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477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2.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2

学习资料专题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1、现代文阅读(36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

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

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

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

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

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

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

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

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

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

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

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编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

B.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不重视。

C.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D.全社会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要靠学校把美育教有落实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2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B.文章第4段采用了例证法来论证观点,既有点例又有面例,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第5、6段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D.文章论证思维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

B.城市雕塑难以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多是因为市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不能理解雕塑之美。

C.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拥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必不可少。

D.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绿色的雨雾

赵丽宏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地向上爬着,莫干山,它那迎面扑来的一片绿色,使我的整个身心都沉醉在一种未曾有过的清爽之中了。

到达山顶的荫山街,安排好住宿,已经是黄昏,细细观赏这秀美的山林,只能留待明天了,那一晚,枕着幽幽的林涛声睡去,梦境,也仿佛是一片绿色……

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把我从梦中唤醒了。

推开窗,飘然飞进来一片透明轻柔的白羽纱——哦,是雾。

向窗外望去,只见白蒙蒙、混浊浊一片,看不见选山,看不清近处的树林,更不用说朝霞旭日了,只有那如烟如纱的雾,淡淡的,轻轻的,在清晨湿漉漉的空中飘来飘去……

雾,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笼罩了群山,我不禁一阵失望,这扫兴的天气!

然而几位同伴却兴致不减:

“走,雾中游山,别有风味呢!

走出宾馆,是一片幽深的竹林,飘忽的雾慢中,看不清竹林的深度,只听见竹叶在晨风里絮语:

沙啦啦,沙啦啦……一颗水珠滴落在我的脸上,凉丝丝,怪惬意的。

抬头望去,一族水灵灵的竹叶,含着一颗颗晶莹闪烁的露珠,像一团碧绿的翡翠,在我的头顶颤动着。

这一团翠绿,仿佛点亮了我的惺忪的眼睛:

从轻悠悠流动的雾中,恍恍惚惚地闪出淡淡的绿来,一星星,一团团,一片片,就像有人在雪白的宣纸上轻轻泼洒下一片绿色,慢慢地化开、化开……沿曲折逶迤的石板小径走着,越走,这绿便显得越真切,越浓都,竹叶上的水珠,不时地滴下来,落到我的脸上,手上,流进我的颈子里,似在撩拔着游人的兴致,同伴们的头发都被雾气打湿了,眉毛和睫毛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小水珠。

走出竹林,山道开阔了,雾也变得更为透明,而且流动得更加迅速,此时的雾中山色,随着轻绡羽纱似的雾气悠然流动,远山近峦时时显露出淡青色的,隐隐约约的、飘飘忽忽的曲线,使人在神奇之中感觉到一种亲切,我似乎不怎么讨厌这雾了,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探宝者,正在这茫茫雾海中寻找着稀世的珍宝,不时地为一些突然的发现而惊喜得叫起来一当一座精巧的建筑闪烁着缤纷的色泽,突然从雾幔中探身而出的时候;当一块奇异的岩山突然横在眼前,挡住你的去路的时候;当一丛野花摇曳着露珠莹莹的花瓣,突然出现在路边的时候;当一汪清亮的泉流发着叮叮咚咚的声响,突然涌到你的脚下的时候;当你在艰难的攀登之中,突然发现峰回路转的时候……真的,这真是一种很难得的乐趣,就像人们在生活中的追求,那些被追求的目标,往往不是可望可即、一清二楚的,但它们存在着,并且永远在那里等待着,只要你不懈地寻觅,它们总会突然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出其不意地送给你一种成功的快乐。

“哗哗哗,……”一阵阵深沉雄壮的流水声,仿佛从极其遥远的地方,穿过雾的封锁传了过来。

“快到剑池了!

”同伴们又是一阵惊喜,很想远远地眺望一下这莫干山中的第一名胜,然而不行,雾,依然把一切罩得严严实实,云雾弥漫的山谷显得空溟缥缈,只有那一阵阵深沉的流水声,不停地从山中飘来,与乳白的雾气搅和在一起,形成一片神秘的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很自然地想起了关于莫干山的那些神奇的传说。

当年,莫邪和干将就在这山中铸剑。

在氤氲的团雾之中,我仿佛看见他们正在剑池旁磨剑,在炉火旁炼剑。

莫邪,这美丽而又勇敢的女子,为了炼出宝剑,纵身跳进了熊熊妒火,她的衣裙,是绿色的……

哗哗的流水声越来越响。

终于,一道喷溅着雪白的水花、迸发着震耳的喧响的瀑布,从雾中显露出来,就像一柄硕大无朋的宝剑从天外飞下来,直插进一个绿森森的深潭之中,整个雾中的世界,都因之而颤动起来……

离开剑池踏上登山石径时,竟下起雨来,弥漫的晨雾转瞬间都凝成了雨珠,亮晶晶的雨珠滴在竹叶上,飘在泉潭中,发出许多轻微悦耳的声音。

一些游客撑起了彩色的雨伞,于是,青苍苍的雨雾里,便绽开一朵朵耀眼的小花……

到达山顶,雨停了,云隙里,射下来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

登上宽阔的观日台极目四望,绿色的远山、绿色的竹林、绿色的湖泊,一切都历历在目了。

刚才还漫山飘飞的雾和雨,仿佛都已溶化在这一片清新的绿色之中。

但愿这绿色,能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一九八0年秋,莫干山一上海

(选自《赵丽宏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述细腻生动,兼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既写出了作者游山的所见所闻,也写出了作者游山的所思所感。

B.文章插入干将和莫邪铸剑的神奇传说,与剑池流水声、雾气形成的神秘气氛相交融,既增添了莫干山的神秘色彩,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文章多处运用不同形式的叠音词,如缓缓、白蒙蒙、淡淡的、隐隐约约、一缕缕等,使文章洋溢着和谐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

D.文章以作者游览莫干山的行踪为线索,采用换点定景的写法,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朦胧曼妙的雨雾图,让人如临其境。

5.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6分)

6.对“绿色的雨雾”,作者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毕业生就业呈现新格局

不再扎堆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受青睐

步入8月,毕业生大部分已经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但与以往扎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就业格局不同,蓉渝杭等“新一线”城市越来越受青昧,在就业意愿的转变与各大城市频频出招揽才的双重作用之下,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格局正呈现新的变化。

就业新宠“新一线”

“宁要大城一张床,不要小城一套房”。

这曾经是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写照,而今,这样的想法则显得有些过时了。

日前,国内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显示,2017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

北上广深已经不是“独宠”,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17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也显示,“新一线”城市就业市场火爆,成都、西安等跻身求职者最热衷十大城市。

所谓“新一线”城市是相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诞生的说法。

据第一财经旗下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榜单,今年进入“新一线”的布15个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重庆、天津、苏州、西安、长沙等。

其实,人才分流现象早就有体现。

据猎聘网数据,2016年人才净流入占比排名T0P20的城市中,杭州、长沙、武汉包搅前三。

猎聘网相关负责人分析,这3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

省会城市,环境宜居,雾霾少,产业比较优势突出,“比如,杭州和武汉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很发达,而长沙娱乐传煤产业独树一帜。

由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新一线”已经成为独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

引智优惠频出招

与这种人才流向新动相呼应的,是越来越多二三线城市为吸引人才出台的优惠政策。

据本报记者统计,目前至少成都、武汉、南京,西安等10个“新一线”城市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涵盖收入、现金补贴、住房和户口等关键指标。

例如,西安公布23条人才引进新措施,提出“5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目标,对人才实行优质生活服务“绿卡通”制度,在医疗、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武汉出台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政策,推出18项户口迁移调整政策,支持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落户几乎“零门槛”。

成都也高调推出“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同时推行安居计划,对来蓉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老一线城市的人才饱和度、居住饱和度相对来说已经达到了顶点,出现一些人才溢出效应,而我们所说的“新一线”城市已经认识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正为下一步城市发展上台阶作人才准备。

留住人才看长期

在向人才敞开大门的同时,如何长久地留住人才,落地生根,也成了未来城市发展的看点所在。

从更长期来说,城市能否创造软环境至关重要,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刘善仕介绍,通过对几百万个人才样本做大数据研究,他们发现软环境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占比达到48%,比如创业配套,政府有无扶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持等。

“不同的创业人才关注的地方不同。

(政府)服务要做得更精细化,对创业人才进行分类,建立人才分类目录,并据此作出分析,看看到底块少哪类人才,把人才引进更精细化。

”刘善仕说。

而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岗位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大小也成了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互联网,传媒和金融等行业的就业需求,实际上对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说,“就业机会,尤其是高端的就业机会,与产业发展状况有关;米来就业的发展潜力,与产业升级有关;城市宜居环境也很重要,这是由公共财政提供支持打造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因林绿化、道路交通等因素。

(2017年8月3日中国青年网)

7.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毕业生就业格局新变化是就业意愿和各大城市积极招揽人才双重作用促成的,是人才和城市双向选择的结果。

B.新的毕业生就业格局显示新一线域市在吸引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更受毕业生青睐,北上广深对毕业生的吸引力相对在下降。

C.新一线城市能够提供较低的生活成本,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对毕业生具有吸引力,是改变就业格局的原因之一。

D.招揽人才不止老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在进行,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为吸引人才出台了优惠政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吸引人才重要,长久地留住人才,让他们落地生根,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也很重要,城市要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软环境。

B.新一线城市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涵盖面很广,既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C.产业升级能创造就业机会,而创造宜居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也能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D.和一线城市相比,新一线城市招揽人才的力度很大,他们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正在改变毕业生就业格局。

9.毕业生就业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登皇统二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除问知霸州事。

累迁刑部员外郎。

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

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

世宗谓宰臣曰:

“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为阴德,事多非理从轻,又巧幸偷安,若果刚直,则当应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徼福耶?

”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为尚书省奏夺官一阶,出为同知北京留守事。

上曰:

“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凡事不肯尽力,直一老奸耳。

章宗即位,擢同知大兴府事,迁礼部尚书,兼大理卿。

使宋还,会改葬太师广平郡王徒单贞。

帝欲用前代故事,班剑、鼓吹,羽葆等仪卫。

宰臣以贞与弑熙宗诛死,意难之。

于是诏下礼官议。

翛言:

“晋葬丞相王导,给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

唐以来,大驾卤薄有班剑,其王公以下卤簿并无班剑,兼羽葆非臣下所宜用,国朝葬大臣亦无之。

”上怒曰:

“典故所无,固可从,然用之亦不过礼。

”一日,诏翛及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张暐诣殿门,谕之曰:

“朝廷之事,汝谏官、礼官即当辨析。

且小民言可采,朕尚从之,况卿等乎?

自今议事,毋但附合尚书省。

明昌二年,改知大兴府事。

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立召僧,杖一百死,京师肃然。

后坐故出人罪,复削官解职。

明年,特授定海军节度使。

谕旨曰:

“卿赋性太刚,率意行事,乃自陷于刑。

若殿年降叙,念卿入仕久,颇有执持,故特起于罪谪之中,授以见职,且彼岁歉民饥,盗贼多,须用旧人镇抚,庶得安治。

勉尽乃心,以图后效。

”未几,表乞致仕。

上曰:

“翛能干者,得力为多。

”不许,复申请,从之。

泰和七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金史·王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B.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C.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D.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凡是考中进上的,便可立即被朝廷授于官职。

B.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也称相国。

C.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关联。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概指官员辞职归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翛随心而为,太过率性。

在赈济民户的过程中,他不知满足地多申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级官阶。

B.王翛处事果断,不惧权贵。

有僧人违犯了禁令,他不顾皇上的姑母大长公主的求情,严行禁令,立即召来僧人,杖罚一百,致其死亡。

C.王翛个性刚直,颇有主见。

在改葬太师时是否赐予班剑、鼓吹、羽葆等仪仗护卫上,他认为晋、唐朝在埋葬大臣时都没有用,因而太师改葬也不适合用。

D.王翛为人本真,优缺并存。

优点让他颇受皇上赏识,累迁官职:

缺点让他自陷于刑罚,屡遭贬官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徽福耶?

(5分)

(2)且彼岁歉民饥,盗贼多,须用旧人镇抚,庶得安治。

勉尽乃心,以图后效。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

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

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①抗疏:

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

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之意顿出。

B.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对夔州的喜爱之情。

C.说“功名薄”,说“心事违”,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

诗人借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15.本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面对客人将人生看做如蜉蝣一样已逝的感叹,苏轼用了一个比喻,借“月”的“,”,来劝慰朋友人生周而后始,并没有真正失去。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

(3)《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婚后终日操劳、披星戴月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备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长沙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②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人错。

③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发表了演讲,他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考。

④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一个模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⑤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间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⑥一般说来,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而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揠苗助长。

A.③④⑥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针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不做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同时坚决依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

C.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D.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同学在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我殷切期望同学们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B.王主编说:

“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

C.刘永波深情地说:

“在这里,首先对令尊前些日子的过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D.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诗经》中有一句话常被引用: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多有善始,却少有善终,做人、做事有好的起步并不难,①。

一般说来,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往往容易失败,如果是这样,则殊为可惜。

事情快要完成时,人们经过此前的种种努力,②,而成功在望,骄傲情绪也往往容易滋生。

事情进行到最后时,往往积聚了更多的矛盾与困难,“末路之难”是必然的,③,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警示。

21.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改写成一段以描写为主的话,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位老人站在无红绿灯的斑马线边上想过马路,面对连续不断的车流,浙江金华罗先生为了让老人过马路,横车挡住车流,这暖心一联引发网友热议。

据当地交警通报,视频中不礼让行人的7名车主均已受到罚款100元,记3分的处罚;警方在肯定罗先生暖心礼让的同时,也对其压实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

对于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感受或体验?

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推理以偏概全。

从原文来看,美育教育的任务还包括“发掘美好的眼晴与心灵,拥有更健全的人格、更富有精致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等。

B.推测变必然。

原文“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