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13217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4页)2600字.docx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京口实小  崔恒娟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德育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综合课程。

它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在近几年的探索中,教师对这两门综合课程逐渐有了理解,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课程逐渐走向开放,很多学生获得了积极体验与社会生活经验。

然而,就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支撑

  陶行知先生说:

“创造始于问题。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的基础。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充满好奇和疑问,进入“问题情境”,为自主探究、自我建构打下基础、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打开一扇窗,铺设一条道,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飞翔。

  近几年,各学校虽然在德育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有深层次的、对诸多问题的统整思考,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

当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背景时,来自家庭环境的冲击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使得他们无所适从。

因此,本课题以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小学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调查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出现的问题,并联系起来加以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协同解决的策略,对解决小学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本课题将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为载体,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目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梳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为课程改革中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和理论的支持。

  学习材料:

  1、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第1版

  2、徐英着《新世纪教育启示录》,天津教育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

  3、鲁洁《在学习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中国教育报》,XX年9月10日第3版

  4、有宝华:

《综合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XX

  ……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小学品德课程的实施现状,梳理出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了解现状、梳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2、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标实施、教材处理、学生学习方式)

  3、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教研部门、实验学校协同研究,共同分析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形成理性思考,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实践经验资料和观点支持。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1、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品德课程已经实施了有8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课堂上呈现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改课程的特点,为课程目标服务。

在教师、学生中笔者就这门功课的学习方式进行了问卷访谈和调查。

其中问卷调查涉及实验小学、中心校、普通完小,具体访谈对象有高中低各年段的学生、担任该学科的教师、骨干领导等。

基本涵盖了本课程涉及的所有对象。

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的是讲解式教学,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接受式学习,学习的过程仍然是习诵、模仿和完成习题。

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讲解、辨析、填空。

  2、小学品德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访谈中可与看到的信息是:

只要课堂上开展活动,课堂的秩序就是混乱的,教师无法控制,教学效果肯定也得不到保证。

这也是教师不愿意采用活动方式来组织教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另外通过学生和教师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同样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本课程的应采用学习方式都不是很清楚。

  应该说,品德课程的两个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从事该课程的教师对此都是有所认识的。

但问题是不知道在活动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哪些课程目标,所以我们说很多教师对该课程活动性的认识又是浅表性的,所以也就造成了当课堂上学生“动”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失控。

  3、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学生在品德课堂中究竟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

  a、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这样的学习是指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学习积极的参与者。

这里的“自主”至少有两层意思:

对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认同和肯定;对于教师角色的认定更倾向于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等。

  b、其次应该是以体验为主的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学习的过程的体验,二是指学习的结果的体验。

体验式一个动态的概念。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创设和学习有关的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然后围绕这个情境进行教学。

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亲验、亲历、亲为。

  c、应广泛采用探究性学习。

探究其实就是探索和研究,。

得出结论后并不是探究性学习的结束,而是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得学生彼此得到启发。

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便可以采用同样的思考方式。

  d、品德课堂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

教师要更多的关注每个学习成员的参与度、亲和度、整合度。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各种学习方式都是互为表里的,没有一堂品德课是可以单一采用某种学习方式完成的。

  六、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于XX年开始承担该课题的研究,研究的对象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从而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打破时间和时空的界限,多方面获取信息渠道,养成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两年多来,在各级专家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课题组教师积极探讨,扎实工作,实验立足于品德课堂,探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学习的有效策略。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