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736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节复句 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docx

第八节复句第八节复句教学目的常见的复句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常见复句的

第八节复句

【教学目的】

1、常见的复句类型

2、多重复句的划分

3、常见复句的错误

【重点难点】

多重复句的划分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所用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复句的类型

6.转折

尽管花了很大力气,但是收效不大。

后一分句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义说下来,而是转了一个方向。

有重转和轻转两种情况。

重转

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

关联词语:

然而、但是、却、可是。

轻转

人样儿满说得过去,不过听说她声名不正。

关联词语:

不过、只是、其实、就是。

前一个分句如有让步意味,可以用上“虽然、固然、纵然”等关联词语:

能够去固然好,一时去不了也不必灰心。

这里“固然”不能用成“虽然”。

“固然”侧重于确认某个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

表示让步的又一种方法是前一分句用主宾同形的形式,谓语动词用“是”:

睡是睡了,可怎么也睡不着。

八路军苦是苦些,可正正道道的叫人学好。

笔倒确确实实是支笔,可就是写不出来。

不用关联词语的:

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围城》)

《马氏文通》:

将飞者翼伏,将跃者足缩,将转者先诺。

(这是对让步转折的绝好描写。

7.假设

虚拟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所谓虚拟条件,只是说话人的表达策略。

有的条件是实实在在的,是事实,说话时依然可以把它表达为虚拟的)。

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

假使能使中国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条蚁命。

关联词语:

倘若、假若、假使、如果、要是、要(口语色彩越来越浓)。

一般说来,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是配对使用的。

通常情况下前一个可省,但后一个不能省。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如果本人对处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

速转递,不得扣压。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一条,20XX年11月14日通过)

受译文的影响,书面语中有用假设关系表达相关的事实和道理的表达形式: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刘白羽《长江三日》)

如果说,汉语史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语的丰富遗产,那末文字改革的

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汉语的书面表现形式的远大前途。

(吕叔湘《汉语研究工作者的当前任务》)

有一种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归类。

有人归入假设复句:

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多年来他天天锻炼)即使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

即使天塌下来,我们也要顶住。

讨论:

否则

汉语速记要天天练,否则很难学会。

幸亏来得早,要不然就赶不上车了。

*汉语速记要天天练,否则如果不天天练,就很难学会。

“否则”的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

这里有假设关系在,但不是在“否则”之前,而是在“否则”的内部。

所以,用“否则”的句子总体上不是假设关系;“否则”后面再重复假设条件是多余的。

8.条件

①唯一条件

a)充分条件

只要他不是个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

只要你把每一件事当事干,那就会一天到晚有事干。

(《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

b)必要条件

只有先当群众的学生,才能当群众的先生。

一个特定的条件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有时是跟看法有关系的:

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会好。

只要天天锻炼,身体就会好。

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

除非你去请他,他不来。

“除非……才”、“除非……不”按说表示的意义是相反的,可是意思一样。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是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除非……才”表示一定要这样的条件,才能产生某种结果。

“除非……不”表示一定要这样的条件,否则不能产生某种结果。

②不拘条件

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也要克服。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不论什么人,都要遵纪守法。

所谓不拘条件,是指任意条件。

关联词语是“不论、不管、无论……都/也”。

“不管”等关联词语后面,一是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二是并列的几项。

都表示周遍意义。

“都/也”是副词,肯定形式都用“都”,否定形式用“都”和“也”都可以。

③倚变关系

街上越乱,祥子的心越紧。

谁愿去,谁就去。

y=f(x)

9.因果

①一般因果

主要是“因为……所以”一类。

因为下大雨,所以他不来了。

几房的本家大约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你又不识字,人家要你呀?

这些委屈,她可不敢对丈夫说,怕引起是非。

(《正红旗下》13)

我爸我妈我爷爷都是我伺候,谁让我是闺女呢?

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

(《正红旗下》37)

一个有良心的人,没法不佩服他,大伙受了洋人多少欺侮啊!

(又84)

有事快说,我正忙着呢!

(又102)

下面看“以致、致使、以至”:

他不听别人的劝告,以致上了当。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新知识层出不穷,以至很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

“以致、致使”引出不好的结果,“以至”引出好的结果。

②推论因果

既然矛盾已经暴露,就不应该再回避。

既然时间还早,何不顺便去看看他呢?

“既然”强调原因是既成事实,结果也就是很自然的推断。

“因为”则仅仅是指明原因。

10.目的

你把材料准备好,以便开会时讨论。

衣服脏了自己洗,省得麻烦人。

前一分句指明手段或措施,后一分句指明目的。

目的有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指努力追

求某种结果,关联词语是“以便、借以、就是为了、为的是、以、好”等;一类是消极的目

的,关联词语是“省得、免得、以免”等。

第二课时

一、多重复句

上面我们在介绍各类联合复句也好,主从复句也好,所举的例子一般都只包含两个分句。

一个复句如果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而且这些分句不在同一个构造层面上,这样的复句就称为多重复句。

试比较:

(1)①他胸怀宽大,②他心地坦白,③他无私无畏。

(2)①江水很深,②水流又急,③只身游过去是很危险的。

(1)和例

(2)都包含三个分句,但是,例

(1)的三个分句是处于同一个构造层面上,它的内部构造是:

(1)①他胸怀宽大,②他心地坦白,③他无私无畏。

1231-2-3并列关系

所以例

(1)不是多重复句。

而例

(2)的三个分句则不在同一个构造层面上,它的内部构造是:

(2)①江水很深,②水流又急,③只身游过去是很危险的。

121-2因果关系

343-4并列关系

 

(2)就属于多重复句。

在语言里,特别在书面上,大多数复句都是多重复句。

事实上,无论在口语中或是书面语中,常常是一个复句包含许多个分句,以表达一个较为复杂的意思。

例如:

(3)①国家富强,②人民就安乐;③国家衰弱,④人民就痛苦。

例(3)是论说文里的一段,它包含四个分句,那四个分句不在一个层面上。

例(3)应分析为:

①……,②……,③……,④……。

121-2并列关系

34563-4假设关系,5-6假设关系

总之,所谓多重复句是指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而各分句不处于同一层面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基本方法也还是层次分析法。

下面列举的都是多重复句:

(4)①有些适婚女子找不到老公,②原因之一是过于保守,③因此缺少社交机会。

(5)①你比我先走,②是你的福;③要是我先死啊,④你才惨呢!

(6)①孟子相信人性是善的,②所以要人发展善性,③以达到至善;④荀子相信人

性是恶的,⑤所以要人节制恶性,⑥以由恶变善。

对于例(4)-(6),我们可以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复句的组合情况分别分析如下:

(4)①……,②……,③……。

(5)①……,②……,③……,④……。

1212

343456

1-2因果关系1-2并列关系

3-4因果关系3-4和5-6假设关系

(6)①……,②……,③……;④……,⑤……,⑥……。

12

3456

78910

1-2并列关系,3-4和5-6因果关系,7-8和9-10目的关系

学会分析多重复句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很有帮助。

分析多重复句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复句里的各个分句总是按一定的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因此在分析复句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并把握好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复句里各分句在组合上是有层次的,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个复句时一定要有层次观念,以便看清复句的脉络。

第三,复句里往往含有像“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即使”、“也”等一类关联词语,它们是分句间逻辑关系的一种标志,我们在分析复句时就要充分利用句中所包含的关联词语。

例如:

(7)①由于石油大幅度涨价,②因此各国为了解决经济衰退、工业生产萎缩和失业

率高等难题,③只好采取各种措施,④限制外国货物入口,⑤以扶助本国的

工商业,⑥于是贸易保护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

(报)

例(7)这个多重复句一共包含六个分句,这六个分句的组合层次比较复杂。

好在前后分句中使用了五个关联词语——“由于”、“因此”、“为了”、“只好”、“以”、“于是”,这对我们分析这个复句有帮助,但还是要注意这个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①分句用了表示原因的连词“由于”,这说明后面有表示结果的分句。

可是,后面第②句和第⑥句都使用了表示因果关系中的结果的连词——第②分句用了“因此”,第⑥分句用了“于是”。

那么直接与“由于”呼应的到底是哪一个呢?

由于在第②个分句前没有另外的表示原因的分句,所以与“由于”呼应的只能是“因此”。

下面需要考虑的是“因此”一直管到哪里。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因此”的第②分句里又用了表示目的的连词“为了”,后面第③分句紧接着有关联词语“只好”与“为了”呼应。

就“只好”这个关联词语来说,只管到第③分句,但第④、第⑤这两个分句跟第②分句有联系,它们又层层说明目的——第④分句是来说明第③分句“采取各种措施”的目的的,而第⑤分句又是来说明“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外国货物入口”的目的的。

这就是说,由“因此”带起的结果是通过一个表示目的关系的复句形式来表示的。

由“于是”引出的第⑥分句是说明最终的结果,它是以它前面五个分句所谈的内容作为它的原因。

以上所说可图示如下:

(7)①……,②……,③……,④……,⑤……,⑥……。

12

34

56

78

910

1-2因果关系,3-4因果关系,5-6、7-8和9-10目的关系

六、复句组织中要注意的问题

写文章,常常使用复句这种形式。

组织好复句,这是写好一篇文章最起码的一个条件。

怎么组织好复句呢?

下面谈三个问题。

(一)分句之间要有逻辑联系,脉络要清楚

复句是各个分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所以分句之间一定要有逻辑联系。

否则,便不能组成复句,即使硬凑在一起,也是病句。

例如:

(1)*他壮得简直像头牛,所以常常是事事抢在别人前头。

(2)*陈美玲在人们心目中完全是一个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但她怀着一颗赤热

的中国心。

(1)“他壮得简直像头牛”和“他常常是事事抢在别人前头”这二者之间毫无因果联系,根本就不能组合在一起。

(2)“一个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难道不该或不可能“怀着一颗赤热的中国心”吗?

这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要删去。

组织复句时如不注意分句的逻辑联系,不注意句子的脉络,会严重影响意思的表达。

请再看一例:

(3)*曹风歧身为副经理,经常在总经理面前说经理搞行贿,是为了能向上爬,这

完全是一派胡言。

这个复句只包含四个分句,但分句之间的关系弄得很不清楚。

第一,“是为了能向上爬”这一分句,是“曹风歧”对“经理”的诬陷之词呢,还是作者用以指出“曹风歧”“说经理搞行贿”的目的呢?

这不清楚。

第二,“这完全是一派胡言”里的“这”是复指什么?

作者的用意是想用来复指“说经理搞行贿”,可是按现在的句子组织,“这”应复指前面两个分句的内容,这样句子意思整个儿拧了。

这个复句应重新组织,可改为:

(4)曹风皮身为副经理,经常在总经理面前说经理搞行贿,这完全是一派胡言,其

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向上爬。

一个复句脉络是否清楚,分句之间是否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这跟说话人自己对所要谈的问题、所要说的意思是否想得很清楚有关。

因此,自觉地注意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使复句脉络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促使自己把问题想得清楚些、透彻些。

(二)防止偷换主语

在复句中,如果几个分句主语相同,主语可以只在一个分句中出现,这是正常的现象。

例如:

(1)他诊过脉,在脸上端详一回,又翻开衣服看了胸部,便从从容容地告辞。

(鲁

迅《兄弟》)。

(2)见了它们(指小燕子――引者注),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

两缕的乡愁吗?

(郑振铎《海燕》)

(1)包含四个分句,主语“他”只在前一个分句出现,后面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

这叫“承前省略”。

(2)主语“游子们”在后一个分句中出现,前一个分句省略了。

这叫“蒙后省略”。

如果几个分句主语不同,一般说,不宜随便省略,否则,会犯偷换主语的错误。

例如:

(3)*刘凤英干活速度快质量好,集装箱凡经她焊接的,从未出过废品,一再被评

为先进生产者。

(报)

(4)*为了打通婆婆的思想,秀英和婆婆讲了许多计划生育的好处,还讲了一个由

于孩子多而影响工作影响家庭经济生活的具体事例,最后终于想通了,第二天

就去做了绝育手术。

例(3)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刘凤英”,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则是“集装箱”,第三个分句的主语省略了,而所省略的主语并不跟第二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却跟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刘凤英”相同,这样隔句省略就会在表达上造成混乱。

这种毛病就是偷换主语。

第三个分句宜改为“所以她一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例(4)由于滥省主语,句子又组织得不好,叫人搞不清作者的意思。

按现在这样的句子,似乎是婆婆去做了绝育手术,这当然不是作者的原意。

最后两个分句宜改为“最后,终于把婆婆的思想打通了,第二天秀英就去做了绝育手术”;也可以改为“最后婆婆的思想终于打通了,秀英第二天就去做了绝育手术”。

(三)要正确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在组织复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

关联词语运用得正确恰当,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本章第一节的第三小节“为什么要学点儿语法”中我们所举的鲁迅先生《祝福》里的那一段话,关联词语就运用得绝妙、传神。

下面比较两个复句:

(1)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

呢?

(毛泽东《愚公移山》)

(2)眼看火车就要撞上战马和钢炮了,欧阳海叔叔马上跑过去,用全身力气使劲

推开战马。

车上的人们得救了,国家财产保住了,可是,欧阳海叔叔英勇地牺

牲了。

(北京市小学语语文课本第二册《欧阳海》)

(1)和例

(2)的最后那个复句都是表示转折的复句,可是,例

(1)里用了“虽然”,例

(2)里却不用,而且也决不能用“虽然”。

这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连词“虽然”(包括“尽管”),表示让步,它对所在的从句意思起冲淡、减弱的作用。

(1)用“虽然”正是表示了愚公对高山的蔑视和移山的信心,因此,例

(1)里的“虽然”不能去掉。

(2)则不同,作者急切需要告诉读者的是“车上的人们得救了,国家财产保住了”,同时,以崇敬沉痛的心情告诉读者,我们的英雄欧阳海正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财产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用了“虽然”,这将冲淡从句的意思,削弱使车上的人们得救、使国家财产免受损失的意义,这样一来,将反会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

所以,例

(2)决不能用“虽然”。

在运用关联词语时,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该用关联词语时,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用时不要用。

该用时如果不用,就会使复句的脉络不清楚。

例如:

(1)*作者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刻画了“小天鹅”朱梅丽的可爱形象:

她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貌,有着崇高的心灵,对爱情坚贞不移。

(书)

(2)*由于选本(指《古文观止》——引者注)具有特色,自问世以来三百年中,

广为流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参考价值的书。

(刊)

(1)“不仅”管到哪里?

是只管到第一个分句“有着美丽的外貌”,还是一直管到第二个分句“有着崇高的心灵”?

不容易一下子让人看清楚。

从小说的前后上下文看,应该管到第二个分句,宜在“对爱情……”这一分句头上加连词“而且”。

(2)也是,“由于”管到哪里?

是只管到第一个分句“……具有特色”,还是管到第二个分句“广为流布”,还是管到第三个分句“经久不衰”?

从前后上下文看,应该只管到第一个分句。

宜在“自问世以来……”之前加连词“所以”或“因此”。

在汉语里,特别是在口语是,复句常常不用关联词语,单凭分句本身的内容就可以把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出来。

如果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来个“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反倒会显得啰嗦。

例如:

(3)*因为昨天下大雪,所以班车不能按时到,因此厂里许多人都迟到了。

(刊)

(4)*虽然大半个学期过去了,但是食堂吃饭拥挤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此学生

意见很大,于是校长责令学校后勤部门召开专门会议,为的是讨论解决这个问

题。

(作文)

上面两个例句里的关联词语最好都删去;删去后,句子反倒干净利落。

第二,要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什么样的逻辑联系由什么样的关联词语来表示,一般都是确定的,不能乱用。

下面是错用的例子:

(5)*薇敏下岗后筹集了一些资金,卖起水产海鲜来了。

她是个有志气的女人,心

想,如果当了个个体户,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报)

(6)*1946年发大水,我家的住房和几亩地都被淹了,为了无法维持生活,我们

一家只好离开家乡,来到北京附近。

(刊)

例(5)第一分句的“如果”应改为“既然”,因为两个分句之间不是假设关系,而是推论关系,即以既成事实为原因推出结论。

例(6)“无法维持生活”,和后面分句的关系不是目的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应该将“为了”改为“因为”;如果要保留“为了”,得将“无法”删去。

全句改为:

(7)1946年发大水,我家的住房和几亩地都被淹了,为了维持生活,我们一家

只好离开家乡,来到北京附近。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往往是搭配起来使用的,什么词语跟什么词语配合也比较固定,例如“不但……而且……”“只有……才……”“只要……就……”等。

下面的句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8)*这篇文章无论在突出主题方面,而且在运用和选择材料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

(刊)

(9)*只要刻苦钻研,狠下功夫,才能掌握好这种复杂的技术。

例(8)“而且”不能和“无论”搭配,要么把“无论”改成“不仅”,要么把“而且”改成“还是”。

例(9)“只要”和“才”不能搭配,或者把“只要”改为“只有”,或者把“才”改为“就”。

第三,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

所谓关联词语的位置问题,是指复句中关联词语同主语的先后次序问题,也就是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还是主语后的问题。

有的关联词语在前在后比较自由,对整个句子的意思影响不大。

例如:

(1)你只要能坚持学习,一定能学会的。

[前后分句主语相同]

(2)只要你能坚持学习,一定能学会的。

[前后分句主语相同]

(3)他只要肯学习,我一定好好教他。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4)只要他肯学习,我一定好好教他。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1)、

(2)意思一样,例(3)、(4)意思一样。

可是,有些表示联合关系的关联词语,在前在后要受到整个句子意思的制约。

例如:

(5)*你与其去挤公共汽车,不如我去挤公共汽车。

例(5)按前一个分句连词“与其”放在主语“你”的后面,下一个分句该说“你”怎么样(例如:

“你与其去挤公共汽车,不如走着去。

”);而现在前后两个分句显然配合不上。

宜将前一分句的“与其”放到主语“你”的头上。

下面复句关联词语都放错了位置:

(6)*今年纺织业全面扭亏为盈,一车间不但完成了全年的棉布生产任务,而且二

车间也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纺纱生产任务。

(报)

(7)*这样的课堂练习,既使学生能全面复习已学的内容,也能训练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普遍感到满意。

(校刊)

例(6)“不但”一定要放到“一车间”的前头。

例(7)由于“既”放错了位置,句子意思根本就说不通了。

“既”应放在“使学生”之后。

紧缩复句

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

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

天一亮出去锻炼。

他一坐下来就看书。

(详见课本175页)

教学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复句中的几种,这主要以句子关联词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复句,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多重复句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复杂的多重复句的划分显得比较棘手,对于本科生而言,只要求简单的复句划分就可以。

作业

练习八第三题

教学反馈

本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对紧缩复句和多重复句的认识感觉比较困难,紧缩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多重复句内部层次的划分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强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