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137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docx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模板

非线性编辑系统详解

浅析非线性编辑系统配置

关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配置,一个误区是,很多客户认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配置越高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为,是因为很多客户并不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只晓得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其实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主要价值是在于非线性编辑软件以及编解码芯片(也即是非编卡)。

就像一台汽车一样,计算机平台相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只是车架子。

有些非编系统的经销商就因为看中客户对非编不了解,一味的强调计算机的配置,这是忽悠客人。

好比客户看中轿车的动力,这些经销商就一味的推荐大卡车,动力是够强,也能代步,但却不是客户想要的。

要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配置,就得先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原理。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原理即是将传统的AV素材写入计算机,通过编辑软件进行编辑,这其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和编辑软件以及编解码芯片有关系的,计算机只是个载体。

计算机配置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一味的要求高,依据数学的概率论,配件越多,产生故障的概率就越大,高配置固然就要更多的配件来支撑,譬如内存,4GB的内存,8GB只需要2条,您要做到32GB,就得8条,内存固然多了,但产生故障的概率也就大了,再说,处理标清的素材的话,4GB就足够,32GB的内存根本就不需要。

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盘,不懂的客户一味的要求存储容量大,其实,相对于容量来说,硬盘的读写速度和稳定性更重要。

容量从1TB扩充到2TB很容易,加一块硬盘就可以了,但读写速度要是加一倍,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众所周知,高清编辑的素材要求的硬盘读写速度至少要达到350M/S,而一般的桌面级硬盘单块读写速度只能达到70M/S左右,所以高清编辑系统就引入了磁盘阵列的概念。

如果您只看重容量,不看重速度,就会产生数据丢包从而影响到素材的正常编辑和读写。

稳定性也很重要。

在做电视节目制作的时候,很多编导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编辑快要完成的时候,非编系统崩溃了,最坏的结果就是所做的工作全部丢失,一切重头再来。

现在的编辑系统都加入了后台自动记忆保存功能,但这仅限于编辑软件出生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于计算机系统出现的问题,是没办法补救的,譬如硬盘出现坏道、CPU烧毁、主板短路等问题,就会涉及到重做系统、更换硬件,就会造成一切前功尽弃。

以极速700S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例,极速700S非线性编辑系统支持高标清编辑,标配的内存是8GB,处理器采用的是4核心的I7处理器,在以往的实际工作编辑之中,表面这种配置在高清编辑条件下是足够用的,而且出现的故障极少,这种故障基本都和配置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极速700S的存储系统,采用的是刀片式一体的服务器,容量为8TB,但读写速度达到了1200M/S,十足的动力火车。

8块1TB硬盘组成的磁盘阵列,采用raid5技术,即是在单块硬盘出现坏道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系统稳定快速运行,数据永远不会丢失。

所以说,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配置只要恰当就好,没必要追求高配置,不要小牛拉大车,也不要出现牛车拉导弹的问题。

一般来说,基于标清的电视节目制作,以目前主流的i5\i7系列的CPU就足够用,内存4GB就够了,硬盘的容量看您的实际需求了,不要太大,太大就需要多块硬盘。

显卡有个1GB的独立缓存就够了,太多了也是浪费。

有些经销商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并不是太懂,一味的要求客户高配置,只不过是要客户多花点银子,但是计算机平台就是配的再高,能花多少钱呢?

这种只看外表、不看内在的做法,最终伤害的是客户的利益。

所以客户在配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时候,应该更多的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功能、性能放在首位,然后在看计算机的配置。

浅析非线性编辑系统价格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电视节目制作创意环节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

先前的节目制作依靠的是传统的线编系统,在计算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一些电视节目制作者考虑在计算机系统上模拟电视节目制作,这就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和发展的基础。

在线编时代,一整套线性编辑系统包括录像机、放像机、控制器、监视器、字幕机等一系列设备,而这些设备的生产厂商基本被国外一些大公司所把持,价格昂贵、操作不便、涉及工作人员太多,电视节目制作成本高居不下。

一套线性编辑系统,即使是模拟的系统,动辄就是几十万,数字系统甚至可能达到100多万。

所以在线性编辑时代,设备的价格也制约了很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诞生了第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系统平台,糅合了视频编辑、字幕操作、切换、特效合成等一系列功能,在线性编辑时代所需要的很多人、很多设备才能完成一个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系统只需要一个人、一台设备就可以做完一个节目。

成本大大降低。

发展到今天,非线性编辑系统种类越来越多,价格参差不齐,配置日新月异,很多客户在采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时候很是被市场上这些信息所迷惑,不晓得到底要花多少钱、需要什么样配置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甚至很多客户在购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时候,仅仅只看重计算机的配置,认为配置越高,价格就越高,产品质量就会很好,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层次来说,我们可以把非线性编辑系统分为三个层次:

民用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

专业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

广播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

先说民用非线性编辑系统。

这个主要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一个层次非线性编辑系统,定义为DV级别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这个其实很简单,现在的一个主流电脑配置加上一款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一个DV卡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民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价格也就在万元左右(主要是电脑的价格),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一般采用的软件都是盗版的软件或者市面流行的通用型软件,输入输出接口只有DV接口(满足DV类型的设备需求)。

由于现在的DV设备基本都是磁盘式摄像设备,所以输入输出接口基本可以不需要,素材可以直接导入。

民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视频信号指标、清晰度基本不作什么要求,客户群体基本也不懂如何改善这些指标,仅仅限于家庭录像存档、能够播放即可。

专业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一些发烧友、个人工作室、婚庆机构针对一些市场化的电视节目而必备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例如流行的EDIUS非线性编辑系统、索贝TOPBOX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大洋Uedit非线性编辑系统、极速myedit非线性编辑系统。

这些系统基本采用软件加板卡的销售模式,计算机可以自己组装。

价格一般几万元左右。

专业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应的是一些专业DV设备,例如索尼的DSR198P\HVR-Z5C\Z7C,松下的P2DV系列摄录设备。

专业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相比于民用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专业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具备硬件编解码芯片,能处理一些较高层次的视音频格式以及分辨率,甚至能处理1080I的高清视频。

专业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需要较高的计算机配置,因为很多GPU的处理需要占用计算机资源。

今天主要说广播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从字面上说广播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和电视台节目制作接轨的,信号输入输出指标达到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标准,具有全面的输入输出接口,具备全面的编解码能力。

视频质量能自由变换,系统整体环境要求更严,因为这是一种常用的设备,是电视节目制作工厂的加工机器,这就要求,广播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必须是整机出厂,系统的内部构造更合理、架构更紧凑,所采用的视音频编解码芯片必须是广播级的。

我们以极速Qedit700S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例,整套系统采用机架式结构,编解码芯片采用的是广播级的进口的MATROX公司的产品,具备高清、标清、模拟、数字全接口,即使我们现在常用的多媒体HDMI接口,极速700S非线性编辑系统也都具备。

从这个层面说,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都是民用和专业级别非线性编辑系统所不具备的。

极速700S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刀片式一体服务器,数据存储结合了raid5技术,基本可以保证数据永远不会丢失(民用和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一旦损坏硬盘,则数据基本不可恢复),而数据读写能力则能达到1200m/s的读写速度(民用或者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只能达到100m左右,大大制约了高级别视频素材的编辑和合成)。

因为这些,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价格相对民用或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价格就显得昂贵,以大洋的D3系列广播级非编和索贝的E7系列广播级非编为例,最低市场价格都在20万左右,高清的则报到50万左右。

极速非线性编辑系统作为广播级非编的后起之秀,其价格也在数万元以上。

但相对于以往的线性编辑设备,广播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价格显得并不高。

我们前面说过,即使一套模拟的线性编辑设备,价格也都在几十万左右,而且所需人力物力还很多,操作也很复杂。

当然,在IT化时代,IT的产品价格总是越来越低,非线性编辑系统也不例外。

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总体是下行趋势。

如何运用好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在今天的影视制作行业中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各种非线性编辑产品已经日益地成熟和完善起来,非线性编辑系统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和电教系统中。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技术制作人员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仅仅知道“压缩比”、“实时处理”、“无限层叠加”等专业术语和看到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应用好非线性编辑系统,充分发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潜能,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对非线性编辑系统要有充分的认识

  非线性编辑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和多媒体这两个先进领域的前端技术,集录像、编辑、特技、动画、字幕、同步、切换、调音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克服了录像带多版合成图像质量差的缺点,大大地提高了编辑效率,并且为制作人员的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传统编辑是以录像机为编辑设备,即一台放像机、一台录像机、编辑控制器、配上字幕机、调音台、特技台等独立设备,通过视音频信号线、同步线、控制线的输入、输出连接而成。

传统编辑设备的特点是“线性”编辑,素材的搜索、录制按时间的顺序进行,这样就意味着反复地快进、快退来寻找素材,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造成对磁带的磨损,磁粉的脱落,磁头很容易脏。

另外,编辑时必须由前向后编,后期的修改(如插入、删除等)也很麻烦。

  对非线性编辑来说,基于硬盘存储,改变了人们按时间顺序剪辑素材的传统观念,大量的搜索素材、重放素材、编辑预览等工作都是在硬盘中进行,通过软件来实现的,处理的是数字信号,不存在多版复制画面损失的问题。

画面镜头可以随机地即时读取并加以处理,节目序列可以反复的修改、插入、删除,加入特技十分方便。

节目素材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延时都有时间信息显示,制作人员可以精确把握素材长度和节奏,只要素材和编辑序列还在硬盘中未被删除,节目就可以在系统中连续修改。

  二、熟练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

如想熟练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一方面要熟练使用鼠标操作,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非编软件中的各项功能。

对许多使用人员来说,计算机的操作不太顺手。

用鼠标拖动素材或点击图标来控制上载机,确定入、出点不如用搜索盘方便,这是正常的,只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慢慢就会习惯起来。

在众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中,我们常用的有大洋系列、极速系列及索贝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

厚厚的操作说明书,名目繁多的操作热键,以及五花八门的操作功能,使大多数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一片茫然。

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常用的非编软件功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素材上载。

不管哪一种非编软件,都提供了素材的上载模块。

现在的非线性编辑产品提供的接口比较多,如IEEE-1394、复合、分量、S-Video(Y/C)等,软件中有输入通道图标(或通道面板选择),选择哪个通道采集,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AV信号源、模拟/数字录像机、DV设备等可以实行手动或自动打点/批采集功能。

系统软件支持音视频合成或音视频独立采集。

  2、视频编辑。

素材上载到硬盘中以后,下一步就是视频编辑环节。

视频编辑包括视频剪辑、特技转场、多层字幕、特效等。

通常情况下,硬切是最常用的画面过渡方式,在一个视频轨中就可完成,如果做一些淡入淡出等特技转场,就需要在两个视频轨中进行。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字幕的比重越来越大,表现方式也越来越丰富,现今的非编软件中都有强大的字幕功能(或以插件的形式出现),提供了多轨实时字幕,每轨字幕可分别适用人物介绍、解说词及栏目标志等。

在视频编辑中,最难的莫过于特效制作,它取决于软件的功能和使用人员的创作意图及想象力。

另外,视频编辑中,要注意同步操作的问题,在时间线上拖动光标时,图像、声音和字幕会同时出现在界面上,调整其中任何一部分的时候,比如声音,则与其对应的图像和字幕两部分相应变化。

  3、节目输出。

在完成了视频编辑以后,你可以输出所有的数据。

在输出以前,确认已经将节目进行保存。

具体输出有:

输出视频文件、录制到DV带中、输出到一个模拟设备中。

视频文件可以以AVI、MPEG和其他的文件形式输出。

在时间线或者故事板中确定节目的入、出点,点击输出,选择输出文件的格式模式,就可以完成文件类型的节目输出,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操作步骤。

若你的非编上连接DV设备,将DV设备调制到录像状态,在软件中选择DV输出通道,输出格式类型选择输出到磁带,就可完成DV设备的录制。

将模拟设备连接到一个外部输入接口上,并且将它调制为录制状态,点击时间线或者故事板,直接可以完成数据的输出。

  三、非线性编辑软件与其它软件的嵌套使用

  非线性编辑是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视音频信号处理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利用丰富的计算机资源。

目前,不少非线性编辑系统都有良好的系统开放性,能够支持带Alpha通道的多种文件格式,要想非线性编辑系统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单靠非编软件是不行的,必须借助其它的软件,相互嵌套使用。

例如常用的PHOTOSHOP软件,可以为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静止画面素材,提供带Alpha通道的静帧素材,亦可对采集的静帧画面进行修饰。

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艺术体效果的字幕。

AfterEffect为视频后期合成软件,在它里面安装许许多多的插件,提供强大的特效功能,把非编软件中制作的工程文件直接调出,制作出光芒、烟雾、水滴、雨丝等变幻无穷的二维动画效果和绚丽的动态背景。

三维动画软件3DMAX可以渲染出逼真的动画效果,输出的TGA序列在AfterEffect中轻松叠加。

通过CoolEdit制作软件,可以编配声音素材,这些软件使得编辑的素材和制作的手段大大地丰富,完善了非线性系统的强大功能,使非线性节目制作锦上添花。

  四、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管理

  非线性编辑系统虽然提供了编辑的方便性、随意性、大大缩短了编辑的时间,但是,它的管理非常重要,它决定视频编辑的工作效率。

大量的素材采集到硬盘、制作完成后的节目输出、特技效果的生成、各种数据的清除与整理等,均要求有一整套的系统管理方法。

  1、素材的采集管理。

非线性编辑系统要求采集的节目素材,尽可能为有效画面素材,这样既可以节省宝贵的硬盘资源,同时为后期的视频编辑搜索素材带来方便。

尽管非线性编辑软件都有显示素材片段提示帧功能,但是素材量多了以后,很多的小画面充满了整个显示屏,此时,不得不依靠滚动条来寻找素材,另外,这些小画面占用了计算机的大量内存,使系统的运行速度大大下降。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我们在采集素材前,对素材的入点、出点信息进行登记,增加到批采集列表,然后进行批采集。

这样做一方面节约素材采集时间,另一方面节约了硬盘的存储资源,保证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从而提高了制作效率。

  2、素材的编辑管理。

在制作一组新闻或专题节目时,根据自己编辑习惯,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

首先,建立这组节目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下,建立子文件夹。

如画面、配音、字幕、音乐和其它资料等,视频编辑时,一目了然。

节目制作完成后,将时间线或故事板中所用的素材按使用的长度提取出来,并将多余部分删除,以节约磁盘的空间,进行下一组节目的制作。

这样既保留了对原有节目的修改,又删除了素材的多余部分。

  3、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保证非线性编辑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避免死机,系统反应迟钝等现象的发生,就要一个完善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包括软、硬件的维护,要定期清除无效的数据和整理硬盘碎片等。

非线性编辑系统运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许多无用的数据残留在磁盘上。

这些东西多了,就会影响磁盘空间的利用,甚至影响整个系统的操作进度,所以对这些东西删除就显得十分必要。

它是由一些没有选用的素材、特技和生成片段组成,每次节目制作完成以后,都应该对它们进行删除。

随着素材的录入、删除次数的增多,硬盘的存储空间会变得越来越破碎存储效率也越来越低,运行速度大大下降。

因此,必须定期进行硬盘碎片整理,并把它写入日常维护管理规定中去。

一般情况下,每月进行一次这样的工作。

另外,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人员要有安全防范意识,移动设备的使用需经检测,不准随意进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安装、拷贝和删除等。

  总之,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优越的性能、完善的功能、方便的操作,受到各级同仁的欢迎和认同。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相信对您在应用非线性编辑设备时会有所启迪和帮助。

品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从世界上第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诞生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国内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从研发、发展到成熟和普及,也已经有了将近20年的时间,涌现出诸如大洋、索贝、极速、新奥特等诸多国产品牌,目前国产品牌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90%的份额。

在这场风起云涌的视频革命当中,视频编辑从单纯的AV编辑到现今的IT化编辑、从模拟编辑到现今的数字编辑、从标清编辑到现今的高清编辑,国内各大品牌非线性编辑系统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端的起点上,从而一举结束了国外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国内一统天下的局面。

国产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更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更简便的操作、更丰富的字幕编辑(国外产品对汉字字幕的处理很不到位)、更好的体验,获得了国内用户的一致好评。

作为国内视频非线性编辑系统第一品牌阵营的大洋和索贝,犹如汽车行业的奔驰宝马!

两家公司的存续都超过了20年的时间,并且发家的背景都是以字幕机起家的。

两家公司的老总都姓姚,都是两个字的姓名,不知就里的业外人还以为两家公司是兄弟公司,但是相同的创业背景、相同的产品构成、相同的市场定位使得这两家公司从来就不是兄弟。

作为第一阵营非线性编辑品牌,大洋、索贝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2004年前后,作为业内老大的大洋公司向索贝提出了6000万元的并购邀约,处在困境中的索贝公司欣然应允;如果能够并购成功,大洋从此当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并由此形成一个业内一家独大的状况。

但索尼公司的强势介入,以1800万美金的诱惑让此桩美事化为泡影!

6000万人民币PK1800万美金(约1.4亿人民币),索贝从此归属索尼集团,成为名符其实的日资公司。

此桩并购,也引发了大洋公司和索贝公司的长期对垒,并曾经因为人事跳槽而对簿公堂!

获得雄资的注入,使得索贝公司扭转困境,背靠大树好乘凉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并购没有成功,反而使得大洋树立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让大洋公司如鲠在咽。

两家公司在高端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两家公司的起始产品都是只针对高端用户(央视、省级卫视),昂贵的价格让普通销售者望洋兴叹!

大洋、索贝公司都意识到中低端客户的重要,索贝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专业级产品TOPBOX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大洋推出了自己的专业级非线性编辑系统U-edit(me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

两家公司采取的市场策略是一样的,即是高端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有本公司包销,而专业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则全部有经销商负责铺货销售。

但效果并不明显!

以大洋的专业级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例。

U-edit非线性编辑系统前身是大洋的ME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采取板卡加软件的销售模式,全国范围有经销商包销。

大洋公司所召集的一般乌合之众经销商,相互之间的价格打压、无序的市场竞争、不负责任的售后政策,让me系列专业级非线性编辑系统呈一种洪水泛滥的趋势,本小利薄的营销,并没有改变大洋公司总体的营收,反而影响了大洋广播级D3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销量和价格(me非编和D3非编的软件架构底层基本一样)。

大洋公司由此改变策略,取消了ME的产品线,改头换面为U-edit非线性编辑系统,并且不再采取板卡加软件的直销模式,而采取整机销售策略,大大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和销量空间。

但不管怎样,U-edit非线性编辑系统和D3系列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产品呈现出一种内部挤压和相互影响的状态,大洋公司想借低端的专业的Uedit产品来占领中低端市场反而造成了一种内外交困的局面。

而索贝的专业级的TOPBOX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效果也并不明显,这种通过只是单纯的改变产品品牌而并无过多的产品针对性,让TOPbox非编系统和索贝的E7系列广播级产品越来越相似,但是两种产品的价格却相差几倍之多,着实让消费者很迷糊!

作为非编第一品牌阵营,无论是大洋还是索贝的非编产品,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都采取了一种封闭式的开发架构,系统外部可二次开发的接口很少,格式的互不兼容、对外的排斥性、对中低端客户的售后漠视,都极大的刺激了消费者的神经。

非线性编辑系统品牌的第二阵营,以极速和新奥特为代表。

极速非线性编辑系统是近年兴起的非编品牌之一,侧重于行业用户的广播级非编解决方案,和大洋、索贝相比,价格要低很多,这和极速非编的地位是有关系的。

极速非线编侧重于简便操作、复杂功能简单化、快速编辑,在非电视台用户群里,迅速占据了一大片市场。

新奥特的诞生,可以回溯到大洋公司,大洋公司的老总有时自嘲大洋公司是视频行业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十多位企业老总,新奥特就是其中之一。

新奥特也是以字幕机起家,却发展于房地产业,中关村的硅谷大厦就是其产业。

新奥特公司非编系统名字比较怪异,以前叫神器非编,又后来有了喀纳斯非编、维纳斯非编、喜马拉雅非编,似乎总是山头,非常的混乱,没有针对性的产品特性。

新奥特公司这几年专注于体育赛事的转播和节目制作,在这一块做的是比较专业的,但也仅限于此,其它行业已经很难见到新奥特非编的身影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新奥特非编产品定位的缺失,处在一种夹缝状态,技术上鲜有革新,这几年,新奥特一直谋求风险资金的注入和上市,但一直没有成功。

总之,针对中国的视频产业,这几年变化并不多,没有新概念、新技术的涌现,吃的基本还是前几年的老本,新的品牌的涌现以及技术的变革,可能会改变这种状态,未来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品牌的发展势必会呈现出集体洗盘、大浪淘沙的状态,一批不具技术、不具管理、不具品牌的研发商和销售商势必会被淘汰,而今天的这种沉寂状态,也许就是非线性编辑系统行业黎明前的黑暗。

全程无带化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

由于录像带不易保存、占据空间、视频质量低、不易查询等限制,基于传统AV技术的录像带摄制和播出已逐渐淡出电视工作者的视线。

全程无带化、网络化已成为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主线,然而正是迅猛发展的IT技术担当了这次变革的主角。

IT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向传统AV领域全面渗透。

在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AV和IT基础结构之间的壁垒正逐步被打破。

伴随着IT技术的进步,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不断更新:

从模拟到数字,从线性到非线性,从单机到网络,以及新一代记录媒体的出现,无处不体现了从单纯的AV到AV与IT的结合。

它们给传统广电行业带来了好处——高质量、高效率、低费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深入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视音频制作正在从传统的以AV技术为主导逐渐向基于IT的制作方式过渡和转型。

“AV+TV”作为一种新概念被带入到电视节目制作领域。

如今,不少厂商和广电机构在积极开发和采纳基于IT技术的系统。

自1995年池上推出Edit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