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12267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共5页)2800字.docx

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对XXXX年以@@**县、与当地男子通婚、在本地长期居住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04例进行摸底登记。

204@@省婚嫁的妇女分别来源于9个省(国),前5@@省份分别是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1名来自越南。

平均年龄为32.16岁,最小者21岁,最大者44岁。

大专占0.49%(1/204),高中占0.98%(2/204),初中占28.93%(59/204),小学占56.37%(115/204),文盲占13.24%(27/204)。

再婚史25%(51/204)。

@@省籍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10例进行了对照研究。

  二、方法

  1.调查方法:

**乡镇为单位,由县妇幼保健院派专人根据村级妇幼员实际摸底的花名册入村入户逐人进行调查询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填写调查问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向其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后采集本人血样,编号登记后带回实验室检测。

实际调查占应查人数的比例为65.38%(204/312)。

  2.问卷设计:

调查@@省级妇幼保健专家设计,并要求医院的32名实习学生填写了2次问卷,间隔为2周,对2次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2,提示问卷的重测信度理想。

  3.实验室检测:

采用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艾滋病抗体试剂对204人全部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的4项检测。

呈现阳性反应者进行2次复核检测;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者送确诊实验室进行最后诊断。

  4.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由专人整理后录入到计算机,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结果

  一、年龄和文化程度

  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籍妇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于外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6,p=0.000),见表1。

  二、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2.74%(26/204),其中乙型肝炎5.88%(12/204),丙型肝炎3.92%(8/204),梅毒2.45%(5/204),hiv0.49%(1/204)。

本省籍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43%(3/210),2组检出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00),见表1。

表12组一般情况及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率比较

  三、@@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省、广西、**区、贵州、四川、@@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分别为17.65%(12/68)、19.05%(4/21)、14.29%(2/14)、12.12%(4/33)、7.14%(3/42)、3.84%(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母婴传播性疾病知识的知晓和态度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中仅有8.82%(18/204)全部回答正确,约3/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母婴传播性疾病;仅有很少部分的人知道安全套有预防作用;约半数的妇女愿意接受体检和检查,见表2。

表2母婴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知晓率(n=204)

  内容回答正确[例(%)]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和知识

  1.你知道母婴传播性疾病是什么吗?

45(22.06)

  2.艾滋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51(25.00)

  3.艾滋病是否通过蚊虫叮咬传播68(33.33)

  4.艾滋病握手是否能传播92(45.10)

  5.艾滋病同桌吃饭是否能传播64(31.37)

  6.艾滋病共用劳动工具是否能传播73(35.78)

  7.艾滋病是否可以治好115(56.37)

  8.从外表是否能判断感染了艾滋病65(31.86)

  9.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患艾滋病29(14.22)

  10.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预防艾滋病21(10.29)

  二、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

  11.熟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和从前一样交往33(16.18)

  12.是否应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上学36(17.65)

  13.是否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继续工作和上学121(59.31)

  14.是否应该把感染者和人集中隔离起来,84(41.18)

  三、自我保护态度15.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及艾滋病是否愿意接受咨询和检测89(43.63)

  16.到哪里咨询和检测37(18.14)

  17.婚前体检有无必要99(48.53)

  18.生孩子前是否应检查有无母婴传播性疾病101(49.51)

  讨论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都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感染下一代,属于母婴传播性疾病。

中国是乙型肝炎感染**区[2],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9.7%[3],乙型肝炎感染机体后,有少部分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

新生儿期因在宫内接触病毒抗原,产生了免疫耐受,病毒不易清除,更容易转变为乙型肝炎长期携带者。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故预防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本次结果统计丙型肝炎阳性率3.92%(8/204);梅毒阳性率2.45%(5/204),明显高于吴大富等[4]报告丙型肝炎阳性率0.42%和梅毒阳性率0.34%。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与疫苗预防接种措施,尽早了解高危人群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时实施母婴隔离,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

由于胎传梅毒危害性较大,故育龄妇女应在妊娠前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尽量减少妊娠合并梅毒引起的流产、死胎、早产和胎传梅毒的发生。

加强育龄妇女特@@省婚嫁的这部分高危人群,孕前、孕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应常规进行传染病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避孕或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对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感染率、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跨省婚@@**县的特殊婚姻现象,特别在贫困落后经济**县更为常见。

本次调查显示,这部分妇女大多来自中国的艾滋@@省份,并且文化程度低下(小学及以下的人员占69.61%),医疗保健知识缺乏,母婴传播性疾病知晓率仅为8.82%,许多人连这些疾病的名称都未听说过,更谈不上预防措施了。

所以,针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做好孕前管理和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在下一代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利容,刘民.hi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性病艾滋病,XXXX年,13(4):

393.

  2刘崇柏.中国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j].中国公共卫生,XXXX年,13(9):

515.

  3董悦.提高妊娠期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j].中华妇产杂志,XXXX年,36(8):

453

  4吴大富,杨红梅.孕妇血液中5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科技杂志,XXXX年,15(9):

XXXX年?

XXXX年.

  编辑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