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专用.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专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专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专用
第一节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⒈既能构成细胞糖类(包括淀粉):
主要功能供能
又能提供能量的脂肪(如动植物油):
主要功能备能
蛋白质:
主要功能构成细胞
⒉可以构成细胞,但不能提供能量的营养:
水和无机盐
⑴水:
约占体重的60~70%作用: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为重要成分)、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⑵无机盐:
如钙、磷、铁、碘、锌等,缺乏容易得一些疾病
①缺钙:
儿童易得佝偻病,老人或妇女易得骨质疏松症②缺铁易得:
缺铁性贫血
③缺碘:
成年人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易得呆小症
④缺锌: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⑤缺钙和磷:
骨骼和牙齿发育不良
⒊既不能构成细胞又不能提供能量:
维生素。
人体每日需要量很少,但作用重要。
维生素A:
来源: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
缺乏症: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
来源:
豆类、谷物、糙米(既粗粮)缺乏症: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维生素C:
来源: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缺乏症:
坏血病(既:
皮下、牙龈出血)
维生素D:
来源:
肝脏、鱼肝油、鸡蛋缺乏症:
佝偻病(儿童易得)、骨质疏松症(老人妇女)
⒋膳食纤维(第七类营养素):
不能消化。
利排便,预防肠癌、高血脂。
来源:
粗粮、蔬菜、水果
问:
1、健康食品:
①豆类、牛奶含蛋白质、脂肪、铁、钙均比较多;
②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维生素D、铁和锌都比较多。
2、补钙同时应同时补充点维生素D(可以促进对钙的吸收)可增加疗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道(7个器官)和消化腺(5个器官)
㈠消化道:
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㈡消化腺:
⑴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有导管):
唾液腺(分泌唾液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脂肪)、胰腺(分泌胰液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⑵位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无导管):
胃腺(分泌胃液消化蛋白质)、
㈠消化道部分:
肠腺(分泌肠液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①口腔内有:
牙齿(咀嚼食物)和舌(搅拌食物)②咽、食道:
食物的通路
③胃(主要作用:
暂存食物、也可消化和吸收)
④小肠(起始部分称为十二指肠):
(作用:
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⑤大肠(上有盲肠,其上又有阑尾):
形成粪便,也可吸收⑥肛门(排出粪便)
二、消化方式①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的消化等
②化学性消化→分泌消化酶把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
三、消化过程:
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②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③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④水、无机盐、维生素为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概念: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问:
1、直接开口于消化道(既无导管)的消化腺为胃腺、肠腺。
2、最大的消化腺为肝脏
3、能消化的器官:
①口腔(淀粉→麦芽糖)②胃(蛋白质→多肽)③小肠(各种食物)
4、淀粉最初被消化是在口腔(如乙图)
蛋白质最初被消化是在胃(如丙图)
脂肪最初被消化是在小肠(如甲图)
5、特殊的消化液:
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液是肠液、胰液;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6、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①面积大:
长、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增大了面积
②壁薄(3种)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壁、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
①面积大②消化液多(3种)(肠液、胰液、胆汁)
7、消化器官中,既能消化又能吸收的是胃、小肠;只能消化不能吸收的是口腔;只能吸收不能消化的是大肠;既不消化又不吸收的是咽、食道。
8、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
利用的是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验:
⑴1号试管可作为2号试管的对照,其中变蓝的试管是1号。
原因:
淀粉遇碘液变蓝
不变蓝的试管是2号。
原因:
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了
⑵把试管放在37℃温水中,是模拟的人体的温度。
此时酶的活性最强
高温会破坏酶的活性,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
⑶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2号加入馒头块,都加入唾液后放入37℃水中10分钟后,冷却后
都滴加2滴碘液,则1号试管不变蓝,说明碎屑比较容易消化。
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
舌头搅拌,为物理性消化。
9、肝炎病人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否则会消化不良。
原因:
肝脏分泌的胆汁较少,不能把脂肪分解为脂肪微粒,使得脂肪在体内难于消化。
10、有些药物带有胶囊(淀粉囊),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原因:
淀粉不能被胃消化,只有到达小肠后才能被消化吸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显示,五类食物从多到少的顺序为:
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水产类、奶豆类、脂肪类
2、每日摄入热量中早、午、晚饭热量比为3:
4:
3
3、青少年应食用足够的糖类(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适量的蛋白质(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保证身体正常发育)
4、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第3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主要结构是肺(作用: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毛细血管)、
清洁(鼻毛)、湿润(黏膜),但是能力是有限的。
3、⑴痰的产生:
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的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和表面的纤毛吸附和阻挡吸入气体中的尘粒、细菌等物质而形成的。
所以很脏。
⑵痰的排出:
在纤毛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下,把痰送到咽部,通过
咳嗽排出体外。
由于痰里带有大量细菌,可传染呼吸道疾病。
4、人第一次呼吸:
在出生前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故不
用肺呼吸。
出生后的第一次啼哭,使得空气进入肺里,开始了用呼吸系统进行呼吸。
5、吃饭说笑可能会窒息:
原因:
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的共同通道,由会厌软骨调节。
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进入前面的食道;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后面的气管。
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使食物进入气管,引发危险。
6、发声的秘密:
在喉部有发声的器官声带。
呼吸时声带打开(打开或关闭)。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既:
呼气和吸气)完成的。
过程如下:
吸气:
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胸廓气压↘→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气体入肺
呼气:
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减小→胸廓气压↗→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
2、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可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
公式如下:
胸围差=深吸气的值-深呼气的值。
测三次,取平均值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血液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
3、呼吸肌有两种:
分别简称为肋间肌和膈肌。
4、吸气时呼吸肌都收缩(此时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增大)
呼气时呼吸肌都舒张(此时膈顶上升,胸廓容积减小)
5、肺泡适合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数量多②外包毛细血管网
③壁薄: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7、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8、人体O2最多的部位是肺泡,CO2最多的部位是组织细胞(产生CO2的源头)。
9、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
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
10、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血液的成分:
1、在新鲜的人的血液中放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
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占55%),下层暗红色物质为红细胞(占45%)
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中成分最多的物质为血浆
2、组成:
①血浆(主要是水);②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①运输(①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②红细胞:
运输O2)
功能②防御、保护(①白细胞:
吞噬病菌、②血小板:
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3、血液为什么是红的?
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
①与氧结合形成鲜红色的动脉血
红细胞中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②与氧分离形成暗红色的静脉血
4、血细胞比较表:
数量
体积
细胞核
功能
常见病
红细胞
(3.5~5.5)×1012个/L
无
运输O2
少时(营养不良性贫血)
白细胞
(5~10)×109个/L
最大
有
吞噬病菌
多时(急性炎症)
血小板
(1.5~3.5)×1011个/L
最小
无
止血、凝血
少时(流血不止)
血红蛋白
(110~160)g/L
运输O2
少时患(缺铁性贫血)
4、贫血分为两种:
缺红细胞和缺血红蛋白。
贫血时应该补充含铁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血浆:
血液未凝固时的淡黄色液体血清:
血液凝固时的淡黄色液体
第二节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类型
示意图
管壁
管腔
弹性
血液流速
动脉
厚
小
大
快
静脉
薄
大
小
慢
毛细血管
极薄
极细
无
极慢
1、人皮肤下的“青筋”是静脉,可进
行静脉注射(即输液)。
中医上“切脉”
所摸血管为动脉
2、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①细②薄③慢④多
①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导致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
②管壁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数量多,分布广
3、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前面是动脉后面是静脉)
4、分析下列情况是哪种血管受损:
⑴血液少量渗出——毛细血管受损
⑵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动脉受损⑶缓缓地流出暗红色血液——静脉受损
5、如图为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的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第三节心脏
1、心脏位于胸部的左侧,形状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头相似。
2、心脏内有四个腔,分为两房:
①左心房、③右心房两室:
②左心室、④右心室
3、心脏上连着五种血管,分为两动脉:
⑤主动脉、⑥肺动脉
4、心脏的结构部分:
三静脉:
⑦肺静脉(4条)、⑧上腔静脉、⑨下腔静脉
⑴如何分清心脏的左右?
方法:
手捏法捏下部的心室,厚而硬的为左侧,另一侧为右侧,
与我们的左右方向相反规律1:
上房下室,左右颠倒
⑵由此可知:
①②侧为左侧,③④侧为右侧。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中壁最厚的地方是左心室的壁。
⑷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
左右两侧腔不通,同侧的腔相通
⑸心脏所连的血管:
最粗大的血管为⑤主动脉
它与心壁最厚的腔②左心室相连;⑥肺动脉与④右心室相连。
而③右心房上连着上下两条血管⑧上腔静脉⑨下腔静脉
①左心房上连着4条小血管⑦肺静脉
规律2:
房连静(脉),室连动(脉)
⑹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能开闭的瓣膜——⑩房室瓣,它只能向心室开
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⑾动脉瓣,它只能向动脉开。
瓣膜的作用是:
防止血液倒流
⑺心脏里的血液流动方向为:
心房→心室→动脉
5、心脏的作用:
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图1为左右心房收缩将血液压至左右心室
图2为左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至两个动脉
图3为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入到心房⒈⒉⒊
6、心脏注水实验:
看上图当我们从⑦注入清水时,水会从⑤流出(填序号)
从⑥注入清水时,水会从⑥流出(填序号)(原因:
有动脉瓣阻挡)
7、人体中有三种瓣膜:
动脉瓣、静脉瓣、房室瓣,其中名称与位置一致
的瓣为静脉瓣、房室瓣,而动脉瓣并不在动脉里,而在心脏里。
血液循环
1、体循环:
从②左心室出发经⑤⑦⑩(腔静脉)(写序号)到③右心房
血液: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在⑦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发生气体交换)
意义:
给全身的组织细胞送去氧气和养料带走了二氧化碳等废物
2、肺循环:
从④右心室出发经⑨⑧⑥(写序号)到①左心房
血液: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在⑧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处发生气体交换)
意义:
给血液补充氧气
3、两循环的中的规律体循环是从左侧的心室到右侧的心房;既从②到③
⑴对角线规律:
肺循环是从右侧的心室到左侧的心房;既从④到①
⑵看课本70页彩图可知:
血液循环模式图中左半部分都是鲜红色的动脉血
右半部分都是暗红色的静脉血规律:
左动(脉血)右静(脉血)
所以左心房左心室流的都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的都是静脉血
⑶肺循环中的血管:
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体循环中的血管:
主动脉流动脉血,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
规律:
肺反体同(肺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相反,体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相同)
⑷两循环中血液性质改变都是在毛细血管处,并同时进行。
在肺部的毛细血管处进行了气体
交换,在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进行了物质交换(包括气体交换和营养、废物的交换)
4、经过小肠后血液中的氧气少了,二氧化碳气体多了,但是营养物质多了
5、若从上肢注射药物,药物通过上腔静脉静脉到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右心房
从小肠来的营养,从各器官产生的废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右心房
6、心率和脉搏心率:
心脏在每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平均75次/分);
脉搏:
常指动脉的搏动(每分钟脉搏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血型是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的,他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类型,这就是ABO血型。
2、输血的原则:
输同型血,否则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3、血型鉴定中,只与A型标准血清凝集的是B型血,只与B型标准血清凝集的是A型血;
若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血液是AB型血,都不凝集的血液是O型血;
紧急情况下,可接受任何ABO血型血的是AB型血,可给任何ABO血型人输血的是O型血。
4、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第5章人体内废物排出
1、排出废物排泄:
将代谢终产物(CO2、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
的方式排遗:
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
排便
2、排泄三途径:
①皮肤:
可以排汗(水、无机盐、尿素)②呼吸系统:
可以排CO2、水
③泌尿系统(最主要):
可以排尿(水、无机盐、尿素)
3、泌尿系统包括: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4、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人体有2个肾。
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叫做肾单位。
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5、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6、肾单位模式图:
⑴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
⑤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⑥肾小管⒁肾静脉
其中③④⑥三个结构(写序号)合称为肾单位
⑵人体内约有200万个肾单位,它们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⑶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
这些毛细血管的
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⑷①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着的都是动脉血。
②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
③肾单位中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血液由动脉血→静脉血
④从肾静脉流出的血的特点:
含有尿素最少(最干净)的静脉血。
7、关于尿液的形成过程:
⑴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⑦水⑧无机盐⑨葡萄糖⑩尿素)被过滤
到④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而大分子物质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未被过滤(体积太大)
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中有用成分(如:
⑾大部分水、⑿全部葡萄糖、⒀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而无用成分(少量水、部分无机盐、全部尿素)经肾小管后形成尿液
8、若尿中发现血细胞或蛋白质则是肾小球病变;若尿量突增则可能是肾小管病变
9、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分:
成分最多最全的液体是血浆;蛋白质极少或无其它成分都有的是原尿
成分最少最简单的液体是尿液(没有蛋白质(未被过滤)和葡萄糖(被重吸收)
10、原尿最初产生的部位是肾小囊;尿液最初产生的部位是肾小管
11、尿中尿素浓度比原尿高(原因:
由于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
重吸收而尿素量不变,从而使尿素的浓度升高)
5、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3种:
建立沼气池(需要无氧环境)和生态厕所以及高温堆肥。
第6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外膜:
角膜(聚光作用)巩膜(保护作用)
眼球壁中膜:
虹膜(调节瞳孔大小)规律:
亮小暗大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规律:
近大远小脉胳膜(营养眼球)
眼球内膜: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兴奋)
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最主要的折光结构)、玻璃体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引起神经兴奋)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
3、近视假性近视:
晶状体曲度过大真性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
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方(应配带凹透镜纠正)
4、白眼球是指巩膜;黑眼球是指虹膜中间的瞳孔;欧洲人的蓝眼睛是因为虹膜是天蓝色的。
5、如把人眼比作一架照像机,则镜头为晶状体,光圈为瞳孔,暗箱为脉络膜,底片为视网膜
6、有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结构无损,那么他可能是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发生病变.
7、外耳:
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耳中耳:
鼓膜、听小鼓(传导和放大声波)鼓室:
内有咽鼓管连通咽和鼓室
内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半规管和前庭(与维持身体平衡和晕车有关)
8、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9、①遇到巨大声响时,可迅速张嘴;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免损伤鼓膜
②鼻、咽、喉感染易引起中耳炎。
原因:
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③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冷觉、热觉、痛觉、触觉、压觉。
④舌尖对甜味味敏感、舌根对苦味味敏感、舌的两侧对酸味敏感。
10、感觉形成的部位:
在眼球的视网膜形成的是物像,而不是视觉;在耳朵的耳蜗是把外界的震动变为神经兴奋,而不是听觉。
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形成的。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和脑(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
的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
2、基本结构细胞体:
内有细胞核
单位突起:
分为树突(多而短)和轴突(少而长)
神经元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3、大脑:
有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脑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活动)
4、几个概念的区分:
⑴神经纤维:
由长的突起外套上一层鞘构成
⑵神经:
由许多神经纤维聚在一起,外包膜而成
⑶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5、打字员可熟练地打字,是由大脑发动,小脑协调共同完成的。
6、如图为大脑皮层上重要的神经中枢
①运动中枢②感觉中枢③听觉中枢④视觉中枢⑤语言中枢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与理解有关的中枢(如听相声大笑)
7、汽车司机看到红灯急刹车,首先要用视觉中枢,还要用语言中枢
(理解红灯所代表的含义)最后再用运动中枢完成刹车。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1、概念:
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作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思考:
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花盘、草履虫吞噬细菌不是反射。
原因:
无神经系统的参与。
2、结构基础:
反射弧(包括5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神经中枢
等级
简单的反射
天生就会
小脑、脑干、脊髓
低级
复杂的反射
后天形成
大脑皮层
高级
3、①脊髓可控制:
排尿、排便、
缩手、眨眼、膝跳等反射
②小脑可控制:
平衡反射
③脑干可控制:
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反射;
④大脑可控制:
运动、感觉、听觉、视觉、语言等反射。
4、膝跳反射实验:
⑴成功要求:
①被实验者的腿一定要放松(解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⑵效果:
小腿会无意识快速跳起②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叩击被实验者的膝盖下面的韧带
5、⑴手被针刺先缩手,后感到疼:
缩手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疼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⑵如图:
脊髓从胸断完全横断的病人,会出现①③④的现象
①大小便失禁(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