有无胆管扩张。

(阻塞性:

肝内、肝外胆管扩张;非阻塞性黄疸:

无肝内、外胆管扩张)

部位判断:

①胆囊肿大,胆囊管扩张,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囊管下段阻塞

②肝内胆管,左右肝管扩张,胆总管不扩张——肝门处梗阻

③肝内胆管,左右肝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胆囊肿大——胆总管下段阻塞

④肝内胆管,左右肝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胆囊肿大,胰管扩张——十二直肠壶腹部或胰头部病变

三、胰腺疾病

胰腺:

胰头、胰颈、胰尾、胰体

胰腺占位病变,常见的是胰腺癌,空腹8小时以上,为排除肠气干扰,可检查前3天禁食易发酵产气食物,睡前服缓泻药或消气药。

【异常声像图】

1.急性胰腺炎

①机选均匀弥漫性轻度肿大,胰内光点增粗,回声减低,分布欠均

②有出血坏死时,胰内见局限性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胰周边可见局限性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③胰管可轻度扩张,内径3mm左右

(水肿型、出血坏死型,化验指标与严重程度无关联度)

(在进展→胰腺肿胀加剧,出现无回声暗区→趋于慢性)

2.慢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可出现纤维化表现,使胰边缘回声增强,欠光洁。

胰内光点增粗、增强,分布紊乱。

可出现假性囊肿(胰液渗出)。

胰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内径可正常,也可稍宽。

胰管内有时可见一个或多个结石的强光团、强光斑,气候伴声影。

主胰管扩张扭曲或串珠状可有结石。

3.胰腺癌(最常见恶性肿瘤)

年龄多40~50岁,男多于女,预后最差,多位于胰头,可到2/3,中晚期有阻塞性黄疸。

①直接征象:

胰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的光团,可位于胰头、胰体或胰尾。

光团边界不清,多为低回声。

光团内光点分布不均,出现液化坏死时可见不规则无回声暗区。

CDFI示周边和胰腺内血流信号较丰富。

②间接征象:

胰局限性重大,边缘形态失常,可见伪足状或花瓣状;压迫征象:

挤压或移位,胰头癌可压迫胆总管的胰腺后段,造成肝内胆管扩张,胆囊肿大,胰管扩张,胰管汇入处以上的胆总管扩张,胆囊肿大,胰管扩张,胰管汇入处以上的胆总管扩张。

③转移征象: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4.胰腺囊肿:

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

第四节泌尿系统超声诊断

【适应证】

泌尿系统:

肾、输尿管、膀胱

肾的内容:

①肾集合系统:

肾盂肾盏②肾实质:

皮质5~7mm-肾小球→尿;髓质:

肾椎体;肾A.V.脂肪

1.泌尿系统结石:

检出律:

膀胱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2.占位性病变:

液性:

肾囊肿、多囊肾;实质:

膀胱癌、肾错构瘤、肾癌

3.先天畸形:

肾缺如、异位肾、马蹄肾、双肾盂、双输尿管、膀胱憩室

4.移植肾:

尿路阻塞(肾积水),肾周围积液,肾血管病变(肾动脉狭窄阻塞、肾静脉血栓),肾实质病变(急、慢性肾排异,急性肾小球坏死)

5.炎性病变:

肾感染、脓肿、结核、尿毒症、肾纤维化

6.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压迫,穿越时和穿越后管径比为1:

2,小儿多见,无痛性肉眼血尿,空腹

7.肾损伤(挫伤裂伤)

8.膀胱异物(导尿管)

【正常声像图】

正常情况下双侧输尿管不扩张。

膀胱充盈时见膀胱壁光洁、连续,厚约1mm,排尿后3mm。

前列腺大小不超过3cm×4cm×2cm,呈栗形,前列腺内为低回声光点,分布均匀。

正常成人的肾集合系统光点一般不分离,也可分离,但分离≤10mm,当>10mm时可考虑积水。

【异常声像图】

一、肾积水

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或肿瘤、尿路外肿瘤压迫等引起的尿路梗阻均可导致肾积水。

梗阻部位可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任何部位。

肾积水时肾盂和肾盏扩张,伴不同程度的肾皮质受压变薄。

上尿路积水-单侧,下尿路积水-双侧。

小儿-先天畸形。

①轻度肾积水:

1.0~1.5cm以上,C形或0型

②中度肾积水:

肾脏增大,肾窦分离,>2cm,手套状或烟斗状,积水的无回声区转动探头相互交通,胀痛,隐痛。

③重度肾积水:

肾功能受损,肾盂肾盏重度扩张,呈相互通联的多房囊状结构或调色碟形。

>4cm

二、泌尿系结石

强回声光团或光斑,后伴声影或彗星尾征。

输尿管结石多位于输尿管狭窄处,膀胱结石可随体位依重力方向移动。

可伴有肾积水。

检出率:

膀胱结石最高,肾结石次指,输尿管结石因腹腔内肠管胀气干扰而显示较差。

检查前嘱病人排空大便,充盈膀胱,可提高输尿管结石检出率,排尿疼痛,尿流中断,个头较大

三、肾囊肿

发病率高,多见于55岁以上人群,预后较好,无遗传倾向。

肾内见一个或多个类圆形无回声暗区,壁光洁,暗区内清亮,后方回声增强。

无回声暗区可向包膜外突起,则肾形态失常。

可向内压迫肾窦部,则肾窦部变形。

囊肿多发时,超声医师转动抬头,多个暗区互不相通。

输尿管一般不扩张。

四、多囊肾

多为家族遗传,90%为双侧,伴发肾结石,肾内布满大大小小无回声暗区,转动探头不相互交通,回声明显减少,肾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可合并多脏器多囊改变。

五、肾实质性肿瘤

恶性肿瘤占多数。

肾实质性肿瘤中良性的有肾血管瘤、肾错构瘤。

多在肾实质(髓质)。

恶性肿瘤中成人最多见的是肾细胞癌,儿童最多见的是肾母细胞瘤。

肾细胞癌局限型者癌瘤光团多从肾表面向外隆起,形态不规则,癌瘤光团内光点分布不均匀。

回声可强可低,可为中等回声,光团内可见因坏死出血而液化的无回声暗区。

肾窦部被压移位变形。

光团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光团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可见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的癌栓。

六、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心肿瘤。

最早的症状是无痛性血尿

特征:

膀胱壁局限性略厚或隆起,呈乳头状、菜花状光团向膀胱内突起,可大可小,形态不规则。

光团内观点分布不均匀,回声强弱不一。

光团有的有蒂,蒂有长有短,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而有漂动感。

故光团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光团周边的膀胱壁可有不同程度浸润而证候,可观察膀胱壁浸润的程度、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粘连或转移。

地毯型膀胱癌患者膀胱壁弥漫不规则增厚,增厚的壁上光点分布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容易漏诊。

第五节妇产科超声诊断

【适应证】

1.子宫占位病变:

子宫肌瘤、子宫体癌

2.子宫内膜异位症

3.占位性病变:

卵巢囊肿(囊腺瘤)良性畸胎瘤,恶性卵巢癌

4.炎性病变:

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

5.先天畸形:

无子宫、幼稚子宫、双子宫、子宫纵膈、处女膜闭锁等

6.两性畸形,先天卵巢发育不良

【正常声像图】

(一)正常子宫及附件

检查前2小时饮水并憋尿

子宫分层:

外→内:

浆膜层、基层(平滑肌纤维构成)、粘膜层(子宫内膜)

子宫大小:

长5.5~7.5cm,左右径4.5~5.5cm,前后径3.0~4.0cm,双侧卵巢大小约3×2×1,成年为4×3×1.

(二)正常妊娠

妊娠:

以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发育成熟,娩出母体的整个过程,历时40周

临床分为三期,早期妊娠为妊娠第12周末前,中期妊娠为妊娠第13~27周末,晚期妊娠为妊娠第28周以后。

原始心脏搏动,最早出现于第6周。

胎动最早第7周(可感>7)

【异常声像图】

(一)子宫肌瘤(平滑肌瘤)

分类:

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

是成年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

1.直接征象:

子宫内见一个或数个圆形、椭圆形实质光团,边界尚清。

光团内光点分布均匀,当伴有出血、坏死时可出现不规则低回声区或无回声暗区;当合并钙化时可见强光斑;合并肉瘤样变时可见光团周边模糊,光团内光点分布不均匀,回声强弱不一。

光团回声根据组成成分不同而异,纤维组织成分较多的回声增强,平滑肌成分较多的回声减低,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组织成分相仿的为等回声。

2.间接征象:

子宫增大,浆膜下肌瘤可向包膜外隆起,使子宫形态失常。

3.压迫征象:

肌壁间肌瘤可压迫子宫内膜,造成内膜线及变形。

黏膜下肌瘤则宫腔内膜线消失,代之以回声增强的光团(肌瘤)。

CDFI:

子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