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31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

3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6

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6

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7

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7

4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7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8

等值变压器模型及其应用............................................8

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8

功率方程和变量及节点分类..........................................9

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9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9

分解法潮流计算.................................................9

5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10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10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11

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11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12

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12

电力系统的几种调压方式...........................................13

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13

7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14

对称分量法.......................................................14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电抗和零序电抗...................................14

异步电动机的参数和等值电路.......................................15

变压器的零序参数和等值电路.......................................15

电力系统的序网络.................................................15

8电力系统故障的分析与实用计算...........................................15

由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的分析与计算.......................16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16

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的分析与计算...................................16

电力系统非全相运行的分析.........................................17

9机组的机电特性.........................................................17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17

同步发电机组的运动方程式.........................................17

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方程式..........................................18

异步电动机的机电特性.............................................18

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功-角特性的影响................................18

10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19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19

小扰动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在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中的应用............19

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及负荷的稳定性................................20

调节励磁对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影响..............................20

保证和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20

11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2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述..........................................21

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定性分析................................22

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定量分析................................22

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22

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额措施....................................23

致谢.....................................................................23

1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概念和各种接线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章主要学习了:

电力系统是由实现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各种设备组成的统一整体。

电能生产过程的最主要特点是,电能的生产、输送和消费在同一时刻实现。

对电力系统运行

的基本要求是,安全、优质、经济地向用户供电。

电能生产还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必须同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相适应。

要了解电源设备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同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的关系。

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都有其合理的供电容量和供电范围。

电力网的接线方式反映了电源和电源之间,电源盒负荷之间的联接关系。

不同功能的电力网对其接线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发电厂把别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电气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别种能量。

这些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火电厂的汽轮机、锅炉、供热管道和热用户,水电厂的水轮机和水库等则属于与电能生产相关的动力部分。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

在交流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设备都是三相的,这些设备之间的连接状况,可以用电力系统接线图来表示。

为简单起见,电力系统接线图一般画成单线的。

主要知识点如下总结所示。

电力系统概述

一、电力系统概述

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

是指由生产、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使用电能的设备以及测量、继电保护、控制装置乃至能量管理系统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2)动力系统:

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又加上动力设备,统称为动力系统。

(3)电力网络: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等级的输配电力线路及升降压变压器所成为的部分称为电力网络。

2、电力系统的发展概况

(1)1882年,英国建成第一座发电厂,原始线路输送的是低压直流电。

(2)同年,法国人德普列茨提高了直流输电电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力系

统。

(3)1891年,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在德国运行,三相交流输电使输送功率、输电电压、输电距离日益增大。

(4)目前,大电力系统不断涌现,甚至出现全国性和国际性电力系统。

(5)我国已建成华东、东北、华中、华北、西北、华南六个跨省电力系统,独立的省属电力系统还有山东、福建、海南、四川和台湾系统。

3、电力接线图

(1)地理接线图:

按比例显示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和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它反映电力线路的路径和相互间的联接,但不能完全显示各电力元件间的连接情况。

(2)电气接线图:

显示系统中各电力元件之间的电气联系,但不能反映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相对地理位置。

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根据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殊性,对电力系统运行有如下三点要求。

1、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

根据用户对用电可靠性的要求,将负荷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负荷第二级负荷第三级负荷

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就是要保证一级负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停电,二级负荷尽量不停电,三级负荷可以停电。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良好的电能质量有三个指标:

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

(1)电压偏移:

一般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

5%。

(2)频率偏移:

一般不超过±

~。

(3)波形畸变率:

指各次谐波有效值平方和的方根与基波有效值的百分比。

3、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力系统的经济指标一般是指火电厂的煤耗以及电厂的厂用电率和电力网的网损率等。

篇二: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方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今后从事电力工程设计、运行和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发电厂及变电所一、二次系统;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分析;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经济性;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

接地和接零概念等电力系统基本理论和知识。

掌握以下基本技能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参数计算;

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

常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整定和计算;

电气设备和导线选择。

应具有的基本能力具有参加电力工程设计、运行、维护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更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电力系统分析》重点课程”课题于2005年申请并获得批准后,课题组成员经常组织教学研究的讨论和经验交流,如:

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听课,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校特点和实验室条件编写了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并发表了多篇教学改革的论文。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教务处等许多部门的帮助下,圆满地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优秀课程中期任务。

经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1级、02级、03级及专升本ZB03级、ZB05级等多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在同类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专业是我校新设置专业,目前《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已经达到合格课程标准。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基本计算和稳态、暂态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短路电流计算、暂态稳定、静态稳定和提高稳定的措施、电力系统的一次系统、二次系统、一次设备的选择。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课,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等领域密切相关,因

此本课程的内容也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因此,本课程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组共有教师有5人,人员构成为:

查丛梅副教授、李燕斌讲师、徐其迎讲师、裴素萍助教,是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其中有的教师具有10年以上讲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经历。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组统一安排课程的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的学生实验、答疑、批改作业等任务。

青年教师均通过岗前培训并有专人指导,传、帮、带效果显著。

课程组的教师们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普遍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学生评教均为85分以上。

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三人,有一人为在读博士研究生,还有一人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中文教材采用杨淑英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电力系统概论》,这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课程教学中推荐教学参考书为《电力系统工程基础》,熊信银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力系统分析》(上册),诸骏伟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电力系统分析》(下册),夏道止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电力系统分析》,孟祥萍、高燕,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有自编配套的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和选用的参考教材等教学辅助材料。

并在教学实践中编写了完整的教学课件,可供网上学习

和课外辅导使用。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加强本课程的实验环节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组成、分析、计算、及选择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分析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对电力系统分析进行一般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既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强化系统概念,又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之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结合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的TQDB—Ⅲ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和华中科技大学电力自动技术研究所的WDT—Ⅱ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整理编写了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指导书,作为实验参考。

实验室大体知足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要求的实验教学条件,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考核方式一直是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必然会

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而长期以来一直凭借期末考试一张卷的模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是导致应试教育的根源,在面向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强调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将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考试成绩占80%,采用自编试题库A、B卷同时统一命题,不仅A、B卷的试题不出现重复,而且3年内,试题不重复率达到70%。

在命题中,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前者占三分之二,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

后者占三分之一,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考试后,采用流水评卷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严格阅卷,真实客观地打分。

在试卷评阅后,科学地对考卷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调整下一学年度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通过05-06-2学期教学实践,学生考试成绩分布基本合理,最高分人数最低分人数都很少,大部分学生成绩都集中在七、八十分,60-69分人数稍显多,试卷中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六大题、计算题的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第一小题为基本概念题,但书上没有类似的题目,有一定综合性,本题为7分,平均失分为3—4分,反映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些欠缺。

第三小题为综合性题目,基本涵盖了教材第三章的内容,计算量较大,相当多的同学能够列出计算公式,但基本计算能力差,不能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反映了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不够扎实。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有齐全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并且一直是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过去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实践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等诸方面较为显著。

尚显不足的是,自学能力不强,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我们要去大胆实践和逐步完善。

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为主线,由浅入深地引出要点;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

讲课内容和深度;

将电力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介绍给学生等等,都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贯努力做到的。

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做了大量工作。

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对各章的基本内容都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出其关键内容、重点和难点。

课后要求学生阅读参考书和做一些概念性强的习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巩固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也有一定的约束力和督促作用。

而教师则可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依此及时纠正学生在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偏差、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

另外,我们加强了网络课堂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网上辅助教学。

课程组经常开展教研活动。

近年来,开展的教研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有: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建设等,并在2005年9月从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了“全国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教学研讨年会”,收获非常大,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由于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知识结构,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届、各层次的教学过程中均受到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届考研的学生在这门课程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通过对《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有非常明确的教学思路,既从课程的体系出发,以系统结构→系统分析→综合设计作为课程主线,突出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共性规律和基本方法,在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中强调工程背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的培养。

2、《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例如《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等课程都反映出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3、我们正在开发《电力系统分析》网络课堂,在网络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检索性等特点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独立学习。

基于此,我们已经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等教学内容制成网络版,从而建立一套自主的,有选择

的学习机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4、我们编写了习题集,习题与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规范的重要标志。

我们编写的习题注重基本概念,强调基本训练,贴近应用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教学过程和毕业设计中,我们注重新型计算机软件(如:

MATLAB)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新技术和新方向的发展。

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加强,有些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期间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他们在新的岗位上,能够很快适应工作,表现出良好的科研能力。

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历届考研的学生在这门课程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7、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发表了多篇教学改革论文。

篇三: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学习体会

电力系统分析体会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力系统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如果没有学过电力系统分析,可以说不能算是电力系统专业的学生。

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无论是在本科还是硕士阶段,都是必修课。

在本科阶段,各高校常用的一般是3个版本教材:

1陈珩、李光琦老师编写的电力系统稳态、暂态分析2何仰赞老师编写的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3韩祯祥老师编写的电力系统分析我本科时候用的是何仰赞老师的这个版本,由于何老师的这个版本没有分暂稳态,所以老师当时是选择性的上的。

个人感觉何老师的书课后习题难度较大,例如上册的习题5-7、8-5、8-12。

特别是8-12,此题是一道复故障的计算题,个人建议大家如果真的打算做,最好选一个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本题的计算量很大。

潮流和稳定计算都集中在下册,因此,和上册相比,下册的习题难度更大。

要想在本科电力系统分析的学习阶段全部笔算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

难题包括:

11-3、12-8、17-7、18-3、18-6等。

个人建议大家可以选择不做第10章和第19章(第1题如果愿意,可以做一下)的习题。

目前课后习题的答案已出,论坛的电子图书库有电子版下载。

书中留些零星的错误,但影响很小。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这套教材的课后习题较难,清华电力系统专业考博,指定这套书为参考教材。

这套教材的故障分析部分应该是三套通用教材里最好的。

但是,我觉得它的潮流计算部分,讲的不好。

尤其是NR法、PQ分解法部分,讲的太少了。

比前面的简单潮流计算部分讲的少多了。

并且没有讲直流潮流法。

课后习题的牛-拉法计算也较为简单。

个人认

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