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648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docx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秋季学期悬谜揭晓汇编

学生课外读物

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黎思小学

 

(2016年秋季学期)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46期)

【谜面】一元二角四分,结果都一样

【谜目】打中国作家一,2字

【谜底】三毛

【注解】本谜据侯印谜作改编。

一位学生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其他学生对比后,说:

“一元二角四分,结果都一样。

”但猜得“三毛”时可是按另外的思路想,要将“一元二角”分成四份(“结果都一样”暗示要平均分),列出算式就是1.2÷4=0.3(元)。

0.3元=3角=3毛。

所以猜出作家是“三毛”。

运用的猜谜方法是计算法。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

【最快射手】五年级张雯雯(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好段摘抄

黄昏了,太阳正落下地平线,辽阔的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红。

这时鼓声响了起来,它的声音响得很沉郁、很单调,传得很远——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婚礼,这种神秘的节奏实在有些恐怖。

我一面穿毛衣一面往罕地家走去,同时幻想著,我正跑进天方夜谭的美丽故事中去。

(著:

助词,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同“着(zhe)”。

赏析:

动静结合,用沙漠的色彩和鼓声衬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47期)

【谜面】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

【谜目】打一种网络工具

【谜底】QQ

【注解】作者:

蔡振奕。

“Q”好像一个瓜儿连着藤,于是谜面前半句猜“Q”。

同理,后半句也猜“Q”。

所以谜底是“QQ”。

以前我们以“引蛇出洞”猜大写字母“Q”,和本期一样,用的都是象形法。

【最快射手】六年级杨臣远(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利用谜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汪竹柏《赞汉字》)“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我们可以通过谜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人踢球一人倒(打一字)似

此谜将“似”中的“丶”喻为“球”,将“レ”比成倒了的“人”,形象逼真,生动活泼。

另两人是“似”中的“亻”和“人”。

汉字真是千姿百态,让人联想不止啊!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48期)

【谜面】绞尽脑汁

【谜目】打贵州省桐梓县地名,2字

【谜底】黎思

【注解】作者:

陈纯森。

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

“黎”有“众多”义,如“黎民”即“众民”。

“黎思”本为贵州省桐梓县燎原镇村名,与谜面相扣时别解为“众多思考”。

猜射此谜采用会意法。

【最快射手】六年级杨臣远(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佳句积累

幻觉和居住于现实世界中的人一起玩,大概只有承受接连不断的孤独和疏远感吧。

就算她是我们绞尽脑汁才创造出来的人,她也没理由和我们在一起。

(此段摘自日本小说家乙一写的《平面狗》。

快乐是大饱眼福后的一份满足,快乐是独立自理生活后的一份成就感,快乐是绞尽脑汁后做完一道数学题的喜悦,快乐是走上领奖台上掌声响起时的一份骄傲。

已经铸成大错,现在说这些早已没用了。

我绞尽脑汁,想再找句安慰周的话。

可我这人笨嘴拙舌的,一到了关键时刻就会舌头打结,嘴巴张不开。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49期)

【谜面】甩开双臂向东奔

【谜目】猜一个常见姓氏

【谜底】方

【注解】作者:

郭卫龙。

利用象形法猜射。

【最快射手】六年级郭俊茹(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精彩的谜评

所谓“谜评”,就是对一条谜作进行评析。

下面是陈振凡先生对“甩开双臂向东奔(猜一个常见姓氏)方”谜作的评析。

你瞧瞧:

“方”字上方的一个短短的“点”划,多么像人的头颅,昂首向上,略微后仰。

中间那长长的一“横”,仿佛人的两臂,右臂向前伸展,左臂向后猛甩。

这个“甩”字用神了:

甩得这么有力,甩得这么形象,简直鬼斧神工,妙不可言!

再瞧瞧,下方的一“撇”与那个“弯钩”,宛如人的两条腿,一条腿正屈膝迈向东方,另一条腿伸直了用力向后蹬。

整个“方”字活像一个短跑健将正“甩开双臂向东奔”的飒爽英姿,教人浮想联翩,拍案叫绝!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0期)

【谜面】两地共携手

【谜目】打一字,9笔

【谜底】挂

【注解】作者:

黄健。

两“地”共携“手”。

“地”扣“土”,“两地”扣两个“土”字。

“手”扣“扌”。

“扌土土”合为“挂”。

谜面别解,并通过形扣得底。

【最快射手】二年级袁荣昆(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新闻标题中“两地共携手”的运用范例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

两地共携手传递正能量

两地共携手警民创和谐

两地共携手同筑中国梦

两地少年共携手绽放民族友谊花

两地法院共携手千里奔波化积案

粤湘两地共携手做强做大旅游业

京筑两地共携手同谱教育新篇章

海峡两地共携手七夕鹊桥来相会

浙鲁两地共携手《诚》歌一曲忆叔同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1期)

【谜面】

【谜目】打生活用品,3字

【谜底】花露水

【注解】这是一则图画谜。

谜底解作“花从水中露出来”。

【最快射手】二年级王浩林(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花露水”中“花露”二字的来源

花露水是用花露油作为主体香料,配以酒精制成的一种香水类产品。

花露水的主要功效在于去污、杀菌、防痱、止痒,同时,也是祛除汗臭的一种夏令卫生用品。

“花露”二字取自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之词《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中的“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zhòng),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白话译文]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

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

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2期)

【谜面】两个寨子隔条岗,南寨没有北寨强。

南寨好汉有五个,不及北寨人一双。

【谜目】打文具名称

【谜底】算盘

【注解】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部分。

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颗珠子,每颗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颗珠子,每颗珠子代表一。

谜面中用“岗”比喻“横梁”。

上北下南。

用“北寨”比作“梁上区域”,用“南寨”比作“梁下区域”。

梁上的每颗珠子代表5,而梁下的每颗珠子代表1。

“南寨好汉有五个”,指梁下五颗珠子,共计数5;“北寨人一双”指梁上两颗珠子,共计数10。

所以说“南寨好汉有五个,不及北寨人一双”。

【最快射手】六年级郭俊茹(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算盘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珠算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3期)

【谜面】得月楼前赏月

【谜目】打一字,12笔

【谜底】棚

【注解】谜面别解:

得“月”\“楼”前\赏“月”。

“楼”前取“木”。

“木”与两个“月”字合为“棚”。

【最快射手】六年级郑小燚(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云南丽江得月楼

得月楼始建于大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3年重修。

得月楼为三重檐钻尖顶楼阁式建筑,基座呈八角形,高约4米。

通高20米,阔深皆三间。

二、三层施作如意斗拱,一层四角有擎檐柱支撑角梁,翘角翼然。

彩绘缤纷,缕雕传神。

得月楼四面临水,悬有“得月楼”匾额及正面两副楹联(为郭沫若先生亲笔)。

其中一联是集毛泽东诗词而成,曰:

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另一联为郭老亲自撰写,曰: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4期)

【谜面】三点犹如三星相,卧钩恰似月亮牙。

说话办事由它定,办事做主亦靠它。

【谜目】打一字

【谜底】心

【注解】将“心”中的三个“丶”比喻为“三星”,“卧钩”比喻为“月牙”。

【最快射手】六年级江启和(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一则与“心”有关的圆圈谜

(打五字《西游记》地名)斜月三星洞/作者:

陈纯森

——谜面为圆圈内一个“心”字。

全用象形法:

“心”中的卧钩象形“斜月”,三点象形三颗“星”;圆圈象形“洞”。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5期)

【谜面】子龙刚直,终生不渝

【谜目】打我校教师姓名

【谜底】赵正维

【注解】作者:

陈纯森。

谜面讲述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赵子龙一生保持正直的本色。

猜射时“子龙”扣“赵”,借代法。

“刚直”即刚强正直,不逢迎,不偏私,拢意扣“正”。

渝:

改变。

终生不渝:

一生都不改变,即保持原来的本色不变。

“维”正好有“保持”之义。

【最快射手】六年级史婷婷(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赵云单骑救主

赵云,字子龙,故又称赵子龙。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刘备妻子及儿子阿斗),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

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他。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6期)

【谜面】开始下沉就报警

【谜目】打一字

【谜底】井

【注解】作者:

熊辉。

“开”始下沉就报“警”。

“开”的最先一笔下沉,变为“井”。

报警,提示“井”字读“jǐng”,与“警”同音。

前部分为形扣法,后部分为示音法。

【最快射手】五年级郑袁梓阳(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报警三项要点

1.一定要在就近的地方,抓紧时间报警(拨打110),越快越好。

任何有电话的单位、个人及公用电话都应为报警人提供方便。

2.报警时要按民警的提示讲清报警求助的基本情况:

现场的原始状态如何;有无采取措施;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员的人数、特点、携带物品和逃跑方向等。

还要提供报警人的所在位置、姓名和联系方式。

3.无特殊情况,报警后应在报警地等候,并与民警及时取得联系。

有案发现场的,要注意保护,不要随意翻动。

除了营救伤员,不要让任何人进入。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7期)

【谜面】麻雀战术壮队伍

【谜目】打我校教师姓名

【谜底】游昌军

【注解】作者:

陈纯森。

麻雀战,游击战法。

我军使用麻雀战术,辗转各地,不仅有效地打击了敌人,还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猜射此谜采用会意法。

【最快射手】四年级梁冰彬(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麻雀战

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

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峡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

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

这样的战法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8期)

【谜面】撇下生母心太狠

【谜目】打一字

【谜底】毒

【注解】作者:

陈育群。

“撇”下生“母”\“心太狠”。

“撇”是多音字,在“撇下”里边读piē,意思是丢开、抛弃。

猜射时将“撇”作别解,变为读piě的“撇”,作为汉字的一种笔画。

“下”作抵消词。

生-丿(撇)+母=毒,“心太狠”提示“毒”的含义。

前部分使用离合法,后部分使用示义法。

【最快射手】六年级刘俊(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二十四孝》故事之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

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

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

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

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

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

王祥冒着凛冽的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

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

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

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

临沂“孝悌里”至今犹存。

孝悌里中颂王祥,

卧冰求鲤传四方。

一片孝心感继母,

王览效法敬兄长。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59期)

【谜面】口比肚子大,给啥就吃啥。

它吃为了你,你吃端着它。

【谜目】打日常用品

【谜底】碗

【注解】这是一则事物谜。

【最快射手】三年级李镓锦(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事物谜

事物谜,也叫民间谜语、儿童谜语。

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事物谜的谜底大都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和“物”。

它常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谣或者短诗歌的形式。

谜面抓住要猜的事物,对它的外表、形体、性质、色彩、音响、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的特征,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出来,让人们根据谜面所提供的线索,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60期)

【谜面】猜谜者,不要说话,不要走,且站在一边,对着细想。

【谜目】打一字

【谜底】粗

【注解】此谜面犹如“猜谜须知”,即兴感强。

扣底时须别解——猜“谜”者,不要“说话(讠)”,不要“走(辶)”,“且”站在一边,对着“细”想。

前四句用增损离合法已得“粗”字:

谜-讠-辶+且=粗。

“不要说话”提示从“谜”中去掉“讠”,“不要走”提示再去掉“辶”,剩下“米”字;“且”字站在“米”的一边,得到“粗”。

“粗”与“细”形成对比。

【最快射手】二年级郭梓涵(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鲁智深性格中的粗中有细

鲁智深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的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

他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一生豪侠仗义,好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同时又不计得失,心地正直,刚爽豪迈,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十三,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人们常把鲁智深与李逵归为一种类型,认为都是粗鲁憨直的汉子。

殊不知,鲁智深的性格在粗鲁中又有精细的一面。

他做事的认真,考虑问题的周详甚至不亚于以精巧见长的石秀。

他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通过拳打镇关西、教训破落户泼皮、大闹野猪林等一系列的典型情节表现了出来,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和与众不同。

(宋东利《论鲁智深性格中的粗中有细》)

鲁达率直粗犷,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惩治郑屠,也不是一到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造成口角斗殴的架势,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

鲁达本意是痛打惩治郑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

他假意道:

“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

”鲁达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

(网络鲁智深词条)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61期)

【谜面】“倒拔垂杨柳”

【谜目】动画片剧中人

【谜底】光头强

【注解】作者:

陈纯森。

“倒拔垂杨柳”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故事:

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将杨柳树连根拔起。

鲁智深是和尚,扣“光头”。

谜底犹言“光头很厉害”。

此谜采用的是用典法。

【最快射手】二年级郑渊(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倒拔垂杨柳”故事概括

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

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

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

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

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

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得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

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说:

“不用了,待我把树拔掉。

”说完,只见他脱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

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62期)

【谜面】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

拔掉胡子拨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谜目】植物

【谜底】玉米

【注解】

【最快射手】四年级李茂花(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没有玉米就没有墨西哥

有一种说法:

欧洲文明是小麦文明,亚洲文明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则是玉米文明。

而墨西哥及中美洲,正是玉米的发源地。

……玉米文化在墨西哥得到有识之士的呵护和弘扬。

2003年3月,由墨西哥城人民文化博物馆协同全国土著人学会、查平戈大学等单位举办了以“没有玉米,就没有我们国家”为题的展览会,这个展览将历时8个月。

在展览会的说明书上,我们读到了这样的警句:

“玉米是墨西哥文化的根基,是墨西哥的象征,是我们无穷无尽的灵感的源泉。

”“我们创造了玉米,玉米又造就了我们。

我们永远在相互的哺育中生活。

我们就是玉米人。

”(孙扶民)

  墨西哥城玉米展览会大门

  何淇摄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63期)

【谜面】

【谜目】打一个成语

【谜底】后发制人

【注解】“发”为多音字,成语中本来读fā,猜射时却读作fà,以“头发”解。

【最快射手】五年级张雯雯(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成语:

后发制人

【基本释义】发:

发动;制:

控制,制服。

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出处】《荀子·议兵》: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例句】上半场先摸清对方实力,以守为主;下半场积极进攻,后发制人。

【反义词】先发制人

悬 谜 揭 晓

疾病

(2016年第064期)

【谜面】

【谜目】打一个成语

【谜底】病从口入

假动作

【注解】此为方格谜。

“疾”与“病”相扣。

方框扣“口”字。

方格谜是将谜面的文字安置在方格之中,猜射时需加上体现方格特征的“包、围、中、里、内、关、方、格、口、藏、圈、套”等附加字。

如以打一个服装名词,谜底为“套装”。

假动作是装出来的,“套”为附加字。

“假动作”拢意“装”,方框把“装”套住。

【最快射手】五年级张雯雯(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成语:

病从口入

【基本释义】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

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出处】晋·傅玄《口铭》: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例句】

1.病从口入,我们应该谨慎择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2.老人们常用“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谚语来告诫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说话艺术。

 

悬 谜 揭 晓

笑逐颜

(2016年第065期)

【谜面】

【谜目】打一个成语

【谜底】乐在其中

【注解】这是一则方格谜。

“笑”扣“乐”。

【最快射手】五年级张雯雯(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成语:

乐在其中

【基本释义】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例句】有些工作虽然很累,但我们却乐在其中。

【近义词】乐而忘返

【反义词】百无聊赖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66期)

【谜面】一点登机,三点抵川

【谜目】城市名

【谜底】杭州

【注解】“一点登机”扣“杭”字:

“机”加上“一丶”可得“杭”字。

“三点抵川”扣“州”字:

“川”字加上三个“丶”可得“州”字。

【最快射手】六年级江启和(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杭州名人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己亥杂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落红:

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67期)

【谜面】日常生活两件宝,穿得暖来吃得饱。

若将它俩放一起,只觉多来不嫌少。

【谜目】打一字,12笔

【谜底】裕

【注解】一件宝是“衣”,另一件宝是“谷”,将它俩放在一起,是“裕”字。

“只觉多来不嫌少”示义(“裕”有“丰富、宽绰”的意思)。

【最快射手】六年级郭俊茹(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故事:

子罕说宝

子罕:

人名,春秋时宋国国相,是一位贤臣,又名乐喜。

本故事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石的人说:

“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

“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

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

“小人带着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68期)

【谜面】一字九横六直,很多文人不识;有人去问孔子,孔子想了三日。

【谜目】打一字

【谜底】晶

【注解】“晶”中有九“一”和六“丨”。

“直”即“竖”。

“三日”为“晶”。

【最快射手】六年级刘俊(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故事:

孔子误会颜回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

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

“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怎么能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

“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

“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可靠的时候。

(本故事出自《吕氏春秋》。

悬 谜 揭 晓

(2016年第069期)

【谜面】曹操颁麾帜

【谜目】我校教师姓名

【谜底】魏发旗

【注解】作者:

陈纯森。

曹操,魏王。

颁,发。

麾帜(huīzhì),将帅的旗帜。

【最快射手】六年级郭俊茹(奖笔一支、本子一个)

【知识链接】

历史名人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