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472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

八年级下册表格教案

课目

第1课五角星

(1)

总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能运用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组拼成画。

2.学习表现物体质感的方法。

3.体验绘画作品中的肌理、质感的表现。

重点

运用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组拼成画。

难点

运用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组拼成画。

用具

硬币、草帽、纺织物。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肌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竟会被一块几乎没有具象造型变化的树皮肌理打动;有时特别钟情于旧街上那些特别富于色彩与肌理变化的破旧墙壁;突然发现一个锯掉的大树桩切面原来也很美丽。

1)同一物体、不同肌理的材质给人的感受。

棉花五角星,像童话里的小星星。

红布五角星,让人想到革命烈士。

铁片五角星,让人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2)不同物体、相同肌理给人的感受

竹制品----竹筐、竹筷、竹碗……

2、了解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有天然和人工之分。

3、学习获得肌理的方法。

4、尝试拓印制造肌理的方法

拓印-----用纸、笔在物体上擦、印。

例如:

竹席、树叶、硬币、石头。

5、教师演示

6、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情境导入

欣赏《五角星》

 

欣赏

感受

 

欣赏画家作品局部放大,并谈谈画家如何表现肌理的。

观看学习

学习体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1课五角星

(1)

一、感受肌理

二、肌理的概念

三、表现肌理

四、拓印的方法

 

课目

第1课五角星

(2)

总2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

2、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关系。

3、培养学生创作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重点

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

难点

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关系。

用具

图画纸、铅笔、画板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两幅作品:

《五角星》和《钢水•汗水》。

引导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材质进行观察、比较、触摸、搓捏等,感受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方面的差异,交流绘画表现的想法。

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所选材质的典型性、多样化,可作压印或拓印之用。

准备金属器皿、玻璃杯等质感特点强烈的物体,分几大组摆放。

强调表现质感而不限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并可提供相关绘制步骤图及各对应物体质感描绘的大幅范画供学生参考与学习。

方法:

1、观察材质——交流感受——技法介绍——创作活动——赏析。

2、赏析——交流感受——制作肌理——画肌理、表现质感。

3、制作肌理——画肌理——交流感受——赏析——创作活动。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

不是所有制作的肌理都需要用笔绘制出来,只要各种制作方式制作的肌理效果好,就可以直接作为拼接画面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再去另外绘制加工。

只有用笔绘制才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肌理效果时,才需要模仿肌理的造型特点动手绘制,或者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再加工、补充效果。

《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突出了“民族脊梁”的主题。

 

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关系。

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二是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1课五角星

(2)

1、观察材质——交流感受——技法介绍——创作活动——赏析。

2、赏析——交流感受——制作肌理——画肌理、表现质感。

3、制作肌理——画肌理——交流感受——赏析——创作活动。

 

课目

第2课黑白世界

(1)

总3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初步认识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艺术魅力。

2、能够从临摹中初步学会木刻的一种刀法,进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艺术实践。

3、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黑白木刻的形式特点和艺术魅力

重点

初步认识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艺术魅力。

难点

进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艺术实践。

用具

三合板、刻刀、油墨。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展示彩图变黑白。

把彩色的摄影作品转化成黑白木刻效果的方式入手。

在注意具有引导作用的摄影作品应该体块关系较为清晰整体。

然后出示一些相似表现题材的绘画作品,

出示上一届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欣赏。

结合教材上演示刻版的示范图片,当场演示木刻圆刀的使用方法与要领。

教师要求学生先不要考虑造型问题,只要刻制的线条具有一定组织与变化规律即可。

教师统一拓印并展示学生的练习作业。

师生一起总结不同形状、长短、粗细的线条刻制的感受及把握工具使用特点的要领。

结合具体木刻作品及局部放大的图片,提示木刻线条的基本组织方法,建议学生依托尽可能简单的具象图形,运用圆刀进行刻制练习。

总结归纳、补充木刻工具使用的基本技巧。

教师结合拓印步骤,讲解拓印要点,示范拓印一幅优秀的学生木刻练习作业。

对比中感受黑白木刻的形式特点和艺术魅力。

欣赏感受。

观看学习。

自己尝试利用圆刀工具练习单纯木刻线条的组织,构成一件独立的木刻小品。

谈谈圆刀使用的技巧体会。

学生在课外使用圆刀工具,临摹刻制,独立完成一幅自己喜爱的优秀黑白木刻小品或作品的局部。

通过反复对比,加强学生对黑白版画特定形式的认识与感受。

直观感受

激发兴趣

学生尝试按照拓印步骤,拓印并展示自己的木刻作品,学生评价自己作品的成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黑白世界

(1)

一、欣赏感受

二、观看学习

三、临摹刻制

 

课目

第2课黑白世界

(2)

总4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运用木刻版画的黑白表现形式,进行画面不同的黑白处理。

.

2、初步形成运用黑白木刻版画表现技巧进行插图创作的能力。

3、运用学习木刻版画知识加深对各种版画艺术的了解及体验。

重点

运用木刻版画的黑白表现形式,进行画面不同的黑白处理。

难点

初步形成运用黑白木刻版画表现技巧进行插图创作的能力。

用具

三合板、刻刀、油墨。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上节课的作品鼓励学生。

结合教材展现运用不同黑白处理方式刻制的木刻作品,总结木刻黑白处理的特点。

教材上呈现了一组不同木刻黑白转化效果的木刻小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对同一图形或者画面进行不同黑白处理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木刻黑白转化技巧的关键设计。

演示课本上《鱼》的刻之方法:

1、铅笔起稿

2、标出黑白

3、刻掉白的留下黑的

注意的地方:

对比观察其中线条、疏密、节奏、明暗层次、线条组织的差异,以点带面地在教学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版画黑白处理技巧的认识与体验。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构图饱满

2、黑白处理

3、刀法运用

4、注意安全

组织学生拓印并评议学生的作品。

选两名学生进行拓印(按组进行、保持课堂纪律)。

 

分析木刻黑白处理的特点

不依托木刻工具、材料,直接用毛笔、黑色记号笔甚至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实践。

 

观看学习

动手绘图

执刀刻板

印制出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黑白世界

(2)

《鱼》的刻之方法:

1、铅笔起稿

2、标出黑白

3、刻掉白的留下黑的

 

课目

第3课方寸之间

(1)

总5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2、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重点

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难点

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用具

橡皮、小刀。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欣赏分析作品

欣赏这三方篆刻作品,这样可以增强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感受。

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对照模仿,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临摹

教材列举了四组有代表性的章法知识——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作为欣赏材料。

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

三、识篆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

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

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

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

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

动手尝试肖形印的刻制,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

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

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方寸之间

(1)

一、欣赏分析作品

二、临摹

三、识篆

 

课目

第3课方寸之间

(2)

总6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2.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重点

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难点

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用具

橡皮、小刀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欣赏篆刻作品

1.《出山小草》

2.《兰芳而生》

二、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其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干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形式与内涵的精彩,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

通过比较印面呈现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艺术家的性情、胸怀与人格修养。

在感受不同章法的虚实疏密对比所产生的效果上。

根据教材归类,体会章法变化的规律。

用讲解和提问的方法,借助优劣作品的直观对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印面的布局原则。

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

篆刻的文字内容以姓名或成语为主,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渠道查找所需的篆字,或推荐有关字典,利用课外时间查找,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字演化的过程与变化的魅力。

由于篆刻艺术与传统的书法艺术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结合篆刻艺术的学习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

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

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

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

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

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

学生独立查找格言、警句、成语或者姓名的篆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具书籍不易准备不讲,查找枯燥艰深不讲,许多字在一般的篆刻工具书中还不易查到。

学生根据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修改教材上篆刻作品的文字布局,这样就免去了临时查找篆字的麻烦,甚至可以只提供一两个篆刻文字统一作为学生课堂练习使用的参考篆字,同样也能达到“活动二”的设置目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方寸之间

(2)

一、欣赏篆刻作品

二、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课目

第4课清晨

(1)

总7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2.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3.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重点

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难点

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用具

泥巴

方法

讲授、启发、演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清晨每天清晨都要离开家赶往学校上课,一路上每天都会看到一些清晨户外常见的活动场景,目睹一些发生在身边平凡生活故事中的人物造型。

二、欣赏泥塑作品

《晨读》,有日常生活题材的《该起床了》,也有表现户外晨练的《老当益壮》,还有表现清晨工作题材的《展曲》。

三、以“清晨的活动”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清晨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

在常见的起床、晨练、环卫等常见人物活动之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停顿,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开启学生的想像力,去发现那些平常得我们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活动。

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这是创作的第一步。

比如关注川流不息的上班人群、变无序为有序的交警等等。

四、演示利用陶泥捏制人物造型。

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人物造型是否典型、比例是否协调、重心是否平稳、动态是否有韵律感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及时指出学生对泥性掌握不够的一些共性错误。

评价以鼓励方式为主。

 

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通过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将刚才的语言叙述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加以表现,既可表现个体活动,也可表现群体场景。

学生自主尝试捏制,接着教师评价引导,然后学生尝试动手修改或者重做,再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最后在积极修改中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清晨

(1)

一、欣赏泥塑作品

二、尝试捏制泥塑作品

 

课目

第4课清晨

(2)

总8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2.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3.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重点

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难点

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用具

泥巴、木刀

方法

讲授、启发、演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讨论圆雕的特点

首先拿出几件圆雕作品实物给学生欣赏。

结合复习《与米罗游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圆雕是适于多角度欣赏、完全的空间造型实体。

泥塑只是雕塑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组投影演示,师生共同欣赏并分析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圆雕作品。

二、传授泥塑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教师可以示范或播放录像带以提高教学效果。

完成大体造型,为了体现人物造型的团块变化,把人物形体变化简化分割成几个有机组合的几何体块是必要的。

确定人物的比例结构和大体形态,上大泥时,教师需重点介绍立体雕塑的常用方法——几何体块分割法。

这种方法将加快对泥塑技能的掌握,并帮助学生创造出表现力强、美感更加丰富的作品。

最后一步要从多角度、多方位比较分析造型的变化,逐步完成一些细部刻画与调整加工。

三、评议作业

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拘泥实景、实物,而以神态、情绪、整体效果等为重点,对生活素材进行大胆的夸张、简化与加工,以服务于作品主题。

 

学生讨论圆雕的特点。

欣赏并分析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圆雕作品。

学生尝试、了解一些必要的泥性特点与泥塑技艺外,还需要观察作品中人物的形态、动作、神情,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的美感和生命力。

学生自主尝试捏制,接着教师评价引导,然后学生尝试动手修改或者重做,再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最后在积极修改中完成作业。

学生作业的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采用互评和自评的方法,还可启发学生把各自的泥塑作品进行组合展示,一定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作业中有表现校园题材的《晨读》,有日常生活题材的《该起床了》,也有表现户外晨练的《老当益壮》,还有表现清晨工作题材的《展曲》。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清晨

(2)

一、圆雕的特点

二、泥塑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课目

第5课大提琴

(1)

总9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2.体会抽象绘画的特点与魅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发散的思维品质。

重点

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难点

体会抽象绘画的特点与魅力。

用具

课件、彩纸、剪刀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

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

学生们回答后进行总结:

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

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

第一根琴弦a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弦C音色低沉响亮。

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

三、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

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

例如:

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

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四、课堂练习

利用大提琴、圆号、鱼、蝴蝶的图案,进行分解构成练习。

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

学生回答总结:

(1)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

(2)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

(3)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学生利用资料剪贴、拼接进行造型练习

要求

一、分割的形状不能太碎,要尽可能保持大提琴、圆号、鱼、蝴蝶造型的特点。

二、重新组合构成画面时,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5课大提琴

(1)

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课目

第5课大提琴

(2)

总10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2.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

3.能够尝试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重点

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难点

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

用具

颜料、画笔、图画纸。

方法

讲授、演示、启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1)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

(2)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

(3)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二、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

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

例如:

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

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三、展示解构艺术造型的作品

1.利用大提琴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

《提琴时代》《花的旋律》

2.利用圆号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圆号新形象》《提琴与圆号》

3.利用蝴蝶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

《蝴蝶新组合造型》

4.利用鱼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

《多条鱼组合构成》

5.利用大提琴、圆号、蝴蝶、鱼的造型进行综合分解构成。

图:

《自然交响乐》《圆号梦想曲》《一起为鱼儿伴奏》《大提琴时代的士高》。

学生回答后总结

 

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课堂练习

利用大提琴、圆号、鱼、蝴蝶的图案,进行分解构成练习。

(每位学生发一份图案资料,学生利用资料剪贴、拼接进行造型练习)

要求

一、分割的形状不能太碎,要尽可能保持大提琴、圆号、鱼、蝴蝶造型的特点。

二、重新组合构成画面时,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目

第6课校园伙伴

总1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步骤。

3、人物动态与重心的掌握。

重点

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的不同。

难点

人物动态与重心的掌握。

用具

画纸、铅笔、彩笔。

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谈话激趣,情感渗透。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比比看哪些同学表现的最积极最投入,让我们愉快合作,共同学习研究,一起度过一段最难忘的时光。

大家说好吗?

(2)导入新课。

“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与研究‘第二单元:

多彩的学习生活——校园伙伴’这一课。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与研究两个问题:

①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

②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大家齐读一遍。

二、新授。

(1)学习研究不同姿态的人体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