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795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docx

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

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

【试题呈现】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少华解读2014年广东作文题

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以“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设题,以影像在不同时代与生活关系的呈现形态为表述,作文材料隐含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作文材料从考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切入,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内涵丰富。

材料中的“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陈述,既描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也提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

不论是“黑白胶片”的发明,还是“数码技术”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物质变得丰富而易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多样,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

两段材料并举,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都富有辩证意味。

材料精短易读,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这些都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

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科技与人的关系的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映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

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出这样的作文题很有意思

  我觉得广东的作文题和北京的作文题在怀旧这一点上,其实是异曲同工,在给孩子们做一种引导。

  比如说广东提出的老照片,可以说中国人原来照相那都是要上照相馆的,而且都是孩子过生日,或者是过年照全家福,我现在就记得我小的时候是每年要去照相馆照几张大头照,而且我小的时候还有一些照片,是我爸爸一点一点涂成彩色的。

到我的孩子,拿着数码相机一照上千张照片,一张一张在电脑上删,不好的就删掉了,这个中间不是隔着多少代的历史,只是一代人与下代之间生活方式的差距。

  可以说今天从我们影像记录的便捷性上,已经到了极端的便捷和廉价低成本,但是从我们珍惜的程度上来讲,反而会变得特别不在乎了。

老照片里面其实就像过去物质贫瘠时代大家过的年一样,按票买回来的那点花生瓜子都是让人眷恋的、珍惜的、分享的。

  所以我就一直在想今天的这种状况,为什么物质越发达的时候,我们对于手里可以掌握的资源会变得更加地不在乎、不珍惜。

所有的照片背后都是藏着岁月,藏着喜怒悲欢,藏着一种情结的。

高考能出这样的作文题很有意思,就是让今天的孩子能够在这样一个便捷的影像时代背后看见一种历史。

                                    羊城晚报记者 黄丽娜 张林 编辑:

王燕子

 

立足多元理解 文体更为开放

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邱海林: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是一道由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新材料作文题,使用的是概述性的事实材料。

广东卷从2012年开始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命题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学也对这种命题方式比较了解。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由两段组成,分别阐述黑白胶片、数码技术的优劣,突出了材料内涵的多元性,考生有较为丰富的写作角度和广阔的表达空间,审题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时,考生既可以从黑白胶片、数码技术任一角度发表看法;也可以紧扣材料含意,找到材料内涵与传统、现实的切合点,将思维的触角或伸向传统,注重文化内涵,写出作文的厚重感;或抚摸现实,暗合时代潮流,写出作文的现实性。

  这道作文题在文体选择上比前两年的材料作文也更为开放,考生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或记叙文;如果选择后者,主题必须暗合所给材料的内涵。

                                      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璇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点评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茹清平

一、作文试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作文点评

(一)材料解读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型与2013年的相同,即陈妙云教授所说的“材料引……”的题型。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于“黑白胶片的时代”。

这个时代照片少,留下的照片“泛黄”“模糊”,画面弥足珍贵,记忆“永不褪色”。

第二部分聚焦于“数码技术的时代”,这个时代照片数量多,传递快,效果好,但人们对照片的珍惜度却较以前有所降低。

材料从“黑白胶片的时代”跨越到“数码技术的时代”,对比鲜明,以小见大,“照片” 的少与多,折射出科技落后与先进,影响的是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材料表面看,是在谈“照片与时代的关系”,从深层来看,是在谈“科技与人的关系”,隐含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材料侧重于对不同时代有关“照片”的生活状况进行陈述,没有作出是非褒贬等价值判断,使材料具有多元的思考维度,具有很强的意义容涵性和立意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如,考生可以侧重于第一或第二段来写,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回答“我”对第一(第二)段叙写的情况得出的价值判断“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判断,面对这样的现状该“怎么办”;可以整合第一、第二段的相关内容,围绕“时代、照片、情感”三个关键词进行拓展、开掘;可以围绕“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影响”进行辨证思考;可以谈“胶片时代与数码时代,该如何珍惜珍藏情感”;可以对“黑白胶片的时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的“同与异”进行评点与分析……

(二)命题意图

    1.防宿构,反套作,鼓励学生写出独到思考

    温如敏先生在《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光明日报》2014年3月18日)一文中强调“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命卷人的命题意图大抵与温如敏先生的观点相吻合。

    这道题在审题上没有设置过多障碍,但能够有效地“防宿构,反套作”,而且在“鼓励学生写出独到思考”方面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材料涉及照片与时代与生活与人们情感等诸多因素,如果考生对材料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审视,只是背诵了一些名篇、名段、名句,对材料缺乏个性化解读与思考,不可能写出具有思想含金量的佳作来。

2.勤观察,厚积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照片,每个中学生都了解,每个家庭都有收藏,每个人都有与照片相关的记忆。

照片是记忆的收藏,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且,生活中与“照片”类似的变迁很多。

如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从“书信”到“短信”“微信”;从“日记”到“博客”“微博”……可见,这道题明显是在向学生的生活回归,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意图,是在倡导说真话、抒真情,是在倡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将自己的生活积淀与自己的体验、思考结合,来表达健康、朴素、清新的思想情感。

(三)美中不足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多少显得老套,在材料的选择上与近几年一些省市的高考试题材料雷同,与2014年广东省部分地市的高考模拟试题的材料也有几分神似。

    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

“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

“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

“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

“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

“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

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再如,2013年北京卷:

21、根据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

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

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

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

手机的广泛应用。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圳2014年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有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831.7亿元人民币,全球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700亿美元。

还有一组让人惊愕的数据:

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兽世界”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人类的演进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平均时长超过10000小时,10000小时的练习足以让任何人成为专家;如今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相当于干了一份兼职工作……

    所以,在一些家长眼中,游戏是洪水猛兽;在玩家眼中,游戏是让人无法自拔的娱乐方式;在主管部门眼中,游戏是新兴的文化产业支柱;在从业者眼中,游戏是很有前途的朝阳行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是用哪个坐标系来看待游戏产业的?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游戏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800字以上。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

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

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

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

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

“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

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影像与我们”:

益情益理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简评

深圳外国语学校  葛福安

与2013年的“慈善捐助”相比,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影像对人的生活与情感的影响”可谓情理兼顾。

“情”的角度,题目关涉“相片”,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学生都不陌生,而且一定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里面;题干中有两个关键句子:

“……永不褪色的记忆;……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这里不仅仅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的问题,还有这种改变给我们的情感世界带来怎样影响的问题,这就又超越了情感体验的单一角度而指向了“理”的角度,题目的“相片”指向于时代与科技的关联,会引发考生思考时代与个人、情感与载体、瞬间与永恒、快速与稀释、快节奏与慢生活等等内容。

这种情理兼顾的特征,也正是人的本身,是生活于任何一个时代的生命的必然特征,因此说,这个题目从“相片”这样一个人人皆有,关联人人的角度,达到了“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要求。

贴近学生生活,是广东高考作文的一贯风格。

2013年的“慈善捐助”可以是对社会中存在的这类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只不过,它客观的味道多了些,体验的意思少了些。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有所拓进,开始改变广东作文试题理性有余、情感不足的缺憾。

“科技与人的生活与情感”这样一个内容,也是近期人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如高铁带来了速度,却使人们旅途的美感丧失殆尽;科技让地球成为村级单位,却也构成人们更深的隔膜,如此等等,都是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能是人们需要思考,需要反省的问题。

当然,世界上没有相对的好与坏,一切皆为参半其中。

胶片可以怀旧,唤起永不褪色的记忆,但是,在新时代来临之时,我们谁也不愿意做一个远离时代的现代隐者,这就是当下的矛盾,也促发人们产生自己的思考。

因此,这样一个作文题目,能触发学生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隅,也可以引发学生置身于时代对这类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益情益理,入情入理,便有佳作。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不能仅是陷入自己对老照片的回忆中而不可自拔,还要有跳出来看时代理解生活的自觉。

虽说照片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写出能表现高中生思维特点的文章,也并非轻而易举,它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扣准备材料中的“时代”“记忆”“珍惜”等词语,思考出其中一些必然的东西,在自己的体验之上,有独立的思考,而且思考的结果又可见出是否扣题,是否有理,表达出的文章是否成熟,是否有条理、有文采。

这样就有了文章的高下之分,文野之别了。

因此,从思维考查的角度来看,还是可以考查出考生写作层次和水平的。

著名学者温儒敏在《光明日报》(2014年3月18日)以显著篇幅发表《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中指出“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自然有出于防套作、防宿构的无奈,更主要的还是让考生带着思考的大脑上考场,而不是带着一脑袋准备好的素材上考场。

从这个意义上讲,材料作文这种考试形式,的确是能真正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考查写作“现场感”,考查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因此,要写好考场作文,关键要学生能在考场之外关注现实生活,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引导学生注重写有思想、有思考、有真实人生态度的文章。

这样,高考考场写作是一次精神贯注的现场“原创”,这样的文章,必然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符合一个高中生这样准成人的认知水平的和表达水平的,也一定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教师下水作文】

 什么让你“模糊”,什么让你“清晰”

        深圳外国语学校  葛福安

  看过《开国大典》,记得毛泽东的那声宣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得益于当今的科技,看到的是彩色,是唐国强健康自信的脸。

但在彩色的镜头中,却夹有一段黑白胶片,那是当年的纪录片,是伟人领着他的团队登上城楼的时刻。

如果没有这段“黑白”,我觉得唐国强演得真“出彩”,简直那就是“毛主席”,但是,有了这段黑白,我觉得,他更多的还是“唐国强”。

  “黑白”与“彩色”,“胶片”与“数码”,看似不是同一等级的选手,在给人的印记上,却可能有着反转过来的效果,那么,“照片”,是什么让你“模糊”?

是什么让你“清晰”?

  也许有人会说是时光,是风。

是的,有人恶俗而真实的称“时光是把杀猪刀”,它杀死了青春靓丽而成为满目沟壑,它杀死了彩色绚丽而成为黯淡无光。

但当它在得意长笑之时,却无法抹去我们心底的亮色,因为你,“相片”给它的是假象,你把真色彩珍藏于我们的内心,你和我共同保鲜着一段时光的记忆,它让我们催眠于假象之下,只要我和我爱的人轻启你那一页一页,那一段段鲜活的生活便“复活”了。

  不过,有人觉得应该让“鲜活”永远鲜活,于是,他们发明了数码技术。

数码,如同一切的高科技一样,它因便捷而易得,因易得而丰富,因丰富而稀释。

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已然被它无情的改变着,比如,电子阅读改变着纸质阅读的优雅,而使阅读“碎片化”,网络社交改变着“鸿书往返”的亲切,而使彼此“隔膜化”,高铁朝发昔至改变着“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风景,而再不会有“骑驴过剑门”的柔美,而使旅途“无趣化”。

愈清晰却愈模糊,愈丰富却愈单薄……

  当然,数码时代的到来,没有谁能拒绝它的诱惑;科技推动的时代,没有谁做成真正的“隐者”。

但是,稀释值得珍惜的“点滴”的神妙液体,也无法回避时光的淘洗,也无法避免时光对它的“萃取”,只要是“值得珍藏”,只要我们让内心细腻起来,被科技快捷了的生活也会成为“慢放模式”,单薄了的内心也许因此丰厚起来。

毕竟今日的数码,也许就是明天的“胶片”。

  当初的黑白胶片,也是科技使然,相对于数码技术,犹如竹简刻字与活板印刷。

未来的科技走向何处,谁能知道呢?

但是我们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技术”会替代“数码”,那里,人们会从电脑里打开数码照片,就如同耄耋老者寻找自己的童年,那时的“不泛黄、不模糊”的照片,相对于“新技术”,也会一样“模糊”,一样“清晰”。

  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你和我一样,“懂得”!

 

且看且珍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吴丰强

无论是老照片,还是新照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刻痕,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同。

技术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倘若丧失珍惜的态度,未必能够提升情感的品位。

有了珍惜的态度,那么,寥寥可数的人生几个瞬间,就定格成瞬间的永恒,宛如绝句小令,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会联珠成为一部长篇小说,舒卷而流丽。

这正是:

欲得人生真滋味,请君且看且珍惜。

为了人生的不朽,人类总是在和易逝的时间作斗争,由此产生了历史的、文学的、绘画的、雕塑的伟大作品。

近代以降,人类有了记录人生的简便易行的工具——照相机。

限于技术与物质条件,起初我们只能获得很少的黑白照片,也许是物以稀为贵,那时我们轻易不言照相,必是到了重要的时刻,才把那个瞬间定格下来,然后是一次次地翻看。

在这一遍遍地翻看中,我们摩挲着消逝的岁月,不断回忆着、体味着那个瞬间的意义与价值,不断细嗅着凋落的时间的芬芳。

在这个品味和沉思的过程中,情感的珍贵、事业的辉煌、生活的幸福、事物的魅力,生命的一切美好都沉淀下来,映照着岁月的静好。

虽然照片像所有的物质那样抵抗不了时间的消磨,也要泛黄、模糊,但是那个瞬间却越来越清晰地活在我们的记忆中,好似一朵凋落的鲜花,永恒地夹在普希金的诗集之中。

那个时候,我们匮乏,但懂得珍惜,我们不断翻看老照片,不断省察人生,人生也在不断丰富而且升华,我们平凡的人物也把人生过得如同一部不朽的作品。

今天我们拥有了数码技术,可以让照片永远如新,可以不花费什么就能把生活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我们拥有了技术与物质上的优越。

但是,有一点正在动摇照相的意义,那就是我们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正在变得肤浅,正在丧失珍惜的心态。

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要照相,好像是为了照相而照相,好像是为了展示而照相。

珍惜的心态一失,人生突然失却了重心,一切变成了浮萍。

是的,我们在快速浏览,但没有心情沉潜涵泳;我们在频繁更新,但没有时间品味。

玉石在未经人手摩挲之前,终归是冥顽的石头;生活的点滴未经人心的品味之前,终归是易干的水滴。

唯有经过心灵的浸渍,那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才会凝结为粒粒珍珠,点缀在生命的上空,有如繁星之夜。

学学曹雪芹吧,他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拾掇起来,呕之以心,沥之以血,护之以性,呵之以灵,联珠而为旷世绝作《红楼梦》。

倘若我们也这样品尝生活,生活也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它的意义。

照相的真义是记录生活,翻看照片的真义是品味生活,两者都是我们珍惜生活的反映。

我们一边活着,一边回味,一边看着,一边珍惜。

生命就在这凝眸中泄露了真相,生活就在这咂摸中流溢出滋味。

有了这样生活态度,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地活过。

何事秋风悲画扇?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行走,而时代的发展总会在人类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在到今天的科技时代,文明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发展的一大步。

但人类又是一个会思考的精灵,面对大时代,我们往往显得步履蹒跚,于是我们就会哀叹、自怜,当然也在哀叹、自怜中反思。

不得不说,我们是一个情感复杂的矛盾体,对于时代的发展,我们爱之,也怨之、怜之,而其实,正如人生难以如初见,奈何秋风非要悲画扇?

萧伯纳曾说:

人生有两个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这其实也是人类的矛盾之处,就如黑白胶片的时代,面对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为数不多的照片,我们深知这代表人生印记的影像的珍贵,我们希望这样的印记能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而在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记录、分享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那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照片却又让我们觉得若有所失,因为太容易获取的“点滴”往往也代表着无需珍惜。

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焦灼的矛盾中怨之、怜之。

这是人类的“维纳斯”之憾。

面对这样的遗憾,现实却替我们给出了答案。

若论黑白胶片时代的代表,恐怕非柯达莫属。

那一圈圈的胶卷,那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父辈多少的青春年华,也留下了我们年幼时的纯真印记。

一张照片背后往往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情谊。

但是,再美好的记忆,再珍贵的情谊,在无情的时间面前总归渐渐淡忘、消退。

而曾为我们留下无数印记的柯达,也因无法跟上数码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最终也走向没落、消亡。

时间终归是会流逝的,而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代表着的是我们的美好印记,但并不指向着我们的未来。

我们可以籍照片追忆过往,但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沉溺过往。

我们可以怀念那纯真的青春年华,但却不应停止成长;我们可以为那流逝的过往而黯然神伤,但却不应拒绝未来。

人类那柔软的心灵,滋长了情感细腻的诗人情怀,而我们那睿智的头脑,更因引领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

所以面对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我们可以怜之,但却不应对那代表新生活的数码照片拒之、怨之。

须知,当某处风景渐行渐远的同时,也有另一处风景向你款款而来。

更何况,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与情感的记忆并不冲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都只是情感印记的载体,只要情感未变,那些值得珍惜的生活“点滴”又怎么可能被稀释呢?

 

电影《归来》中,因为女儿的不解与怨恨,几乎把所有照片中的陆焉识的头像都抠掉了,以致当失忆的冯婉瑜面对已然归来的陆焉识时视作路人。

陆焉识看似归来了,但却是永远也无法归来了。

而如果剧情可以假设,当那无数的从不泛黄、永不模糊的数码照片放在冯婉瑜面前时,那不是更美好的归来吗?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可以珍藏记忆,更重要的是,科技与情感并不冲突,而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前提下,思考如何维系彼此的真情,增进彼此的沟通,其实才是我们面对时代发展的应有态度与行动。

春花的凋零会为了孕育那盛夏的果实,以期那金秋的收获。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由黑白胶片的时代步入数码技术的时代,这不是一件值得哀叹、悲伤的事情,科技为我所用,记忆更需珍藏,情感更应维系,若然如此,何事秋风悲画扇?

重返伊甸园

褚峥

人类的影相技术从黑白胶片的时代走进数码科技的时代,无疑是一种科技的进步。

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物质的匮乏使人难得留下几张照片,物以稀为贵,所以显得格外珍贵;而数码科技的时代,人们一方面享受着视觉的盛宴,但另一方面,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那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为什么“可能被稀释”呢?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人的视觉器官的钝化,快速地、频繁的刺激,让视觉器官产生了“审美疲劳”,进而让人的心灵变得麻木、冷漠。

这种钝化同样出现在人的其它感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