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12962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共6页)3700字.docx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为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充分**县的人力资源,搞好劳务输出,促进劳务经济发展,近日,**县政协办公室组成联合调研组,**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基本**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劳务经济作了一些思考。

  一、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我县农村劳动力共有25.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8%。

目前,全县农村年劳务输出总数约10万人(次)左右,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30%。

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新疆、江苏、浙江等地,主要从事选铁、建筑、肉食加工和餐饮业,或在当地的纺织、机械制造、服装企业打工,其中,从务工行业来看,从事选铁行业的人数占31%;从事建筑业的人数占12%。

从务工时间来看,常年在外务工的占73.8%,季节工占26.2%。

从性别、年龄结构来看,男性占60%,女性占40%;16—45岁者占86.4%,46岁以上者占13.6%。

我县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XXXX年元,全年总收入约为4.25亿元。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劳务经**县、乡政府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近年来,县、乡政府把劳务输出工作当做帮民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完善服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重视发展劳务经济的浓厚氛围。

特别是在选铁行业上,我县已形成了一支有3万多人的劳务队伍,遍布全国各地,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农民群众也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自发或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

XX**县外出务工人员5万人次,XX年达到8万人次,XX年达到10万人次。

  

(二)劳务输出逐步增量提质。

随着全##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农民思想认识的提高,我县劳务输出得到有序健康发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或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占24%。

可以看出,外出务工农民平均年龄比较年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教育的群体,他们也不断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

同时,劳务输出@@省内的近距离输出,不断向北京、广东、江浙等地延伸。

  (三)就地转移空间增大。

近年来,**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引来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据统计,仅濮**区的玻璃制品、塑编等企业就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千人。

  (四)回乡创业人员不断涌现。

我县农民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除用于必需的生活费支出外,大部分资金**乡,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还有一批“打工能人”通过外出务工,逐渐成长为懂技术、有资产、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他们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乡创业。

截止到XX年6月底,全县务**乡创办“回归型”企业13个,引进各类技术40多项、资金1亿元左右,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调查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到,与农民外出务工的要求相比,与市场对用工的需要相比,**县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输出机制不够顺畅,组织化程度较低。

劳动保障、共青团、妇联、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信息和资源不能共享,难以形成多方互动的有机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我县农民工绝大多数采取投亲靠友和熟人帮带的方式外出务工,而通过有关组织输出的很少。

据了解,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经过正当中介机构有组织输出的仅占1.5%。

  

(二)信息渠道不畅通,职业介绍机构服务不规范。

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没有获取劳务信息的正常渠道,无法了解外地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

有些村民盲目到外地去闯,很难找到活干。

有的外出打工,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花了一些冤枉钱。

少部分职业介绍机构既没经劳动保障部门许可,也没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他们利用中介服务提供虚假信息,骗取钱财。

而劳动保障部门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尽管免费提供服务,介绍的企业应该说也比较可靠,但是务工的农民很少问津,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用人单位的招工条件比较高,自认为不符合条件。

此外,还有少数用人单位不负责任地随意发布聘用广告,私招滥雇,欺骗外出务工者,致使一些想出去务工的人心存疑虑,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文化程度低,技术技能差,成为劳务输出的瓶颈。

据县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材料,**县农村劳务输出的10万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11.2%,而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却占86.8%,文盲半文盲占2%。

由于文化低,缺乏职业技术技能,##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差,找工作的难度较大。

即使找到工作,也只能从事工资收入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另外,我县劳务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不够,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县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

  (四)劳务输出整体质量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务品牌。

林县在全国打响了建筑业的品牌,**县以防腐、烹饪为品牌誉满全国,**县选铁行业虽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还缺乏竞争力,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劳务品牌。

  (五)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不到位。

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多数从事建筑业、制造业,每年都有一批农民与当地用工单位发生工资、安全、工伤等方面的纠纷。

农民是弱势群体,缺乏维权意识,多数务工人员不知道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个人利益时常受到损害,带来了务工的风险,影响了收入。

同时,我县举家外出和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占务工人员总数的30%以上,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保健服务成为空白。

另外,“留守儿童”的教育管**县乡政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实行目标工作责任制。

一是调整充实领导组织,**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以乡镇政府主**县直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成立劳动输出公司,统**县劳务输出工作。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

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将任**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进行专项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二)鼓励劳**乡创业。

把发展“回归经济”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真正做到“只要回来,就有创业舞台”。

鼓励引导那些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的外出务**乡创业,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奖励,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乡的使命感。

  (三)培育完##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由劳动局牵头,建设一个网络,建成一##市场。

一个网络就是以劳动局为平台,人事局、农业局、扶贫办、工会、妇联及各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县劳动力就业信息网,信息网**县劳动力输出重点地##市场,**乡(镇)政府。

建立范##市场,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受理劳动就业事宜。

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接触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扩大信息来源。

工商机关要加强对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的管理,严厉打击招工中的不法行为,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四)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一是对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入学的,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安**县职业学校参加职业培训,使其先培训后就业,人人都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一代农民。

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继续扩大两所职业**县乐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更多更好地向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输送毕业生,争取打造特色的劳务品牌,实现外出农民由民工向“名工”的转变。

三是实行“订单式”培训。

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实行“市场+订单+培训+就业”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以建筑、家政、保安、机械加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职业技能为重点,以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和职业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为基础,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培训后的农民工及时得到转移。

  (五)**县域经济,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一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吸纳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活跃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业,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三大农村系列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六)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创建劳务品牌。

一是要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转移输出计划,在巩固和扩大山东、山西、内蒙、湖北等选铁基地的同时,不断联系和开发新的劳务基地,创有较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

二是要继续做好社会劳动力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定**县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预测和登记,对劳动力供需情况做好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劳动力的资源状况。

三是要强化劳务输出全过程的服务,建立健全外出劳动力档案,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证件办理到培训、输送各个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转变。

劳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

教育部**乡镇学校寄宿规模,满足“留守学生”在校寄宿生活的需要,解除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