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309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docx

附录浙江富阳区新登中学

附录

一、文献辑存

(1)史志摘录

(一)、《富阳县教育志》第四章“中学教育”第一节“发展概况”(第136页)。

“民国30年(1941年)2月,富阳、新登两县与桐庐、分水共同创办‘四县’联中,校址设在桐庐县横村莪山,当年招初中生166人。

校长陈祖虞,教职员工16人。

以后改为桐庐中学”。

(二)、《浙江教育简志》第四章“师范教育”之“发展概况”(第126页)民国31年(1942年)6月,省教育厅遵照教育部颁行的第二次推进师范教育方案,参照本省国民教育实施计划及实际情况,拟具浙江省第二期师范教育实施方案,又将全省改划为10个师范区,每一师范区设省立师范学校1所,培养该师范区内各县国民教育师资。

……具体分布为:

第一师范区:

设在於潜的十县联立简师,设在新登的县立简师……是年,本省新设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有:

新登、安吉、永康……等8校。

(三)、《富阳县志》第二十二编教育第二章第三节“中学教育”(第215页)载:

中学选介:

新登中学校址在新登镇共和街。

前身是民国30年筹建的新登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37年由六川乡碧沼寺迁入现址。

1949年8月改办新登县初级中学。

1958年增设高中班。

1961年易名浙江省新登中学,1978年定名富阳县新登中学。

1986年成为高级中学,并开办职业高中班,先后开设幼师、财会、文秘、音美、电子技术等专业。

学校勤教勤学形成风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学校占地面积3.99公顷,运动场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74平方米。

有“雨亭”图书室,藏书30000余册。

1990年,有班级15个,学生748人,教职工87人;还设职业高中4班,学生135人。

1961~1990年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667人。

(2)新登简师第一次招生情况

1942年1月,新登简师招生委员会在周廷化(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主持下,先后召开了两次招生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有关招生工作事宜。

附两次招生工作会议记录:

附:

新登简易师范招生委员会会议记录

第一次会议:

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一十九日下午三时

出席者:

周廷化(主席)、钟继善、罗国华、陈锡周、徐裕谋

纪录:

汪创青

决定:

招生、开学日期、报考、考试地点、制订招生简章、招生广告、推定出试题、批卷分工、代办膳食

第二次会议:

人员同前

记录:

潘萍

讨论录取学生标准、录取49人备取10名,师训班35人

以上资料存富阳市档案馆。

(注:

见下页上图)

(3)简师钤记印模

1942年2月,新登简师首任校长乐培文呈文新登县政府审批“新登县立简易师范学校钤记”印模,经县政府批准后正式启用。

(注:

见下页上图)

(4)新登简师基金保管会

新登简师筹建过程中,由新登县政府主持,于1942年5月建立了新登简易师范学校基金保管委员会。

委员有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周廷化;县政府教育科长徐裕谋;校长乐培文;社会知名人士吴叔丹、项墨庄、韩永康;基金由县政府主持召集地方殷富自愿捐资(以水田为主)。

(注:

见下页下图)

附:

乐培文校长之呈文印模影印件

附:

新登县政府关于新登简师建立基金保管会及召开第一次会议的通知的影印件:

省三级重点中学评估组对新中的评估报告及省教委的批复

1999年下学期,新登中学向浙江省教委申报省等级重点普通中学资格。

杭州市教委一行6人受省教委委托,于12月16日赴新登中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省三级重点中学的认定性评估。

同年12月29日,浙江省教委下达关于批准富阳市新登中学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的通知。

附:

省三级重点中学赴新登中学评估组的评估报告和浙江省教委关于批准富阳市新登中学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的通知:

关于对富阳市新登中学进行省三级重点中学评估的报告

根据《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中学评估办法(修订稿)》(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和新登中学的申报,受浙江省教委组织赴新登中学评估组一行6人,于1999年12月16日至18日,对新登中学进行了省三级重点中学的认定性评估。

一、评估工作概况

评估组在新登中学期间,听取了学校领导的自评报告,察看了校园环境和各项教育教学设施;查阅并核实了学校有关档案资料;抽查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本,观看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查看了住校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考察了学校的行政后勤服务工作和生活设施;分别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个别随时访和专访了44位教职员工,并对45名学生和101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听课7节。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评估组对照《评估办法》对新登中学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行政管理、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和教育科研示范作用等六个方面45项指标进行了逐项检查、综合分析和评估,并与富阳市教委及学校的领导充分交换了意见,并向当地政府进行了反馈。

二、各项指标情况

经评估,评估组认为,新登中学己经具备了《评估办法》中规定的申报省级重点中学的10项必备条件。

《评估办法》规定的45项具体指标,达标43项,占指标总数的95%,基本达标2项,占指标总数的4.4%。

在2项基本达标的指标中,第36项指标与学校自评一致;第32项指标,学校自评为达标,评估组认定为基本达标。

对第32项指标说明如下:

第32项,达标要求是:

“有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在1:

12~14以内,学校教职工队伍高效精干,非教学人员的比例控制在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内。

”经查,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5人,学生1300人,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

15.29,与评估标准尚有差距,故认定为基本达标。

根据上述情况,评估组认为新登中学己经具备了省三级重点中学的条件,并将写出正式报告,报请杭州市教委审核同意后由省教委审批。

三、应予肯定的几个方面

新登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史悠久的学校。

多年来,在富阳市委、市政府及教委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历届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继承光荣革命传统,遵循“团结务实”的校训,齐心协力,勤奋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重视班子自身建设,扎实工作率先垂范。

现任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廉洁奉公,整体素质好。

领导班子成员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强,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业务。

校长、书记都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连续多年承担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并且教学业绩突出。

在教科研中获奖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校级领导就有14篇之多。

学校领导的敬业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领域里的模范表率行为引导着广大教职员工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学校干群关系融洽,校领导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发挥教工群体合力。

学校自1992年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管理有序,指挥系统畅通,信息反馈及时。

能有机地把决策、执行、指导、协调结合起来,充分发扬民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学校出台的政策贴近教师实际。

学校建立了“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制定了“校内结构工资实施方案”,对教师全面考核,不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

学校管理整体功能好。

党支部充分发挥了监督保证作用,工会积极参政议政,学校重大事情均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党、政、工关系和谐,分工明确,职责落实。

学校教工的团结精神,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强。

人和校兴,领导和老教师敬业爱校之情深深感化着教职员工。

实施的凝聚力工程深得人心。

领导关心教工生活,努力为教工排忧解难,已先后为9位教工安排了配偶的工作。

对退离休教职工的待遇。

和教职工的住房及其子女农转非等问题也作了妥善安排,还采取开设教工快餐厅,发放就餐津贴,组织教职员工假期外出旅游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解除教职工后顾之忧,使广大教工安心乐教,勤奋工作。

学校重视民意,充分发挥了教工群体合力。

3、紧抓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由于新登中学地处农村,师资引入困难,学校能正视现状,立足于自我培养。

在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教育观念新、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方面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学校一贯重视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与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荣的氛围。

在政治上关心教师,近三年己发展党员8名,确定了16位培养对象。

与此同时,为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术教研活动,每年投入数万元用于教师的各类培训,有12.9%的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有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校针对骨干教师抽调较多,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4.1%的现状,坚持花大力气培养青年教师。

成立了培养新教师领导小组,建立“一帮一”关系,新教师结对子制度,三年结对子44对,签订新教师试教协议书,对青年教师“压担子、多鼓励、创条件”。

要求新教师做到三个一,即带好一个班,教好一门课,指导好一个兴趣小组等,使广大新教师尽快在教学上做到“教学常规入门,课堂教学过关,教学能力达标”;在教育上做到“专业思想巩固,职业道德高尚,教育技能合格。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促使一大批青年教师缩短了成才周期,脱颖而出。

有的新教师三年即成了年级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县市学科带头人。

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两全”方针。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艺术修养和身心素质。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校在教学、德育、音体美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学校严格按国家指导性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学生周活动总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学校十分重视减轻学生负担,在作业量、资料的订购和使用,考试的组织、睡眠时间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

本着“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指导思想,对个别品德有缺陷,学业基础差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在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的“有效有序”的教法改革,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1999年省证书会考合格率为99.78%,优秀率为71.3%,高考上线率为54.59%,省级以上竞赛有5人获奖,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己经形成。

学校一贯注意德育教育的有序性、有效性。

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文明道德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三会”(会做人、会读书、会健身)和“三自”(自律、自治、自理)为目标,在建立德育队伍,健全德育管理,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环境,改革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德育工作已向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发展。

学校历来重视群众体育活动,重视抓好群体工作是贯彻“两全”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集体向心力、凝聚力的有效渠道。

从1987年以来,学校一直是市县群体工作先进单位,达标先进单位。

体育教师童世昌荣获全国群体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5、努力筹措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多年来,学校经多方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注、支持、帮助。

在财源有限,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仍想方设法增辟筹资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加大对硬件设施的建设。

从1997年至1999年,除政府、教委拨款外,学校自筹357.6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双向闭路电视网、二机一幕、小型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和所配设备已具有一定水平,为学校适应新世纪的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进一步办好新登中学的两点意见

1、加快推进学校总体规划的实施。

为了加快新登中学的发展,富阳市政府己经批准了新登中学创建省级重点中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希按规划加快扩建工程的实施,到2000年8月底前,必须如期完成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拆建;在己办好工程新征用地50亩的手续基础上,尽可能快与土地被征单位办妥一切手续,在2000年底前,启动新型高标准体育馆和400米标准田径场的建造。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

构建一支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培育名师,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更是新登中学21世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虽然学校一直重视教科研工作,并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目前尚无省、市级科研课题,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校教科研层次,坚定不移走科研兴教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衷心希望新登中学再接再厉,加倍努力,朝着把学校办成高规格、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高一级重点普通中学而努力奋斗。

省三级重点中学赴新登中学评估组

1999年12月18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核准富阳市第二中学等十九所

学校为省二级重点普通中学的通知

有关市教育局:

根据你市评估小组报告,经研究,核准富阳市第二中学、富阳市新登中学、德清县高级中学、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定海区第一中学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核准余杭区塘栖中学、慈溪市逍林中学、慈溪市观城中学、宁海县知恩中学、镇海区龙赛中学、余姚市第七中学、乐清市虹桥中学、乐清市柳市中学、嘉善县第二高级中学、德清县第三中学、嵊州市崇仁中学、金华市第六中学、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

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领导,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督促学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办学水平,推动我省重点中学的建设。

浙江省教育厅

二○○二年七月八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批准富阳市第二中学、富阳市新登中学为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的通知

杭州市教育局:

按照省等级重点学校的评估标准,我厅委托省新时代教育评估中心于11月22日至11月25日对申报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的富阳市第二中学、富阳市新登中学进行了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经研究,批准上述两所学校为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

希望你们督促学校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吧学校办成高规格、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发挥省重点学校的示范作用。

附件:

1.关于对富阳市第二中学进行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等级评估的报告

2.关于对富阳市新登中学进行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等级评估的报告

浙江省教育厅

二○○四年十二月七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表彰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村镇的决定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村镇。

为展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风貌,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命名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等305个单位为省级文明单位,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等104个村镇为省级文明村镇。

希望受到命名表彰的省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村镇,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全省各地部门要认真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推进我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附:

1、省级文明单位名单

杭州市:

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杭州花中城大酒店有限公司

下城区教育局

杭州武林药店有限公司

杭州滨江房产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市长征中学

杭州人人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杭州萧山自来水公司

萧山区气象台

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余杭区国家税务局

富阳市新登中学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富阳学院

2005年1月5日

二、圣园碑林

“圣园碑林”筹建于1984年。

十年动乱,盛行“破四旧风”。

各类文碑,自当在劫之列,几乎悉数被毁。

80年代初,社会秩序重返正轨,我有幸执教于新登中学。

时,县文化馆文物组金志伟先生与我稔熟,建言将新登地区残存古碑收集起来,全部存于圣园,由新登中学负责保管。

经我牵线,学校慨然应允。

即由文物组拨款三千,学校派专人负责筹集。

经一年多努力,居然征得二十余通,并有石虎、石马、石狮等多座,遂于圣园原大成殿遗址建造了迴廊,将文碑嵌入壁中以作保护,名曰:

“圣园碑林”。

并请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书写了“圣园”的题额。

90年代末,学校全面规划,为了更好地保护及便于观瞻,碑林复移于小黄山麓。

新世纪初,适逢六十周年校庆,学校吸收了文化部门及文物馆等内行人士的意见,对碑廊进行了修葺和重整,并又征得数碑,总数达二十八块之多。

而在碑林的南端,增添了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新碑六块,使之相互映辉,成为一道除历史意义外具有知识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亮眼风景线。

是林之建,学校先后耗资六万余,而文物部门除始建时的三千元之外,后又慨助二千金。

“圣园碑林”中历史最久远的是《敕赐新城罗义民立石记》。

此碑立于大明成化十九年(1483),礼部尚书邹干撰文,表彰了本邑七贤乡(今胥口镇)义民罗善及其子罗俨、罗俊。

是年,浙西被灾,新邑尤甚。

罗善父子同心,首倡捐贩三百石。

于是,朝廷敕赐“义门”,知县何善为之勒石。

碑林中最有价值的当推《范氏心箴》碑与《程子动箴》碑,这两块碑都镌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新编《富阳县志》为1572年,实误),辑录了范宁、程颐两位理学家的学习心德与训诫,教导学子要防止外欲侵蚀,潜心求知修德。

两碑原立于学宫敬一亭,亭已毁于日寇侵华时,两碑均弃于泥中,每块都厚达五十余公分,重数百斤,故文革中幸免于难。

1984年,富阳县人民政府将两碑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竖立在黄山顶上的也是两块较有价值的明碑。

南端一块为《左副都御史方廉祭碑》,此碑的内容大致与“碑林”中地方廉神道碑相近,记录了方廉的一生事迹。

该碑为明代后七子之一的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所撰,独步吴中的著名书法家文征明嫡传弟子周天球书写。

集得时碑文尚清晰可读,而经十余年风雨剥蚀,至今文字己漫漶不清。

所幸,旧县志尚保留有原文。

北首一块名曰《观音堂记》为乡贤方廉所撰,记叙了观音堂(今镇小分部所在地,老街观音弄由此得名)创建由来,碑文中透露了新登学宫是如何从仄狭的东门某处而迁来黄山脚现址的,极富文物价值。

可惜背面题额为《王爷审碑》的文字已模糊不清,难以进一步考证其内容。

立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鸡鸣山记》,记叙了乡先贤罗隐鸡鸣即起,苦学成材的轶事,为研究罗隐的事迹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本年仲春,为迎校庆,碑林重整与扩建,“校庆办”负责人吴光禄君为觅不得古碑而焦急,我忆起城南河埠砌有一碑石,便偕往一瞧。

由于久经践踏和洗浣,碑文已磨损殆尽,及至吴君抹去顶端污泥,额题居然清晰可辨,为“新建会文馆记”,心下不禁狂喜,顿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感。

“会文馆”又名集贤馆,建于道光二年(1822),是供本地学子学习及会文用,内设讲堂、学山精舍、应奎堂及肄业所等处,馆旁建有文昌阁。

遵古学校之法,仿明之书院格局,为当时本邑的最高学府。

邑令武新安撰有《新建会文馆记》,勒石于馆内碑亭中。

翌年,邑志新纂,收有“会文馆”图及碑记。

三十余年后,洪杨事起,遂毁于兵燹。

其后,邑人几欲兴复,均告阙如,仅于民国初期在其地立有一石柱,曰:

文昌阁遗址。

此次经耆老指点,亦在碑旁水下觅得。

几乎同时,镇小特级教师童冠达也捐赠一碑。

碑文俱是人名,但从石碑规格及其后“道光二年”字样,可推知为创建“会文馆”时捐资者清单。

两碑分离百余年却又邂逅而聚,遑论其文物价值,就其巧合,也值一书。

新访得的《斗阳涂公署邑去思碑》虽系断头折足的残碑,但史料价值极高。

此碑镌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系地方士绅、百姓方城(方廉之子)等为杭郡上官涂斗阳而立。

是时,新城主官为刁吏所诬愤而离去,吏部令郡长涂斗阳暂摄县事。

涂到职查明事实,惩处为首刁吏,还以公道,并妥善处理地方政事及维持地方治安,直至新官莅任。

“士民感惠,立碑以表去思”

据考,涂斗阳字文奎,江西南昌人,万历中供职于杭郡。

万历二十三年秩满而新符未下,时新城县令离去,而候补者又相互告诫“(新城)地僻吏刁,难以卒服”,而推诿不就。

朝廷乃以斗阳暂摄新城事。

一年后,新令邹文林到职,涂斗阳则转官去广东,士民慰其劳,乃立此碑。

“圣园碑林”中,他如《罗后轩与诸葛宜人合葬墓志铭》、《永禁茶箱竹税碑》、《界山勒石为记》等碑文都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地方人文,颇有研究及考证价值。

总之,“圣园碑林”的蕴涵丰富而又深厚,有待莘莘学子及广大的社会贤士进一步发掘。

张宝昌

 

圣园碑林碑记

碑记者,历史之浓缩,人文之实录。

我邑,地处岩隘,位当冲要,历史悠久,人文蔚集。

曩者,罗杜才高,鼍江清冽腾二气(注①)。

凌准志洁,东山巍峨表赤心(注②)。

施状元泛海,致澎湖归化(注③)。

方都堂抗倭,于上海筑城(注④)。

古城巍峙,松葛廻环,瞩尽人世沧桑。

惜乎,斗转星移,人代物谢,诸多文献,渐湮渐消。

八十年代初,本校受文物馆之托,于民间访得二十余碑,集置于旧文庙大成殿前,是谓“圣园碑林”。

世纪之交,学校规划,乃移于小黄山上。

翌年,适值六十校庆,复征得数碑,恰成云台点将之数(注⑤)。

经方家指点,重加修整,并添置书法家新制六碑,始成今貌。

是林之建,前后耗资六万余,并蒙文物馆拨给五千金。

呜呼!

文以物载,史以文传。

“绝妙好辞”,犹赖曹碑遗迹(注⑥);《玄秘》、《多宝》,遂使柳颜蜚声(注⑦)。

槔提百丈,权衡千钧(注⑧)。

断管残汁,雪泥能留鸿爪(注⑨);吉光片羽,一斑可窥全豹(注⑩)。

些许轶文遗墨,固属腐草萤光,倘能折射点滴知识,俾有益于后世,亦为至幸!

是为记。

世纪初岁,江南草长之时

东安张宝昌撰

新昌王介南书

注①,《新登县志》载:

昔传鼍江上蒙有青白二气,迨罗隐,杜建徽父子出,乃消。

注②,《富阳地名志》载:

凌准参与二王变法失败被贬,乃将住乡烂泥湾改名东山坞,以图“东山再起”。

注③,施肩吾元和年间中进士十三名,名间讹称“状元”,晚年率族人定居澎湖。

注④,嘉靖中,方廉任松江知府,筑上海城以御倭寇。

注⑤,《后汉书》:

光武中兴,于云台点马武、姚期等二十八将以击王莽。

注⑥,魏武夜过曹娥碑,蔡邕以手摩读。

曰:

黄绢少妇外孙齑臼。

(杨)修乃谓:

“绝妙好辞”也。

注⑦,唐柳公权、颜真卿各以书写《玄秘塔铭文》及《多宝塔铭文》而闻名。

注⑧,民间用扛杆原理,以桔槔提汲百丈之水;“权”即秤锤,能使千钧平衡。

注⑨,成语断管残汁亦作断管残沈,借代残存的传文遗墨;成语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注⑩,吉光,古神马;片羽,指神马的一撮毛。

成语吉光片羽,喻指残存的艺术珍品。

三、古城墙

新登中学位于新登古城的东北隅,学校的北边与东边均以古城墙为界。

这段古城墙,长达四百余米,约占全城总长的五分之一。

城高四米左右,最高处接近五米,为全城最高地区,亦是较坚固之处。

新登筑城,可追溯至唐末。

据罗隐所撰《东安镇新筑罗城记》一文可知,城为杜棱主筑,始于公元891年7月,毕功于次年4月,历时不足一年,可见工效之高。

此城筑后三年,淮南杨行密分兵来犯,杜棱凭城抗击,毙敌无算,一境赖以保安。

此后,历经兵燹,杜棱城早已荡然无存。

而现存的古城,应筑自明代。

嘉靖中期,倭寇侵扰沿海,为卫桑梓,各县都亟于整修城垣。

是时,新登县令范永龄鉴于“邑甚贫薄,财用无所出,请助于当道,适兵饷诎乏,势不睱及”,乃驰书当时任松江知府的方廉,征询筑城方略。

正好,方廉也为故乡无城而担忧。

得信,大喜,便将自己修筑上海城的经验,详细地告于范令。

范永龄乃仿照区画经营,以“公庭所积与士民乐输”筹足筑城所需。

凡四月,工成。

“城高一丈六尺,垛高五尺,周际三里余。

四向为门,曰元始、嘉会、利遂、贞成。

”同时,一并疏浚了护城河,始成规模。

古城系依山而筑,状如莲花,而松葛二溪又绕城而过,故古有“一朵莲花耸碧霄,两水襟带万山朝”之美誉。

而位于学校这部分城垣之所以较高峻而坚实,其中还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道光中,鸦片战事起,英军侵粤失利,移舰北上,进窥我省之定海、宁波、乍浦等处。

沿海告急,政府飞檄各地整修城垣,以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