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116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6.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x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金属?

所谓金属,就是指具有光泽、不透明、高的塑性、良好的导电性以及固定熔点特征的结晶物质。

二、金属的分类

目前,在地球上天然存在的人工造成的金属材料约86种。

天然存在的金属都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经开采、冶炼而成为纯金属和合金。

1、纯金属

具有金属特征的、单一的、基本上下不含任何杂物的物质,如:

铁(Fe)、铜(Cu)、铝(A1)、银(Ag)等都叫做纯金属。

2、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金属,或者由纯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新物质叫做合金。

如铜和锌(Zn)组成的黃铜;铁和碳组成的钢等。

黄铜和钢均属于合金。

不具备金属特征的矿物质,如:

碳(C)硅(Si)、硫(S)、磷(P)等均属于非金属。

从金属的表露颜色的不同,还可分为黑色金属如:

铁、锰(Mn)、铬(Cr)等和有色金属如:

铜、铝、铅等两大类。

第一节金属的性能

各种纯金属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性能,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和工艺的性能也不相同。

一、物理性能

金属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

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和磁性等。

1、比重

以1立方厘米作为金属的单位体积时的重量叫做该金属的比重,符号以r表示,其单位为克/立方厘米(或g/cm3)。

也可用金属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的比值作为该金属的比重(无计算单位)。

如:

铁的比重为7.89;铜为8.96;铝为2.7等。

比重小于或等于5的金属叫轻金属,比重大于5的叫重金属。

2、熔点

固体金属加热过程中,开始转变成液体状态时的最高温度叫熔点,其符号以t熔表示,单位为℃。

如:

铁的熔点为1537℃;铜为1083℃;铝为660.1℃;铅为327.3℃。

3、导电性

能传导电流的性能叫导电性,一般以导电系数或导电率作为指标,其符号以ρ表示,单位为米/欧姆·平方毫米(或mm/Ω·mm2)。

如:

铁的导电率为0.1;铜为0.59;铝为0.37;银为0.66。

4、导热性

金属受热后,能将热量向四周冷金属方向传导的性能叫金属的导热性,一般以导热系数作为指标,其符号以λ表示,单位为焦/厘米·秒·度(J/cm·s·℃)。

如:

铁的导热系数为0.75;铜为3.94;铝为2.22;银为4.19。

5、热膨胀性

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体积增大的性能叫热膨胀性,通常以线膨胀系数做为指标,其符号为ψ表示,单位为1/度(或1/℃)。

如:

铁的膨胀系数为11.76,铜为17.0;铝为23.6;银为19.7.

6、导磁性

能传导磁的性质叫导磁性,通常以导磁率作为指标,其符号以μ表示,单位为特《斯拉》/安(培)每米(或T/m/A)。

不同的金属,它们的导磁性的强弱也有所不同。

如:

铁、镍(Ni)等属于铁磁性材料,其它大多数金属都属于弱磁性或逆磁性材料。

二、机械性能

金属在外界机械力的作用下所反应出来的各种性能叫做机械性能,或叫力学性能。

根据金属材料受力的状态的不同,可分为静载荷受力和动载受力两类。

如:

拉抻、压缩、剪切、扭曲弯折等均属静载荷,而冲击则属于动载荷。

纵观来看,金属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等等。

它们都是通过各种不同试验手段来反映金属抵抗外力的能力。

1、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金属本身变形和被破坏的能

力叫强度。

其代表符号为σb单位为兆帕(或MPa)。

金属的强度包括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扭强度等。

常见的为抗拉强度(或抗拉强度极限)。

如:

铁的抗拉强度σb=250MPa.

抗拉强度值是通过万能试验机对特制试样(见图2-1a)进行拉伸试验取得的。

其过程是:

(1)弹性变形过程

试样开始受拉抻载荷而变形。

当外力消失后,试样本身能自行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这种性能叫做弹性,这种变形现象叫弹性变形(见图2-2的0-a直线部分)当金属受拉达到图2-2的b点时,试点称为弹性极限(以σe)表示。

(2)塑性变形过程

如继续拉伸,虽外力消除,但试样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种现象称为塑性变形(如图2-2的b-e段)。

但其中仍保留一定的弹性。

(3)屈服过程

当试样受力达到C点时,虽然不再增强载荷,但试样仍继续发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即图2-2的C-D段),D点即为该金属的屈服极限(以σs)表示。

(4)断裂过程

对试样继续增加载荷,达到B点时,试样的长度方向内出现局部直径变细,这种现象称为缩颈。

虽然外力不再增强,但缩劲部分仍继续变细,直至试样由该处被拉断止(风图2-1B及图2-2的BK段)。

B点就是该金属的最大抗拉强度(即抗拉强度极限或极限强度)。

K点为试样被拉断点。

2、塑性

金属承受外力发生永久变形(即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塑性。

一般以金属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作为衡量金属塑性的指标。

(1)延伸率

试样被拉断后,其变形后的长度(L1)与原标定长度(L0)之差,再被原标定长度除,所得的商值叫延伸率(见图2-1b)。

其符号以δ表示,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δ=(L1-L0)/L0×100%

式中δ-延伸率(%)

L0-试样原标定长度(mm)

L1-试样被拉断后的长度(mm)

通常δ右下角加5(即δ5),表示标距长度为5倍直径的延伸率。

(2)断面收缩率

试样被拉断后,试样原来的截面积(F0)与被拉断后所收缩的最小截面积(F1)之差,再被原截面积除,所得的商值叫断面收缩率(见图2-1b)。

其符号以ψ表示,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ψ=(F1-F0)/F0×100%

式中ψ-断面收缩率(100%)

F0-试样原截面积(mm2)

F1-试样被拉断后的最小截面积(mm2)

3、硬度

金属材料表面在外界硬物的作用下(静载荷)压成一个凹坑,以此压痕的深浅显示出金属本身抵抗外力的能力叫硬度。

一般根据硬度试验设备及所配备的压头形状,尺寸和载荷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等。

常用的为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测试方法是:

用一个直径D的淬硬钢球在规定的载荷下压入被测金属表面,根据压痕的球形表面积计算,即可得出该金属的布氏硬度值。

其单位为牛顿/平方毫米(或N/mm2)计算公式为:

HB=P/F……(2-3)

式中HB-布氏硬度(N/mm2)

P-加给钢球的载荷(N)

F-金属表面上的压痕表面积(mm2)

布氏硬度值习惯上不标注单位,例如20号低碳钢的布氏硬度值HB=156N/mm2即可写成HB156.

锤击式布氏硬度计(见图2-3)是现场常用的一种检测金属硬度的工具,它是利用手锤击打冲头(6),钢球

(2)同时作用在标准试棒(4)和金属表面上,根据这两个表面压痕直径查表,即可得出该金属的硬度值。

由于这种硬度计的测量误差较大,试验重复性较差,故目前已被数字显示便携里氏硬度计所取代。

4、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随冲击载荷(即动载荷)时的抵抗能力叫冲击韧性。

摆锤冲断试样时所做的功叫冲击功,其符号以AK表示,单位为焦耳(J)。

试样单位截面积所吸收的冲击功叫冲击值。

其符号以ak表示,单位为焦/平方厘米(或J/cm2),计算公式为:

ak=AK/F……

式中ak-冲击值(J/cm2)

AK-冲击功(J)

F-试样断面积(cm2)

图2-4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它的工作原理是:

将摆锤

(1)提升到位置Ⅱ处,将特制的标准试样(5)放在位置Ⅲ处,松开摆锤,利用摆刃击断试样,指针

(2)移向标尺(4)的某一个位置,指出的读数便是冲击功值,冲击功值被试样缺口的横截面积除,所得的商值便是被测金属的冲击韧性值。

5、疲劳

金属材料长时间承受变交载荷(往返幅度相同)下所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叫耐疲劳性。

经过若干次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发生破坏性断裂时称为金属的疲劳破坏,这种现象就叫做金属的疲劳。

在规定的返复次数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

三、工艺性能

金属的工艺性能主要包括铸造性、可锻造性、焊接性、淬透性和切削加工性等。

1、铸造性

金属在熔化、烧铸过程中,液态金属能否充满铸模;冷凝时金属体积收缩量的大小和铸件内部化学成分分布的是否均匀等的性能叫能铸造性。

2、可锻造性

金属材料在承受外力锻打加工时而不断裂的抵抗能力叫可锻造性。

钢铁为塑性材料,故其可锻造性良好。

而铸铁为脆性材料,击打易裂,故其不可锻造。

3、焊接性

金属工件焊接时,在工艺上的难易程度,或者说,焊后容易与否出现裂纹等缺陷的性能叫金属的焊接性。

如低碳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而高碳钢、铸铁、有色金属等的焊接性就差。

4、淬透性

金属制品接受淬火工艺的难易程度叫淬硬性。

如高碳钢易于接受淬火工艺,故有良好的淬硬性;而低碳钢则淬硬性较差,不易淬火。

易于淬火的金属在接受淬火工艺后,其淬火层的深浅叫淬透性。

不同金属,不同规范,不同的淬火工艺,其淬火层的浓度也不同。

5、切削加工性

金属接受机械切削加工的能力叫做金属的切削加工性。

如低碳钢易于切削,故切削加工性能良好;而高碳钢硬、不锈钢粘,都属于不易切削加工的金属材料。

四、化学性能

金属材料对各种腐蚀物质(如大气、水蒸汽、有害气体、酸、碱、盐类等)所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叫化学性能。

如铁的化学性能不稳定,与氧气的结合力较强,故耐腐蚀性就差。

而不锈钢的化学性能较稳定,故耐腐蚀性就高。

第二节碳素钢

一、什么叫碳素钢?

纯铁与碳所组成的新物质叫碳素钢。

纯铁虽然有其一定的良好性能,但与钢的机械性能相比较,就显得低很多。

例如纯铁的σb=250MPa;布氏硬度为HB80。

当纯铁中加入0.17-0.22%的碳而形成的20低碳钢时,这种钢的σb值可达410MPa,布氏硬度提高到HB156。

显然,钢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铁。

同时,钢的价格比纯铁要低,故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极为广泛。

二、钢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

以铁为基体的碳素钢内除含有一定量的碳成分外,还含有硅、锰、硫、磷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无论是有意加入的,或是残留于钢中的,对钢材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1、碳(C)的影响

钢的强度和硬度是随着钢的含量增强而提高,如含碳量为0.42-0.50的45号钢,其σb值为610MPa;布氏硬度值为HB241.假若含碳量超过0.9%,钢材的性能就会变脆,冲击韧性也随之降低,易于断裂。

故钢的含碳量一般控制在0.9%以下。

2、锰(Mn)的影响

钢在冶炼时,为了脱除钢水中的氧气和其它有害物质而有意加入的一种化学成分。

锰在钢中也能起到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的作用。

但锰含量如果超过1.6%时,便成为合金系列的钢种。

故在碳素钢中,其含锰量一般均小于或等于0.8%。

3、硅(Si)的影响

硅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剂,它是在钢的冶炼过程中有意加入的一种化学成分。

硅在钢中也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但硅的含量不宜过多,否则对钢的某些性能变差。

因此,硅在碳素钢中不应超过0.5%。

4、硫(S)的影响

硫在钢中是一种有害杂质,它是在钢的冶炼过程随着矿石带入钢液中,冷凝后未能脱除而残留在钢中。

如进行热加工时,极易使钢在热状态下引起裂纹缺陷,这种现象称之为由硫引起的热脆性。

故钢中硫的含量一般均限制在0.05%以下。

5、磷(P)的影响

磷在钢中也是一种有害杂质。

冶炼时带入钢中而未能除掉的一种成分。

磷在室温或低温下易使钢产生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由磷引起的冷脆性。

一般钢中的含磷量不就超过0.05%。

三、碳素钢的分类

1、按钢的含碳量为:

(1)低碳钢:

含碳量<0.25%;

(2)中碳钢:

含碳量0.25-0.6%的钢;

(3)高碳钢:

含碳量>0.6%的钢。

2、按用途分

(1)碳素结构钢

碳素结构钢又分为普通结构和优质结构钢两种。

a)普通结构钢分为:

甲类钢(或A类钢):

只保证机械性能。

如A3、A5等;

乙类钢(或B类钢):

只保证化学成分。

如B3、B5等。

丙类钢(或C类特类钢):

既保证机械性能,又保证化学成分,如C3、C5等。

b)优质结构钢:

保证机械性能,又保证化学成分,而且钢中的含硫、磷量也较低。

如08号钢、10号钢、20号钢等。

(2)碳素工具钢

用以制作各种手用工具、器具的钢。

(3)专用碳素钢

如制造锅炉汽包、电焊条等用钢。

四、碳素钢的编号方法

1、普通结构钢目前的均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0630《结构钢》标准确定钢的牌号,其表示方法主要由代表屈服强度的字母、屈服强度值、质量等级符号和脱氧方法符号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一般结构钢和工程用钢系列的总符号,即以钢材的屈服点的“屈”字汉语拼音首位字母“Q”表示。

第二部分为钢材的屈服强度值(σs),如σs=195、215、235、255、275(MPa)等。

第三部分为钢材质量等级,一般分为A、B、C、D四相等级,主要以钢中含硫、磷量区分。

第四部分为钢材脱氧方法来分,如沸腾钢(F)镇静钢(Z)、特镇静钢(TZ)和半镇静钢(b)等。

一般“Z”与“TZ”在钢号中可省略。

其形式是:

2、优质结构钢均以负中所含的碳量进行编号,即按钢中含碳量的平均值的万分之几来表示钢号。

如:

含碳量为0.07-0.14%的钢,其平均含碳量为0.1%,经折算后为10,故该钢号即为10号钢。

3、碳素工具钢一般在钢号的前面加一“T”字予以表示,如T7、T9等。

4、专用碳素钢通常在钢号的前面或后面加一汉语拼音字母。

如20g表示20号锅炉钢;H08表示碳平均含量为0.08%的焊条用钢。

有时在钢号的尾部加一“A”字,则表示高级优质的意思。

第三节普通低合金钢

一、什么叫普通低合金钢?

普通低合金钢简称为普低钢,它是低碳钢的基础上加了少量的锰、硅、钒(V)、钛(Ti)、铜等合金成分而组成的一种新型钢种。

由于加入的合金成分总量不超过3%,故称之为普低钢。

前面已经提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新物质叫做合金。

虽然钢是由纯铁与碳组成的合金,但不能称之为合金钢,只能称之为碳素钢。

如果为了提高或改善钢的性能有意加入较多量的其它化学成分时,就形成了合金钢。

由于普低钢含有的合金成分量少,故以此名与合金钢加以区别。

二、普低钢的分类

根据普低钢中加入的合金成分及其含量,一般分为强度钢、耐热钢、低温钢和耐蚀钢四类。

其中以强度钢应用较为广泛,故作为重点介绍。

普低钢(系指强度钢系列)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以锰为主,其含量一般均超过0.7%,故称之为锰钢。

按规定:

钢中锰含量<1.6%的锰钢,其锰字的右下角不加数字。

如果含锰量≥1.6%时,锰字的右下角就加一“2”字数码。

例如16锰(或16Mn)钢,其含锰量为1.2-1.6%,而25锰2钒(25Mn2V)钢,其含锰量则为1.8-2.1%。

三、普低钢的编号方法

钢号的前面数字表示这种钢的平均含碳量为万分之几。

后面的汉字或化学符号表示普低钢的合金成分及其含量。

四、普低钢的强度等级划分

普低(强度)钢的强度等级一般按屈服或强度划分为300、350、400、450、500、550、MPa等六个等级,级别越大,屈服强度也越高。

16Mn钢即属于350MPa等级的普低钢。

第四节特殊钢

一、什么叫特殊用钢?

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能的钢称为特殊钢。

在热力设备中,主要使用不锈钢、耐热钢和耐磨钢。

本节只讨论不锈钢和耐热钢。

1、不锈耐酸金钢

不锈耐酸钢(亦称不锈钢)是指在空气、水、盐的水溶液以

及其它腐蚀性介质中具有抵抗腐蚀能力的钢。

严格区分,把能抵抗大气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把能抵抗某些化学介质(如酸类等)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

耐酸钢一定是不锈钢,而不锈钢不一定能耐酸。

根据不锈钢基体组织不同,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

(1)马氏体型不锈钢

常用的马氏体型不锈钢是Cr13型不锈钢,平均含Cr量为

13%,含C量在0.08-0.45%范围,室温组织为马氏体。

常用的钢号有1Cr13、2Cr13、3Cr13、4Cr13等,前两者主要为耐蚀结构钢,后两者主要为耐蚀工具钢。

(2)铁素体型不锈钢

热力设备中常用的是1Cr17和1Cr25Ti铁素体不锈钢,室温

下为单相铁素体组织,耐蚀性优于马氏体型不锈钢。

这类钢的强度低、塑性好、但高温下晶粒长大倾向较严重,脆性较大。

主要用于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耐蚀构件(如锅炉燃烧室,高温过热区的吹灰器,吊架等)上。

(3)奥氏体型不锈钢

是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不锈钢,主要合金元素为铬、镍,典型的是18-8型(如1Cr18Ni9Ti)不锈钢,平均含碳量很低(≤0.14%),含铬量为17-19%,含镍量为8-12%。

这类钢除具有很高的耐蚀性外,还具有高的塑性、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

由于基本组织为单相奥氏体,而奥氏体品体的致密度和再结晶温度均高于高铁素体,故该类还可以作为温度在550℃以上的耐热钢使用。

镍是比较稀缺的元素,为节省用镍,国内外的奥氏体不锈钢中采用Mn、N取代Ni,并已研制出节Ni的奥氏体钢或奥氏体铁素体复相钢,如Cr13Mn8Ni5N、1Cr18Mn10Ni5M03N、0Cr17Mn13M02N等。

2、耐热钢

高温下工作的钢称为耐热钢。

电站锅炉、汽轮机的零部件广泛采用耐热钢。

随着火力发电厂机组温度、压力参数的不断升高,这类钢具

有良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和高温强度。

高温化学稳定性是指钢在高温下工作不致因介质侵蚀而破

坏的能力,具有这种性能的钢称为热稳定钢(又称抗氧化金钢或不起皮钢)。

高温强度是指钢在高温下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不致大量变形或断裂的性能,具有这种性能的钢称为热强钢。

显然,热强钢既具有高温化学稳定性,又有足够的高温强度。

抗氧化钢的热强钢统称为耐热钢。

钢中加入Cr、A1、Re等合金元素,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

加入Si、Cr、Ni、W、V、Ti、Nb、B、Re(稀土)等合金元素,可提高钢的热强性和组织稳定性。

电站常用的耐热钢主要有如下几种:

(1)珠光体耐热钢

该类钢在正火状态下,显微组织由细片状珠光体和铁素体组

成,加入的合金元素主要为铬、钼、钒等。

在热力设备中,合金元素含量较低的CrMo钢(如12CrMo、15CrMo)主要好用于500-510℃以下的蒸汽管道、集箱等零件及540-550℃以下的锅炉受热面管子;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低碳CrMo和Cr-MoV钢(如12CrMoV、10CrMo9101等)主要用于540℃以下的蒸汽管道、集箱及580℃以下的锅炉受热面管子,随着机组参数的提高,我国研制的12Cr2MoWVB(钢102)、12Cr3MoSiTiB等新钢种适应于580℃甚至600℃以上温度的使用要求。

(2)马氏体耐热钢

这类钢在正火状态下的组织为马氏体或马氏体加铁素体。

用最多的马氏体耐热钢有1Cr13、2Cr13等,该类钢具有较高的耐蚀性和一定的热强性。

既可作为不锈钢,又可作为耐热钢。

但Cr13钢的最高工作温度仅为470℃,为提高Cr13型钢的热强性,根据耐热钢的合金化原理,在这类钢的基础上添加Mo、V、W、Nb、B等元素,以提高马氏体耐热钢的热强性。

马氏体耐热刚一般在回火索氏体状态下使用,主要用于制造汽轮机和燃汽轮机叶片、围带等。

使用温度较珠光体耐热钢高,如12Cr1MoV钢的工作温度为540-550℃,而1CrMoMV和1Cr12MoNbB钢分另为580℃-600℃。

P91、T91钢用于主蒸汽,再热热段以及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等。

(3)奥氏体耐热钢

奥氏体耐热钢是从奥氏体不锈钢发展而来的。

奥氏体耐热钢

不仅热强性高,而且还有较高的塑性、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由于含Cr、Ni量较多,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耐蚀性能。

奥氏体耐热钢的种类很多,热力设备常用的有:

1Cr18Ni9Ti、

1Cr18Ni9Mo、4Cr14Ni14W2Mo、1Cr15Ni36W3Ti等。

1Cr18Ni9Ti是应用于广泛的奥氏体耐热钢,抗氧化工作温度可达700-900℃,在600℃左右时,有足够的热强性,可用于610℃以下的锅炉过热器管、主蒸汽管以及汽轮机导管、阀体等。

4CrNi14W2Mo钢有更高的热强性和组织稳定性,常用于650℃以下的超高参数锅炉、汽轮机、热热器管、主蒸汽管及其它重要零件。

(4)铁素体耐热钢

钢中加入相当数量的Cr、A1、Si等铁元素体形成元素,使钢具有单相铁素体组织的钢称为铁素体耐热钢。

这类钢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优良,但热强性差,实际上是抗氧化钢(如1Cr18Si2、1Cr25Si2等)。

这类钢不宜用作受冲击载荷的零件,只家用于受力不大的锅炉构件(如热器吊架、热交换器等)。

第五节中国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碳素钢的分类

碳素钢是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其中含有少量硅、锰、硫、磷等杂质,总量不超过1.5%。

由于碳素钢的价格较低,工艺性能好,因而在各个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碳素钢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1、按钢的含碳量分

(1)低碳钢含碳量在0.25%以下的钢。

低碳钢强度、硬度较低,塑性、冲击韧性好。

压力加工的焊接性能好。

因此低碳钢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桥梁、船舶的各种焊接结构和各种化工设备上。

(2)中碳钢含碳量在0.25-0.6%之间的碳。

这类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而塑性和焊接性稍差,但在热处理后机械性能可显著提高,常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

(3)高碳钢含碳量大于0.6%的钢。

这类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和焊接性能差,热处理后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刃具、模具及要求耐磨损的零件等。

2按钢的质量分类钢的质量主要是根据钢中有害杂质硫、磷的含量多少来区分的,可分为普通、优质及高级优质三类。

(1)普通碳素钢钢中硫、磷含量分别不得大于0.055%和0.045%,此钢夹杂物较多,质量较差,价格较低,可用作一般的焊接结构和机器零件。

普通碳素钢根据供货的保证条件不同,又可分成甲类、乙类及特类三种。

(2)优质碳素钢、钢中硫、磷含量分别不大于0.04%,此钢杂物较少,质量较好,价格较高,常用于制造重要的焊接结构和机器零件。

(3)高级优质碳素钢钢中硫、磷含量分别不大于0.03%和0.035%,此钢杂质最少,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用于制造工具,如刀具、量具等。

3、按钢的用途分主要分有用于制造结构及工具两类

(1)碳素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工程构件和机器零件。

碳素结构钢的一般含碳量≤0.6%,最常用结构钢含碳量≤0.35%。

(2)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刃具、量具、模具等。

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0.6%。

4、按供货的保证条件分类普通碳素钢可以分为甲、乙、特三类。

(1)甲类钢(又称A类钢)这类钢按照机械性能供货,保证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化学成分除硫、磷外,其它成分仅供参考,不作供货条件。

甲类钢多轧制成棒材、板材、条材和型材,直接供车辆、桥梁、船舶、化工、建筑等各方面使用,使用过程一般不再进行锻压和热处理。

其中A3是一般钢结构所采用的标准钢材。

(2)乙类钢(又称B类钢)这类钢是按照保证化学成分供货。

乙类钢主要用来制造对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机器零件,使用时往往要进行锻压和热处理。

(3)特类钢(又称C类钢)这类钢供货时既保证机械性能又保证化学成分。

特类钢可以满足某些特定的要求,以供专门的应用,其机械性能与化学成分和对应牌号的甲类、乙类的钢相同。

5、按炼钢方法分类

(1)转炉钢用转炉炼出来的钢。

它按炉衬材料可分类酸性转炉钢和碱性转炉钢,按送风方法又可分为底吹转炉钢,侧吹转炉钢和纯氧顶吹转炉钢。

(2)平炉钢用平炉炼出来的钢。

按炉衬材料也分为酸性平炉钢和碱性平炉钢。

(3)电炉钢用电炉炼出来的钢。

按炉衬材料也可分为酸性电炉钢和碱性电炉钢。

6、按脱氧程度分类钢还可按冶炼时脱氧程度的不同,分为镇静金钢、沸腾钢及半镇静钢。

(1)镇静钢这类钢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