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16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docx

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碾压混凝土试验大纲

一、试验目的

1、检验经试验确定的碾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性能;

2、确定与配合比相适应的拌和工艺参数;

3、通过生产性试验,选择与试验的配合比相适应的各项施工工艺参数;

4、通过进行不同层间间隔时间、不同层面处理方式的现场试验,确定不同层间间隔时间的最优层面处理方式;

5、为碾压混凝土现场施工积累经验。

二、试验依据

1、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0);

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

3、阿海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招投标文件(AH2008/C02);

三、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

本次试验拟采用永保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攀枝花Ⅱ级粉煤灰、江苏苏博特外加剂以及阿海水电站左岸新源沟人工砂石骨料生产系统生产的砂石骨料。

1、水泥:

采用云南永保水泥有限公司金山分公司生产的永保牌P.O42.5水泥,所检验的各项性能指标须均满足规范要求,见表3.1。

表3.1P.O42.5水泥检验结果

检测项目

密度(g/cm3)

标准稠度(%)

凝结时间(min)

安定性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初凝

终凝

3d

28d

3d

28d

标准要求

/

/

≥45

≤600

必须合格

≥16.0

≥42.5

≥3.5

≥6.5

永保

水泥

批号:

2009016

3.15

25.7

137

216

合格

28.4

54.5

6.2

9.0

2、掺合料:

采用攀枝花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所检验的各项性能指标均须满足规范要求,见表3.2。

 

表3.2粉煤灰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需水量比(%)

细度

(%)

SO3

(%)

28d强度活性指数(%)

烧失量

(%)

含水率(%)

密度(g/cm3)

标准要求

≤105

≤20

≤3

/

≤8

≤1

/

攀枝花Ⅱ级粉煤灰

100

9.9

1.92

84.9

2.2

0.1

2.32

3、骨料:

依照标书要求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用细骨料,采用阿海水电站左岸新源沟人工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所生产的人工机制砂。

碾压砂检验结果见表3.3.1,颗粒级配曲线见图3.3.1。

表3.3.1碾压混凝土用人工砂检验结果

检测项目

细度模数

泥块含量(%)

石粉(%)

吸水率(%)

表观密度(kg/m3)

堆积密度(kg/m3)

含泥量(%)

云母(%)

有机质含量

坚固性(%)

标准要求

2.4~2.8

不允许

18~22

/

≥2500

/

/

≤2

浅于标准色

≤8

检测结果

2.62

19.2

2.1

2600

1600

/

0

浅于标准色

3.1

图3.3.1碾压砂颗粒级配曲线

粗骨料采用新源沟人工砂石骨料生产系统生产的人工粗骨料,检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检测结果见表3.3.2。

 

表3.3.2人工粗骨料检验结果

检测

项目

骨料粒径(mm)

含泥量(%)

吸水率(%)

表观密度(kg/m3)

堆积密度(kg/m3)

孔隙率(%)

针片状(%)

压碎指标(%)

有机质含量

坚固性(%)

标准要求

≤1

≤0.5

≤2.5

≥2550

/

/

≤15

≤12

浅于标准色

≤5

检测

结果

5~20

0.7

0.93

2710

1460

46

1.8

9.4

浅于标准色

1.9

20~40

0.4

0.70

2700

1430

47

0.5

/

浅于标准色

/

40~80

0.4

0.63

2730

1440

47

0

/

浅于标准色

/

4、外加剂:

碾压混凝土减水剂采用江苏博特公司生产的JM-Ⅱ(碾压)缓凝高效减水剂,检测结果均须满足规范要求,见表3.4.1。

表3.4.1碾压混凝土减水剂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掺量(%)

减水率(%)

含气量(%)

泌水率比(%)

凝结时间差(min)

抗压强度比(%)

初凝

终凝

3d

7d

28d

一等品

/

≥12

<4.5

≤100

>+90

≥125

≥125

≥120

江苏博特

0.6

21.4

1.8

74

236

246

141

148

130

混凝土引气剂采用江苏博特公司生产的GYQ易溶型混凝土引气剂,检测结果均须满足标准要求,见表3.4.2。

表3.4.2混凝土引气剂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掺量(/万)

减水率(%)

含气量(%)

泌水率比(%)

凝结时间差(min)

抗压强度比(%)

初凝

终凝

3d

7d

28d

一等品

/

≥6

≥3.0

≤70

-90~+120

≥90

≥90

≥85

江苏博特

3.0

6.7

5.2

59

+30

+17

93

95

89

龙游五强

3.0

7.1

4.5

67

+60

+9

97

98

88

5、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近期上报的施工配合比实施。

四、试验时间、场地仓面规划及施工布置

1、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为2007年07月底。

(需待室内试验配合比确定后才能开始)

2、试验场地

本次试验场地拟安排在左岸EL1450平台上进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验场地布置在距下游坡线20m,紧贴左岸山坡底处,下游为仓面入口处。

碾压试验场地面积设计为60m×15m(长×宽),总面积900m2,试验砼分两次进行浇筑,分别为常态垫层砼和碾压砼。

场地布置详见附图1《碾压混凝土试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仓面规划

3.1常态垫层砼施工规划:

试验场地应保证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并先施工一层30cm厚常态垫层砼。

砼标号为:

C15;垫层砼尺寸为61m×16m(长×宽),总面积976m2,浇筑砼量约293m3;垫层砼在碾压试验前必须有3天以上强度。

3.2碾压砼仓面施工规划:

垫层砼强度满足3天以上强度后,在垫层砼面上,进行碾压砼仓号立模施工,立模尺寸为60m×15m(长×宽),两边各预留50cm,仓号高度为1.5m。

本次试验碾压层厚30cm,碾压5层,砼浇筑总方量1350m3。

RCCVc值为3~7s。

本次碾压砼标号为:

C9020W8F150/二级配、C9020W6F100/三级配和C9015W6F100/三级配,每个试验砼标号分为一个区,每个区分为三个碾压条带,每个条带宽5m,条带采取不同的碾压遍数。

具体碾压砼仓面布置详见附图2《碾压混凝土试验仓面规划布置图》。

4、其他施工布置:

4.1砼运输车的洗车平台和脱水区布置:

根据试验场地规划布置,下游面为入仓口,在入仓口布置30m长的砼运输车的脱水路面,脱水路面采用级配碎石铺设,碎石层厚度不小于30cm,路面宽度8m,路基采用开挖的石碴填筑。

在碎石脱水路面的起始位置设置洗车砼平台,以确保自卸汽车轮胎与车身冲洗干净后进入脱水路面。

洗车砼平台尺寸为6m×4m(长×宽),洗车砼平台与试验场地常态垫层砼一起进行施工,砼标号为:

C15同垫层砼相同。

在洗车砼平台两侧各布置一根高压水管。

4.2供水系统和制浆站布置:

在试验场地靠右侧模板外的3m处及试验场地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水流方向),布置固定的制浆站平台,制浆站用于变态砼的加浆施工。

供水系统布置在制浆站上游侧3m处,与制浆站平行,供水系统主要用于砼运输车辆的冲洗、仓号冲洗、制浆站制浆、冷却水管检查通水。

其他施工布置详见附图1《碾压混凝土试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五、试验内容

1、试验划分

因需对同种骨料、三种不同标号的混凝土进行试验,且试验项目繁多,本次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对三种不同标号混凝土进行现场压实度试验,包括混凝土现场VC值、混凝土性能、压实度等;第二阶段对三种不同标号混凝土进行现场混凝土性能试验,包括原位抗剪切试验、混凝土取芯的芯样性能试验等。

2、试验内容

(1)拌和时间及投料顺序工艺试验(在正式碾压砼试验前完成);

(2)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

(3)不同配合比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试验;

(4)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试验;

(5)不同工况的层间结合处理工艺试验;

(6)冷却水管的铺设工艺及管材抗压强度试验。

3、碾压工艺参数的选择

碾压工艺参数主要指根据碾压机具的性能和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特性而选择的合理的压实厚度与碾压遍数。

本次试验按松铺厚度35cm,压实厚度30cm进行控制,并进行最佳碾压遍数的测定。

试验中采用的VC值为3~7s,碾压遍数采用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试验:

①:

2遍(静碾)+6(振动碾)+2(静碾);

②:

2遍(静碾)+8(振动碾)+2(静碾);

③:

2遍(静碾)+10(振动碾)+2(静碾)。

4、混凝土拌和

本次试验所有混凝土均由左岸上游砼拌和系统拌制。

六、试验方法

1、拌和时间及投料顺序工艺试验(本节需监理、业主单位协调安排并在正式碾压砼试验前完成)。

根据大坝碾压砼试验专题会议的评审意见:

(1)、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时间应按80s、90s、100s分别进行试验。

本次试验分别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行,本次试验中拟采用两种投料顺序:

①、中、小石→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水+砂→大石

②、大、中、小石→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水、砂

(2)、选择C9015W6F100(三级配)进行6种工况的投料顺序及拌和时间试验,工况如下见附表6.1

表6.1

工况

投料顺序

拌和时间

1

80s

2

90s

3

100s

4

80s

5

90s

6

100s

根据实际测定的VC值、含气量、砂浆容重(罐前、罐后均要取样)、砂浆容重偏差率指标确定投料顺序。

(3)、投料顺序确定后,再进行C9015W6F100(三级配)、C9020W8F150(二级配)、C9020W6F100(三级配)的拌和时间试验。

试验成果应包括:

VC值、含气量、砂浆容重(罐前、罐后均要取样)、试样抗压强度(7d、28d)、混凝土温度、气温、砂浆容重偏差率和试样28d抗压强度偏差率。

(4)、考虑到施工可能需要用自落式的4×3拌和系统拌制碾压混凝土,按确定的投料顺序采用自落式拌和系统按不同的拌制时间(不少于100s)做拌制试验,试验成果要求与采用强制式拌和系统的试验相同。

(5)、根据各项指标综合比较,择优确定各种碾压混凝土的拌和时间。

2、试验机具

本次试验的碾压设备选用:

BOWRG(宝马)—BW202AD-4振动碾,吨位:

20T具体型号及性能见表6.2

表6.2BW202AD-4振动碾型号及性能表

型号

参数

质量

整机/kg

11500

前轮/kg

5800

后轮/kg

5700

线压

前轮(kg/cm)

27.2

后轮(kg/cm)

26.7

性能

激振力(2轮)/kN(kgf)

低:

84高:

126

振动转换频率(2轮)/vpm

低:

40高:

50

振幅(mm)

低:

0.35高:

0.83

行走速度(km/h)

一挡:

0—6二档:

0—11

尺寸

全长/mm

610

宽度/mm

2295

高度/mm

3000

轴距/mm

3240

碾压宽度(mm)

2135

最低离地高度(mm)

400

轮径×轮宽/mm

1220×2135

3、现场碾压试验

3.1碾压试验

试验共分5层进行,每层层厚为30cm。

通过不同VC值和不同碾压遍数时的压实度测定,确定不同VC值时的最佳碾压遍数。

碾压遍数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试验:

①:

2遍(静碾)+6(振动碾)+2(静碾);

②:

2遍(静碾)+8(振动碾)+2(静碾);

③:

2遍(静碾)+10(振动碾)+2(静碾)。

3.2层间结合工艺试验

我国《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0规定,层间间歇时间超过了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的层面即为冷缝。

根据已往施工经验,规定当层面允许停歇时间达到6~10h且小于12~24小时(9至10月为>8小时且<12小时)为I型冷缝(以混凝土已初凝但未终凝时的状态),超过12h为II型冷缝(以混凝土已终凝时的状态)。

对于I型冷缝,参考同类工程的处理方案,采用直接铺筑1~1.5cm砂浆的办法进行处理。

对于II型冷缝,采用冲毛等方法清除表面浮浆和松动骨料后,铺筑1~1.5cm厚砂浆的方式处理方案。

本次试验拟定的不同工况为:

工况①:

II型冷缝(冷升层缝面)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水灰比与混凝土一致;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水灰比与混凝土一致;

工况③:

热升层,混凝土填筑正常上升。

试验时,各层层间处理方式见表6.3。

以上3种层间处理方式布置图工况详见附图2《碾压混凝土试验仓面规划平面布置图》。

 

表6.3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各层试验参数表

分层

分区

砼种类

骨料类型

VC值

(s)

碾压遍数

(遍)

适用工况

缝面处理方式

变态砼

类型

变态砼加浆量

(L/m3)

A1

C9020/二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A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A3

3~7

2+10+2

工况③

热升层正常上升

B

60

B1

C9020/三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40

B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40

B3

3~7

2+10+2

工况③

热升层正常上升

B

50

C1

C9015/三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C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C3

3~7

2+10+2

工况③

热升层正常上升

A

50

A1

C9020/二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A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A3

3~7

2+10+2

工况③

热升层正常上升

B

60

B1

C9020/三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40

B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40

B3

3~7

2+10+2

工况③

热升层正常上升

B

50

C1

C9015/三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C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C3

3~7

2+10+2

工况③

热升层正常上升

A

50

分层

分区

砼种类

骨料类型

VC值

(s)

碾压遍数

(遍)

适用工况

缝面处理方式

变态砼

类型

变态砼加浆量

(L/m3)

A1

C9020/二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A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A3

3~7

2+10+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B1

C9020/三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B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B3

3~7

2+10+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40

C1

C9015/三

人工

3~7

2+6+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C2

3~7

2+8+2

工况②

Ⅰ型冷缝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C3

3~7

2+10+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A1

C9020/二

人工

3~7

2+6+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A2

3~7

2+8+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A3

3~7

2+10+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50

B1

C9020/三

人工

3~7

2+6+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40

B2

3~7

2+8+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40

B3

3~7

2+10+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B

40

C1

C9015/三

人工

3~7

2+6+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C2

3~7

2+8+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C3

3~7

2+10+2

工况①

Ⅱ型冷缝冲毛铺砂浆后铺筑碾压混凝土

A

40

注:

①表中变态混凝土A指C9015变态混凝土,B指C9020变态混凝土;A~C的顺序为从上游至下游。

②现场压实度从碾压至有振4遍起开始检测,最终碾压遍数以检测合格为准。

3.3混凝土层间间歇时间安排

拟在本试验中安排3种间歇状态的试验,间歇时间分别为4h、6h、8h,其对应层数为碾压砼的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采用碾压完毕后快速连续上升,保留三个条带安排冷升层试验。

见附图2《碾压砼试验仓面规划平面布置图》。

试验部位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养护至设计龄期后进行钻孔取芯检测和原位抗剪试验,根据取芯情况和原位抗剪成果评价不同工况下的层间结合效果,并选择不同层间间隔时间的最佳处理方式。

待砼龄期达7d后,在每个条带取孔径168mm的砼芯样六个,分别进行抗压和劈拉试验,以获得不同碾压遍数与碾压砼强度的关系曲线。

具体位置根据试验情况由现场监理工程师确定。

具体取芯及压水试验孔位布置详见附图3《原位抗剪试验位置、取芯及压水试验孔位布置图》。

3、变态混凝土加浆工艺试验

根据碾压砼试验专题会议的评审意见:

变态砼施工要求挖槽加浆施工与在砼底部与中部铺洒灰浆施工两种方案都进行试验。

本次试验变态混凝土施工区宽度定为0.8m,在碾压砼仓号左岸侧为:

平层铺洒灰浆区;在右岸侧为:

挖槽加浆区。

变态混凝土制浆站设在试验部位外侧。

变态混凝土加浆量采用10L标准容器控制,振捣时认真记录不同加浆量时的振捣效果,积累现场经验,便于今后主体工程施工时控制变态混凝土加浆量。

以上两种变态砼施工完后,均作取芯试验。

见附图4《碾压砼仓面变态施工区平面布置图》

三级配混凝土注浆量:

第二层~三层按4%控制掺加,第四层~五层按5%(可根据室内选定掺加量,约6%)控制掺加,采用目测、读数显微镜测缝、钻孔取芯等方式最终评价、优选最佳注浆量和注浆形式。

二级配混凝土注浆量:

第二层~三层按6%(可根据室内选定掺加量,约8%)控制掺加,第四层~五层按5%控制掺加,采用目测、读数显微镜测缝、钻孔取芯等方式最终评价、优选最佳注浆量和注浆形式。

浆液密度控制采用婆梅氏比重计控制,浆液密度控制值由主体工程施工配合比试验成果确定。

4、碾压混凝土室外凝结时间试验

室外凝结时间试验拟在拌和系统进行取样,试验开始时间选择在上午10:

00以后。

试模成型后置于室外太阳直射到的地方,试验采用贯入阻力法进行。

通过试验获得碾压混凝土在太阳直射情况下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以指导今后的施工。

5、碾压混凝土VC值损失和温度回升试验

碾压混凝土VC值损失和温度回升试验拟在3个时段内进行,分别为06:

00~11:

00、下午11:

00~19:

00、夜间19:

00~06:

00。

试验方法为:

同一人、同一温度计、跟踪同一辆车,分别测试出机口和仓面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气温、混凝土温度,并计算拌和物出机到仓面卸料的运输历时。

通过试验了解在特定气象条件下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变化情况。

6、冷却水管的铺设工艺及管材抗压强度试验

本次试验冷却水管管材选用内径28mm、外径32mm的HDPE塑料水管,其指标见表6.4,冷却水管在埋设于混凝土中以前,水管的内外壁均应干净和没有水垢。

表6.4冷却HDPE塑料水管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导热系数

kJ/(mh℃)

≥1.0

拉伸屈服应力

MPa

≥20

纵向尺寸收缩率

%

<3

破坏内水静压力

MPa

≥2.0

温度:

20℃

时间:

1h

环向应力:

11.8MPa

不破裂

不渗漏

温度:

80℃

时间:

170h

环向应力:

3.9MPa

不破裂

不渗漏

本次试验冷却水管铺设分为两个区分别为:

Ⅲ区—C3区及Ⅱ区—B1区。

Ⅲ区—C3区冷却水管铺设采用挖槽铺设水管,在碾压砼层面上,采用人工挖槽然后铺设冷却管,再用人工将碾压砼填到槽内,按变态砼的施工工艺,在碾压砼内加水泥浆,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

Ⅱ区—B1区采用不挖槽铺设水管,在碾压砼面上直接铺设水管,用“U”型钢筋卡进行固定。

两区冷却水管铺设呈蛇形状,水平间距为1.5m。

五层碾压砼碾压完成后再进行通水试验,检查水管是否通水。

冷却水管施工详见附图5《碾压砼试验C3区砼冷却水管铺设图》。

七、试验检测

1、混凝土性能检测

(1)VC值:

不同试验区出机口及仓面每碾压层各检测1~2次,且保证每2h至少检查一次,当骨料含水波动时适时增加检测次数。

(2)含气量:

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含气量每4h检查一次,其变化范围控制在±1%,必要时根据含气量调整引气剂掺量。

(3)温度检测:

出机口及仓面均进行检测,检测频率与VC值检测频率相同。

(4)混凝土抗压强度:

碾压混凝土在现场取样,不同强度等级按7d、28d、90d龄期各成型一组;变态混凝土在现场振捣完毕后取样,不同强度等级和不同加浆量7d、28d、90d龄期各成型一组。

(5)抗拉强度:

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不同强度等级设计龄期各成型一组。

(6)现场压实容重:

每个条带压实完毕后各检查三点。

检查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经补碾后重新检查。

(7)混凝土抗冻、抗渗:

变态混凝土振捣完毕后取样,不同类型和不同加浆量28天、90天龄期各成型一组。

(8)芯样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指标检测按不同混凝土类型、不同施工参数各取样1组进行。

(9)原位抗剪强度根据不同工况各进行一组试验,本次试验共进行6组原位抗剪强度试验,即C9020二级配工况②、工况③;C9020三级配工况②、工况①;C9015三级配工况①、工况②。

具体原位抗剪强度试验分别情况详见附图3《原位抗剪试验位置、取芯及压水试验孔位布置图》。

2、原位抗剪试验方法

2.1、试件制备与养护

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