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628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docx

第九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内容。

2、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一个多音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了解演讲的特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续写诗歌,积累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和意境,练习写好钢笔字,练习口语交际。

5、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进行相应的练笔。

6、根据习作要求,自定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了解演讲的特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口语交际练习。

单元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续写。

教学时间安排:

1、师恩难忘2教时

2、陶校长的演讲2教时

3、古诗两首2教时

练习12教时

习作14教时

总课时12教时

 

1、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从对田老师上课情景的描述中感受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钦佩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随文理解文中新词。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指导学生用重点段突破的方式分段。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上课的事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作业

1、指导写字,完成习字册。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

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1)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2)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

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同桌讨论;

(2)自由练读;

(3)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感情朗读全文

六、作业

1、练笔: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1、师恩难忘

师:

口才好文笔好生:

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教学反思】: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

教学难点:

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每天四问”的内容。

3、学习第一问,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明白“健康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说说你想从这课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

锻炼堡垒稳定激励鞭策专心致志韧性

指导书写:

锻炼堡垒激励等

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随文理解词语意思。

4、陶校长的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

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

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集体交流:

(1)指名回答第一问是什么。

(2)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

(3)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4)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5)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先说什么?

再说什么?

最后说什么?

四、作业

1、指导写字,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练习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学习陶校长演讲中的后三问,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2、他的第一问是关于哪方面的?

试着复述第一问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学这段,看看这一段的层次与第一段的内容是不是一样,说说这一段的层次。

2、交流讨论。

(1)问了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

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

(3)怎样才能做到?

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要……就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小结学法。

三、学习三四两问

1、学生按三方面的层次自学三四两问。

2、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5、指导学生结合第四问的内容进行造句练习。

(1)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2)练习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四、总结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了这篇演讲,想一想演讲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演讲的特点:

真实性和鼓动性。

3、练习复述课文,注意语文的鼓动性。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

 

【教学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教程:

一、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

寻隐者不遇

2、释题。

寻:

寻找,寻访。

隐者:

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

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说说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4、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二、自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读读诗,看插图,想想: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插图想想诗句的意思。

三、学习古诗

1、检查读诗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

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ǐ。

2、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

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4)朗读课文。

3、说说诗句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重点指导“不知处”的意思。

4、根据诗句意思完成练习:

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假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可先教师范读,学生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

五、练习背诵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六、作业

1、小练笔:

想象诗歌描绘景象写下来。

2、背诵《寻隐者不遇》。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2、学会古诗中的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

背背自己最喜欢古诗。

2、对话导入:

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二、整体感受:

勾勒牧童轮廓

1、板书课题:

所见

释题:

“见”什么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

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学习诗中的三个生字。

4、指名读诗,读通诗句。

三、情景悟意:

感受捕蝉意趣

1、情景导入: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

你听到他的歌了吗?

想想他可能在唱些什么?

他的歌声怎么样?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

,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

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看谁最会问题。

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

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周围的树怎么样?

(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

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

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

(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

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什么声音?

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

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和动作及内心活动。

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

请一个同学来表演(老师可配音:

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1、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

13、还有不懂的吗?

重点理解“意欲”。

“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14、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15、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

四、表演朗读:

探寻诵背乐趣

1、喜欢这首诗吗?

你最喜欢什么?

2、练习感情朗读。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五、作业

1、写字指导,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

3、课后练习背诵《所见》,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

 

【教学反思】:

 

练 习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诗歌,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续写;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诗歌,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

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背。

3、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作业

1、将课上同学们续写的诗歌整理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2、背诵《题秋江独钓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练习将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

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

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

(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三、小结作业:

1、写习字册。

2、练笔: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反思】:

 

习作1

教学目标: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

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作前准备:

1、回忆搜集教过自己的老师的特点或教育自己的一两件事。

2、阅读写人的文章,感受作文中怎样通过细腻生动的事例把人物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4教时

 

第一、二教时

(习作指导课)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

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师生共同小结:

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自读例文,想一想: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

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分小组讨论、交流。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

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

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

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引导选材:

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组织讨论:

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四)拟题,完成初稿。

(五)组织修改。

 

第三、四教时

(讲评誊写课)

 

【教学反思】:

 

附:

习作例文

我的老师

我在第二实验小学上学,那是一所很大的学校,有着一百多位老师。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中等身材,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又斯文又和气,充满慈爱。

可你别以为老师会对我们很松懈,老师对我们可严格了。

尽管这样,同学们还是很喜欢她,因为她像妈妈那样呵护着我们。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张荣源上午放学后,趁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不在,拿起他的球到操场上玩起来。

球的主人知道后,大发雷霆。

本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了“武打大战”。

张荣源的饭盒也被扔到了地上,饭菜洒了一地。

李老师知道后,立马让我带两位同学到办公室,问清了事情的起因,和蔼地对他们说:

“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应该互相谅解、互相帮助,有了错误应勇于认错,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了,你们说是这个道理吗?

”两人心服口服,都向对方诚恳地承认了错误。

这时,李老师拿出5块钱,对张荣源说:

“快去买盒饭吧,别饿坏了肚子。

我的肠胃不好,经常肚子痛。

有一天,我的肚子又痛了,趴在桌子上,脸色苍白。

李老师见我那样,知道我又闹肚子痛了,赶快叫一位同学扶我到卫生室。

不巧,当班的校医请假了,我只好又捂着肚子回到教室。

见此情景,李老师赶紧带我到办公室,倒了杯水给我喝,可我马上吐了出来。

没办法,李老师只好打电话让姥姥来接我。

在等姥姥的时候,李老师一边拍着我的背,一边焦急地看看手表……过了好久,还不见姥姥来,李老师说:

“算了,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我送你回家吧!

”说着搀护着我回家了。

半路上,我止不住热泪满眶。

我暗暗下定决心:

将来,我也要做一名老师,像李老师那样不但教学生知识,更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他们。

我的老师

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哺育了我们幼小的树苗;老师,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又像……

我有一位好老师,她就是我们三年级时的数学老师——胡老师。

她中等身材,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宛如春天早晨中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她的头发像黑色的瀑布倾斜而下,柔软而妩媚,有一种朴素而自然的魅力。

她那双慈祥而亲切的眼睛就像夏夜晴空中的星星那样晶莹,又像秋天溪流中的溪水那样清澈。

胡老师上的课就像磁铁般吸引着我们,她讲的数学课,我们都爱听。

然而,她更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她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献给了我们。

记得那是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胡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教室外面忽然来了一个女老师,她着急地喊着:

“胡老师!

胡老师!

”胡老师走到教室门口,那位女老师在胡老师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就匆匆地走了。

胡老师一听脸色发白,身体微微地颤抖了一下,但她很快镇静下来了,又继续给我们讲课。

这时,教室里静极了,只有胡老师那亲切而温和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下课了,我们纷纷议论起来,胡老师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了下午,我们打听到胡老师的孩子生病了,一直大哭,不想吃东西,胡老师的丈夫抱着孩子直奔医院,经医生检查,原来小孩得的是急性肺炎,必须住院治疗。

    第二天,我想胡老师一定不会来了,没想到我一进学校大门就看见了胡老师。

她的眼窝深深地陷了下去,脸好像也消瘦了许多,显然,胡老师整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一直在照顾生病的宝宝,但是她的脸上一直带着笑容,显得很有精神。

我们都劝胡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