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929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docx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3)(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4)(现实)救国探索不断碰壁。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方案时都以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为前提,改良方案在两半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5)(个人)孙中山个人转变。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遭到冷遇。

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痛陈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局面: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

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2.“三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1)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

但是,民族主义所反的只是满族贵族封建统治,且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也是三民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

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剥削依然存在,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军事成功。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是中华民国当时的最高法律,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

为防止袁世凯今后擅自篡改《临时约法》,特地在附则中规定,修改约法,必须“参议院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

《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进行其它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

他热烈欢迎十月革命,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

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来到北平,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共产主义书籍。

他回到湖南后,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

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

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非“一夜春风”,它是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阶段

毛泽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

相关文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指出“若无农民从乡村奋起……根本倒塌”。

意义: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2.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阶段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

行动:

进行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结果:

起义一再失败。

启示:

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

为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

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思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抗战时期(1937-1945)——正式形成阶段

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相关文章: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当党内一些同志提出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时,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

“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

两年后,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报告中,毛泽东又说:

“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帐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

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

”在其他场合,他也多次表明,“如果同志们要为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各阶段发展表现与作用)

1.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1949年春,毛泽东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社会情势,指出:

党的工作中心……的袭击。

意义:

报告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文章回顾了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指出:

资产阶级的方案在中国……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

文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伟大的变革。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

提出一系列……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意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

毛泽东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段分析

阶段

特征

主要思想

理论著作

意义

大革命时期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土地革命时期

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

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抗战时期

作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首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俄国D.日本

3.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

C.武昌起义时期D.兴中会时期

4.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

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5.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满洲贵族统治B.反对封建统治

C.反对帝国主义压迫D.反对民族压迫

6.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①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的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B.①②③都正确

C.①②正确,③不正确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8.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不包括()

A.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B.要不要废科举,举办新式学堂

C.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D.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9.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

10.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包括()

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改良道路的失败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④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丰富

⑤孙中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1.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

C.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D.民生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宣言》

C.新三民主义

D.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13.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伟大功绩不可磨灭,其依据不包括()

A.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对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了指导作用

C.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对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4.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5.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

A.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

16.“民权主义”在当时的进步作用主要是()

①否定清王朝存在合法性

②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保障了汉族君主政体的重建

④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7.下列对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B.各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

18.孙中山在遗嘱中说: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A.兴中会纲领B.同盟会纲领

C.新三民主义D.三大政策

19.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20.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C.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2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理论

22.下列哪些文章的发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①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A.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主张不包括()

A.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C.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强调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理论的指导性

C.学习经典著作D.实践检验真理

25.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主要著作是()

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C.《论十大关系》

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26.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7.标志着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

28.下列图片中所显示报告出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大革命时期

29.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新民主主义 D.邓小平理论

30.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

⑤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1.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

3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

A.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

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

C.毛泽东思想是全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对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