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373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下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docx

九下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曹刿论战》

一、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牺牲>玉帛 7.弗敢<加>也  8.必以<信> 

9.小大之<狱> 10.必以<情>  11.<忠>之属也12.忠之<属>也 13.<可以>一战14.神弗<福>也15.<再>而衰

二、一词多义

1.公问其故:

故逐之:

 2.民弗从:

 战则请从:

 

3.其乡人曰:

吾视其辙乱:

 4.何以战;必以信; 

5.曹刿请见;战则请从;6.小大之狱;公与之乘;7.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9.又间(jiàn)令吴广;颓然乎其间(jīan)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安得广厦千万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与外人间隔; 

奉命于危难之间;时时而间进;

3、通假字小惠未徧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3.忠之属也:

4.公与之乘:

5.下视其辙:

 6.齐师败绩:

鱼我所欲也

一、一词多义

1.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故不为苟得也  

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6.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得之则生 

呼尔而与之 代词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代词

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  

7.生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1.故故患有所不辟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2.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得之则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13.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二、通假字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相为身死而不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故患有所不辟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三、古今异义

  1.可以2.是3.豆4.钟5.加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省略主语“我”。

五、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拂士(4)空乏其身行

二、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闾左谪戍渔阳

  野芳发而幽香。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黄发垂髫

(2)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困于心  

(3)拂: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4)恒:

 国恒亡  

人恒过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举:

举大计亦死。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往来种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亭者谁。

  

冻风时作。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

(9)士:

管夷吾举于士  

士卒多为用者。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0)安:

死于安乐 

衣食所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四、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3)所以动心忍性【所以】  

(4)征于色【征】

(5)而后喻【喻】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8)曾益其所不能【不能】

五、词类活用

1.生于忧患(生)  2.死于安乐(死)

3.苦其心志(苦) 4.劳其筋骨(劳)

5.饿其体肤(饿)  6.空乏其身行(空乏)

7.拂乱其身(乱)  8.动心忍性(动)(忍)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面〕刺∶

〔闻〕寡人之耳者∶朝〔服〕衣冠∶

二、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

(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

(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标志(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

省略句

(忌)与(之)坐谈皆以(我)美于徐公(忌)问之客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意含被动。

三、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

四、一词多义

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b.问之c.吾妻之美我者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e.孰视之f.暮寝而思之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h.由此观之

i.臣之妻私臣j.王之蔽甚矣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l.数月之后m.燕,赵,韩,魏闻之

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于是入朝见威王c.朝服衣冠

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于:

a.欲有求于我也b.能谤讥于市朝

C.皆以美于徐公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受上赏(第一等的)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

a.乃重修岳阳楼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d.邹忌修八尺有余

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帝感其诚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方a.今齐地方千里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方欲行,转世纪新后,

若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2、门庭若市

五、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2.窥镜

3.明日,徐公来4.今齐地方千里

5.能面刺寡人之过6.谤讥于市朝

7.臣之妻私臣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9.邹忌修八尺有余10.虽欲言,无可进者

《愚公移山》

一、古今异义:

1指2曾3毛4阳5阴6诸

7荷8息9虽10已11方12惩

2、词性活用:

1险:

2箕畚:

3面:

4聚:

三、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

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3固汝心之固吾义固不杀人

4亡今亡亦死河曲智叟亡以应

5其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其妻献疑

6之以君之力虽我之死告之于帝

7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8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9而面山而居聚室而谋

四、通假字: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无陇断焉

《出师表》

一、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二、古今异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诚宜开张圣听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庶竭驽钝  晓畅军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不宜偏私,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先帝知臣谨慎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或不效则治臣之罪不宜异同 

当奖率三军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臣不胜恩感激

三、一词多义

1.中而中道崩殂宫中府中  

2.道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  

3.分今天下三分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后施行  5.遗以光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6.有若有作奸犯科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伤先帝之明  9.行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10.能必能裨补阙漏  先帝称之曰能  

11.所有所广益  优劣得所  

12.当咨臣以当世之事  当奖率三军  

13.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祎、允之任  14.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泣  

15.效恐付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6.言进尽忠言  不知所言

17.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咨臣以当世之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8.为俱为一体  众议举宠为督 

19.臣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先帝知臣谨慎  20.良此皆良实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1.于还于旧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  

22.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  23.益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

四、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此皆良实。

  5.优劣得所。

 6.攘除奸凶。

  7.陟罚臧否。

  8.以光先帝遗德。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0.恢弘志士之气。

  11。

北定中原。

12。

恐托付不效

  1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

志虑忠纯

 

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

一、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古义:

讨伐今义:

砍)。

  

2.又何<间>焉(古义:

参与今义:

隔开,不连接)。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目光短浅今义:

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4.衣食所<安>(古义:

养今义:

安稳)。

  

5.弗敢<专>也(古义:

个人专有今义:

独自掌握或占有)。

  

6.<牺牲>玉帛(古义: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

放弃或损害一方利益)。

  

7.弗敢<加>也(古义:

虚报今义:

增加)。

  

8.必以<信>(古义:

实情今义:

诚信)。

  

9.小大之<狱>(古义:

案件今义:

监狱)。

  

10.必以<情>(古义:

以实情判断今义:

感情)。

  11.<忠>之属也(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忠心)。

  

12.忠之<属>也(古义:

类今义:

同一家族的人)。

  13.<可以>一战(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能,行)。

  14.神弗<福>也(古义:

赐福,保佑今义:

幸运)。

  15.<再>而衰(古义:

第二次

今义:

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二、一词多义

1.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故逐之:

所以。

  

2.民弗从:

听  战则请从:

跟随  

3.其乡人曰:

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军  

4.何以战;以:

凭借  必以信;按照  

5.曹刿请见;请:

请求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 

6.小大之狱;之:

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7.衣食所安;安:

养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

戴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  

9.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

暗暗地,私自

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中间,当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参与

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示房屋的量词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顷刻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虽与外人间隔;间断 

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时时而间进;偶尔

三、通假字小惠未徧:

通“遍”,普遍,遍及。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鱼我所欲也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4.得

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5.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

为了,表目的。

第二个“为”:

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采用

6.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结构助词的

人皆有之 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 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8.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

9.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

10莫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

12.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

得之则生就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

13.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只要是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

“相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辟”通“避”,躲避。

例句:

“故患有所不辟也”。

5.“辩”通“辨”,辨别。

例句: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今异义

  1.可以古:

能够用来今:

能够

  2.是古:

这指示代词今:

判断动词

  3.豆古: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

豆子

  4.钟古:

古代的量器今:

计时器具

  5.加古:

益处今: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

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省略主语“我”。

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得: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动词作名词生:

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

(4)空乏其身行(行,通“形”,形体)。

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射,发射)

  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征调)

  野芳发而幽香。

(花开放)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头发)

  黄发垂髫(头发)

(2)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

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

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

由于)。

  困于心(于:

在)

(3)拂: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4)恒:

 国恒亡(必然)

  人恒过(经常)

(5)人恒过(犯错误)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过分;;过于;太甚)

(6)举:

举大计亦死。

(兴起;发动)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成就;成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仰起;抬起)

(7)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振作)

往来种作。

(起来;开始工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

(写作,创作)

 作亭者谁。

(建筑)

 冻风时作。

(发生,发作)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发出,放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像;似)

(8)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将要)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9)士:

管夷吾举于士(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士卒多为用者。

(士兵)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0)安:

死于安乐(安逸)

 衣食所安(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

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古义:

被任用;今义:

送出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

被举用;今义:

举起。

(3)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古义:

用这些办法;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4)征于色【征】古义:

显示;今义:

出征。

(5)而后喻【喻】古义:

明白,了解;今义:

比喻。

(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古义:

在国内;今义:

进入。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古义:

在国外;今义:

出去。

(8)曾益其所不能【不能】古义:

不具备的才能;今义:

不可以

词类活用

1.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

2.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

3.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4.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5.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

6.空乏其身行(空乏)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

7.拂乱其身(乱)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8.动心忍性(动)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词类活用

1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2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

(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

(2)句的倒装句。

2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4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标志(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

5省略句

(忌)与(之)坐谈皆以(我)美于徐公(忌)问之客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意含被动。

6通假字孰:

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7一词多义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主谓之间独立性)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i.臣之妻私臣(的)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c.朝服衣冠早晨(zhāo)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a.欲有求于我也(向......)b.能谤讥于市朝(在)C.皆以美于徐公(比)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向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受上赏(第一等的)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整治)c.雨村便急忙修书《红楼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出师表》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史记·陈涉世家》(果真)

a.今齐地方千里:

大小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地点c.方欲行,转世纪新后,一狼洞其中《狼》将要

若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古:

规劝今:

讽刺

2.窥镜窥:

古:

照,看今:

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

古:

第二天今:

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古:

地土方圆今:

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

古:

批评今:

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谤讥:

古:

指责议论今:

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私:

古:

偏爱今:

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

古:

身边大臣今:

方位名词莫:

古:

没有一个今:

不,不要

9.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古:

长,原文指身高今:

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虽:

古:

即使今:

虽然

《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

1指古义:

直,一直今义:

手指2曾古义:

乃,并今义:

曾经

3毛古义:

草木今义:

毛发4阳古义:

山之南,水之北今义:

太阳

5阴古义:

山之北,水之南今义:

阴天6诸古义:

之于今义;各个、许多7荷古义:

扛今义:

荷花8息古义:

叹气今义:

休息

9虽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10已古义:

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