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23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文言文阅读三.docx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文言文阅读三

专题集训提升练十二

 文言文阅读(三)

一、(2020·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

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

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

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久之,除密州推官。

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

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尝召见便殿,累上书陈时政,因及大臣,无所附丽,皆时人难言者。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

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

神宗崩,哲宗立,永裕陵财费,不逾时告备,宰相乘间复徙之兵部。

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

“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

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门下侍郎韩维罢,存言:

“去一正人,天下失望,忠党沮气,谗邪之人争进矣。

”又论杜纯不当罢侍御史,王觌不当罢谏官。

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

“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卒辍其役。

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

始,存之徙兵部,确力也。

至是,为确罢,士大夫善其能损怨。

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

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绍圣初,请老,提举崇禧观,迁右正议大夫致仕。

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

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司马光尝曰:

“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B.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美谈

C.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D.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解析】选C。

“过家上冢”是回家上坟的意思,不应该断开,“出”是拿出,主语为“王存”,“出”前面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召会”的宾语为“父老”,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

句意:

扬州、润州相距一条河,用以前宰相的旧例,王存得以在逢年过节时回家上坟,拿出皇帝赐给的钱分给邻里,又备办酒食召见父老,亲自与他们互相敬酒,家乡人传为美谈。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文,文体名,区别于骈体文而言,与韩愈《师说》“好古文”中“古文”的含义相同。

B.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属于文官,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

C.保甲,是宋朝时期开始的带有军事管理性质的户籍管理制度,十户为“甲”,十甲为“保”。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年龄为七十岁,也称“休致”“致政”“乞骸骨”。

【解析】选D。

D项,“也称‘休致’‘致政’‘乞骸骨’”错误。

“致政”为归还权柄,辞去官职;“乞骸骨”应为主动要求退休,与“致仕”不同。

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存不畏豪强,严格执法。

有一豪门大户杀人,很久没人过问,王存到任后,严格审查案件,终于查清是州吏收受贿赂,最终罢免了受贿官员。

B.王存为人耿介,敢于直言。

他曾被宋神宗在便殿召见,多次上书指陈当时政事,虽涉及一些大臣权贵,但绝不依附,敢说别人难以说出事情。

C.王存独具慧眼,见解独到。

有人建议废除京畿内保甲制度,他透彻分析,坚决反对;水官建议恢复黄河旧有的河道,王存据理力争,停止了工役。

D.王存性情宽厚,不计前嫌。

当年神宗去世后,因蔡确作梗,王存被移任兵部;后来蔡确获罪,王存却力争为蔡确减罪,自己也因此事被罢免。

【解析】选A。

A项,“罢免了受贿官员”错。

结合“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分析可知,应是“因豪族贿赂官员,王存反而被免职离去”。

故选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存原来与王安石交情深厚,王安石当权,多次请(王存)和他议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辞谢不再前去。

(2)王存性情宽厚,平素居处谦恭谨慎,不做欺诈过激的事,至于他所坚守的,则坚定不能强行改变。

附【译文】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

从小善于读书,十二岁时,辞别父母在江西拜师,五年才回家。

当时读书人正崇尚雕饰文辞,唯独(王存)写古文几十篇,乡老先生见到这些古文,自认为不如他。

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提升为上虞县令。

豪门大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王存到任,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门大族于是贿赂其他官员变改其狱案,王存反而被免职离去。

过了很长时间,(王存)被授予密州推官。

(王存)洁身自重,被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道。

王存原来与王安石交情深厚,王安石当权,多次请(王存)和他议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辞谢不再前去。

(皇帝)曾在便殿召见他,连连上书指陈时政,涉及大臣时,决不依附,说的都是当时人难以说出的事情。

元丰元年,宋神宗了解到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

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

升任枢密直学士,改任兵部尚书,转任户部。

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永裕陵财政费用,没有超过时间即宣告备办,宰相乘机又把王存移至兵部任职。

有人建议废除京畿内保甲,王存说:

“现在京师兵员越来越削弱,又废除保甲不予教练,这不是国家根本长久之计。

何况先帝不畏艰难而建立之,既然已经就绪,无故而废除它,这不行。

”门下侍郎韩维被罢免,王存说:

“除去一个正直的人,天下失望,忠臣丧气,谗言邪佞之人将争相进用了。

”又论杜纯不应罢免侍御史,王觌不应罢免谏官的职务。

黄河决口向北流已几十年,水官建议归回旧有的河道,王存争论说:

“原有的河道已经增高,水性趋下,白白浪费财力,恐怕不会成功。

”最终停止了这一工役。

蔡确以写诗怨恨毁谤获罪,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行,蔡确再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蔡州知府。

当初,王存移任兵部,是蔡确之力。

到这时,因为蔡确而被罢免,士大夫称赞王存能不计前嫌。

一年多后,加官资政殿学士、任扬州知府。

扬州、润州相距一条河,用以前宰相的旧例,王存得以在逢年过节时回家上坟,拿出皇帝赐给的钱分给邻里,又备办酒食召见父老,亲自与他们互相敬酒,家乡人传为美谈。

绍圣初,因年老请求辞官,提举崇禧观,升任右正议大夫后退休。

建中靖国元年,(王存)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王存性情宽厚,平素居处谦恭谨慎,不做欺诈过激的事,至于他所坚守的,则坚定不能强行改变。

司马光曾说:

“一同在万马奔驰中能驻足的人,当数王存啊!

二、(2019·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

少好学,善《三礼》。

贫约自立,操行为乡里所称。

晋孝武帝太元中,卫将军谢安始立国学,刺史谢玄举焘为助教。

孝武帝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

焘议曰:

“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

谓宜远准《阳秋》考宫之义,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

”议者从之。

顷之,去官。

以母老家贫,与弟熹俱弃人事,躬耕自业,约己养亲者十余载。

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

服阕,除临沂令。

义旗建,为太学博士。

高祖镇京口,与焘书曰:

“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

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

岂可不敦厉风尚。

想复弘之。

”参高祖中军军事,袭封高陵亭侯。

时太庙鸱尾灾,焘谓著作郎徐广曰: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乃上议曰:

“求之礼籍,未见其可。

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

或欲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是同。

准傍事例,宜瘗埋。

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

”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

义熙十四年,除侍中。

元熙元年,以脚疾去职。

高祖受命,征拜太常,虽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餐,不改其旧,所得奉禄,与亲戚共之。

永初三年,致仕。

其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宋书·臧焘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B.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C.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D.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解析】选A。

根据名词代词“孔子”“齐”“鲁庙”“桓”“僖”“征西(征西将军)”“京兆四府君”“庙”“此”“征”等,虚词“在”“也”“而”“其”,“而”表示转折,“犹”意思是“还”,“列庙飨”意思“列于太庙受供享”,其前省略主语“征西京兆四府君”,意思是“(征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却仍列于太庙受供享”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B、D两项。

“此”做“其征乎”的主语,意思是“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在“此”前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

过去孔子在齐国,听说鲁国太庙发生火灾,说一定是由于桓公、僖公的事。

如今征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本应当撤除神主,却仍列于太庙受供享,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

句子断开为: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庶,指宗族的旁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身份会因其母亲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

B.博士,古代学官,主要从事教授生徒之职,学术专业上常专通经典或精通技艺。

C.太庙,是我国古代皇帝的宗庙,起初仅供奉先皇,后来宗室、功臣等也可入庙。

D.儒,此处指“儒学”,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解析】选D。

题中D项,“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中“自封建社会以来”说法有误,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是从西汉时开始的。

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臧焘贫苦好学,熟悉经典。

他家境贫寒,但却富有自立的精神,喜好读书学习,对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颇为熟悉。

B.臧焘恪守孝道,精心侍亲。

他曾与弟弟一同辞去官职,回家亲自参与农耕,自己省吃俭用,服侍父母亲长达十余年。

C.臧焘善于言辞,受到认可。

针对朝政、灾祸,他引经据典,清晰地陈述看法并提出建议,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纳。

D.臧焘官至显贵,严于律己。

高祖登基后,他身居要位,但仍保持节俭自律的一贯作风,粗茶淡饭,与亲人共享俸禄。

【解析】选C。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可知“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纳”说法有误,原文说“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意思是“当时学者大多赞成臧焘的意见,但最终还是没有实行”。

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的确是由于战事频频,礼乐教化为之中断,轻浮浅薄者任性而不务正业,求学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响(干扰)。

(2)然而经典难以详解,众人议论纷杂,这不是微臣卑陋的见识所能说准的。

附【译文】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

他年少的时候爱好学习,精通《三礼》。

贫乏穷困却能自立,操守品行为乡里称道。

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卫将军谢安开始建立国学,刺史谢玄举荐臧焘为助教。

孝武帝追尊他的庶祖母宣太后,有的议者认为宣太后当附祭配享中宗。

臧焘建议说:

“前汉孝文、孝昭太后,都是依照儿子取得尊号,在陵寝祭祀,不在高祖、孝武的庙中附祭。

臣以为追尊宣太后一事,应当远依《阳秋》考宫的古义,另建寝庙,则尊奉崇敬的礼义得以显明。

”议者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辞去官职。

由于母亲年老,家中贫穷,跟弟弟臧熹一起放弃仕途,以耕种谋生,自己节约而供奉双亲十多年。

父母去世后,臧焘守丧六年,以居丧过哀闻名。

守丧期满后,被任命为临沂县令。

义旗树起后,任太学博士。

高祖镇守京口,写信给臧焘说:

“近来求学的风尚衰微,后辈学人学业荒废,民间户内,不闻朗朗读书声。

这的确是由于战事频频,礼乐教化为之中断,轻浮浅薄者任性而不务正业,求学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响(干扰)。

怎么能够不大力鼓励学习的风尚呢?

希望您对此事再有所光大。

”(臧焘)担任高祖的中军军事,承袭封爵为高陵亭侯。

当时太庙发生火灾,臧焘对著作郎徐广说:

“过去孔子在齐国,听说鲁国太庙发生火灾,说一定是由于桓公、僖公的事。

如今征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本应当撤除神主,却仍列于太庙受供享,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

”于是上奏议说:

“核查礼法典籍,看不出这种做法的允当。

从前永和初年曾热烈讨论过此事,那时候虞喜、范宣都是学识渊博的儒学大师,都认为四位府君的神主,没有理由世世代代永远存放。

有的计划埋葬在墓室两边的石阶下,有的主张收藏在石室中,有的提议为他们另外筑室,虽然所持的意见略有区别,但是大方向基本相同。

依准有关事例,对四府君神主的处理应当采用埋祭的办法。

然而经典难以详解,众人议论纷杂,这不是微臣卑陋的见识所能说准的。

”当时学者大多赞成臧焘的意见,但最终还是没有实行。

义熙十四年,任命为侍中。

元熙元年,因为脚病离职。

高祖受命登基,召拜臧焘为太常,他虽然身为外戚权贵,然而更加自我约束,住茅屋吃蔬菜,不改变原来的习惯,所得俸禄,与亲戚共享。

永初三年,退职。

同年去世,时年七十岁。

三、(2019·华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

幼聪敏。

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

帝谓曰:

“汝何不读书?

”子良曰:

“娘今何处?

何用读书。

”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

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

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进号车骑将军。

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

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

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

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

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

诏云:

“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

”子良所志也。

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

寻薨,年三十五。

(节选自《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解析】选B。

“不趋”指不小步快走,应与后面断开,排除A、C两项;“殊礼”做“加”的宾语,应与后面断开,可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斛”,泛指多斛。

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太傅”,始于西周,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

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

古人说的“孝悌之义”,意即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

【解析】选D。

D项,“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子良孝顺有加。

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

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给她一个奴仆。

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放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

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写文化教育的文章。

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

武帝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他推荐萧鸾和他一起参与政事,武帝同意了。

【解析】选B。

B项,是免去一个人的赋税,而非“给她一个奴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洁高尚的操行,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

(“清尚”“礼”“倾意”“游集”“焉”各1分)

(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猜想要立萧子良为帝。

(“居几月”“暴渐”“惶惧”“变服”“物议”各1分)

附【译文】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

自幼聪敏。

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

武帝对他说:

“你怎么不读书?

”萧子良说:

“我娘在哪里?

为什么还要读书。

”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萧子良重道义、崇尚古风,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

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

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放置在里边。

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

永明二年,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

永明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

萧子良少年就有清洁高尚的操行,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

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

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

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领侍卫到延昌殿侍奉服药。

萧子良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

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猜想要立萧子良为帝。

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

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

诏书说:

“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

”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

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了很大的名声。

(萧子良)被晋升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

隆昌元年,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小步快走,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

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

“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

”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城门。

不久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

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

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

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中书令王绥尝携宾客造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

“闻卿善琴,试欲一听。

”不答,绥恨而去。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

勃疾患,医药不给。

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

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

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宋国初建,令曰:

“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

”不起祖元嘉二年,诏曰:

“新除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

颙可国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骑侍郎。

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

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

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

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

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

“吾东巡之日,当宴戴公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