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667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美术科

(二)年级第(四)册第

(一)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1、画家眼中的儿童

第(1、2)课时

内容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

修改意见

课型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

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难点

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具

课件

彩色笔、油棒。

问题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行为

达成目标、能力训练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体验活动:

创设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二、摸一摸:

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

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

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画布”?

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三、体验活动:

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

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

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

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四、探究活动: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它给你什么感受?

(提供选择词语:

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

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五、评述活动:

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

作品中描绘了什么?

给你什么感受?

(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分析: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在作品中找出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

(引导欣赏作品的造型与色彩)

解释:

教师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解说。

评价:

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想或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

一、评述活动:

感受自己的生活照片,美在哪里?

找一找:

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提供相关词语让学生选择,如快乐、亲情、有趣、可爱等)

二、说一说:

描述一下照片上的情景(引导细致的观察),自己在干什么?

三、画一画:

我的童年。

评一评:

我的作品美在哪里?

同学作品美在哪里?

(与同学作品比较一下)

四、课外小知识

插图画家——罗克威尔的故事

 

板书设计

画家眼中的儿童

 

范作

教后反思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

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美术科

(二)年级第(四)册第

(一)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2、可爱的卡通形象

第(1、2)课时

内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并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的艺术手法;

修改意见

课型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的卡通形象;2、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

教材分析

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

难点

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

教具

课件

水彩笔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卡通书图片课件

问题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行为

达成目标、能力训练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讨论与欣赏

一、卡通形象“趣”在那里?

你收集了哪些卡通明星?

卡通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

(借助卡通形象有趣的情节、造型、色彩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与美的视觉感受)

二、卡通形象比传统绘画幽默、有趣吗?

找一找:

卡通形象与传统绘画有什么不同?

(色彩、单纯、造型幽默、生动)

看一看,想一想:

卡通形象和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

(拟人、夸张、变形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外卡通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

哪些是中国卡通形象、那些是外国卡通形象?

你从哪里看出来?

比一比:

人物卡通形象与拟人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

(人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四、卡通形象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找一找:

“用线勾勒,平涂设色”的卡通形象(体会民族风格);卡通形象夸张、拟人的部位;

你还知道有哪些卡通形象的表现形式?

(如国画、剪纸、水彩、铅笔画、电脑画)

五、欣赏卡通形象?

说一说:

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给你什么感觉?

(可爱、幽默、凶恶、呆笨、粗鲁、刚强、聪明、善良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趣”在哪?

(有趣的情节、造型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动画短片欣赏

第二课时

一、学生想象与创作:

用彩色笔绘画创作。

装饰:

添加什么?

装饰什么?

使卡通形象“拟人化”和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

二、评价:

评价目标:

1.有创意;2.拟人化;3.装饰美。

作业自评:

①要求:

能设计一个自己喜欢卡通人物。

或者临摹一个卡通明星。

②能运用对称、色彩、夸张等手法表现卡通人物。

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可爱的卡通形象

艺术特色

用线勾勒,平涂设色

艺术表现手法

拟人、夸张、变形

 

教后反思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

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美术科

(二)年级第(四)册第

(二)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3彩色字母娃娃

(1)课时

内容

让学生学会将自己喜欢的字母变形的更可爱

修改意见

课型

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

2、 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彩色字母娃娃的想象创造表现;

3、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彩色字母娃娃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及进行装饰。

难点

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

教具

课件

课件、范作、字母卡、彩色笔、油画棒。

问题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行为

达成目标、能力训练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我能行: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或剪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母形状。

(比较对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

二、           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体字母造型”和“手势造型”比赛,激发学生“拟人化”的观察和想象。

三、           他们是什么?

欣赏艺术家表现的字母。

思考:

1.   是什么字母?

2.   艺术家用什么表现字母?

(人物、动物、静物)彩色字母娃娃

3.   字母美在哪里?

(对称、均衡、拟人、夸张)

4.   表现的物象与字母有什么关系?

(符合字母结构)

5.   感受单纯和丰富的色彩。

四、           想象设计游戏。

1.   提供每个小组1——2个字母造型,让学生在特定的字母形状上进行想象,如想象字母中的人在干什么?

2.   欣赏书上人物卡通字母图。

比一比,自己设计的人物字母与书上的人物卡通字母有什么不同?

3.   感受美感形式:

卡通式造型趣味在哪里?

那些字母表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感?

五、           想象与创作。

1.   材料的联想:

2.   设计的联想。

六、           想象与评价。

评价:

1.   有创意;

2.   拟人化;

3.   装饰美.

板书设计

彩色字母娃娃

装饰手法:

夸张变形

思考联想:

各种字母形状像什么

 

教后反思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

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小学美术科

(二)年级第(四)册第

(二)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4、美妙多变的线条

(1)课时

内容

感知绘画的语言——线条

修改意见

课型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感知线是绘画语言之一;培养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感受生活中与作品中的线及其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感受线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作用。

难点

线性的感受与表达。

教具

课件

彩色笔、油棒

问题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行为

达成目标、能力训练点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1:

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线。

目的:

感受线的丰富与多变。

过程:

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探讨线的种类及作用;玩一玩手中的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一、探究活动2:

寻找线的排列美及用线表现美的方法。

目的:

在体验、探究中感受线的美感,培养线构成的能力;感受用线表现的速度、力度而产生的画面效果变化。

过程:

做一做,选一张教材上的照片,用硬笔和软笔分别进行“线表现”,感受粗细不同的线感;

说一说,自己表达的是什么线?

如何排列?

(有序与无序)美在哪里?

如何画线才好看?

二、探究活动3:

画家与小朋友的画美在哪里?

目的:

感受线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画面线的组织、排列的美感和各种线表现的情感。

过程:

说一说,画家(小朋友)想说些什么?

他们运用什么线表现?

他们用什么方法组织画面?

美在哪里?

三、探究活动4:

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各种线的不同美感。

目的:

体会线的丰富多变与美妙。

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线的比较(各组选择一种)进行探讨,教师可提供一些适当的感觉词语,然后各小组汇报,最后归纳板书。

五、评价活动:

检测学习结果。

评价点:

1、能运用线表现物象与装饰;

      2、能运用不同的线表达不同的情感(提供:

优美、流畅、刚劲有力、平静、稳定、活泼、生动);

      3、能运用各种线材、线性表现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美妙多变的线条

线的情感

优美、流畅

刚劲有力

平静、稳定

活泼、生动

 

教后反思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

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小学美术科

(二)年级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5象形文字的联想

(1)课时

内容

让学生学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

修改意见

课型

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感知象形文字。

⑵了解象形文字描摹实物的特点。

⑶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慧眼识字”活动中,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的特点。

⑵在欣赏讨论中,了解文字与画面结合的描摹实物的特点,感受人类想象,创造的能力。

⑶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⑵体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丰富形象思维能力。

⑶培养想象、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⑴感知象形文字及国画的表现手法。

⑵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难点

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教具

课件

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收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准备创造象形文字的美术工具:

纸碟、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问题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行为

达成目标、能力训练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它们是什么?

1.   猜一猜,它们是画还是字?

2.   连线游戏,根据象形文字,找出对应的图形和简体字,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连线。

(略)

二、           想象与造型:

是画还是文字?

1.   欣赏课文中的“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并进行比较,猜一猜,哪些是画?

哪些是文字?

它们像什么?

它们想说什么?

2.   说一说,象形文字是怎样演变成今天的文字的?

(从意象——简化)的过程

3.   想一想,小朋友是怎样根据象形文字的形状进行想象的?

4.   猜一猜,小朋友的画想说一个什么故事?

小朋友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

5.   说一说,你见过用象形文字装饰的物象吗?

三、           把象形文字变成什么?

1.   选择一个或多个象形文字进行有序或无序的重复书写,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选择一个象形文字,并将其放大,加粗笔画,进行装饰;

3.   创造一个象形文字并进行变化,创作成与字义相关的形象。

四、           评价。

1.   想象力丰富。

2.   图形与字义相符。

3.   有创意。

板书设计

象形文字的联想

象形文字的特点描摹实物

教后反思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

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小学美术科

(二)年级第(四)册第

(二)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6、美丽的花园

第(1、2)课时

内容

感知花的基本特征并运用各种媒材表现心中的鲜花。

修改意见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感知花的基本特征并运用各种媒材表现心中的鲜花。

教材分析

重点

感知花的形态和色彩的特征,并抓住基本特征进行想象表现

难点

感受花的形式美,拓展想象思维。

教具

课件

彩色笔、油画棒、剪刀

问题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行为

达成目标、能力训练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 导入新课

 播放七色花的故事,让学生拓展对花的想象。

启发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之情。

二、讲授新课

分析花的构成及其特征

1 学生发言,描述花的结构形态,教师出示实物,得出结论。

2 分析花叶的形状及特点

学生讨论叶子的形状,屏幕显示,引发同学们的兴趣。

3 分析花瓣的特征及组合。

 

4、花卉欣赏。

5、学生作业

画出一朵漂亮的鲜花并剪下来。

6、作业展示

黑板上展示,评一评,谁画的花儿色彩美、创意美、造型美。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趣 导入新课

到美丽的大花园里去看一看。

二、启发学生创新,想象特异花卉。

如由花想到蝴蝶,可画蝴蝶花;因外星球的花园设计,想到宇宙花园等。

教师演示并讲解制作步骤

想一想  主题  花的聚散、大小、高矮。

二、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同学们“我是小小设计家”美丽的花园设计比赛就要开始了,设计要注意:

  1.  想象力丰富  画面新颖

2.主要花卉要鲜明

画面的构图合理即花的高矮、聚散要有美感,合理地运用了线与面。

四、评讲作业

评出“小小设计家”,师生共评。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创造美,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美丽的花园

 

教后反思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

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小学美术科

(二)年级第(4)册第(三)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7、我们爱吃的水果

第(1.2)课时

内容

能运用各种工具、纸材,表现“我们爱吃的水果”。

能用“对称、均衡、重复”等艺术手法表现水果。

修改意见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知一些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的特点;能运用各种工具、纸材,表现“我们爱吃的水果”。

2.过程与方法:

在“视、触、嗅”的感觉体验中,学习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在分析、比较中,体会各种水果的形与色;在造型表现中学习运用各种材料表现水果的形与色和质感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关注不同水果的特征和营养价值;感受交通的发展带来的南北水果的交流,体会社会发展和今天生活的幸福。

教材分析

重点

能进行整体记忆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水果的形与色。

能欣赏与评述大师作品。

能运用各种纸材表现水果。

难点

能从多角度想象和创造未来的水果。

教具

课件

彩色笔、剪刀等。

问题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行为

达成目标、能力训练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静物》,了解大师画中意境。

①提问:

(1)你看到什么?

(2)你闻到什么?

为什么?

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形状?

它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记忆一下画中有哪些色彩?

给你什么感觉?

(4)你喜欢这幅作品?

为什么?

(5)这位大师叫什么名字?

他想说些什么?

(体验作品的美与内涵)

②生互相讨论、提出看法。

2.出示课题:

我们爱吃的水果。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各种水果图片。

让学生感知水果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能了解一些关于水果的特点,能用审美眼光欣赏水果,产生爱水果情感。

2、学生活动: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说一说,我喜欢什么样的水果?

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水果?

把自己猜到的水果形状、色彩画出来。

拿出自己的水果让学生闻一闻、说出其香味和形状色彩。

②小组活动:

1.在每个小组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比赛“说水果”。

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各有什么特点。

2.在活动中能运用让学生在“视、触、嗅及品味”水果的过程中,大胆表现自己对水果形与色的感受。

3.小组进行评比。

三、创作与评价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表现自己心中的水果。

想一想、画一画: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想想从哪个角度画才好看,然后选择适合的纸材表现出来。

2、作业要求:

⑴造型能力:

能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表现出水果的形与色:

⑵设计能力:

能从多角度表现自己爱吃的水果。

⑶审美能力:

、用夸张等手法有造型美和色彩美的水果画。

3、学生想象与创作:

小组合作,把学习过程中画的和剪出来的水果组合成一幅水果装饰画。

⑴用色彩进行创作,把各种水果画出,再进行组合。

⑵装饰:

添加什么?

装饰什么才能使水果更加与重不同和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4、评价目标:

⑴有创意(几何形、具象形;色彩与众不同;小组合作的好与坏。

⑵发展个性

⑶装饰美

5、作业自评

①要求:

能设计一幅水果装饰画。

②能运用对称、色彩、夸张等手法表现。

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课后组织教学

1、整理收集学生作业。

2、整理学习用具。

3、推椅、推凳

4、班干部整队,分小组回教室。

板书设计

7、我们爱吃的水果

几何形、具象形

色彩

小组合作

教后反思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

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小学美术科

(二)年级第(4)册第(三)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8、切开的果实

第(1.2)课时

内容

感知切开的果实形状产生的变化,运用点、线、面、色表现切开的果实及切面美丽的图案。

修改意见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知切开的果实形状产生的变化,切面是由点、线、面、色组合而成的图案;运用点、线、面、色表现切开的果实及切面美丽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发现中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在尝试中,大胆运用线色表现自己的发现;在欣赏中,感受大师作品的形式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美妙与神奇。

教材分析

重点

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

难点

运用绘画及拓印方法表现对称、均衡放射等水果切面的图案。

教具

课件

色卡纸、彩色笔、油画棒、各种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大师的范画,了解大师作品中意境

提问:

(1)你看到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

(点、线、面、色、重复、重叠排列的图案)。

(3)它使你想到什么?

(激发想象)。

(4)画中色彩给你什么感觉?

(对比感觉:

如柠檬黄与橙红、橙与紫:

和谐的感觉:

如大面积的黄和橙、与小面积的紫形成对比统一的和谐。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

我们爱吃的水果

2.教师讲授新课:

放课件,欣赏各种水果及切面。

学生自由发言讲一讲自己的发现

3、学生活动:

①“线条”造型游戏,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学生活动:

1)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一个或两个自己喜欢的水果,用各种线画出来。

(变化、夸张的美感)

2)能用点、线、面、色表现切开的果实及其对称、放射等切面图案。

②装饰设计游戏,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小组活动:

1.交流自己的水果,探讨水果的种类及外形,猜一猜,画一画把水果切开产生什么图形?

把自己观察的结果用线条表现出来。

2.说一说切开的水果。

沾上色,在纸上印,印出来的图案与画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个性探究:

运用绘画及拓印方法,表现切开的果实或运用重复排列的方法,把切面图案设计成美丽的装饰画。

三、作业布置

1、作业要求:

1.造型能力:

能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表现:

2.能力绘画:

能用各种线绘画和拓印出美丽的水果画。

3.审美能力:

能运用各种方法、线条、拓印表现自己的情感。

2、评价目标:

1.有创意;

2.夸张、色块;

3.装饰美。

3、作业自评:

①要求:

能运用线和拓印表现水果的造型与装饰。

②能运用不同的线表达不同的情感。

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课后组织教学

4、整理收集学生作业。

2、整理学习用具。

3、推椅、推凳

4、班干部整队,分小组回教室。

 

板书设计

8、切开的果实

点、线、面、色

变化夸张

教后反思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

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小学美术科

(二)年级第(4)册第(三)单元教案

备课人:

使用人:

9吃瓜果的人

(1)课时

内容

让学生学发现观察生活中的活动并学会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

修改意见

课型

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水果的丰富营养;

2、能运用各种工具,吃瓜果的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吃水果的人”。

过程与方法:

1、在“吃”中学会细心观察;

2、在观察中联想夸张部位如何表现;

3、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趣”

4、在比较中欣赏提高自信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激发珍惜情感;

2、感受“吃”瓜果的愉快;

3、养成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

难点

摆脱固有形象,从夸张、有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