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138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docx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

(一)什么是佛

 

一提到佛很多人就会将神佛混在一起,在佛教上佛不是神。

他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iddhārtha,他的姓是乔达摩Gautama。

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是佛陀(Buddha)一辞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

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或“智者(大智大慧的人)”。

“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

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

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

智有三种:

第一、“一切智”:

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

第二、“道种智”:

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

从哪里来的?

现象、过程如何?

后来结果如何?

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

第三、“一切种智”:

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

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

智慧起用就是大觉。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

第一、是自己觉悟了这是自觉。

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

第三、是圆满的觉悟。

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凡是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

 

(二)什么是佛教?

 

答: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

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

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Dharma。

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

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

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

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教真的是教育吗?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

学佛人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

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

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

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

“和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

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

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

“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

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

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

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

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

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

“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

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

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

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督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

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

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这样才能正确的认识佛教!

 

(三)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答: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

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释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之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

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

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

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如此,未来必将如此。

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禁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

一个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们所专有的,至于民间的正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道释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笔者曾在一个范围内对信佛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将佛菩萨当神明来保佑自己与家人或学佛想修出神通为目的的占很大比重,这都不是正信。

这也不能全怪社会上的人对佛教有误解,非正信的学佛人他们也应承担责任。

 

 

(四)“法”是什么意思?

 

答:

“法”字的梵语是达磨Dharma。

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任持自性:

指“法”能保任执持自体性相而不变不失,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木有花草树木的自体性相,一切万法都各自具有“任持自性”的特点,不会混淆不清。

  轨生物解:

指“法”皆有一定的规则,能够使我们对事物生起了解、认识。

就轨生物解的意义来说,“法”乃指认识的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真理、善行等。

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

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万有”的意思。

照佛教的解释,佛根据自己对一切法如实的了解而宣示出来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样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佛法”:

是佛陀所体证,所宣说的真理,但非佛陀所创造。

佛法是宇宙人生恒常不变的真理,依之而行,可以绝思虑,去缠缚,得自在;可以使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超凡入圣;可以成等正觉,到达涅槃彼岸。

以世间人的观点来看,三藏十二部经教才是佛法。

然而人人皆有佛性,因此每个人的自心本性无不具足一切清净“法性”,故说学佛应该反求自心,切莫心外求法。

“佛学”:

佛教讲的一切道理,称为佛学。

佛学包含三藏十二部经典与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是一门伟大、丰富、深奥的学问。

广义的佛学,含摄教、理、行、果等四法。

教法与理法是理论的,行法与果法是实践的,二者不偏不倚。

  是故佛陀说:

「我初成道,观谁可敬可赞,无过于法,法能成立一切凡圣也。

 

(五)僧的意义

 

“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

  在佛教尚未兴起以前,“僧伽”一词早在古印度的社会中普遍使用。

当时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富人们于是依职业性质组织许多不同的团体,这样的团体,即名为“僧伽”;乃至当时所有的政治体制,也都称为“僧伽”。

这些在社会上通用的名称,后来被宗教团体吸收、引用。

及至佛陀证悟之后,不忘出家的本怀,随即展开弘法度众的工作,至鹿野苑度化憍陈如等五人出家修行,佛教僧团(僧伽)于焉成立。

僧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导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证果的人。

“僧”是续佛慧命,传扬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圣弟子。

从广义来说,“僧伽”,则是指佛教全体的教团。

佛法的弘传,人人有责,但是在家信众毕竟有眷属亲人的牵绊,不易脱离亲眷束缚,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间的责任托付给和乐清净的僧团。

僧团毕竟是修身养性,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是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

僧团的重要,由此可知。

 

(六)“三宝”是什么?

 

答:

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sangha是僧宝。

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

佛初转法轮,陈如等五人都归依佛,出家为弟子,于是形成了僧伽。

所以说,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七)什么叫做皈依?

 

答:

皈依的意思是:

身心归向它、依靠它。

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或称佛弟子。

“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八)佛教与其它宗教有什么不同点呢?

 

  答:

一般人都以为佛教只是世界上多种宗教的一种,凡是宗教,都是大同小异,其实佛法和其它的宗教有着大大的不同。

这里所谓的一般宗教,是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而言。

这些宗教,在他们的教徒之间,也许认为彼此的教义相差很大,不能相容相通;但我们如用佛教的教义来和这些宗教的普遍宣传的教义比较,则觉得他们的基本教义,实很少大不相同处,因此为易于说明起见,我将佛教以外的宗教系,列为一个系统,而拿佛法来和这个宗教系统作比较。

   第一:

佛法否认上帝造世界及最初的开始

   所有一切的宗教,除佛教外,其他任何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他们都相信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上帝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做。

   可是佛法却不承认有这么一个创造世界万能全能的上帝,因为佛法在基本理论上,根本不承认有一个创造世界的最初开始。

佛法的理论:

“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为其本身的假定罢了。

   一般宗教的“宇宙原始”论,即是犯了这个错误。

将漫漫无究无尽的宇宙“因果大相续流”硬生生地凭着自己的有限性的意思将它截断,硬说有个开始。

因为有这么一个最初开始的假想,所以接着就弄出一个创造世界的万能上帝来。

问题是:

上帝如果是万能而又慈悲,他老人家为什么不把他自己创造出不的我们这些苦痛的众生,当皮球一样,一脚踢上极乐天堂,岂不痛快!

可是事实上,他没有这样做。

   实则上帝也是思想上的假定。

上帝这个概念,是由于古代人民震慑于宇宙间许多不能解释的现象,如雷电、地震、海啸、瘟疫等而来。

人类创造出来这个“神的”观念,不仅对宇宙现象的奇妙,有了解释,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实际的需要,使他们得到了“安全感”。

这种观念,在人类政治社会的进展上有它的价值。

可是要谈真理,这种人为的假定,就很难自圆其说。

佛法不但说明“最初的开始”是人类有限性思维的产物,而且告诉我们,这个创造世界,造人造物的上帝,也是人类思想中的幻想。

佛法的智慧因此超过了其他宗教的基本教义,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的最大的一个区别。

 

  第二:

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但其他宗教,却绝不许可人成上帝

   佛教里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萨,也有天神;但是佛教里的至尊的佛却与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

要说明这一点,我想先对“佛”下个简单的定义。

通常我们简称释迦牟尼佛为佛。

在历史学家的眼光里,释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余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里,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里佛教的创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里,释迦牟尼佛是万万千千,在无尽世界中,无量诸佛中的一位佛。

我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

我试下的“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让我重复一遍:

“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换句话说,佛是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

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

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要凭自己的努力得解脱。

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

   佛不仅是和其他宗教中的万能上帝不同,释迦牟尼佛且告诉我们:

这个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

只有像平静的湖面上起了波涛,失去了明镜似的水面一样;人类恋着于外境及现象,与假定的诸般设想,为所谓生存、名利、情爱、权力疲于奔命,一直到老死,还不觉悟,因此埋没了本具的佛性;使其本具的至高的理智,至富的情感及无限的能力,不能同时达到最圆满的境地,不能从烦恼苦痛中解放出来。

佛陀(释迦牟尼佛)说法应世的目的,即是在教导众生,开显其本具的佛性。

佛的悲愿,是要使人人及一切众生都成为和自己一样至善至上的佛陀。

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类及众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

   其他的宗教则不然。

在其他的宗教中,上帝和人是永远二个对立的单位。

上帝是上帝,人是人。

这位万能的上帝,是一切教示的中心。

人要信奉上帝,才能得上帝的救,人要得到了上帝的恩典,死后可以上天堂,去和上帝住在一起。

可是人却永远不能成为上帝,上帝与人之间,始终有一条鸿沟。

基督教和回教中,有所谓神秘主义派,虽也能达到很高的所谓:

与上帝合一的境界;但此“合一”“UnificationwithGod”,始终意味着一个二元,人毕竟不能完全成为上帝,只能与上帝“合一”而已,此一对立“Dichtomy”概念,实为其基本教义的限定所形成。

因此许多有高深境界的耶教圣哲,如埃克尔(MasterEckhart)及回教圣哲阿哈那佳(AiHallaj)皆被指为异端。

前者受到教会的严厉谴责,后者竟身遭遇害而被处死。

   佛不以自己成佛为满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导大家如何成佛。

这一个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怀抱,其伟大及深广处,确在一般宗教之上。

总之,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为使自己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使一切众生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

我们应该珍惜佛陀传给我们的教导方法,加倍努力,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使人人成佛,完成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第三:

佛法是一个具有包含性和圆通性的教理,其他的宗教,却多半是具有排外性的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建筑在人人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的理论上。

因此在佛教中,找不出像基督教十诫中的第一条:

“你不可相信假神”之类的教义。

基督教徒,以回教徒或印度教徒等等所信奉的神为邪神,回教徒或印度教徒,也认基督教徒的上帝为邪神。

彼此都说,你不可信奉假神。

问题是哪一个宗教的神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呢?

这一个争端,竞致用战争去求解决,十字军东征,和基督教的新旧教战争,都是历史上的实例。

佛教就没有这种毛病。

佛法相信佛性平等,人人都可成佛,所以没有排外和专横的气氛。

进一步说:

佛教的大包涵性与大容纳性,能包涵容纳一切宗教的教义。

任何宗教中所讲的理论,佛法中都具足。

但佛法中不共的高深道理,却有很多在其他宗教中找不出来。

例如就慈悲救世这一点来说:

佛教不但与其他宗教有共同的讲法,还进一步有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的说法。

广大菩提心和无尽庄严的菩萨行愿,以及甚深广大的空慧学,也是在任何宗教教义中找不出来的。

佛法绝不诋毁其他宗教。

佛法相信众生根器不同,教导之法,自不能泥一。

各种宗教与哲学,皆有其价值和功用,各种宗教,皆能在某一时间空间中,对某一类众生发生教化与利益的作用。

依循任何一种好的宗教,都可以使人在现世和未来世得到利益安乐。

但如果要究竟解脱和圆满正觉,那就必需要完成究竟解脱和圆满正觉的条件。

佛法认为一切宗教,只有深浅的区分,颇少邪正的差别。

对任何一个问题,佛法都有几种不同深度的解说,来适应各种众生的需要。

佛法这种包涵容摄万象的特性,真是广大无边,不尽其际,难测其底。

   再举例来说:

大凡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们,都能了解和容摄低级智慧的境界;但低智人,却难梦相,更不能了解或涵摄大智慧人的境界。

物理学家能了解涵摄普通人的常识,但普通人却不能了解,更谈不上涵摄物理学家们的见解与境界。

唯大海水可纳百川,亦唯深广的佛法,能摄尽涵藏一切其他教法。

 

  第四:

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烦恼和有我见的;佛却是无烦恼的大自在解脱者

  一般宗教都说:

如果人不信从上帝,或是触犯了上帝,上帝就会发怒,会处罚人,甚至于会将他永远打入地狱受苦。

在各种宗教的记载中,很容易见到上帝震怒,降灾惩罚世人这一类的故事和训诫。

基督教的最后裁判尤其令人害怕;因为这个最后审判,可能将你判入地狱去永远受苦,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这些话是真实的,人类当真太不幸了。

上帝最初就不该造人,而被制造出来的人,因不信上帝,或未受洗礼,就被这慈悲的上帝,判入地狱,去永远受苦,真是一件令人不可了解的事。

我们姑且先退一万步,假定有这么一个全能上帝存在。

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上帝的性格。

上帝如果会发怒送人入地狱,他就是一个有嗔恨心和报复心的人。

嗔恨心就表示他的嗔烦恼种子,尚未断尽。

各位现在听我演讲,也许此时此刻,并没有发怒——最少我希望如此。

但这并不表示,各位没有发怒的能力。

假使我此刻走下台来,无缘无故的,在你脸上,打一个耳光,你马上会发怒。

这说明贪、嗔、痴的潜能(种子),常常存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不容消灭,一遇外缘,马上就起现行。

因此,不管人也好,神也好,他如果会发怒,会惩罚忤逆他的人,他就是尚未断尽嗔烦恼种子的人。

他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凡夫,根本还未解脱,更说不上是圆满至善的神!

   佛不会发怒,不审判众生;佛不会发脾气,送人入地狱。

如果人会入地狱,那是他自己的业力,送他去的,决不是佛惩罚他而将他送入的。

佛不但不送人入地狱,佛还要入地狱去救他出来!

所以,佛法决不会恐吓人说:

“你不要冒犯佛陀,否则佛陀发了怒,就会送你入地狱”。

相反的,佛法却鼓励人,入地狱去度众生。

地藏菩萨说: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这种精神的表现!

我们如果把佛陀的品德,和其他宗教上的上帝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佛陀的超胜和伟大了。

 

  第五:

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但其他宗教多半是独断性和独裁性的

  因为佛法的基本教义,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宽容性和包涵性,所以在佛教史上,所表现的,只是宽容和民主精神,与其他宗教的独断和不容忍精神,造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在佛教史上,固然没有宗教迫害和异端裁判等等事迹,而相反的,佛教和各宗各派,都有绝对自由的发言权,都可以随便发挥自己的意见,还可以批评其他宗派的主张。

其民主精神和重真理的态度,发挥到尽致时,竟至于“呵佛骂祖”;在阐明诸法空寂,一切不可得的道理时,居然说佛是“乾屎橛”,说“佛之一字,我不喜闻”。

这种精神,何等彻底!

何等豪放!

在哪一种其他宗教里,找得到这些表现呢!

在其他宗教里,上帝或教主所说的话,是神圣不可过问的。

上帝的话,错也好,不对也好,教徒只许全部接受。

但佛法却不然,佛教徒对佛陀所说的话,可接受或不接受。

因为佛陀所说的道理,因佛教徒根基智慧的不一律,往往是多方面的;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所说的某一部份道理,而不接受其他一部份的道理。

在佛经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向弟子及听讲的人说:

“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

”总是劝导听众,研究真理,注重理性,从没有用威吓强迫口吻或手段来叫人听从的。

《妙法莲花经》上明白的载着:

在佛要讲上乘难信的佛法时,竟有五千听众,自以为已经得到了解脱了的,不愿听讲,离席而去。

佛陀不但没有发怒,追究或责罚,而只是说:

“他们机缘还没有成熟,与其听了不相信引起反感,增加罪业,还不如让他们离开,也是好的”这是何等包涵,民主及伟大!

 

  第六:

佛法的爱是无限的;其他宗教的爱,是有限的

   基督教的圣经上说:

“你要爱你的邻居”,“你要爱你的仇敌”。

这些训示,都是很伟大的。

由于基督教的教义,已统超越了国家,种族人类和现世,所以能够有今日的成就。

但是一般宗教的教义,虽多能超越国、族、人类和现世,却不能超宗教。

爱仇敌可以,但是决不能爱异教徒!

一切可以忍让宽恕,但一涉及上帝和宗教,不宽容不博爱的精神,就马上暴露出来了。

最根本的问题是:

这些所谓异教徒,不也是上帝造出来的人类吗?

同是上帝的“子女”,为什么无端制造了出来,又要送他们下地狱去永远受苦?

他的博爱,究竟在哪里呢?

佛法的博爱和大悲,则是无限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佛法的爱,不只及于全人类,而且及于全生物。

佛法不但叫人要爱仇敌,而且叫人要爱异教徒。

恒沙(印度恒河的沙,这是佛经里常常引用代表极多数的意思)众生,若不度尽,誓不成佛!

进一步从哲理的观点来说佛法的爱,它是超越一切相的。

这超越一切相的爱,和不可思议的空性合一,于了达一切法不可得中,无缘大悲,任运兴起;这个空悲不二的哲学,是佛教教义中,最高深最不可思议之处。

这些教义,一下子是不容易懂的。

   诸法与此心的无生空性,是法尔现成的。

情感至极的同体大悲,也是本来具足的。

悟证诸法空性时,大悲心会不假做作,任运生起,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事情!

对于被无明习气所覆盖,不能开显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会生起无比的悲心。

佛之慧眼,见我们众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觉得众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巳的不够圆满,所以他会自然地尽未来劫,去成熟一切众生,使皆完成佛道的事业。

有修证的学佛人,能常常有“我与诸佛同一体的”境界,而十方诸佛却时时刻刻在“我与众生同一体”的境界中。

唯有从这种高深的法尔境界里兴起的大悲与博爱,方才是平等的,无偏私的,最彻底的,最圆满的,和超越一切分别和限量的爱。

 

  第七:

佛法所教的往生净土,和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完全不同

  一般不够了解佛法的人说:

基督教祈祷上帝,死后登天堂,和佛教念佛往生净土,并没有什么不同,这话表面上看来,好像不错,但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其中有很大的差别。

  其他宗教里所宣传的天堂,地狱,似乎是和这个人世间相对立的处所,天堂,人世及地狱,似乎包括了整个宇宙。

人世是暂时的考验场,天堂或地狱,才是真正人生之终点。

这是一个有限的及消极的论调。

佛教所讲的净土,却根本与此不同。

佛法的宇宙观是无限的。

大乘佛教,在开显诸佛广大庄严法界时,明白地说明宇宙的无限性。

恒河沙数世界,也仅是无尽法界中的一粟罢了。

所以其他宗教里的天堂,只有一个,而佛法中的净土,却多得不可思议。

像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只不过是广大无边,无穷无尽的法界中的一处净土罢了。

进而言之,佛法中了义的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

维摩诘经里说:

“心净则国土净。

”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

所以往生净土,与投身这个世界,本质上并无不同,也绝对不是一切的终点。

其他宗教里所讲的登天堂,所谓永生,是和上帝在一起,去享乐的。

佛法根据因果的原理。

认为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无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堂去享受,将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后,还是要掉下来的。

像仰天射箭一样,势力尽了之后,箭就又回跌下来。

佛法的往生净土,是说凭藉着你的善因,你就能够到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净土)里去而已。

在诸佛宏愿的感应下,整个环境都能助修行。

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愿力,并不一定永远住在这个净土,而是要到他方无尽世界去和再到这个世界来度脱众生。

   综结的说:

往天堂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