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328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吉林省松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松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答题时间:

150分钟试卷分数:

150分,共5页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中的自由

曹雅欣

自由,在传统文化里并未缺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意思是:

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作“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

其实,庄子以如此瑰丽的笔墨哪里仅仅是在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

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http?

:

/!

/www.wln100.co_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这“乐”,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中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

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

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

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

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

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是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

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

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朝堂之艰险、宦海之沉浮、宵小(盗贼昼伏夜出)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制度禁锢、官场奴役、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于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生。

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比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

(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没有蕴含本文所说的国学中的“自由”的一项是()(3分)

A.荀子提出“礼法并举”,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认为在尊重礼义法律的基础上,百姓能自然为善生活自在。

B.庄子在梦中幻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感到舒适自得,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

C.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强调学生应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成为文武兼备、人格和谐的人。

D.辛弃疾离开官场后,为排遣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压抑,写下了大量田园词,抒发了个人的闲情逸致。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中的“道”,就是道家的生命理想中的自由。

B.法家的“明法度”与自由的本质并不矛盾,而是为了“有秩序”的自由。

C.颜回的“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就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的典型表现。

D.若一个人的灵魂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他的灵魂就真正具有力度和艺术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都是自由的表现形式,是人获得自由的真实写照。

B.国学中的自由随处可见,且呈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心的自由,就是由自己获得的一份轻安自在。

C.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现实社会是有严格秩序的,但心可超越现实,是没有限制的。

D.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在内心和精神层面,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一致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过大年,留住“北京蓝”。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

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被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万8千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间声音已经越来越强烈。

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

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

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

通过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

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

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温确有必要。

除了固有的不安全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

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

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就会让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这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尽管燃放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危害,我们很难一步到位将其彻底禁止。

过年,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

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不能为了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这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

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欢乐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

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执行,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

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心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

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

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

B.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和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6.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癞马传奇

申平

王成准备救那匹马的时候,南宋的天空残阳如血。

  这时他的战友祝星对他喊:

“你不要命了!

金兵就在后面……”

  王成往前走了几步,他似乎听见那马低低地悲鸣了一声,他就停下来说:

不行,还是救救它吧,咋能见死不救呢!

  这马,已经不像一匹马了。

它瘦骨嶙峋,全身长癞,屁股上血肉翻出,正有几只乌鸦在上面啄食。

看样子,它就要站不住了。

  祝星瞪了王成一眼:

“救这么一匹癞马,值吗?

要救你救,我先走了!

  半年以后,王成所在部队多了一匹人见人夸的战马。

但是它的名字却很怪:

癞马。

和它的名字一样怪的还有它的性格:

它不肯和其他马匹在一起吃草,下河洗澡,别的战马都由主人骑着下水,只有它要自己下水。

  又要和金兵开仗了。

王成骑着癞马随部队再次来到边关,再次看到了金人的旗帜。

王成的鼻孔里,似乎已经嗅到了几丝死亡的气息。

  鼓声震天,杀声遍地,两边的马队开始冲锋了。

癞马驮着王成,一马当先冲在前面。

王成挥舞长枪,一连刺翻了几个金兵。

可是很不幸,他们冲得太靠前了,几个金兵围上来,将王成也刺于马下。

这一仗,宋军再次败退。

  金兵打扫战场的时候,看到了感人的一幕:

宋军的一匹战马守着一个战死的士兵刨地悲鸣。

金兵在啧啧称赞之余,把它拉回了军营。

但是它不吃不喝,更不让人骑。

消息传到金兵主帅哈日胡那里,他亲自过来察看。

一见那马,他立即喊了一声:

“好马啊!

”他屏退左右,走上前对马说:

“我知道你是一匹宝马,非常忠于主人。

可是你的主人已经战死了。

你如果肯为我服务,我就厚葬你的主人,给你最好的待遇……”

  说也奇怪,癞马听了哈日胡这番话,仔细看了他几眼,竟然安静下来,而且俯首帖耳地被哈日胡牵走了。

哈日胡作战胜利,又得良驹,高兴得手舞足蹈,放言数月之内灭掉宋军。

  哈日胡果然说话算数,他厚葬了王成,又把癞马养在最好的马厩里,经常骑着它外出视察,前进、倒退、转弯,那马对他的口令心领神会。

营中有宋军俘虏,认得这是王成的癞马,纷纷叹息:

“畜生就是畜生,哪里有半点儿良心啊!

  却说宋军首战失利,挫了锐气,便在山上扎营,多日不敢应战。

这天哈日胡骑着他的宝马,耀武扬威来到军前骂阵。

就在这时,谁也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突听哈日胡坐下的癞马一声长嘶,它奋起四蹄,直朝宋军营寨冲来。

它迅疾如风,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就那么驮着金兵主帅冲向宋军鹿砦(一种军用障碍物)。

哈日胡反应过来,在马上拼命喊叫勒缰,可是那马越跑越快,根本就不理他。

哈日胡只好抽出弯刀往马脖子和马头上乱砍,霎时血流如注。

但是癞马并不停留,只管向前冲着、冲着……

  起初,宋军也没弄清怎么回事,直到守门的祝星大喊:

“哎呀,这是王成的马啊,快放它进来!

”大家才知道这是癞马在替主人报仇呢。

大家赶快移开鹿砦,将这一人一骑放了进来,祝星等人一拥而上,硬是活捉了金兵主帅。

宋军主帅立即下令:

“全线出击!

”大军洪水般杀出,朝金兵冲去。

失去主帅的金兵乱作一团,大败而逃……

  却说癞马进了宋营,便一头栽倒,奄奄一息。

但是它却总有一口气不肯咽下。

直到祝星上前说:

“癞马,你放心去吧。

你死后,我会把你和王成合葬在一起的。

”癞马这才停止了呼吸。

  战后,宋军从主帅到士兵多人受到嘉奖,祝星更是因活捉金兵主帅而连升三级。

可是癞马却无人提起,它默默地被人掩埋了。

  南宋的天空残阳如血。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成的鼻孔里,似乎几乎闻到了一丝死亡的气息”表明王成对战争有着清醒的认识,也体现了王成的勇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B.王成初次看到癞马时癞马的悲惨情形以及癞马在宋营的奇怪性格等都体现了它与其他战马的不同,癞马是一匹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马。

C.“它迅疾如风,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癞马奔跑速度之快,主要表现作者对癞马壮美的身姿和高速奔跑的赞美之情。

D.哈日胡被宋营官兵斩杀的原因是他的傲慢和对宋军的轻视,连续的胜利让哈日胡得意忘形,特别是宋军安营扎寨后不敢应战,哈日胡更加嚣张。

8.癞马在金营的表现有何具体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9.请简要赏析“南宋的天空残阳如血”在环境描写和主题呈现方面的作用。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

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稍长,博通古今。

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

以文学闻于时。

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

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

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

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

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

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

时议礼者蜂起。

鲁众中扬言曰:

“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

寻授礼部主事。

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

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鲁让曰:

“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

”使者谢过,即令易去。

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

“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

”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

帝曰:

“岛夷乃狡狯如此耶!

”却其贡。

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

“鲁何官?

”对曰:

“主事耳。

”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

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

“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未几,命主京畿乡试。

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

“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皆遵约束       约束:

规约,规章

B.会编类礼书     会:

恰逢

C.鲁让曰:

“袭帕误耳……”   让:

谦让

D.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其:

大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

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洪武:

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C.礼:

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即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D.京畿:

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

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

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

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

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

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

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

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

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

“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

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

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5.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一例加以赏析。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绵延不断的山峰距天不足一尺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中,“,”两句表现了诗人处境困窘、年事已高又不能饮酒来消愁的悲凉。

(3)荀子《劝学》中,“,”两句,以雕刻为喻,论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即使再困难的事也可以做到。

第二部分表达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近来市场上杂志报纸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B.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从长远来看,服装产业的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以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杜绝务工人员风餐露宿的情况出现。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E.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终于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直接严重损害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B.昨天,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局地出现大到暴雪,同时,气温下降造成道路结冰,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C.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D.6月7日下午,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各自国内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19.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今天,尽管一台普通电脑就能装下当年一个图书馆的全部藏书,可屏幕上的“书籍”既无卷册,也无厚度,无法触摸,更无法翻开书页。

               。

人们阅读屏幕上的文字,却无法收藏它们。

今天,我们通过一张光碟收藏一百本书的信息很容易,却无法体验到收藏一百本纸质书籍的快乐。

A.数字化的页码没有纸张和油墨的气味,更没有被人翻阅过而留下的气息

B.数字化的页码没有纸张和油墨的气味,也没有被人翻阅过而留下的信息

C.数字化的页码没有被人翻阅过而留下的气息,也没有纸张和油墨的气味

D.数字化的页码没有被人翻阅过而留下的气息,更没有纸张和油墨的气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人们在第一次撒谎会感觉十分困难,但是

,撒谎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借助大脑扫描仪观察大脑里的生理变化,发现第一次撒谎时,大脑中的杏仁体活性闪现出现的次数较多,但当谎言越来越多时,

本质上说,当人第一次说谎时,会感觉十分糟糕,而随着谎言次数的增多,糟糕的感觉也会降低。

这与杏仁体活性闪现出现的次数多寡相吻合。

 

21.观察丰子恺漫画《跌一交(旧同“跤”),且坐坐》,回答问题。

(6分)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3分)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

(3分)

四、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圣经》里说:

上帝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目的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

伏尔泰说: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

柴静说:

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